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孟子与百姓生活:思想的意义和启迪价值 > 正文

第21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3)



  人,之所以为人,在有同情心的同时,还要有“羞恶之心”,也就是要有廉耻,否则,那还能算人吗?

  亚圣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其实就只有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其中就包括“羞恶之心”。动物无衣无冠,赤身裸体,人也能这样吗?动物不分性别,老幼杂居杂交,人也能这样吗?

  人有羞耻之心,人视尊严重于生命。

  人之所以为人,在有同情心和羞耻心的同时,人还有“辞让之心”。即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孔融让梨”的故事,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就在于孔融仅有四岁,就懂得把大点的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点的,礼让避免了相争,杜绝了恶斗,兄弟之间就会和睦相处。

  如果每一个人,都只知争斗,不愿礼让,那争斗不已,悲剧能不一再发生吗?

  令人汗颜的是,我们这个一贯倡导“孔融让梨”的国度的历史,却是一部血腥的争斗史。父子相争,兄弟相残的人间悲剧,一遍又一遍反复上演。男人争权、争财,血雨腥风,仍在争;女人争宠,醋海翻腾,也不示弱,哪里还有什么礼让之心呢?

  “他人,即是地狱!”哲学大师尼采的名言,今天仍被不少人奉为圭臬,就足以说明争斗仍是这些人的本能。被利欲熏心之后,他们一个个异化为饕餮金钱的饿狼、妖狐和恶鬼,他们还是人吗?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在具有同情心、羞耻心、礼让心的同时,还具有“是非之心”。

  什么一直是对的,什么从来都是错的,什么一贯能做,什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作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要明辨是非,否则,那还能算人吗?

  如果一个人,公然干起了杀人越货,谋财害命的勾当,那他就是一个十足的强盗,他以此为能事,他还算一个正常的人吗?

  如果一个人,面对光天化日之下,恃强凌弱的暴行,无动于衷,他还有是非之心吗?

  分明知道假货害人,为了谋利,却大量推销,他还有是非之心吗?

  分明知道自己在制造社会垃圾,为了出名,却不愿停止,变本加利,他还有是非之心吗?

  分明知道有硕鼠在疯狂食黍,却装聋作哑,不愿声张,甚至为其打掩护,他还有是非之心吗?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共有同情心、羞耻心、礼让心、是非心“四心”,即良心。按照孟子所言,有了“四心”,也只是良心的开端,还要扩而充之,推而广之,才会拥有完全的良心。

  良心的二重性

  亚圣孟子在充分肯定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良心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这就是两面人格,即良心的二重性。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绝对的有良心,也都不是绝对的没良心。一贯有良心者,也可能会干出一些没良心的事;一贯丧尽良知者,也会在某种情况下,做出一些有良心的事。

  好人也会干坏事,坏人也可能干好事。好和坏,有没有良心都不是绝对的。

  一个封建帝王,可能不忍心去折断御花园的一棵树枝,但却下令滥杀成千上万的无辜,他是有良心,还是没良心?英明如唐太宗李世民,每用御膳,居广宫,则思及百姓有饥寒之苦,可谓真有良心之明君。但就是他,玄武门谋兄杀弟,毫不手软,而且斩草除根,不可谓不毒,不可谓不狠,他此时还有良心吗?

  时下,那些人人切齿的贪官,为了拿到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所谓好处费,竟给国家造成了高达数亿、数十亿的重大损失!而在其家中,从不会浪费一张纸。他们,还有一点点良心吗?

  由此可见,良心的二重性具有普遍性,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个人,可能在自己家里是有良心的;一出门,良心就没有了。在朋友圈子中,是有良心的;面对外人时,就良知泯灭了。戴上面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良心反而越来越少,岂不可悲?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