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页 下一页
点校说明
朝野佥载是唐人张鷟所作记载朝野见闻的一部随笔。
张鷟字文成,又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北)人,生活在唐代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和玄宗前期,以词章知名,受到骞味道和员半千的赏识。员半千曾对人说:「张子之文如青钱,万简万中,未闻退时。」因此,人们称他为「青钱学士」。据说他的才名远播,新罗、日本都很重视他的作品,不惜出重金以购其文。开元初,为御史李全交所弹奏,流放到岭南。开元中召回,卒於司门员外郎(一说,卒於龚州刺史)。他的生平,附见两唐书其孙张荐传中,莫休符桂林风土地和刘肃大唐新语也有所记载。朝野佥载中,还保存了一些关於他的生平事迹的材料,可补两唐书之不足。他的着作流传至今的,除朝野佥载外,尚有龙筋凤髓判及游仙窟。
朝野佥载主要记载武后一朝的事迹,对於当时政治的黑暗腐败,酷吏的阴狠残暴,整个官僚集团的懦怯无知,都有所揭露。但书中也记述了不少鬼神怪异的故事和无谓的琐语琐闻,洪迈评论它「纪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容斋续笔卷十二),这是符合事实的。另外,作者纪事有时过多地从趣味性着眼,不大注意事实的准确性,这就难免在具体情节上发生差错。这些缺点,当然降低了它的史料价值。不过,作者以当时人记当时事,耳目所接,究竟是第一手材料,尽管部分内容存在着上述问题,而可资参考的仍多,通监就采用了它的不少记载。甚至某些神怪故事,如果抛弃它的迷信成分,也不失为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有用资料。
根据新唐书和宋史艺文志的着录,本书原为二十卷。宋志另出补遗三卷,郡斋读书志又说补遗分为三十五门,这三卷书不知是否张鷟所作。四库提要怀疑它是後人附益,并无充分根据。大约元明以後,原书二十卷包括补遗三卷,都已散失。现在流传的本子,非但卷数不合,并且不分门类,绝非原书旧观。今本大致可分两个系统。一、一卷本系统,说郛、历代小史、古今说海、畿辅丛书本,都属於这一系统。二、以宝颜堂秘笈本为代表的六卷本系统。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说,另有一种十卷本的抄本,内容基本上和六卷本一样,只是分卷方法不同,并非另有一种足本。那麽这个十卷本也应当属於六卷本系统。今北京图书馆所藏五卷本抄本,即这种十卷本前半部的残本,其特点与余先生的介绍全同。
这里要说明的是,一卷本和六卷本非出一源,前者并非後者的节略。校勘时发现,六卷本全据太平广记辑录;而历代小史以下的一卷本,乃是由说郛本派生的,不但次序和说郛一样,文字也基本上相同,只是比说郛又少了几条。
今六卷本中,有几条是天宝以後,乃至中唐以後的事,为张鷟所不及见。这些条目,大概都是它书误入的。其中有的是辑录宝颜堂本的人误抄(如卷二「阳城拜谏议大夫」条,广记明明注云「出国史补」);有的可能是编撰广记时错注出处,以譌传譌。有几条仅仅是称谓不合(作者卒开元中,有的地方却用了「玄宗」的谥号),或所敍时间不对(如出现了「天宝」年号),这些大概又是传抄中写错的,不能因此否定它是佥载之文。
现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与太平广记、说郛、历代小史诸本对校,并参考两唐书、大唐新语等书校正了宝颜堂本的譌脱衍倒,或提出一些疑问。六卷本虽抄撮广记而成,却翻检未周,遗漏尚多。现在把它遗漏的各条,以及酉阳杂俎、太平御览、通监考异、後村诗话、说郛诸书徵引佥载之文不见於宝颜堂本的,汇为「补辑」,附在全书之末。错误和不妥之处,至盼读者指正。
点校者一九七九年一月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