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九百九十六 ◎百卉部三
○菊
《尔雅》曰:菊,治蘠。今之秋华菊也。
又《图赞》曰:菊名曰精,布华玄月,仙客是寻,薄彩薄捋。
《礼记·月令》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周书》曰: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菊有黄华。伍陋,土不稼穑。
《晋书》曰:罗含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人以为德行之感。
《续晋阳秋》曰:陶渊明,常九月九日无酒,出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之,望见一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
《山海经》曰:九九之山,其草多菊。
《广志》曰:菊有白菊。
《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有大菊菜,水从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馀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其中百馀,七十、八十名之为夭。司空王畅、太尉刘宽,袒缘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月送水三十斛,用饮食澡浴,终然尾嫳。
《抱朴子》曰:刘生丹法:用白菊花汁、莲花汁、地血汁、樗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得五百岁,仙方所谓日精。
又曰: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也,而根茎花实异名。或无效者,以由不得真菊。菊花与薏苡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菊甘而薏苦。今所有真菊,但为少耳。
《神仙传》曰:康风子服甘菊花、柏实散,得仙。
《博物志》曰:菊有二种,苗花如一,惟味小异,苦者不宜服。
崔实《四民月令》曰:九月九日,可彩菊华。
王韶之《神境记》曰:苜眶郡西有灵源山,其涧生灵芝、石茵,岩有紫菊。
《风土记》曰:日精者,菭(音苔。)蘠,皆菊华茎植叼名。九月,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九日而用候时之草也。
盛弘之《荆州记》曰:郦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悉芳。菊被崖,水甚甘馨。太尉胡广久患风羸,恒汲饮水,后疾遂瘳,年及百岁。非惟天寿,亦菊所延也。
《名山记》曰:道士朱孺子,吴末入王笥山,服菊花,乘云升天。
《本草经》曰:菊有筋菊,有白菊、黄菊。花一名节花,一名傅公,一名延年,一名白华,一名日精,一名更生,一名阴威,一名朱羸,一名女菊。其菊有两种,一种紫茎,气香而味甘美,叶可作羹,为真菊。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名薏,非真菊也。
《吴氏本草经》曰:菊华,一名女华,一名女室。
《淮南万毕术》曰:以壮菊灰散池中,蛙尽死。
《楚辞》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又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锺会《菊赋》曰:缥干绿叶,青柯红芒,华实规圆,芳颖四张。故夫菊有五美焉:圆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殖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像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潘尼《秋菊赋》曰:泛流英於青醴,似浮萍之随波。
嵇康《菊花铭》曰:煌煌丹菊,暮秋弥荣。亲尊是御,永祚亿龄。
○若
《毛诗疏》曰:若,饶也,幽州谓之翘饶。蔓生,茎如劳豆而细,叶似蒺藜而青。其华细绿色,可生食,味如小豆藿。
《本草经》曰:陵若生下湿死晷,七八月华。华紫,似今紫草,可以染帛。煮沐头,发即黑。
○萱
《毛诗·伯兮》曰:焉得谖草,言树植党。(背,北堂也。)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说文》曰:苕,忘忧草也。
崔豹《古今注》曰: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一名忘忧草也。
《博物志》曰:《神农经》曰:"上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风土记》曰:花曰宜男,妊妇佩之,必生男。又名萱草。
《本草经》曰:苕,一名忘忧,一名宜男,一名歧女。
《录异记》曰:妇人带宜男草,生儿。
束晳《发蒙记》曰:甘枣令人不惑,萱草可以忘忧。
任昉《述异记》曰:苕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
嵇康《养生论》云:苕草忘忧。
○苜蓿
《史记》曰:大宛有苜蓿草,汉使取其实来,於是天子始种苜蓿。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汉书·西域传》曰:琤蚌国有苜蓿,大宛马嗜苜蓿。武帝得其马,汉使彩蒲桃、苜蓿种归,天子益种离宫别馆旁。
《晋书》曰:华广免官为庶人。晋武帝登陵云台,槛邈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太康初大赦,乃得袭爵。
《西京杂记》曰:乐游苑中,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一名怀风。时或谓光风在其间,常肃肃然照其光彩,故曰苜蓿怀风。茂陵人谓为连枝草。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所得蒲桃、胡葱、苜蓿,
《述异记》曰:张骞苜蓿园,在今洛中,苜蓿,本胡中菜,骞始於西国得之。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宣武场在大夏门东北,今为光风园,苜蓿出焉。
○菅
《尔雅》曰:白华,野菅。(菅,茅属也。)
《毛诗·宿丘·东门之池》曰: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又《白华》曰:周人刺幽后也。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又《题纲》曰:白华,野菅,草也,其性柔仞堪用。取此白华,而将白茅束之,喻申后被褒姒所代,恶人蒙善,好人见弃也。
《左传·成公九年》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输有姬姜,无弃憔悴。
《周书》曰:成王时,会稽人献以菅。("会",或作"禽"。亦东南蛮。菅草坚忍。)
《山海经》曰:天帝之山,其下多菅。
《异物志》曰:香菅似茅,而叶长大於茅。不生污下之地,生丘陵山岗。凡所蒸享,必得此菅苞裹,助调五味,益其芬菲。
○茅
《尔雅》曰:藗,(音速。)壮茅也。(白茅属。)
《易·泰卦》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王弼注曰:茅之为物,被其根而相牵引也。茹,相牵引之貌也。汇,类也。阳以其类引而升,故为茹而征吉。)像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又《大故翟》曰:藉用白茅,慎掷炅也。
《尚书·禹贡》曰:荆州,厥贡苞匦菁茅。(孔安国曰:茅以缩酒也。)
《毛诗·鹊巢·野有死麇》曰:野有死麇,白茅苞之。
陆机《毛诗疏义》曰:"白茅苞之",茅之白者,古用包裹礼物,充祭祠,缩酒用之。
《毛诗·豳·七月》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周礼·天官上·甸师》曰:祭祠供萧茅。
《左传·僖上》曰:齐侯伐楚,谓楚曰:"恩灞苞茅不入,王祭不供,尾馛缩酒,寡人是徵!"
《史记·封禅书》曰:管仲说齐桓公:"古之封禅,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孟康曰:所谓零芧也。
《典略》曰:武王伐殷,微子启肉袒面缚,牵羊把茅,膝行而前。
《吴志》曰:徐盛与曹休战,贼积茅草欲焚盛。盛烧船而去,贼一无所得。
《吴录·地理志》曰:桂阳郴县有青茅,可染青。零陵香陵有香茅,古贡之缩酒。
《吴志》曰:刘备连营挑战,陆逊曰:"吾已晓破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逊率诸军,同时俱攻,破其四十馀营。
《晋书·地理志》曰:零陵县有香茅,气甚芬香,古贡之以缩酒。
沉约《宋书》曰:江夏王义恭,大明玄年,有三脊茅生石头西岸。又累表劝上封禅,上甚悦之。
《唐书》曰:开玄十三年,抚州三脊茅生石头。
《六韬》曰:文王畋于渭阳,见吕尚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焉。
《庄子》曰:小巫见大巫,枝茅而弃,此其所以终身弗如。
《尹文子》曰:尧为天子,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阶三尺,茅茨不剪。
《尹子》曰:汤救旱,素车白马,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
《说文》曰:茅,菅也。
陆贾《新语》曰:伊意擫负薪之野,修道德於茅吕戤下。
《风俗通》曰:谨案,《诗》曰:"手如柔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
《汉武故事》曰:帝拜栾大为天道将军,使着羽衣,立白茅,上授玉印。大亦羽衣,立白茅。上授印,示不臣也。
《神仙传》曰:介像受气禁术,能茅屋上燃火煮鸡,使茅不焦。
又曰:曹公捕左慈,数日不得。便断头,曹公大喜,定视之,是一束茅耳。
盛弘之《荆州记》曰:零陵郡有香茅,桓公所以责楚。
《广州记》曰:董奉与士燮同处数载,积思欲还豫章。燮情拘留不能免,后乃托以病死。燮开棺看,乃是茅人。
《楚辞》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扬雄《反骚》曰:费椒楫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琼茅。(一茎三脊茅。)
○紫草
《尔雅》曰:藐,茈草也。(郭璞曰:可以染紫也。一名茈{艹戾},《广雅》云。)
《广雅》曰:紫艿,紫草也。(艿音仍。)
《说文》曰:茈藐,紫草。
《山海经》曰:劳山多茈草,一名紫英。
《寻阳记》曰:石井山,曾有行人见山上有彩紫草者。此人谓村人,揭锸而往见,山上人便去。闻有呼"昌容"者,曰:"人来取尔草!"既至山顶,寂莫无所见。
《列仙传》曰:昌容,常山之道士也。自称殷王女,二百馀年而颜色如少。能致紫草,与染家,得钱以遗孤老。
《淮南子》曰:紫草生於山,不能生盘石之上。
《抱朴子》曰:黄金成以为丸,以紫草煮一丸,咽其汁,可百日不饥。
《博物志》曰:平氏阳山,紫草特好,其他者色浅。
《吴氏本草》曰:紫草节赤,二月花。
《本草》曰:紫草,一名地血。
○蓝
《毛诗·鱼藻·彩绿》曰:终朝彩蓝,不盈一襜。(襜,衣蔽膝也。)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令民刈蓝以染。为阳长也,此月蓝始可刈。
谢承《后汉书》曰:弘农杨震,字伯起,常种蓝自业。诸生恐震年大,助其功佣,震喻而罢之。
《孙卿子》曰:青生於蓝,而青於蓝。
《秦子》曰:常闻仁人当如园圃之蓝,不异众草,染而后彰。
赵歧《蓝赋序》曰:余就医偃时岳,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殖。慨其遗本,遂作赋一章。
○蒨
《尔雅》曰:茹藘,茅蒐。(郭璞症曰:今之蒨也,可以染绛。)
《毛诗》曰:《东门之墠》,刺乱也,男女不待礼而相奔者也。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笺》云:城东门之外有墠,墠边有阪,茅蒐生焉。易越而出。此女欲奔男之辞。)
《说文》曰:茅蒐,茹藘也。人血所生,可以染绛。
《汉书》曰:若千亩卮茜(蒨草根子可用染也,)千畦姜韭,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山海经》曰:厘山之阴,多蒐。(郭璞曰:蒐,茅蒐也。)
《范子计然》曰:蒨根,出北地,赤色者善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