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三十八章》
抱朴这些时间来一直努力着,要自己表现为一个有德的人,仁义的人,有礼的人。玄一见了,不置可否。抱朴心里毕竟不安,便要玄一评判一下自己。
抱朴说:"玄一,你为我看一看,我的表现是否有德?"
玄一说:"最有德的人,并不表现为有德,所以他们是有德的。最少德的人,一心一意地表现为有德,所以他们其实无德。"
抱朴听了,十分沮丧,他再问:"那么还有仁、义、礼呢?"
玄一说:"最有德的人依自然而行事,无意去作为。最仁爱的人,虽有作为,但不是有意为之。最守信义的人,有所作为,而且是有意为之。最讲礼的人,他有意作为,但没人理他,他就伸出臂膀去拉人家。"
抱朴听了,细细一想,说:"我是你说的义人。"
玄一说:"你引我来说你,恐怕是最后的那种人了。"
抱朴说:"就算如此,有礼也不是什么坏事吧。"
玄一说:"失去了完整的道,就讲德。失去了完整的德,就讲仁。失去了完整的仁,就讲义。失去了完整的义,就讲礼。"
抱朴说:"哎呀,这不是一蟹不如一蟹了吗?"
玄一说:"你说自己是个有礼之人,你可知道礼是什么吗?"
抱朴说:"礼是什么?"
玄一说:"礼是忠信之衰退,乱世之祸首。"
抱朴说:"这样说不公平。懂礼的人中,还有很多预言家呢!"
玄一说:"那些被称作预言家的人,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这不正是愚蠢的开端吗?道厚礼薄,大丈夫要处在厚的一面,而不要处在薄的一方。不要华而不实。你是要这个还是那个呢?"
抱朴说:"容我再说,抱朴还没想清楚呢。"
昔之得一者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第三十九章》
天雨无事,玄一和抱朴在家说道。
玄一说:"古来得一的: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宁,神得一而灵验,空虚得一而充盈,万物得一而生长,王侯得一而统治天下。"
抱朴问:"一,就是道吗?"
玄一说:"是的。你推想一下,天没有这样的清明就要破裂,地没有这样的安宁就要倾覆,神没有这样的灵验就要完蛋,河谷没有这样的充盈就要干涸,王侯没有这样的统治将倒台。一,就是这样的不可或缺。"
抱朴说:"一,这是最小的数呀!"
玄一说:"所以,贵必定以贱为本,高必定以下为基础。"
抱朴说:"玄一,你能举例来说吗?"
玄一问:"你知道君王自称什么吗?"
抱朴说:"这是抱朴知道的,他们自称不谷。"
玄一说:"他们还称孤道寡。这不就是以贱为本吗,难道不是这样?"
抱朴问:"圣人也是这样吗?"
玄一说:"是的。拥有许多车辆,要像没有车辆一样。所以圣人不将自己视为高贵的美玉,也不视为坚硬的宝石。"
抱朴说:"抱朴从来也是不这样自比的。"
玄一笑笑说:"那么,你离圣人不远了。"
抱朴知道玄一的话不能当真,心里还是有莫名的欢喜。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章》
一连数日,抱朴被一个问题苦恼着:天下万物是从哪里而来。
抱朴问玄一,玄一不答,只叫他自己去默想。
抱朴思来想去,万物都是从山中得来,有山才有石头,有石头才有土,有土才有植物,有植物才有草食的兽,有草食兽才有肉食兽。然而山上有天。
山是哪里来的?
地是哪里来的?
天是哪里来的?
抱朴对玄一说:"抱朴实在想不出来了。我想来想去,想到天就止住了。我没法想到天的外面。天的外面是什么呢,天是哪里来的呢?"
玄一说:"你想过道吗?"
抱朴说:"没有想讨。"
玄一说:"相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以此观之,天下的万物,生于有。有,则生于虚空的无。"
抱朴说:"是不是从无到有,无中生有?"
玄一说:"是的。倘若无中不曾生有,天下还会有什么呢?"
抱朴说:"那也就没有天下了,因为没有地也没有天。没有天怎么有天下呢?"
玄一没有答话,像是去了辽辽的虚空。
抱朴自言自语地说:"抱朴喜欢无中生有,要不然,怎么有天地,有抱朴呢?有了抱朴,才有抱朴的喜欢啊。" 玄一充耳不闻,在想那玄妙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