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孟子与百姓生活:思想的意义和启迪价值 > 正文

第10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5)



  由于一直是由政权强力推动的,所以在世俗的、心理的层面上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比如被中国人至今作为国服的中山装,据说是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在中山装上,也特意赋予了特别的寓意:胸前四个大兜,代表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胸前一排五个纽扣,代表了以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为内容的“五权宪法”;袖口三个扣子,则代表了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显然,中山装所象征的政治意义,则是儒家学说与民主共和观念的协调统一。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孔子还是孔子,孟子还是孟子,两千年来是圣人,两千年后还是圣人,儒家学说早已汇入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之中了,它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犹如滚滚黄河、涛涛长江一样,气势磅礴,经天纬地,浩浩荡荡。

  我们今天也许不必再对孔孟顶礼膜拜了,但我们对孔孟依然像对待我们民族的所有先贤圣哲那样崇敬。

  我们今天讲《论语》、学《孟子》,就是在用心感受我们民族和自己血脉的跳动。

  儒学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日本经济在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三;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第二。至此,由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组成的“亚洲五小龙”的腾飞,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全世界惊叹“东亚奇迹”的时候,自然注意到了儒学在其中的推动作用。由于“五小龙”皆属儒家文化圈,所以,儒学能否在现代社会出现新的复兴,就成了举世关注的话题。

  日本自古称为“大和”民族,“和”是其处理人与人,人与万事万物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和”正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中庸》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载:“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成为日本民族共同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不正说明儒学对日本影响的深远吗?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儒学即传入了日本。当时,有一位名叫王仁的朝鲜学者奉百济王之命带着《论语》去日本任皇子老师,从此,儒学开始在日本传播,到了公元六世纪,日本正式进入了儒家文化圈。公元七世纪时,日本的圣德太子颁行的“十七条宪法”中就有十五条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在日本留唐学生的推动下,日本以仿效隋唐文化为内容,进行了着名的大化改新,从而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从那时起,直到十九世纪初,儒家学说一直是日本的国家意识形态。

  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封闭的门户,日本被迫进行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并未抛弃儒学,而是把儒学中的一些核心理念用于经营管理。“和魂洋才”,是那时提出的流行口号。所谓“和魂”,即儒学的核心价值理念;所谓“洋才”,即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还提出了着名的“《论语》加算盘”的经营方略,“和”成为企业运作的理想境界。

  建立“家族企业”,树立“家族意识”,是日本企业实行“人和”的保证。应用家庭伦理于企业,从而使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与和谐。终身雇佣制,也是每个企业成员都有了家庭式的归属感。

  企业的和谐,能够增加凝聚力;社会的企业化,使日本社会充满了蓬勃发展的动力。

  日本能够成为“亚洲五小龙”之首,显然离不开儒学的影响和推动,以这一点来说,儒学出现了新的复兴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同时,在同为“五小龙”之一的韩国,儒学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儒学不仅改变了人的思想和性格,而且也使社会制度、世俗习惯等发生了变化。

  韩国认识到:崇尚伦理道德、尊重清廉节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主张根据随时处中、变通的易学理论,适应当代和未来社会的种种变化,以固守人类的良知。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