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五回 法外法僧舍栖身 遇中遇旅人得所
话说吉庆和在妙相寺内,终日抄写楞严经,偶有闲暇,便到方丈与法真谈谈。法真也时常到吉庆和房里闲逛,彼此见着面,或议论些禅机佛理,或感叹些世态人情,却好法真立品甚高,脱却势利恶习,故此吉庆和竟与他结了个方外交,倒也颇不寂寞。
流光弹指,又届暮秋,这日正是重阳,法真坐在方丈里无事,忽想起龙山落帽故事,便来邀吉庆和到清凉山登高,刚至桂花亭畔,远远听见吟哦之声,即便顺着声音走去,原来吉庆和在屋内,高诵王摩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诗。听了一刻又感叹了两句,即走进屋来,说道:“吉先生今日天气甚好,又值重阳,在此苦吟,殊为无味。闻得清凉菊花已放,何不同往一游,一效孟参军之故事呢?”
吉庆和道:“小生久慕清凉,恨无闲暇,今承惠约,当即奉陪。”说着便携手同行,一路闲谈,不觉已刭清凉山下,二人即顺着山坡回环曲折的走去,果然是层峦叠翠,怪石眠云,爽籁风生,不愧清凉世界。吉庆和见了便赞羡不已。二人又走了一会,转上山顶,登高一望,沁人心脾,法真拉着吉庆和的手远远指道:“你看那滚滚长江,扁舟一叶,中流自在,任尔浮沈,若以倪黄之笔写之,便是一幅天然图画。”吉庆和看着正自称赞,忽见阴云四布,日色微明,飞鸟盘旋,波澜特起。法真便说道:“先生风来了,我们下山罢。”说着就走。未到半山,果然木叶齐鸣,松涛怒吼,只见那些游客皆急急的跑下山来,嘈杂之声不绝于耳。吉庆和亦赶着前走,因向法真叹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想我们上山的时候,天气何等晴明。不期一霎时光,竟变做这般景象,恼人游兴,奈何,奈何!”法真亦叹道:“天道微茫,固难逆料,人心奸险,亦复如斯。你道现在世间的人情,那里不是这样么!”吉庆和听了这句话,登时触起愁怀,悲感交集。法真见此光景,知他是触起心事来了,便说:“是,先生快走罢!怕要落雨了,此地又无处借伞,等雨落下来怎么走呢。”
说着就一口气走回寺内,方才坐下,只见一阵风声过处,果然的疏疏密密,落下雨来。法真道:“今日乘兴而游,虽未尽兴而返,但抚兹佳景,也算不负满城风雨近重阳了。”吉庆和虽听他说,却是一言不发,只呆呆的坐在椅子上纳闷。法真亦不好相劝,却好摆上晚饭,二人便入座用饭。吉庆和勉强吃了半碗就先走了,回到自己房内,倒在床铺上乱想。只听窗子外面的雨紧一阵慢一阵,打在那梧桐树上淅淅沥沥,落个不住。檐前铁马又被风吹得叮叮当当的乱响,百种凄凉凑在一起,悲悲切切,不觉流下几点泪来,因又闷坐了一会,觉得雨声稍止,便走出房外,望院落中看了一看,只见斜月朦胧,虫声唧唧,已是三鼓时分,方才进房睡下。次早起来,虽然日透纱窗,颇觉新寒砭骨,便拿了一件薄棉短袄穿起来,又在那里抄写经卷。
到了十三这日,午后无事,正与法真在方丈内围棋,一局未终,忽见道人来报:“赵老爷来了。”法真听说便搁下棋枰,迎了出去。少时走进一人,约有五十多岁,厚重简默,举止大方,进了方丈便向吉庆和对作了个揖,然后坐下。有人献上浓茶,他便先喝了一口,问法真道:“这位先生尊姓大名?”法真便一一代答,又向吉庆和道:“这位赵施主是本城一位绅士,壬辰科翰林,丁酉科云南正主考,单名一个弼字,台甫良臣,复命之后,便自在籍纳福。”
吉庆和听说,又望着赵弼道:“久仰斗山,未亲丰采,今瞻颜色,足慰平生。但不知老先生高寿几何?尚乞赐教。”赵弼答道:“老夫今年五十六岁,过蒙厚奖,实不敢当,老拙无能,惭愧,惭愧!”彼此谦逊了一会,便向法真问道:“闻说宝刹有位施主,要抄百部严经去做功德,外间纷纷传说,不知果有此事么?”法真答道:“此事实是有的,现在抄成二十多部。因这位施主讲究书法,选择甚难,一概抄胥,皆不堪用,故此日期虽久,写好的尚无几何。”赵弼道:“可能赐我一观,以扩眼界呢?”法真见说,便命道人捧出一部呈送上来。赵弼展开一看,只见银钩铁画,不亚钟王,正是一卷黄庭,却到好处。由首至尾看了一遍,赞叹不已。叉道:“书法极佳,而且是玉堂风格,只可惜写此经卷,未免辜负苦心,但不知究系何人甘作抄胥之手呢?”法真道:“老施主法眼甚高,待小僧言来恐亦为之酸鼻。”于是就将吉庆和如何被难,韩宏如何忘恩,顾全如何仗义,小僧如何收留,细细说了一遍。
赵弼听罢便肃然起敬,向吉庆和道:“老夫有眼不识明珠,先生大才,实深钦佩。现虽落魄,终必飞腾。古今来多少英雄,半出于险阻艰难之后。那些鸡鸣狗盗,虽属一时显赫,亦不过电光石火,转瞬皆非。先生明达多才,万不可以此郁郁。”吉庆和道:“后学无知,辱蒙赏识,谆谆告诫,敢不铭心。”赵弼见吉庆和举止端庄,语言倜傥,心中着实赞叹。因想道:“他在此抄经,终非长策,何不把他请到我家里,做个记室,他既可以得所,我两个儿子也可就此观摩,一举两得,有何不可。”主意已定,又向吉庆和道:“先生在此终有了时,经卷抄完却更作何计议?”吉庆和道:“蓬飘无定,后路茫茫。阮籍穷途,那堪设想。燃眉之急,只好暂救一时了”。赵弼道:“先生书法精妙绝伦,老夫鄙意,却有个冒昧之请,只因寒舍书记无人,拟屈高贤佐理一二。但未审先生之意,肯小就否?”吉庆和道:“一介寒儒,荷邀青眼,实为万幸,夫复何求!更蒙位置之殷,范我驰驱之力,遭逢分外,焉敢固辞。但字类涂鸦,尚求指教耳。”赵弼道:“先生谦谦君子,儒雅风流,令我气下十倍,既蒙不弃,明日当折柬相邀,所有未完经卷,不妨带往寒舍随时代抄。”
说着,转向法真道:“老夫此举,在住持意下如何呢?”法真道:“老施主古道热肠,近所罕有,只此一举,吉先生既可得所,老施主又可得人。洵属一举两得,是好极了。”赵弼听说,又向法真哈哈笑道:“虽然如此,究竟有些割爱呀。”说罢大家又笑了一回,赵弼方告别而去。
次早吉庆和梳洗才毕,见有个道人领着昨日跟赵弼的那个家人,走到房门口,取出赵弼的名帖,向吉庆和面前站定。说道:“家主人请师爷安,特地招呼家人过来请师爷驾,即刻就过去,夫马已预备好了。”吉庆和道:“管家你请稍待,容某稍为拂理,即便起行。”于是检点了一会,喊脚夫挑了行李,又到方丈内与法真作别,彼此均恋恋不舍。法真道:“先生此去,何日复来呢?”吉庆和回答道:“旦暮得闲,便来领教,诸承垂照,容报盛情。”
说着,已出了方丈,二人一揖而别。吉庆和走到寺门外,见马已备好,有马夫立在旁边,伺候上马,吉庆和就此跨上,那个家人押着行李一路而去。不一会己到赵宅门首,那家人抢几步先去通报。吉庆和也下了马,正欲进去,赵弼己迎出来,二人见着先拱了拱手,然后同到厅上,重行过礼,分宾主坐下,有人献上茶,赵弼道:“昨日识荆,足慰饥渴,今蒙惠顾,更惬生平。老夫已命将浣薇轩打扫洁净,为先生下榻矣。“吉庆和谢道:“极承优待,何以克当,只好铭诸心版了。”赵弼又叫两个儿子出来相见。原来赵弼有两位公子,一位小姐,皆是夫人郑氏所生。大公子名唤鼎锐,已中庚子科举人。二公子名唤鼎铬,天姿颇钝,虽请着先生教他,终是呆头呆脑,故到今二十多岁,连学都不曾进过。倒是那位小姐,才交十八岁,甚是端庄贤淑,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且有肝胆之气,故赵弼与夫人极其钟爱,这且不表。
且说两位公子到了厅上,与吉庆和见礼已毕,就在赵弼侧首坐下,吉庆和先问了赵鼎锐两个名号,然后赵鼎锐才向吉庆和道:“昨日家父道及楷法,小弟实深羡慕。今睹丰采,一定是字如其人。”吉庆和道:“小弟愚鲁不才,谬邀尊大人赏鉴,己是惭愧之至,今得叨教,有所步趋矣。”口里说着,眼睛里就瞧那鼎铭,只见他不发一言,只是坐在底下椅子上呆呆的低着头望地。大家又坐了一会,用过午饭,赵弼便令鼎锐送吉庆和到浣薇轩去。
原来这浣薇轩,是一所明三暗四的屋子,上首格了房间专为记室,外面三间是通的,四面皆装着玻璃窗,屋内的陈设亦颇精致,一带围墙脚下,皆种着蔷薇花。春天花开的时节,每常在此宴客。吉庆和进了房间,见行李等物均安顿停当,赵鼎锐又坐了一刻这才出去。由此吉庆和与赵弼父子宾主极其相得,到了十月初旬,吉庆和记念法真和尚,并那严经又抄成了两部,便去妙相寺走了一遭,代送经卷,却值顾全也在那里。彼此谈了许久,顾全亦代他欢喜,直至夕阳西下才缓缓归来。晚饭以后,顺手在书架上拿了本书,就灯下来看,翻了两页,却是一本嵇叔夜广陵散的琴谱,正逐字逐句的看去,忽然一阵琴音随风送至。吉庆和讶道:“此是何人所弹,如此悠扬婉转,可惜我不谙此调,空负焦桐。”复又想道“指法虽未谙习,此音却不可不聆,我何不步出东斋,到院落中静听一曲呢!”说着便走出来,只见明月当空,人影在地。风声过处,又听得一阵悠扬婉转,恍从墙外飞来,就顺着琴音侧耳听去,果然是宫商合拍,声调铿锵,听到妙处便朗吟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问能得几回闻。”直至琴声寂然,便又叹道:“溯昔日湘灵鼓瑟,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句,今夜此情此景,仿佛似之。”于是又徘徊了一会,这才归寝。
你道这琴声是何处来的呢?就是赵弼女儿静娟小姐平日酷嗜丝桐,因那晚间,月朗风清,故命了丫环焚了一炉香,设下琴床,他便抚了一曲,借以消遣,这且不表。到了次日,赵鼎锐至吉庆和房内说道:“昨有友人约游半山寺赏看清溪九曲,弟已应允,特来约兄一游,不识兄可高兴否?”吉庆和道:“承兄惠约,弟当附骥。”只因此一去,有分晓,竟成了个名士多情,美人薄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