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于乱世
生于乱世
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几千年所受的尊崇早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孟子呢?几千年作为孔子无可替代的最佳配角和孔子学说的最理想的传承者,对儒学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补充和完善,一直与孔子并尊,称为亚圣。
人们在尊崇孔子的同时,也在尊崇孟子;今天的世界在回过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的同时,也在回过头去吸收孟子的智慧。
清朝乾隆年间,陕西韩城(司马迁故里)人王杰中了状元,山东才子不服。于是,便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为难他;上联是:“孔子贤,孟子圣,自古文章出齐鲁。”要求王杰对出下联。从表面上看,此联并不难。其实,难的不是文字,而是似乎无人能与孔孟这样的圣贤相提并论。但王杰不愧于天下第一才子,他稍加思索,微微一笑,便对出了这样一幅下联:“文王昭,武王穆,从来道统在三秦。”一时,山东才子哑口无言,心服口服。因为谁都知道,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创建周王朝的圣君明主,孔孟一贯对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礼教推崇备至。孔子一再表示“郁乎文哉,吾从周”,终生以不复梦见圣贤周公为憾事;孟子也主张要像周朝那样施行仁政,以礼教教化民众。因此,当王杰把周文王和周武王与孔孟相提并论,谁也不能说不对。更何况,“自古文章出齐鲁”与“从来道统在三秦”相对,一点也不逊色。
孔孟两位圣贤,相距仅一百多年,而且同时出在山东,出生地相距不过几十里,不仅是绝无仅有的历史现象,也是罕见的文化现象。
亚圣孟子出生于邹(今山东邹城)北25里的凫村,也称富村,或傅村,古称孟儒里。那里离孔子的故里鲁很近,“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尽心章句下)在今邹城,有“孔子诞生地”和“孟子诞生地”的石碑,为上个世纪初,孟子后人所立。在此方圆仅有几十里的范围内,接连出了孔孟两位旷世大儒,不只当地人引以为自豪,所有的中国人也无不感到自豪。
关于孟子的身世,由于《孟子》一书所言极少,正史《史记》等也谈得不很具体,所以,不少属后人的推测。
关于孟子家族,东汉赵岐《孟子题辞》称:“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若据此假说,那孟子就不是平民子孙,而是春秋时显赫的鲁国公室宗亲孟氏的嫡传后人,是绝对的贵族后裔。之所以居于邹,是由孟氏的一分支迁移所致。但赵岐也未肯定此说,所以“或曰”了一次,依旧只是一种推测而来的假说。无论推测是否可靠,孟子出生时,他的家的确是一介平民百姓,而且孤儿寡母,十分贫困。
关于孟子父母,宋元时成书的《孟氏谱》认为:孟子的父亲,名激,字公宜,早亡。此说的依据是孟母三迁、杀豚、断织等教子的故事(后章有专论)皆无其父的影子。由此推测孟子三岁丧父,出生不久就遭遇上了人生之大不幸,是孟母含辛茹苦代夫教子。还有人推测,孟子父亲并未早亡,而是外出久未归,姑且也算一说吧。孟母,一说姓仉,一说姓李,以姓仉说为多,她的事迹全在教子的几个故事中。
关于孟子生卒年代,正史《史记》没有具体记载;赵岐的《孟子章句》也未交代,后人仍依据《孟氏谱》推测:“生于周定王三十七年己酉四月二日,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正月十五日,寿八十四岁。”显然,此推测是错误的。因为孟子生于战国无疑。所以,此说的周定王只能是战国时的周贞定王介(另一周定王为春秋时的周定王瑜),他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441年),只有二十七年,不可能有三十七年,此为错误一。假若认定周定王三十七年为周定王二十七年之误,那么以此下推到周赧王二十六年,就有154年之多,孟子不可能活那么多年,此为错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