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万历野获编卷十四
秀水沈德符景倩着
桐乡钱 枋尔载辑
礼部二
科场一
○礼部二
滁阳王奉祀官
女神名号
廪生追粮
五岳神庙
北岳
祀典
园陵设教坊
孔庙废塑像
先圣木主
吕仙封号
四贤从祀
加前代忠臣諡号
解池神祠加号
部科
比甲只孙
仕宦谴归服饰
教坊官
△滁阳王奉祀官
【滁阳王奉祀官】今泗州蠙城之北。为熙祖山陵。设泗州祠祭署。奉祀一员。朱氏世袭。其先为宗壻。遂承国姓。仁祖陵在中都凤阳府太平乡之北。设皇陵衞。祠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二员。以刘、汪、赵三姓之後世袭。刘即义惠侯子孙。汪即汪氏老母孙也。泗州祀官。以懿亲当世职不必言。如刘如汪。不过龙潜时故旧。世叨冠裳。国恩厚矣。惟是滁阳王郭子兴长子郭大舍者战没。一女充太祖惠妃。幼子名老舍者。仅与庄田。而不得官。卒後亦赐谕祭。传凡五世。尚以庶民。岁得一朝京师。至名琥者。於弘治癸丑。上始与冠带守祀。壬戌岁。圣旨郭琥与做奉祀。遂得比刘、汪二氏矣。至正德间。而琥求乞无已。且请印信。当事者厌之。遂革其职。至世宗登极。琥复疏辨。上哀之。始还其旧秩。止许终身。此後遂为编氓。以至於今。夫滁阳破家。以成帝业。且无论高后微时瓜葛。即惠妃生蜀、代、谷三王。永嘉、汝阳两公主。与国家勳旧。兼之戚畹。而後人不叨一命之荣。滁阳之祭。亦仅有司岁终一举而已。是亦圣朝大缺典、大恨事也。
△女神名号
【女神名号】孝女曹娥。在宋大观四年。封灵孝夫人。至政和五年。加封灵孝昭顺夫人。淳佑六年。又加灵孝昭顺纯懿夫人。父为和应侯。母为度善夫人。此无论名号之无稽。而女之父以溺死。则水府乃其深仇。有何和应。亦不经极矣。我太祖尽革之。但称孝女曹娥之神。令有司岁时祭祀。则最为正大。至於海神。今东南共祀者。在宋已封天妃。盖妃生宋哲宗元佑时。莆田人。姓林氏。生而灵异。殁而为神。本朝永乐六年正月初六日。太宗又加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庙号宏济天妃之宫。岁以正月十五日、三月廿三日。遣官致祭。盖其时将遣郑和等浮海使外国。故祈神威灵以助天声。与孝女封号事若相戾。然于敬奉灵祗。则二圣一揆也。江海二神。俱以女真享食。故并记之。○按曹娥碑中。所云媻娑。盖言巫降神时。按节而歌。此其舞貌也。而宋封孝女敕文乃云。其父迎媻娑神。因溺死。则冬烘之极。不知其时当制者何人也。又宋封天妃。言神功德可与天配。故名天妃。今以为后妃之妃。则亵甚矣。古以伍子胥为五髭须。以杜拾遗为杜十姨。又何足怪。
△廪生追粮
【廪生追粮】正统元年。初设提学省直宪臣。时山东提学佥事薛瑄。疏请凡廪生考斥者。俱追粮为民。时以为苦。至成化九年。北直隶提学御史阎禹锡奏。今斥生已奉敕充吏。请停追粮。上许之。禹锡起家甲子乙榜。为国子学正。曾充天顺四年会试同考官。寻陞监丞。值天顺七年会试。火焚举场。禹锡疏请赠举子焚死者俱为进士。礼科驳其非。下锦衣狱讯治。既而用其言宥之。成化中遂入台班。○先禹锡以国子学正掌京衞武学。上疏谓武学生俱纨袴子弟。骄惰不学。今後武生考劣等。俱宜追所食廪粮。以警其余。上亦允之。其持论不同又如此。盖斟酌时宜。通达国体之士也。○按正统四年八月。江西南安知府林芊言。比者提学薛瑄。以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廪米。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于廪给。縻费於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亦难矣。且父兄不能保子弟之无疾。今惩偿纳之苦。孰肯令其就学。上是之。行礼部除其令矣。何以成化间。而禹锡又有免追之疏。想林疏已行而中止耶。
△五岳神庙
【五岳神庙】正统三年。湖广巡按御史陈祚奏。衡山岳庙坍损。遂欲尽毁其后妃像设、寝殿朝堂。仅立坛壝斋室。以供祀事。且引宋儒张栻之言曰。川流山峙。是其形也。而人之也何居。其气之流通可相接。而宇之也何居。上下其奏于礼部。尚书胡濙、以为太祖更制神号。而不除像设。必有明见。所言不可行。上从之。命湖广布政司督修。按礼、五岳视三公。岂有无室无貌之理。陈祚祖、张敬夫陋野之谈。妄议祀典。已开张璁去孔庙圣像之端矣。
△北岳
【北岳】北岳恒山。据一统志云。在山西大同府浑源州南二十里。历代自舜时巡俱祀於此地。及石晋赂契丹。割以与虏。至宋不能复。乃致祭於真定府之曲阳县。因俗有飞来石之语。遂借之以文其陋。本朝因而不改。此说其来旧矣。弘治六年。钧阳马端肃 【 文升】 为大司空。始疏请还祀浑源。谓本朝既迁都北平。而真定在京师之南。于祀北岳甚悖。况浑源尚有故庙基址。修葺无难。上下其疏于礼部。时宗伯倪文毅 【 岳】 覆疏。谓事体重大。仅请修建恒山旧庙而已。说者谓文毅之父谦。曾祷于曲阳北岳庙。因生子。名以岳。故文毅力遏移祀。未知果否。後至万历十二年。大同巡抚胡来贡。又如钧阳疏请之。卒格於礼臣覆议。不允而止。因陋就简。此祀之正。在何日耶。○又寰宇记云。恒山在曲阳县西北一百四十里。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正是此地。周礼曰幷州。山镇曰恒山。郑注云。恒山在上曲阳县。至高齐天保之年。始去上字。故郡名恒山。今祀本不误。不宜更易于浑源。此说似祖赵宋飞石而附会之。谓舜阻雪于此。即柴望北岳之说也。当再质之博洽者。
△祀典
【祀典】世宗朝。大虏频犯内地。上愤怒。思所以大创之。时正议礼纷纷。前朝祀典。多所更改。于是修撰姚涞、给事中陈棐辈。窥知上意。疏请帝王庙削元世祖之祀。又追论故诚意伯刘基。曾受胡元伪命。故力为拥护。致汚庙祀。非出我太祖深意。上嘉而允之。又如孔庙易像为主。易王为师。尚为有说。至改八佾为六。笾豆尽减。盖上素不乐师道与君并尊。永嘉伺得微旨。建议迎合。廷臣争之。上不顾也。又进欧阳修於两庑。则以濮议与永嘉暗合。故特崇之。未免为有识所笑。至斥姚少师配享太宗。则圣见超卓。非臣下所及矣。今上甲申年。议孔庙从祀。时主王守仁者居多。而主事唐伯元力攻之。盖犹祖桂萼等之说也。唐以贬去。先是守仁与陈献章、胡居仁俱得旨崇祀。已定至次年。而唐始阻止。且疏末又欲斥两庑之陆九渊。而进宋之周、张、朱、二程于十哲之末。则举朝皆骇怪。况九渊为世宗所襃。与欧阳修并祀。安得擅议废退。其仅得薄谴者幸耳。先是江陵当国。最恶讲学。故凡言官以从祀诸儒请者。礼部概不允。至是词臣吴中王珩力主陈献章、王守仁、胡居仁三人并祀、盖吴以劾江陵夺情新起。故庙堂皆是其说。而妬者至谓守仁因戚畹永年伯得之。献章因大璫张宏得之。遂波及居仁。盖子产立公孙泄意也。亦刻薄无稽甚矣。 【 先是至甚矣数句。据写本补。】 是後王弇州。遂疏请裁定孔庙从祀。欲升有若、南宫适。而降宰予、冉求。申王二相在位。俱弇州所厚。竟从中格。而说者遂讥弇州考察圣贤。此等大事。非君相主持。万无行理。此议似可已。
△园陵设教坊
【园陵设教坊】世宗入绍。报恩所生。如尊兴邸旧园为显陵。此情也。亦礼也。至推恩蒋氏。命为世都督佥事。令专典祀事。以比魏国公徐氏。世奉孝陵故事。已为滥典。至嘉靖二十七年。增设伶官左右司乐。以及俳长色长。铸给显陵供祀教坊司印。独异天寿山诸陵。不特祀丰于祢庙傅岩犹以为渎。且教坊何职。可与陵祀接称。不几於皇帝梨园子弟。贻讥後世乎。时严分宜为首揆。费文通为宗伯。宜其有此。
△孔庙废塑像
【孔庙废塑像】正统八年。国子助教李继。上言宫殿将成。惟太学尚仍元旧。且土木肖像不称。亦非古制。请择地改建。上曰。朝廷自有措置。不允。天顺六年三月。苏州知府林鹗。因文庙圣像颓坏。乃幷诸贤像皆易为木主。然未敢闻之朝也。至成化十七年。国子监丞祝澜者。遂上疏欲以木主改塑像。上不允。斥为云南府幕而去。至弘治十二年己未。南京兵科给事中杨廉。遇阙里灾。乃上疏宜趁庙宇一新。更易木主。以革夷教。又大成二字。乃譬喻之语。於諡法不合。亦宜革去。上虽不从。而不加谯让。至嘉靖初。张 【 张字据写本补。】 永嘉用事。而普天塑像被毁矣。盖其说非始於张也。杨又有疏申明祀典。谓宋儒周、程、张、朱从祀之位。宜升居汉、唐诸儒之上。其说更为不经。识者非之。杨至弘治甲子以告病光禄少卿。聘主浙江乡试。被言官指谪。谓其欺君不忠。後官至宗伯。得上諡。时嘉靖乙酉。盖永嘉以议合。左右之。
△先圣木主
【先圣木主】张永嘉当国。议易先圣孔子塑像为木主。时徐文贞为编修。抗言其非。坐是外贬。天下翕然称贤。盖高皇帝谓塑像为故元夷俗。一切城隍岳渎。尽易木主。废王侯之号。独孔庙存塑像。仍王爵。至永嘉承世庙圣意。易王为师。并弃像设。时论不以为然。然广东广州府城隍神木主。至景泰中。巡抚都御史王翶。仍易以塑者。则高皇制作。当时已不能尽奉行矣。又宣府儒学圣像。亦系土偶。有镇守大帅、永宁谭广者。范中金为五赃。实其中。未几被盗穴其背而取之。此亦天顺间事。见叶文庄日记中者。然则木主亦未可尽非也。○徐文贞抗论孔庙事。上恚甚。既逐之。又下旨云。徐阶天下小人。永不许擢用。未几超为学使者。超为祭酒侍郎。长春卿。入内阁。继分宜当国。奉世宗末命。为时元臣。几轶永嘉而上之。弘治十二年。给事吴世忠。请尊夫子为文祖大成至圣。帝不允。
△吕仙封号
【吕仙封号】世宗奉玄诸典。不可胜纪。惟嘉靖二十五年。以永禧仙宫成。命成国公朱希忠祭告朝天等宫。首揆夏贵溪告纯阳孚佑帝君。而工所告成。则用次揆严分宜。近吕洞宾屡着灵异。然爵以帝号。则始见於此。但人间未有称之者。即羽流辈。亦未之知也。
△四贤从祀
【四贤从祀】隆庆初元。徐文贞当国。御史耿定向。首请祀王守仁於孔庙。而给事赵輄。 【 輄字原缺。据写本补。】 御史周宏祖。则主薛瑄。都给事魏时亮。又加以陈献章。凡三人。後会议仅瑄一人得祀。时为隆庆五年。则徐文贞去国久矣。初徐文贞议复王守仁爵。幷欲与薛一体从祀。以衆论不同。仅还故封。比新郑当国。遂嗾给事中笪东光。劾原任给事魏时亮。附阶私守仁。借从祀以滥与伯爵。欲坐徐、魏以专擅封拜论斩。盖魏佐徐攻高最力。故恨之尤深。会东光病狂。衣红衣跣足。唱曲入朝。被参逐去。自是无敢议守仁从祀者矣。至今上初元。都御史徐栻、给事中赵参鲁、御史梁许、萧廪、谢廷杰、余乾贞等。各独疏荐守仁。宜与瑄同祀。时万文恭 【 士和】 为礼卿。亦特疏专王守仁。御史李颐。则荐胡居仁。宜与王守仁同祀。而无及陈献章者。时旨下。虽命会议。然张江陵秉政。素憎讲学诸公。言路逢其意。攻守仁者继起。以故卿贰台琐。以及词臣。无一人肯具议者。事遂中辍。至十二年。而御史詹事讲首倡议。则又荐献章、守仁。而不及居仁。南科锺宇淳。亦同其义。乃科臣叶遵、主事唐鹤徵。又只主守仁一人。上下诸疏会衆议之。都察院右都御史赵锦等。御史许子良等。户科给事萧彦等。宫坊徐显卿等。韩世能等。各公疏。礼部王士性一人又独疏。俱荐陈、王二人。又不及居仁。上意亦以为然。时惟祭酒张位、洗马陈于陛、中允吴中行。则以王、陈、胡三人当并祀。而阁臣有疏。亦谓三人同祀之说为允。祀典从此定矣。时礼卿为沈归德 【 鲤】 当主议。仅左袒胡一人。而于陈、王俱有訾贬。忽闻阁臣有疏。亟露章遏止之。上仅批已有旨了。其疏与阁疏同日发下。沈遂疑揆地故抑其言。怏怏见於辞色。相猜自此始矣。次年春。南京户部主事唐伯元。则又痛诋守仁之学。至不可闻。而上出严旨。斥唐偏见支词。挠毁盛典。于是衆喙始息。说者谓新建之孙。与戚畹永年伯王伟。共醵数万金。从内援得之。尤为怪妄。永年虽浙籍。与文成非一家。且虽名外戚。而实酷贫。安得有金以助新建也。文成生前身後。无端遭人指摘者。不一而足。岂真高明鬼瞰耶。○初祀议纷纷。时光禄寺李桢。又别荐曹端、吕柟等五人。而以禅学暗攻守仁、献章。为上所诘责。大理少卿王用汲。则单疏专劾守仁为悖叛朱晦庵。且谓守仁曾詈朱熹为夷狄禽兽。至造其像鞭朴之。则又剿袭风闻仇口也。于是上始有守仁、朱熹学术。互相发明。何尝因此废彼之旨。然皆祀典未定时也。其时内阁止申、许二人在事。沈归德涖任未匝月。既阁疏伸。而部疏绌。争者俱已付之忘言。独唐户部於事後力争。盖代归德不平也。今归德自刻南宫奏稿。最为详备。独削从祀一疏不存。不知何故。○王文成初殁。桂文襄 【 萼】 、魏恭简 【 校】 、董文简 【 ■〈王巳〉】 尼之于先矣。至穆宗初。又以徐华亭故。波及良知之学。攻之不止。直至甲申岁。出自圣断。始祀两庑。而唐户部疏中。至云皇上尊 【 尊原作争。据写本改。】 宠王氏如此。盖暗指永年赂通中官。见之章奏。以故上怒而谪之。此等语。若在世宗朝。根究下落。唐难乎免矣。又陈白沙在先朝与薛文清同议从祀。忽有谤大璫李芳广东人。与陈同乡。为之奥主。遂议中止。陈在成化被召时。为邱文庄肆谤。亦同乡也。至甲申之得祀。言者又云。司礼掌印首璫张宏。故产粤中。私其里中先达。特下俞旨。并祀三臣。此祖子产立公孙泄故智也。盖陈死生。皆以桑梓受累。然而薛河东议祀时。高新郑为政。主议言官。则吏科都给事韩楫为首。山西蒲州人。与薛同里。因极意推崇韩。又新郑第一心腹门生。故一疏而穆宗立允。举朝无敢异议。至胡居仁向来少有议崇祀者。台臣李颐亦余干县人。与胡同邑。始跻之薛王之列。其後沈归德。因据以上独祀胡之疏。二贤虽无忝盛典。又得乡人之助如此。
△加前代忠臣諡号
【加前代忠臣諡号】蜀汉关壮缪侯。本朝所最崇奉。至今上。累加至大帝天尊之号而极矣。或云上梦有异感。遂进此衔名。未知果否。然又加南宋岳鄂王諡号。见之诰词。不下壮缪。则海内或未及闻也。其最後加岳諡云。诛邪辅正大将。精忠武穆帝君。主治洞天福地。统领禋祀蒸尝。协理三十六雷律令。赞七十二候天罡。受命上清。永扬帝化。神霄右监门。靖魔忠勇岳鄂王。荡卤大元帅。其崇奉亦至矣。今西湖鄂王祠。修饰甚丽。禾郡有称其子孙立祠宇者。何不以此颜其庙。而犹仍宋故称耶。
△解池神祠加号
【解池神祠加号】国家盐利。惟两淮为最。然岁入不过六十万缗。已当天下之半。若较之宋仅二十中之一耳。按宋盐有四种。一曰末盐。即今煮海所得。两淮、两浙、荆、湖、闽、广、河北俱用之。次曰颗盐、即今解州及晋中蒲绦所出。中州秦、晋、赵、魏用之。三曰斥盐。则川蜀四路用之。以上与今日略相似。而行盐之地则已不同。四曰崖盐。出于土厓。秦、凤、阶、成所用。今未闻也。然宋一岁获盐之利。凡二千余万缗。我朝全盛。何以仅仅止此。且洪武三年。户部言陕西察罕脑儿之地。有小盐池。设盐课提举司。行盐之地。东至庆阳。南至凤翔、汉中。西至平凉。北至灵州。皆募商人入粟中盐。则所出之地。亦宋所未有。今但称灵州课司。惟陇西三府食此盐耳。熬盐之外。独解盐最奇。其出之岁。亦有丰歉。唐大历中。河中盐池。为秋霖所败。度支韩滉独称不为害。且有瑞盐。代宗喜。赐二池名。一曰宝应。一曰灵应。顷今上己丑年。河东盐池利大兴。御史秦大夔奏闻。请加崇穹爵。以答神贶。时议本朝於海内神只。久革侯王之号。乃诏赐祠额曰灵惠。盖司盐之神。惟解着灵异耳。○解池相传为蚩尤血所化。其说不经。且其长五十余里。周百余里。又有淡泉二区。味甚甘洌。盐得此水方成。又有女盐池。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土人引水沃畦。水耗土自成盐。盖天生之利也。自大历奏祠。遂建盐风亭。有碑在池北之峨嵋坡。至贞元十三年。又有盐池灵应公碑。则更得封爵矣。至宋大中祥符之甲寅。盐池大坏。关壮缪以阴兵。与蚩尤大战而破之。始为之建祠。至崇宁元年。加封关为忠惠公。大观二年。又加武安王。盖关自以桑梓之乡。加意拥护。而盐池之功。遂超盐神而上之矣。
△部科
【部科】凡部曹一拜副郎。马前即得用鞍笼。如正郎及科、道诸臣矣。今惟吏、礼二部无之。相传铨属。以衙门华要。欲比小京堂用红鞍笼。疏上而旨不下。遂幷青者弃之。礼部以秩宗清望。不同他部。亦屏不用。又七品例服鸂■〈涑鸟〉。向来多别缀他补。惟给事中独用之。而中书舍人亦效焉。盖两官俱内府衙门。连署出入。京师因为之曰。礼科不带鞍笼。求同吏部。中书学穿鸂■〈涑鸟〉。混拟掌科。又吏礼二部司官。往还但称侍生。不用寅字。亦自别於他曹也。
△比甲只孙
【比甲只孙】元世祖后察必宏吉剌氏。创制一衣。前有裳无袵。後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盖以便弓马也。流传至今。而北方妇女尤尚之。以为日用常服。至织金组绣。加于衫袄之外。其名亦循旧称。而不知所起。又有所谓只孙者。军士所用。今圣旨中。时有制造只孙件数。亦起于元。时贵臣。凡奉内召宴饮。必服此入禁中。以表隆重。今但充衞士常服。亦不知其沿胜国胡俗也。只孙、元史又作质逊。华言一色服也。天子亦时服之。故云。
△仕宦谴归服饰
【仕宦谴归服饰】今大小臣削籍为民者。例得辞朝。往时成化三年。故相商淳安召还时。尚未复官。及诣阙。投牓子於鸿胪。称浙江某府县为民。臣商辂行取到。见朝及陛见。戴方巾、穿圆领、系丝縧。盖用杨廉夫见太祖故事。想当时大臣编氓者。其体皆然。顷今上甲申。刑部尚书潘季驯为民辞朝。头戴平巾。亦布袍丝縧。其巾如吏人之制。而无展翅。今六部及藩司知印。尚戴之。已非方巾矣。比来闻朝士得谴斥削者。皆小帽青衣。虽曰贬损思咎之意。恐未妥。此盖舆皂之服。充军者方衣之。而充军重谴。例不辞朝。若为民者。奉旨云回籍当差。犹然陇亩良民。固未尝有罪。国初粮长。例得用平巾。则潘司寇所戴。似为得之。又冠带闲住者。必先云革了职。盖已夺爵秩。无品级高卑可分。一切头踏仪从。俱不得用。仅予以仕服耳。以故嘉靖辛酉。高安吴宗伯。以闲住归时。已拜少保。其见客止青衣角带。幷侍衞亦无之。真深谙祖制。得大臣之体。今俱以章服。里居皆蟒玉金紫。呵殿赫奕。与居官无异。失之远矣。○今上乙酉年。右通政梁子琦。以议寿宫不合。奉旨降本司参议闲住。丁亥年。在籍兵部尚书凌云翼。以殴诸生被讦。奉旨革去宫保。以尚书闲住。夫既罢闲住。又何秩可降。乃复从贬谪。是无官者反得官矣。揆地如此票拟。不满谙练者一笑耳。先朝故老。决不冬烘至此。
△教坊官
【教坊官】教坊官。在前元最为尊显。秩至三品。阶曰云韶大夫。以至和声郎。盖亦与士人绝不相侔。我朝教坊之长。曰奉銮。虽止正九品。然而御前供役。亦得用幞头公服。望之俨然朝士也。按祖制。乐工俱戴青卍字巾。系红绿搭膊。常服则绿头巾。以别於士庶。此会典所载也。又有穿带毛猪皮靴之制。今进贤冠束带。竟与百官无异。且得与朝会之列。吁可异哉。
○科场一
教职屡为考官
学士两主会试
十典文衡
金实
考官序次
乡试取士滥额
奏讦考官
减场解元
顺天解元
京闱冒籍
薛文清主试
天顺初元会试
会试刻文
京考官被劾
考官争席
霍渭厓不认座师
师弟相得
贵後拜师
考官畸坐
关节状元
△教职屡为考官
【教职屡为考官】荆州府教授陈观字子澜。以乡荐授福建延平府教授。岁满调湖广黄州府。陞国子助教。力请补外。改除武昌府。又调荆州府。初为应天府同考试官。再为福建考官。调荆州後。又为江西福建考官。以岁满致仕归。後起复为应天同考试官。自来举人无直选教授者。观得之。又辞成均就外任。且历四郡。一异也。教职典试未闻有三数往者。观凡六次。且为应天同考者亦二。二异也。观以洪武庚午登科。壬申就选。至正统辛酉。典试。凡为教职五十余年。三异也。卑官已居林下。又特选为主司。且屡为主考。又为分考。四异也。事见陈少保 【 循】 所为陈观志铭。
△学士两主会试
【学士两主会试】国初官制未定。词林晨星。以故有一人而三主会试者。如永乐十六年戊戌。二十二年甲辰。皆侍读学士曾棨为正主考。至宣德二年丁未。曾以左春坊大学士兼读学。又为副考。盖三度云。宣德八年癸丑。少詹事读学王直为副考。正统元年丙辰为正考。四年己未。已陞礼部左侍郎兼读学。复为副考。亦得三次。然二公後俱终于卿贰。不得大拜。至成化以後。词林大备。渐不复然。惟钱文通 【 溥】 。成化中乙未辛丑两为正考。而弘治三年庚戌。复入正主会试。然前二次俱学士。最後则为文渊阁大学士。非复词臣比矣。其他词臣。两主会试者固多。然其後次。多以入阁得之。其未得为阁臣。而再司南宫试者。天顺四年庚辰。尚宝少卿兼编修柯潜。为副考。七年癸未。以故官再为副。火焚科场。不完而出。此无足言。彭文思 【 华】 以光学士主成化戊戌。以正詹事光学主成化甲辰。吴文定 【 寛】 以谕德主成化丁未。以吏侍学士主弘治壬戌。石文隐 【 珤】 以礼侍学士主正德庚辰。以吏书学士主嘉靖癸未。张宗伯 【 潮】 以少詹事学士主嘉靖壬辰。以礼书学士掌詹主嘉靖甲辰。曾宗伯 【 朝节】 以礼侍学士掌院。主万历戊戌。以礼侍学士掌詹主万历辛丑。此五公中。其後惟彭、石得为辅臣。然彭戊戌为副。甲辰为正。吴丁未为副。壬戌为正。石以庚辰为正。癸未反为副。曾两次俱副考。内惟张两度俱正考为奇。然甲辰之役。以病卒於闱中。舆尸而出。盛美之缺陷如此。
△十典文衡
【十典文衡】弇州盛事纪。钱侍郎 【 习礼】 六典文衡。以为极奇。不知其于永乐二十三年甲辰。已为会试同考。宣德二年丁未。再入会场分考。则幷後之乡会主试。共八次矣。而正统元年丙辰廷试。四年己未廷试。又皆为读卷官。凡主文柄者十度。又钱之初主应天乡试。为宣德己酉。而误书为永乐丙午。正统四年读卷。而误书为主考。至正德六年辛酉。钱又以翰林光学。为顺天主试。而弇州缺不书。始信纪载非易事。○弇州盛事。又记梁文康 【 储】 正德戊辰甲戌两主会试是矣。然文康弘治壬子辛酉又两主顺天乡试。竟亦失记何也。他如刘文靖 【 健】 再主两京乡试。四同考会试。一主会试。六充廷试读卷。李文正 【 东阳】 再主两京乡试。两同考会试。两主考会试。八充读卷。似亦可为钱侍郎之亚云。○又杨文敏 【 荣】 典京畿乡试一次。廷试读卷九次。亦可称十典文衡。又初预修高庙实录。後文昭章三庙实录。又为总裁。俱为难遘。其十知贡举者。前为胡忠安 【 濙】 。後为严分宜 【 嵩】 。十为读卷官者。前为蹇忠定 【 义】 。後为王文端 【 直】 。亦可称盛事。
△金实
【金实】金实者。浙之金华人。永乐初生员。上书陈王道。其纲有四。其目有五。上嘉纳之。又试策三道。俱称旨。遂命入文渊阁。预修太祖实录。书成。授翰林典籍。又预修永乐大典。晋春坊司直郎。洪熙中。陞衞王府长史。正统四年。充会试同考官。即以是年卒於京。以青矜为纂修一异也。以青宫近臣。曳裾王门。二异也。以藩府外僚。膺文衡重任。三异也。是时官制已久定。而金实独承异数如此。○是科与实同为分考者。有浙江佥事花润生。而江西丰城人李郁者。以承差习礼记。中五十九名。
△考官序次
【考官序次】景泰二年会试。吏部左侍郎江渊。修撰林文为考官。二人俱庚戌进士。林为一甲第三人。江则庶常也。林滞史官二十二年矣。知贡举礼部尚书杨宁。亦其同年。三人者官爵高卑敻绝。而同事南宫已为可异。至房考则侍讲刘俨。官反尊於副主考。而修撰编修二人次之。南京刑部主事钱溥。广东左参政罗崇本。又次之。其末则教授学正训导各一人。凡分考八人。始中二百名。较前朝加多矣。景泰五年会试。分考始无外官。其领房为翰林院侍讲兼左春坊左中允杨鼎。而詹事府丞李龄以己酉贡士次之。左中允兼修撰柯潜又次之。可见本朝官制。重词林而抑坊局。且侍讲中允俱正六品。而相兼如此。天顺初元。岳正以修撰入阁。亦兼赞善。则俱从六品相兼。至今上己卯。用中允高启愚主应天试。而侍读罗万化副之。後来以舜禹命题。为言官论列。高坐削夺。弇州公谓故事修史主考。皆讲读先而中允後。此举乃出政府意。而不知讲读之得兼中允也。然则不但弇州未熟典故。即江陵公当轴。亦不谙本衙门旧典矣。是年会试对读官有仙居知县张翔。名下书文学才行出身。取中三百五十名。如永乐十三年之制。又正统十三年弇州云。是科廷试右都御史掌鸿胪寺杨善。以守城读卷。然是年登科录。并无杨姓名。至景泰二年、景泰五年二科。始为读卷官耳。且正统戊辰科。尚以亚卿掌鸿胪。至景帝监国。始陞右都也。弇州博洽第一。而偶讹乃尔。
△乡试取士滥额
【乡试取士滥额】景泰四年癸酉。各省直乡试竣事後。给事中徐廷章上言。今者科举。山西、陕西皆取百名。其数浮於额三倍。为悖典制。按正统四年。英宗在御。已定山西、陕西解额皆四十人。则所收虽未至三倍。而考官故违明旨。罪难自逭。乃礼部覆奏云。此後仍宜如宣德年例。盖不以正统所增为成规矣。又云。若文字果多合格。亦不妨多取。但不得过二十名。则并宣德旧额。亦不复遵矣。时掌春曹者为胡忠安 【 濙】 。其人以模棱致高位。宜有此等议论。至正德三年。则科场定制。明备已久。又用给事中赵铎疏。下礼部议增解额。陕西为百名。河南九十五名。山东、山西俱九十名。是时刘瑾、陕西人。焦芳、河南人。故比周为奸。厚其桑梓。而齐、晋二省。则以余润见及。遂超江、浙、闽、楚四大省。而出其上。又二年芳逐瑾诛。是科其说不复行。然是时周阳曲 【 经】 以宗伯主议。何以附和至此。岂亦以身为山西人耶。先是弘治间李广之死。六科十三道纠周贿赂交结诸状。周恚辨甚厉。今视此举。无乃不诬。未几殁。而易名文端。时周壻曹元为逆瑾私人。新入辅政。遂得上諡。○按正统初广解额。江西仅六十五人。河南仅五十人。乃宣德八年。一甲三名锺复。已中江西乡试一百九名。三甲进士杨玉。已中河南乡试一百二十七名。此则不可晓矣。
△奏讦考官
【奏讦考官】自来子弟不第。父兄无奏讦考官者。惟景泰丙子顺天乡试。内阁陈循、王文有之。循言子瑛。文言子伦。文字俱优。不为试官刘俨、王谏所识拔。欲罪之。赖大学士高谷力为救解。俨等宥罪。瑛、伦俱许会试。次年丁丑正月。睿皇复辟。而王文就诛。陈循遣戍矣。此事古今创见。宜其不旋踵而败。後人亦无敢效之者。惟嘉靖甲午顺天乡试。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汪鋐。以子不与中式。乃指摘场弊。劾考官廖道南、张衮。且以太祖诛刘三吾为言。道南等即引陈、王及刘俨故事以答。上两不问。次年鋐亦劾罢。旋死。鋐之横恶。此特其一端。且狠闇无识。至此更为可笑。此後二科。为庚子顺天乡试。掌詹事礼部尚书霍韬。亦以子畿试不录。恚甚。欲纠主司童承敍、杨惟杰。其门生李开先力劝之曰。公有子九人。安知无入彀者。姑听之。韬次子与瑕。果中广东乡试第九名。霍乃止疏不上。未几亦卒於位。自制科以来。大臣仅有此三次举动。至霍渭厓则正当主上眷知。其疏果上。必有非常处分。赖李中麓巽言而止。总之舐犊情深。裂四维而罔顾。或诛、或窜、或自毙。俱近在岁月间。则其心死久矣。
△减场解元
【减场解元】正统甲子科。四川乡试。以周洪谟为解元。其卷减场止五篇。考试官为监利县教谕杨述所特拔。明年乙丑举一甲第二人。历官史局。至成化十六年洪谟为礼右侍郎。上疑辨录三卷。订朱熹集注五经四书之误。欲乞圣裁。亲加笔削。写其误者於前。续今所订者於後。赐以书名。如汉白虎通之类。上曰。汉唐宋诸儒。四书五经注释。各有原委。永乐间。儒臣奉敕纂修考订。悉取其不悖本旨者。录之天下。习学已久。洪谟乃以一己之见纷更。不许行。次年周即正位宗伯。其在掌行多所建白。亦不尽允行。宪宗昇遐。首上疏驳御制太学碑、灵济宫碑、东岳碑、显佑宫碑、延福宫碑。戒百官敕谕。及龙文春景诗诸文字。用字讹谬。宜令改正。及宪宗諡议中含讥讪。宜速逮万安等治罪。时孝宗初登极。山陵甫毕。敢纠先帝制作之失。且句摘字贬。不遗余力。是诚何心。岂以辨疑一录见斥於宪宗。故以此逞其憾耶。是时万文康已去位。又其乡人也。盖借以挤其在事刘博野、尹泰和等耳。上命九卿翰林会议。皆引经传子史。以证先帝圣制。曾无一字之误。且諡议为礼部掌行。当日何以不言。不过希恩于己。嫁祸于人。盖已直抉其隐矣。覆疏上。得旨御制文字。考订不差。洪谟妄肆诋毁。本当重治。姑罚俸三月。於是六科韩重等、十三道刘宪等。皆羣起弹治之。上以洪谟挟私偏执。但已罚治。姑宥为言。盖全大臣体也。使当日言官。追论其乡试五篇之卷。冒冠贤书。又献书为先朝所摈。故行谤讪。岂惟不得仍居秩宗。且掇大祸矣。乃终无一人及之者。次年洪谟罢去。殁而得易名文安。固圣朝优容。而一时士风之厚。朝论之平。亦不可诬也。○成化末年。占城国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救。洪谟在礼部。请命广东官送之还国。尹直诘之曰。还国遭杀奈何。洪谟曰。于彼杀之。我无预矣。其经济如此。
△顺天解元
【顺天解元】顺天解元。向有被议者。以辇下人衆。妬口易生也。如予所知。景泰四年癸酉。第一名罗崇岳。江西庐陵人。以冒籍斥。七年丙子。第一名徐泰。直隶江阴人。以内阁大学士陈循、王文论列。覆试得留。此二事。英宗实录中。俱不详载。至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第一名章礼。浙江余姚人。以冒籍被劾。覆试得留。万历十六年戊子。王衡直隶太仓人。以大学士锡爵子见疑。覆试得留。万历三十八年庚子。第一名赵维寰。浙江平湖人。以文体被参。礼部覆试。罚科。举人之有罚科自此始。要之博洽如王。经学如赵。无忝榜首。亦遭指摘。世共冤之。当太仓公之为子辨覆试也。引章礼为言。而不及徐泰。盖偶不记忆耳。
△京闱冒籍
【京闱冒籍】国初冒籍之禁颇严。然而不甚摘发。惟景泰四年。顺天举冒籍者十二人。时礼部主事周騤。请照例论罪。已中式者斥不录。未中式者终身不许入试。既而言者以为过刻。始令斥回者仍许再试。其中汪谐者。次科即联捷矣。至成化四年。星变考察。南京科道。交章劾吏部左侍郎章纶。纵子元应。冒籍京衞军余。侥幸京闱中式。幷其他罪宜究。上命礼部右侍郎。刑科都给事中毛宏。往按得实。奏请区处。上以事在革前。姑宥之。但革斥元应。令再入试。又中浙江第二十名。遂以乙未科登高第。为显官矣。至嘉靖二十二年癸卯。顺天中式。陆光祚、毛延魁、陈策。俱以冒籍被劾。礼部请发回原籍。上命姑准存留。但不许今科入试。而贷其父叔侍郎陆杰。太仆卿毛蕖。鸿胪卿陈璋罪。至四十三年甲子顺天乡试後。给事中辛自修。又纠章礼等五人冒籍。诏覆试。仅斥二人。而章礼即以乙丑登第。余考官监试俱无所问。至今上十三年乙酉科。顺天场後。冒籍之说纷起。既而给事中锺羽王发之。为浙人冯诗等八名。俱奉严旨。诗等二人。枷示顺天府前。满日同六人俱发为民。禁锢终身。是时讯治既酷。二生被重创。荷三木。穷冬 【 冬原作各。】 盛寒。皆濒死而苏。八人中史纪纯之父。为编修钶。至革职闲住。提学御史董。以失觉察调用。正主考左谕德张一柱调南京。盖自来冒籍受法。未有此严峻且滥及者。逮其後再有议。则寛政普及矣。
△薛文清主试
【薛文清主试】英宗天顺元年。南宫之试。南宫之试。阁臣许彬子名起。与忠国公石亨侄名俊者。同登进士。时有诗曰。阁老贤郎真慷慨。总兵令侄独轩昂者。指此也。但登科录刻许起书兄越为奎文阁典籍。遍考列朝无此官。然刻录必不误。盖英宗时犹仍国初旧制设员。今实录、会典诸书俱不载。则旧官之不传多矣。所云吴节只知通贿赂。贤孙全不晓文章。固为仇口。若所云问仁既已无颜子。指克己复礼一节题。芟去首句。此却不妨。至祭告如何有太王。则诗经后稷配天。程文果有此语。其说似难通。至若告子冒名当问罪。周公渫井亦非常。因孟子题为公都子之言而去之。直云告子。周易井卦却引周公。其说出国初赵东山。亦微有可议。是年薛文清为主考。此何等人品学术。尚遭谤讪。下第举子之口。真可畏哉。○是年同考翰林典籍徐佖。刑科左给事司马恂。俱书贡生系举人。供给官大兴、宛平二县主簿。俱同名姓王珙。一为丙辰贡士。一为壬戌贡士。俱岁荐也。领房同考。为尚宝少卿兼编修钱溥。以从五品兼正七品。其书批语衔直称少卿。而正主考礼左侍兼光学士薛瑄。以正三带正五。副主考通政参议兼侍讲吕原。以正五带正六。但书兼官为学士侍讲。而不及九列之衔。俱不可晓。钱溥本以春秋起家。是年阅本经。又兼看诗经。亦奇。
△天顺初元会试
【天顺初元会试】英宗以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复位。二月会试。主考官为薛文清 【 瑄】 、吕文懿 【 原】 。俱一时人望也。而许起、石浚登第时。父彬以侍郎学士为次揆。浚叔亨以忠国公为总兵官。时有作俚诗嘲主司曰。阁老贤郎真慷慨。总兵令侄独轩昂。盖指起与浚也。至四年吕原再主会试。则浚先因亨败。诈病居家褫夺。又以怨望磔於市。使在今日追论往事。则薛、吕二人。难乎免矣。是科分考官。有尚宝司丞兼编修李泰者。即太监永昌嗣子也。首场三题。为大学论语孟子。而首题不刻程文。殊不可晓。又读卷为武功徐、靖远王、兴济杨三伯。而弥封官。有光禄卿蔚能。则由厨役起家。且曾以盗膳物问罪者。次科能再为弥封官。则已陞礼部右侍郎。掌寺事矣。前帙已纪石、许而未备。兹又详之。
△会试刻文
【会试刻文】会试录刻文。先朝多不拘式。如成化二年丙戌。五经各刻文三篇。二场乃刻诏。十七年辛丑。二场刻论二篇。弘治六年癸丑。亦刻论二篇。又刻诏一篇。十八年乙丑。又刻论二篇。正德六年辛未。又刻论二篇。而会元邹守益论在第八名沈圻之後。是後遂无此事。而武举录。或刻二论。或二策。则至今尚然。
△京考官被劾
【京考官 【 官字据写本补。】 被劾】弘治十七年甲子科。礼部建议。用京官各省考试。于是浙江聘南京光禄少卿杨廉。山东聘刑部主事王守仁。既讫事矣。至十二月。南京御史王蕃。劾廉以省亲。守仁以养病。夫省亲者。背亲为不孝。养病者。托病为不忠。不忠不孝之人。大本已失。何以权衡人物。乞复里选之制。正廉等罪。然杨实依亲在浙。王以病痊北上。俱非现在官也。王蕃之言虽过。然当时御史辟聘。亦似出格。所以止行一科。旋即报罢。今制。则先期请于朝。皆以词林谏垣及部属中行出典省试。遂为成例。不可改矣。○王文成後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諡文恪。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也。
△考官争席
【考官争席】李文正 【 西涯】 初在词林。及居揆地。皆以和煦容物见称。惟为太常少卿时。典弘治癸丑会试。时耿文恪 【 岳】 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初入帘大宴。与争席有违言。比壁经命题。其首题即为伯拜稽首让於夔龙。以御调笑。亦可谓戏而不虐。其时同考修撰三人。而钱福列在杨时畅、涂瑞之前。钱後杨四科。後涂一科。凡词林五品以下。俱论科不论官。况一官而搀越前辈乃尔。岂钱以鼎甲重耶。则涂亦鼎甲也。涂、钱俱治书经。有愧首题多矣。○是年论刻二篇。俱肤甚。又刻一诏。更寥寥数语。不今不古。此时出格刻程。意必博奕惊人。不意技止於此。
△霍渭厓不认座师
【霍渭厓不认座师】座主门生之谊。自唐而重。然汉时州牧之察孝、秀。三公之辟寮属。至有以死相报者。其酬知己之恩。固不下於唐也。本朝乡会座主亦如之。惟嘉靖间霍渭厓 【 韬】 。举甲戌会元。不认大主考梁文康、毛文简为座师。及己丑主考一榜所投门生帖亦不收。霍有才而忮。以议兴献皇大礼暴贵。所至与人相讦。人颇畏恶之。此等事。亦惟此公能行。张萝峯欲效而不能矣。前乎此。後乎此。俱未闻也。
△师弟相得
【师弟相得】座主偏重会试分考。执弟子礼终身不衰。若乡试分考。或滞下僚。而弟子登要津。其房考不敢复居尊。而门生礼亦稍杀矣。至焦弱侯太史 【 竑】 则异是。其举甲子应天乡试。适世宗新更典制。先大父以仪曹正郎为书一房。得焦卷欲首荐。而主考赏大父次卷。沈太史虹台 【 位】 定为解元。焦稍居後。然相知最深。焦久困公车。每岁必至吾家。留浃月。借观书籍。时焦贫窭。至手自节录。或遇巨函。则大父撤以贻之。先人少于焦十四年。而早登第。然每兄事之。焦亦不少降意。至己丑抡大魁。先大父喜甚。遣人贺之。先人因寓书令其勿循词林故套。必称昆弟如平日。焦复书云。兄高谊不可违。已不用晚字矣。其真率如此。但焦是科为蜀人范太史凝宇 【 醇敬】 首卷。而情意殊不惬。至于焦丁酉科场之谤。己亥计典之谪。虽张新建、郭江夏诸公不肯相忘。或云座师亦与闻。则不可晓矣。○癸未。先人以阅尚书分考。得一南卷。赏异之。云非吾叔度老手不辨。此时焦尚未改字。而先人自幼同砚席。识其文甚稔。因荐高等。比拆卷登榜。则广东邓宗龄。其年甫弱冠。焦年踰不惑久矣。邓入词林。又六年焦以龙首继之。邓未几夭。焦虽晚达。又罹谪籍。然年位未可量也。○弱侯与宣城沈少林 【 懋学】 同乡榜。同计偕。途次梦骑牛头入京城。回顾则焦尾其後。因自负必得鼎元。而戏谓焦。且迟吾十二年。比乙丑同下第。直以魇呓置之矣。至丁丑沈果得第一。而焦将就选人。因举前梦力止之。後焦以丑科踵其盛。则沈殁将十年矣。此事已有纪之者。但思功名迟速素定。先人往时。即真得焦卷。未必能使之入彀也。
△贵後拜师
【贵後拜师】王文成自龙场贬所。内擢为刑部郎。而南海方西樵 【 献夫】 为吏部副郎。遇文成与语。服其学识。立拜之为师。後以议礼骤贵。荐文成之章不一。及为礼书。又荐文成入内阁。近日则赵定宇少宰。自史官疏止江陵夺情。廷杖削籍归。负海内重望。亦执贽於弇州门墙。修北面礼甚恭。皆可谓真虚心。忘势好学者矣。若罗近溪以进士请告归。而拜大侠颜山农为师。随之行脚远方。受其笞责。此又近於妖诞不经。又如迩年之礼达观者。俱耆夙名公。持鉢捧锡。备高足之列。此又如崔浩之师冠谦之。未可为训也。
△考官畸坐
【考官畸坐】本朝两京主考。从来用资深两翰林。事体略同。而顺天则议论最多。然有罪同罚。未有独及一人者。有之自天顺己卯始。时正考为学士刘定之。副为倪谦。倪有门生不收。遂疏讦其私。倪至遣戍去。而刘不问。直至嘉靖戊子。庶子韩邦奇为正考。方鹏副之。因前序引尚书错误被论。韩降外。鹏仅罚俸。盖指摘本及一人。故处分亦不旁及。犹有说也。至今上乙酉冒籍之事。于主考何预焉。而谕德张一桂至於谪调。副考陈于陛无恙。戊子关节之讦。则两主考均其任矣。庶子黄洪宪受攻。而副考盛讷无恙。然张、黄俱正考。或当独肩重责也。若丁酉顺天。则中允全天敍为正。焦竑以修撰副之。及场後交章。止及焦一人。而全高枕。无一语诃诘。次科庚子。则庶子杨道宾为正。顾天峻以修撰副之。其後攻顾如焦。而杨不及也。此两人既无关节。又非正考。何以锋镝偏丛焉。举朝明知其故。而无一人为别白之。可叹也。○又应天己卯壬午连二科。亦止议及一人。然前以高启愚出舜禹题见疑。与副考罗万化无预。後以沈懋孝独阅卷受讦。而正考沈鲤。以病卧闱中。俱非无故得免。
△关节状元
【关节状元】今上庚辰科状元张懋修。为首揆江陵公子。人谓乃父手撰策问。因以进呈。後被劾削籍。人皆云然。前此正德辛未科状元杨慎。为次揆新都公子。人谓首揆长沙公。先以策题示之。故所对独详。其後新都公议大礼忤时。为新贵所聚攻。亦微及前事。盖以用修博洽。无忝大魁。而不免议论如此。又前此永乐二年甲申科。学士解缙为正主考。得江西泰和人刘子钦为第一。刘本省癸未解元联捷。解爱其才。面许以必得状元。刘直任不让。解心薄之。以题密示江西永丰人曾棨得状元。其题以礼乐制度为问。上意必欲得渊博之士。然非夙构。不能详对。故子钦竟绌。犹得选庶吉士。然则曾襄敏重名高第。亦不免以关节得大魁矣。今世多知杨、张。而未必知曾。然曾与刘子钦俱吉水人。而曾棨亦同郡人。当时不以为嫌也。是科选庶吉士二十八人。以为上应列宿。而江西占十七人。吉安一府。又居其半。浙江得七人。南直隶二人。福建、湖广各一人。所谓挨宿周忱者。又吉水人也。而蜀、两粤、云、贵以及中原四大省。及北直无一焉。正与正统戊辰科。但选蜀人与北人。相反之极。又是科会试取四百七十二人。见杨东里所作罗简志铭中。本朝甲榜。自洪武乙丑後。未有如此之多者。但是科会元又有云杨相者。未知孰是。简亦是科庶吉士。亦吉水。简字汝敬。後以字行。又是科庶常陈士启者。江西泰和人。先以进士观政于後军都督府。时掌府者为成国公朱能。器士启才。甚相知爱。可见五府亦有观政。今但拨大九卿衙门。不知始自何时。○是年曾棨为永丰人。而第二周述。第三周孟简。俱吉水人。从兄弟也。又是年鼎甲俱入馆读书。合之吉士。江西凡得二十一名。按是年廷试後。即选吉士五十一人。其他以善书选入同入馆者。亦附吉士之列。总为六十一人。盖庶常之盛。亦无踰是年者。次年又选者为二十八人。中自罗简外。彭琏字汝器。柴钦字广敬。李懋字时勉。皆以字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