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八百七十九 ◎咎徵部六
○昼昏
《尔雅》曰:阴而风为曀。
《史记》曰:晋烈公二十三年,国大风,昼昏,自旦至中。明年,太子喜出奔也。
《后汉书》曰:献帝时,日昼晦。董卓拥毙蔻帝陵。
《晋书》曰:魏高贵乡公时,司马景王讨毋丘俭,大风晦暝,行者倾伏。刘向以为正昼而暝,阴制阳,臣制君之像。俭败见诛。
又曰:晋玄帝时,京都昼昏,风云并起。时公室卑弱。
又曰:怀帝永嘉四年,日中昏。后刘曜寇洛川,王师败绩,帝蒙尘于平阳。
又曰:孝武时,大风晦暝。其后诸侯违命,干戈内侮。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前秦符坚时,大风从西来,俄而晦暝,恒星皆见。后为谢石所败。
又曰:南燕慕容超太上四年,超祠南郊,大风暴起,天地昼昏。至七年,超为晋将刘裕所灭。
《宋书》曰:孝武时,竟陵王诞镇广陵,将入城,昼晦而反,见杀。
又曰:晋安王子勋即伪位,拜安陵王子绥为司州,其日晦暝。俄子勋被杀。
《隋书》曰:梁玄帝承圣中,日昼昏,天地昏暗。明年,为西魏所执,遇害。
○阴
《汉书·五行志》曰:昭帝无嗣,立昌邑王贺。贺即位,天阴,昼夜不见日月。贺欲出,光禄大夫夏侯胜当车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欲何之?"贺怒缚胜,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时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泄。召问胜,胜上《洪范五行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伐上。不敢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读之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数日,卒共废贺。此常阴之明效也。
《晋书》曰:吴孙亮时,沉阴不雨三十馀日。时将诛孙綝谋泄,綝以毙尴亮。
又曰:孙皓时,久阴不雨。太史奏将有阴谋,皓惊惧。时陆凯等欲谋废,不遂。皓既肆虐,群下多怀异图,终降晋。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前秦符坚时,久阴不雨。俄为姚苌废而杀之。
《隋书》曰:文帝开皇末,久阴不雨。是时独孤皇后与杨素谋废太子为庶人,而后杀之,立晋王广为太子。
《唐书》曰:睿宗先天二年,四月阴至六月,一百馀日,至七月三日诛窦怀贞等十七家方晴。
○旱
《尚书·洪范》曰:咎徵曰僣,恒阳若。(君行僣差,常阳顺之。)
《礼记·檀弓下》曰: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然之言焉也。)曰:"天久不雨,吾欲曝尫而奚若?"(尫者面向天,冀天哀而雨也。)曰:"天则不雨,而曝人之疾子,虐,无乃不可乎!"(锢疾,人之所哀,曝之是虐。)"然则吾欲曝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无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徙市者,庶民之丧礼也。今徙市,是忧戚于旱若丧也。)
《左传·僖公》曰: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啬劝分,(啬,俭也。劝分,有无相济。)此其务也。巫尫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饥而不害。(不伤害民。)
又曰:昭公时,郑大旱。使屠击有事于桑山(有事,祭也。)斩其木,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艺山林也,(艺,养护,令繁殖。)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
《春秋考异邮》曰:旱之言悍也,阳骄蹇所致也。
《春秋繁露》曰:水干土则大旱。
《洪范五行传》曰:鲁桓公五年,大雩,旱也。先是,杀君而立,有危亡之心,而下有悲{勤心}之气,外结大国,娶于齐,以为夫人。后此二年,天子使大夫来聘。桓上得天子之意,下得大国之心,则有亢阳之意以御臣下。兴邢丘之役,以劳百姓,则臣下离心而不从。故应是而秋大旱。
又曰:鲁绪瀚十年秋,大旱。是时,公与齐伐莱。夫伐国,亢阳节也;师旅,百姓所不欲也。故应是而大旱也。
又曰:旱,所谓常阳。不谓常阳而谓旱者,以旱为灾也。旱之为言乾也,万物伤于乾而不得水也。君持亢阳之节,暴虐于下,兴师旅,动众劳民以起城邑,臣下悲怨而心不从,故阳气盛而失度,故旱灾应也。
《物理论》曰:阳盈而过,故致旱。
《家语》曰:哀公问孔子曰:"旱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备,(驰道,君所行道。)祈以币玉,(有王所祈请,用币及玉,不用牲也。)祭事不县(不县,不作乐也。)祠以下牲,(当用大牢者用少牢。)此则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史记》曰:纣末年,大旱,俄为武王所杀灭也。
又曰:晋庄伯玄年,不雨雪。二年,翟人俄伐翼,至于晋郊。
又曰: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故有火灾。其年,周厉王奔彘而死,立宣王。
又曰:鲁庄公三十年冬,不雨。是岁一年而三筑台于郎,夏筑台于薛,秋筑台于秦。
又曰:僖公二年三月,春夏不雨。庄公夫人与公子庆父淫,而杀赌瞢,国人攻之。庆父,桓公子,庄挂鬅。赌瞢,谓子般及闵公。
曰:襄公五年秋,大雩。先是,宋鱼石奔楚,楚伐宋,取彭城以封鱼石。八年九月,大雩。季氏盛二十八年八月,大雩。晋使荀吴、齐使庆封来聘。是夏,邾子来朝。襄公有大之应。
又曰:昭公三年八月,大雩。公居丧不哀,亢阳失众。六年九月,雩。先是,莒牟夷以二邑来奔,莒怒伐鲁。亢阳动众之应。十六年九月,大雩。昭公夫人薨,昭公不戚,又大蒐於比蒲。鲁有大哀,君无戚容,殆其失国。二十五年七月,大雩,旱甚,又雩。刘歆以为时君与季氏有隙,昭公伐季氏,为季氏所败,出奔齐。
《汉书》曰:惠帝五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水绝。先是,发男女十四万人城长安。
又曰:文帝时,秋大旱。其年济北王兴居反,伏诛。五年春,天下大旱。匈奴入上郡、云中,烽火通长安,三将军周亚夫、刘礼、徐厉等出兵。
又曰:武帝玄光六年夏,大旱。是年卫青、李广、公孙贺等四将军出匈奴。玄朔五年春,大旱。十馀万众征匈奴。玄狩三年夏,大旱,是岁发天下民吏伐棘上林,穿昆明池。天汉中,频大旱。是年李陵没。征和玄年夏,大旱。闭长安城门,大搜治巫蛊。明年,卫皇后、太子死。
又曰:宣帝本始三年夏,大旱,东西数千里。先是,五将军二十万众征匈奴,赵充国、范明友等为将。
又曰:和帝时,夏旱,伤苗稼。其年,武灵蛮陬叛,寇金城。
又曰:顺帝时,京师旱。扬州六郡贼寇四十九县,杀其长吏。
又曰:桓帝时,京师旱,郡国饥、疫,人相食。明年,皇后崩,梁冀用事尤盛。
又曰:献帝兴平玄年秋,三辅旱,人相啖食,白骨委积。郭汜攻李傕,矢及御前,李傕逼乘舆幸其营垒。
《魏志》曰:有白毛玠出寂挑面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婢。玠曰:"使天不雨,盖此也。"太祖大怒,收玠付狱。大理锺繇诘玠曰:"急当阴霖,何以反旱?"玠遂黜免。
《晋书》曰:武帝太始八年五月,旱。是时,帝纳荀勖邪说,留贾充,不复西镇,上下皆蔽之应也。又李喜、鲁芝、李胤等并在散职。
又曰:太始十年四月,旱。去年秋冬,彩择卿校诸葛冲等女五十馀人入殿简选,又取小剿泗女数十人。母子号哭於宫中,声闻於外,行人悲酸。是始积阴生阳之应。
又曰:永宁玄年春夏,郡国旱。是年,三王讨赵脱凶,六牙昀晷,数十战,死者十馀万。
又曰:怀帝永嘉初,大旱,河、洛、汉皆可涉。是年,东海王越归京都,遣兵入京,收中书令缪播杀之。又刘玄海、石勒、王弥之徒,贼害百姓,流血成川。
又曰:明帝时,夏大旱。是时王敦有石头植典,赌蕃陵辱,大臣诛死。
王隐《晋书》曰:愍帝建兴四年,丞相府督军令史淳于伯刑於建康市。百姓喧哗,咸曰伯冤。於是大旱三年。
《晋中兴书·徵祥说》曰:咸和十六年,夏旱。十七年,秋冬旱。是时烈宗仁恕,信任会稽王道子,亦舒缓之应。
又曰:隆安二年冬,旱,且寒甚。四年夏五月,秋旱。时孙恩作乱,桓玄疑贰,内外骚动,兵革方兴。
又曰:太玄二十年冬,无雪。亦犹《春秋》之"无冰",恒燠之罚也。是时,任会稽王道子,纵酒宴乐,不恤政事,舒缓之应也。
《宋书》曰:孝武时,频年大旱,人饥死者十有六七。时帝造明堂,又大兴师徒,南巡校猎,盛自矜大,故旱灾。
《梁书》曰:武帝时大旱,米升五千文,人多饿死。时与魏交兵,前后连年,百姓劳敝。
《魏书》曰:静帝天平年,诸州大旱,人多流散。是岁,齐武与魏战於沙苑,死者数十万。
又曰:武定年冬春大旱。西魏师入洛,齐神武亲帅军大战於北芒,死者数万。
《隋书》曰:北齐文宣天保年,夏大旱。时大发卒,筑长城四百馀里。乾明年,春旱。先是,发卒数十万筑金凤、圣应、崇光三台,穷极侈丽,不恤百姓。
又曰:后主河清年,夏大旱。突厥二十万众毁长城,寇恒州,内外纂严。
又曰:隋炀帝时,大旱,人疫死,死人如山。明年,杨玄感反。于时群盗蜂起,天下离叛之应。又发卒百馀万筑长城,百姓失业。至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亲征高丽,六军冻喂死者十八九。至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筑长城,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管子》曰:春不收枯骨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
《晏子春秋》曰:齐大旱,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贸苍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泽。寡人欲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皆莫对者,晏子进曰:"不可,祠此尾嫳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天不雨,发将焦,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旱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亡,贸搏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试避宫殿曝露,与山河共忧,其幸而雨。"景公即出曝露,三日,天果大雨。
《随巢子》曰:幽、厉之时,天旱地坼。
《试萦》曰:汤之救旱也,素车白马,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当此时也,弦歌鼓舞者禁之。
《韩子》曰:晋平公使师旷奏清徵,师旷曰:"清徵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一奏之,有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於室。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公之身遂病焉。
《师旷占》曰:岁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也。
京房《别对灾异》曰:久旱何?人君无施泽惠利于下人则旱。不救,蝗虫害谷。又君亢阳暴虐,兴师动众,下人悲怨,阳气盛,阴气沉,故旱。万物根死,数有火灾,此金失其性。若夏大旱,则雩,祠之以素车白马,布衣,以身为牲。或云:诛谗佞之臣於市,则三日之雨降於天矣。
《说苑》曰: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川竭,煎沙烂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祠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宫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甚也?"
《黄帝占书》曰:日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
○寒
京房《易传》曰:有德遭险,兹谓逆命,厥异寒。
《洪范五行传》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罚恒寒。
《史记》曰:秦始皇九年四月,大寒,人冻死。时嫪毐及阁臣二十人馀车裂以殉,夷灭宗族。迁四千馀家於房陵。
《晋中兴书·徵祥说》曰:太兴四年冬,大寒,民冻死。是时王敦肆乱,天子弗能禁。
《魏书》曰:静帝武平年二月,大寒,人畜冻死。
○疫
《史记》曰:秦始皇三年,虫起东方,蔽天而下。年为大疫。
《汉书》曰:哀帝永初六年夏,大疫。疫者,邪乱之气所生。延光四年冬,京师大疫,有绝门者。人惧。
又曰:桓帝玄康玄年正月,京都大疫。二月、九月,庐江又疫。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至二十五年,禅位於魏。
《晋书》曰:魏文帝黄初四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数万。
又曰:明帝青龙二年四月,大疫。蜀相诸葛亮出斜谷,卒于渭南。又青龙三年正月,京师大疫。
《六韬》曰:人主好聚敛,人则多疫死。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