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第四部分:遥望庄子,一个平民思想家的生活剪影(1)
第四部分:遥望庄子,一个平民思想家的生活剪影
我想,庄子,其实是个孤独的人。
钓鱼
鱼,或钓鱼,对于庄子,是一道惹眼的风景。
《庄子》一书的开篇,就是从鱼开始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庄子 逍遥游》,以下《庄子》引文,单注篇名)。一般人说《逍遥游》,--《逍遥游》和《齐物论》,是《庄子》被人说的最多的。冯友兰说,庄之所以为庄者,主要就在《逍遥游》和《齐物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转引自《十家论庄》)--总是着眼于鹏飞万里,"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却忘记了,鲲是鱼,大鹏鸟,也是鱼变的。
对于鱼,先秦诸子均有语涉。老子说过"鱼不可脱于渊",孔子说"多识于鸟兽虫鱼"1,孟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韩非子》有公仪休嗜鱼不受全的故事。但这些,跟庄子一比,都是"小鱼见大鱼"。
假如说,一个人,也像一个国家,也弄个动物来作自己的徽章,比如美国的鹰,德国的熊,中国的龙,那庄子的徽章,就是鱼。
庄子被很多人知道,甚至,被很多人喜欢,跟鱼有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秋水》)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物》)
这两个故事--特别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知道的人很多。冯友兰,还有后来好多人,总是喜欢说"庄之所以为庄者",然后噼里啪啦写上一大堆,其实,我觉得,这两条鱼故事,就是庄之所以为庄者。
换一个人,想都别想。
除了上面两条鱼故事,庄子,还说了好些鱼哲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至乐》)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外物》)
说鱼之外,庄子还亲自钓鱼。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途中。"
庄子曰:"住矣!吾将曳尾于途中。"(《秋水》)
这个故事,另有两个版本。一个被司马迁写在《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写庄子,总共写了293个字,这故事,就花了105个。--另一个在《庄子 列御寇》,虽说内容有点出入,但意思都差不多,都是说庄子宁愿钓鱼,不愿当官。
庄子钓鱼跟政治的碰撞,《淮南子 齐俗训》的篇尾,也带了一笔。
故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
因为憎恶政治人物的炫耀、摆谱(仇官心理?)但又不好、不便,或不敢,不愿、不屑,--当场叫骂,所以,只好应了弗洛伊德的情感转移、替代说,把自己钓的无辜的鱼,倒回了河塘里,以示对于政治 财富的抗意。
这里顺便说一句,庄子和惠子,后来成了朋友--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朋友--我想,这次余鱼对百车的冲突,这次的"倒鱼抗议",也许就是他俩友谊的缘起。以后,就有庄子上大梁去找惠子;有了惠子回国后,俩人携手游濠上。这世界,友谊,往往从对立开始。
所谓不打不成交。
《庄子》书中,最让人心潮澎湃的一次钓鱼,在《外物》篇。这也是中国传奇小说的源头之一,"小说"一词,或许就出于此(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