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沉酣一梦终须醒:大师眼中的石头记 > 正文

第36节:石头记索隐(1)



  民国十一年一月三十日 蔡元培

  石头记索隐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离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冥,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最表面一层,谈家政而斥风怀,尊妇德而薄文艺。其写宝钗也儿为完人,而写黛玉、妙玉则乖痴不近人情,是学究所喜也,故有王雪香评本。进一层,则纯乎言情之作,为文士所喜,故普通评本多着眼一于此点。再进一层,则言情之中善用曲笔。如宝玉中觉在秦氏房中,布种种疑阵;宝钗金锁为笼络宝玉之作用,而终未道破。又于书中主要人物设种种影子以畅写之。如晴雯、小红等均为黛玉影子,袭人为宝钗影子是也。此等曲笔,惟太平闲人评本能尽揭之。太平闲人评本之缺点,在误以前人读《西游记》之眼光读此书。乃以《大学》《中庸》"明明德"等为作者本意所在,遂有种种可笑之傅会,如以吃饭为诚意之类。而于阐证本事一方面遂不免未达一间矣。阐证本事,以《郎潜纪闻》所述徐柳泉之说为最合,所谓"宝钗彩高澹人,妙玉彤姜西溟"是也。近人《乘光舍笔记》谓"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以宝玉曾云:男人是土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也。"尤与鄙见相合。左之札记,专以阐证本事,于所不知则阙之。

  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清制满人不得为状元,防其同化于汉。《东华录》:"顺治十八年六月谕吏部,世祖遗诏云:纪纲法度渐习汉俗,于醇朴旧制日有更张。"又云:"康熙十五年十月,议政王大臣等议准礼部奏:朝廷定鼎以来虽文武并用,然八旗子弟尤以武备为急,恐专心习文以致武备废弛。现今已将每佐领下子弟一名,准在监肄业,亦自足用。除现在生员、举人、进士录用外,嗣后请将旗下子弟考试生员、举人、进士暂令停止。从之。"是知当时清帝虽躬修文学,且创开博学鸿词科,实专以笼络汉人。初不愿满人渐染汉俗,其后雍、乾诸朝亦时时申诫之。故第十九回袭人劝宝玉道:"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又,黛玉见宝玉腮上血渍,询知为淘澄胭脂膏子所溅,谓为带出幌子,"吹到舅舅耳里,使大家不干净惹气",皆此意。宝玉在大观园中所居曰怡红院,即爱红之义。所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增删本书,则吊明之义也。本书有《红楼梦曲》,以此。书中序事托为石头所记,故名《石头记》。其实因金陵亦曰石头城而名之。余国柱(即书中之王熙凤)被参,以其在江宁置产营利,与协理宁国府、历劫返金陵等同意也。又曰《情僧录》及《风月宝鉴》者,或就表面命名,或以"情"字影"清"字;又以古人有"清风明月"语,以"风月"影"明清"亦未可知也。

  《石头记》叙事自明亡始。第一回所云,这一日三月十五日,葫芦庙起火,烧了一夜,甄氏烧成瓦砾场。即指甲申三月间明愍帝殉国,北京失守之事也。士隐注解"好了歌",备述沧海桑田之变态,亡国之痛昭然若揭。而士隐所随之道人,跛足麻履鹑衣,或即影愍帝自缢时之状。甄士本影政事,甄士隐随跛足道人而去,言明之政事随愍帝之死而消灭也。

  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尽人皆知。然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所谓贾府即伪朝也。井人名如贾代化、贾代善,谓伪朝之所谓化、伪朝之所谓善也。贾政者伪朝之吏部也,贾敷、贾敬伪朝之教育也(《书》日"敬敷五教")。贾赦伪朝之刑部也,故其妻氏邢(音同刑),子妇氏尤、(罪尤)。贾琏为户部,户部在六部位居次,故称琏二爷,其所掌则财政也。李纨为礼部(李、礼同音)。康熙朝礼制已仍汉旧,故李纨虽曾嫁贾珠,而已为寡妇,其所居曰稻香村,稻与道同音。其初名以杏花村,又有"杏帘在望"之名,影孔子之杏坛也(《金瓶梅》以孟玉楼影当时之礼部,氏之以孟,又取"玉楼人醉杏花风"诗句为名,即《红楼梦》所本也)。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