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 > 正文

第11节: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还是祸端(5)



  这种萌芽,极其缓慢,极富中国特色。孟子以前(现今依然),最大特色,就是要重新挤回到体制子宫中去。孔子是其突出代表,老庄们则做了旁观者,并最终选择了放弃。至于另一些,比如稷下学宫那些"不治而议",他们的言行,缺乏足够的历史代表性,简单说,就是我们不清楚他们干过些什么。

  只有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一步步后撤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 知识分子身份的自觉。

  中国文学史上,有所谓文的自觉,人的自觉,孟子,无意中,触及到知识分子的自觉。《孟子 万章上》,借口伊尹,说了这么一段话:"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知识分子为民众的先觉先导,即使在今天,也并非大言不惭的夸口,孟子时代,就更是知识分子天职意识的珍贵闪现。

  2. 社会分工,自有知识分子一袭领地。

  《孟子 滕文公上》,有一篇孟子谈社会分工的对话。这是孟子平生各场战役,最为酣畅淋漓,大获全胜的一场。这场战斗虽未直接涉及知识分子话题,但大门一经确立,打开,知识分子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一揽其中。《滕文公下》,彭更提出:"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便将他所售仁义,跟梓、匠、轮、舆等手艺并列,意为,别说吃你一碗白米饭,就是受让天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4(话说大了些)。《尽心上》,王子垫问:"士何事?",孟子爽快地回答:"士尚志"--知识分子,就是专门研究大道理,解决怎么做人的问题。

  3. 身份自由,不可被收买。

  孟子《公孙丑下》中有句:"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听上去有点自鸣得意的狡黠,但要做一名知识分子,失去自己的立场--政治的,经济的,思维规律的,--言为心声,恐怕就勉为其难。同篇又言,"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不能被收买。因为吃人嘴短,收人手短,话一说出来,也就短了。

  孟子作为一介文士,对待权贵们的态度,以及那锋利如鲨的铁齿铜牙,前文已有所述,在此略缀补一二。《孟子 公孙丑下》:那天孟子本来打算去见齐王,谁知装模作样的齐王,打发个马仔来跟孟子说,啊呀,我病了,本来要来看你的,只好麻烦你来看我了。孟子生平最恼恨这种虚伪拙劣的表演,妈的,你屌,我更屌!你能病,我就不能病?我也病了,不去了!5在宋国,孟子劝宋王少收点税,能不收的就别收了,宋王回应道,今年还做不到,由明年开始,好么?孟子气得吹胡子瞪眼,立即打了着名的偷鸡贼的比喻,说,知道错了就赶紧改,还等来年?6

  如果没有这两点,没有时不时让"王勃然变乎色"7的两招,没有"我知言"8的得意和自信,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绝,孟子离萨义德知识分子的定义,就还差上一截,有了这些,孟子,怎么看,都应该算是非常Good 地达标了。

  说起孟子的桀傲不训,睥睨天下,下面这段话,算得上旗帜性的宣言。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尽心下》)

  跟那些大人物说话,别把他们太当回事,搞得自己像个缩头乌龟样。他有豪华别墅怎么啦,他美女如云怎么啦,他有洋酒、房车怎么样?他到处吃喝玩乐又怎么样?--大爷我不尿他!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其中一畏,是畏大人。"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论语 季氏》)孟子说大人则藐之,何止是狎,简直就差一口浓痰迎面唾出!

  看来,两位最亲密的革命战友,在大人这个问题上,还有小小分歧。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