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序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序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彭松建
当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时;当互联网把整个地球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当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置身于钢筋、水泥和玻璃组成的高楼森林中时,我们为何竟像被围困在沙漠中一样孤独和无望?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为何会带来精神的极度饥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所最为缺乏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有诚信和友爱!
怎样才能解除现代人的精神危机,重铸现代人的灵魂?
人们不约而同地回望两千多年前的圣贤——孔、孟!他们的学说至今仍无可替代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
这恐怕正是当今“国学热”的背景和前提,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老子、讲孔子深受各界观众欢迎的原因所在。
至于孟子,这位与孔子并尊的“亚圣”的学说,在今天又有何现实意义呢?
由资深出版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刘明清先生全案策划,文化学者兼作家田玉川先生倾力创作的《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对上述述问题做出了满意的回答。
什么是人?
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他认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章句上)“仁,内也。”(告子章句上)仁是人本质的心性;同时也是人心的所在。“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公孙丑章句上)人性生来就是善良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章句上)人性的善良,犹如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毋庸置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章句上)这“四心”,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良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这“四心”,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否则,那就是非人了。
孟子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他不仅指出仁爱是人天生的本性,而且强调恶是人性的丧失。是否有良善之心,是人与禽兽最本质的区别。
由此而反思我们今天的现实,谁是真正的人,谁是非人,不就很清楚了吗?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呢?性不善者能否成为性善者呢?
“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章句下)人人都可以与人为善。只要“存其心,养其性”(尽心章句上),就会有仁爱之心。在孟子看来,“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章句下)仁爱是互相的,也是对等的。先要从自身做起。“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只要自己端正,天地万物自会端正。只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句上)由爱亲到爱物,由爱众到爱万物,由己推人,由人推物,就能使仁爱之心永远根植于心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章句上)能像尊奉自己的老人那样尊奉所有人的老人,能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所有人的孩子,由己推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最为缺乏的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章句下)每个人,修身养性,在由己推人,由人推己,利用今天所说的换位思考法的同时,还要限制自己的欲望。
孟子并不主张“灭人欲”,而是认为:“欲贵者,人之同心也。”(告子章句上)合情合理的欲望,不仅不能灭绝,而且是应该满足的。纵是当权者,也是如此。“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梁惠王章句下)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能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滕文公章句下)当政者好货、好色,又有什么不好呢?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用哲学的思维,诗意的语言,创新的结构,从诠释孟子的核心思想入手,紧贴当代百姓生活和思想的现实,以专题为经,以问题为纬,纵横论述,古今联通,通过解析当代人的种种困扰,可以使广大读者形象而深刻地理解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因此我相信读者读《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应当有不菲的收获。
彭松建
2006年12月28日于北京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着名出版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原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