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中论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赏罚第十九

 

  政之大纲有二,二者何也?赏罚之谓也。人君明乎(《御览》卷六百三十六作"于")赏罚之道,则治不难矣。夫赏罚者(《治要》无"夫"字),不在乎必重,而在於必行。必行则虽不重而民(《御览》作"人",下同)("肃"字原缺,据《治要》、《御览》补。程本、四库本作"惧",盖以意补),不行(《治要》作"必不行也")则虽重而民怠,故先王务赏罚之必行也("也"字原脱,据《治要》补)。《书》曰:"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御览》作"汝")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天生烝民,其性一也。刻肌亏体,所同恶也;被文垂藻,所同好也。此二者常存而民不治,其身有由然也。当赏者不赏,当罚者不罚。夫当赏者不赏,则爲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当罚者不罚,则爲恶者轻其国法,而怙其所守。苟如是也,虽日用斧钺於市,而民不去恶矣;日锡爵禄於朝,而民不兴善矣。是以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讐之忿而废庆赏,夫何故哉?将以有救也。故《司马法》曰:"赏罚不踰时,欲使民速见善恶之报也。"踰时且犹不可,而况废之者乎!

  赏罚不可以踈(《治要》作"疏",下同),亦不可以数:数则所及者多,踈则所漏者多。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民不劝,罚轻则民亡惧(《治要》作"不惧",无"民"字);赏重则民徼幸,罚重则民无聊(原注:一作"不聊生"。)。 故先王明恕以听之(此五字原作"明庶以德之", 据《治要》改。"王"字程本、四库本误作"生",余同底本),思中以平之,而不失其节也("也"字原脱,据《治要》补)。故《书》曰:"罔非在中,察辞於差。"夫赏罚之於万民(《治要》作"人"),犹辔策之於驷马也,辔策之("之"字原脱,据《治要》补)不调,非徒迟速之分也,至於覆车而摧辕;赏罚之不明也(《治要》无"也"字),则(《治要》无"则"字)非徒治乱之分也,至於灭国而丧身。可不愼乎!可不愼乎!故《诗》云:"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言善御之可以爲国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