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太平御览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五百二十二 ◎礼仪部一

 

  ○叙礼上

  《尚书·舜典》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三礼,天神、地祗、人鬼之礼也。)

  《毛诗·国风》曰:《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知其死无所害也。)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止,所止息。笺云:止,容止。《孝经》云:"容止可观。")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

  《毛诗·秦风》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秦处周之旧土,其人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亲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兴也。蒹葭,芦也。苍苍,盛也。白露疑戾为霜,然后岁事成,国家待礼然后兴。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疆,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周礼·天官》曰: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周礼·地官·司徒》曰:司徒之职,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礼乐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周礼·地官》曰: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礼所以节止民之侈伪,使其行得中。郑司农云:五礼谓吉凶宾军嘉。)

  《周礼·春官·宗伯》曰:以嘉礼亲万民,(嘉,善也。所以固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嘉礼之别有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亲者,使之相亲。人君有食宗族饮酒之礼,所以亲之也。《文王世子》曰:族食世降一等。《大传》曰: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亲其思,成其性。)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射礼》:虽王亦立宾主也。王者故旧朋友,为世子时共在学者。天子时有友诸侯之义。武王誓曰:"我有邦冢君"是也。司寇职有议故之辟,议宾之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宾客谓朝聘者。)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脤膰,社稷宗庙之肉,以赐同姓之国,同福禄也。兄弟有共先王者,鲁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来归脤。)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异姓,王婚姻甥舅。)

  《礼记·曲礼》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樽节、(樽犹趋也。)退让以明礼。

  《曲礼》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负贩者尤轻佻,志利宜,若无礼然。)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慑犹怯惑。)

  又《曲礼下》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求犹务也。)

  又《礼运》曰: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视也。遄,疾。言鼠之有身体如人而无礼者矣。人之无礼可憎贱如鼠,不如疾死之愈。)是故,夫礼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圣人则大之明,因地之利,取法度於鬼神,以制礼下教令也。既又礼之,尽其敬也,教民严上也。鬼者,精魂所归;神者,引物而出,谓祖庙山川五祀之属也。)达於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民知严上,则此礼达於下。)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又《礼运》曰: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疾今失礼如此,为言礼之大义也。柄所操以治事。)

  又《礼运》曰:是故,夫礼必本於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又《礼运》曰: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惟礼可耳。)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言人情之难知,明礼之重。)

  又《礼运》曰:故礼行於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於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於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於五祀,而正法则焉。(言信得其礼,则神物与人皆应之。百神,列宿也。百货,金玉之属。)

  又《礼运》曰: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箸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窦,孔穴也。)故惟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言愚者之反圣人也。)故礼之於人也,犹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皆得以为美味,性善者醇耳。)

  又《礼器》曰: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器,言礼使人成器如耒耜之为用也。情以为田,修礼以耕之,此是也。大备,自耕至於食之而肥。)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释犹去也。回,邪辟也。质犹性也。措,置也。)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又《礼器》曰:礼也者,犹体也。(若人身体。)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致之言至也。一谓诚也。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今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又《礼器》曰: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

  又《乐记》曰: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大事谓死丧也。)

  又《经解》曰:礼之於正国也,犹衡之於轻重也,绳墨之於曲直也,规矩之於方圆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衡,秤也。县谓重也。陈设谓弹画也。诚犹审也。)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

  又《经解》曰: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春见曰朝。小聘曰问。婚姻谓嫁娶也。婿曰婚,妻曰姻。自以由也。)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欺起矣。(若谓不至不答之属。)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

  又《哀公问》曰:哀公问於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谦不答曰。)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言君子以此,故尊礼。)

  又曰: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於礼。(言游,言偃子游也。纵言,泛说事。)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偏也。"(居女三人者,女三人且坐也。使之坐。凡与尊者言,更端则起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对,应也。)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领犹治也。好,善也。)"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享之礼,所以仁宾客也。"(仁犹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道。郊社尝禘馈奠,存死之善者也。射乡食享,存生之善者也。郊有后稷,社有句龙。)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

  又《仲尼燕居》曰: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以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又《坊记》曰: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位,朝位也。)

  又《中庸》曰: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征犹明也。吾能说夏礼,顾杞之君不足与明故也。吾从周,行今之道。)

  《礼含文嘉》曰:礼者,履也。

  《礼稽命征》曰:得礼之制,泽谷之中,有赤乌、白玉、赤蛇、赤龙、赤木。白泉生出,饮酌之,使寿长。

  《礼稽命征》曰:礼之动摇也,与天地同气,四时合信,阴阳为符,日月为明,上下和洽,则物兽如其性命。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