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红学”新解:否定群雄解红楼 > 正文

第89节:宝玉路谒北静王和得趣馒头庵(5)



  宝玉要离开,未见“村丫头”,心中“怅然”,在送行的人群中也未见这“丫头”,走不多远时,这“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在村边等着宝玉,和几个小“女孩”在“笑”。“宝玉恨不能下车跟他而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怎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宝玉“有情”于平民百姓家的碧玉小家女、怀抱兄弟村边说笑,是以老庄思想画农家天然图画,作者用词错落,妙在“眼角留情”。文章之妙和艺术的巧夺天工,是在说与不说之间和“眼角”传情。写秦宝有情农家和得趣馒头庵,都是以情传哲传理,并不是什么“偷鸡摸狗的环境中,染了一些年轻人的恶习、油滑耍笑、有失厚道、有点不大‘人道’”,脂批说正是秦宝“正文”。


  四、弄权铁槛寺是对世俗的棒喝


  在第十五回,作者写了一段凤姐“弄权铁槛寺”的故事。写的是“张大财主”生出一个如财似宝的“金”哥儿,原许给长安守备之子,后又被长安府府太爷小舅子“李衙内”看上。张大财主一心想退了原亲另许“衙内”。凤姐在老尼的挑逗下,暗作手段,使“大财主”退了原亲,另配“衙内”,结果“金”哥儿自缢身亡,守备之子也“投河自尽”。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银子”。


  这段故事,写的是权、财、势三者之间的世俗关系。这里插入一个能抓住“凤姐”人物本性的老尼。——凤姐代表“王者之法”不像秦氏那样“袅娜纤巧、温柔和平、妥当;那样孝顺、和睦亲密、慈爱、怜贫惜贱”等等。王者之法主张权、术、势三者的结合,“好利恶害”,“法,君之独揽也”。而老庄则视权、财、势、利为世之所俗,不欲过求,过求则昏昏然,不视人间之道,故凤姐之不足能被老尼奸用之。脂曰:“金哥”“俱从‘财’字上发出。”故,“金哥”之“金”,和“张财主”之“财”是同义而异名也。张财主之贪,必有“金哥”之死,才足以杀“财主”之气。


  脂曰:书中写“守备”“一闻”就找到张财主去闹,“断无此理”,也没有张财主因此就“急了”之理,这些话看去“话无头绪”,但“正是神处奇处”,是作者“巧摹老尼”巧言遮饰,受张家之贿的种种巧言话语之态,目的极写张财主急于想和“府尹攀亲”之态。当老尼说:如果凤姐办成这件事“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时,脂曰:“坏极,妙极!(张家)若与府尹攀了亲,何惜张财(主)不能再得?小人之心如此,良民遭害如此!”——这就点出写张财主退亲另嫁的主题和目的。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脂曰:“五字是阿凤心迹。”)——凤姐之威,之“位尊”是“以为自古莫及也”。凤姐说:“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脂曰:“口是心非,如闻己见。”始皇的“贪利好恶”、“追求享乐”,是凤姐一类法家人物一大特性。“口是心非”指法家好机变之术。老尼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到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这是抓住法治思想中讲权、术、势、争强好胜之特点。故脂曰:“闺阁营谋说事,往往被此等语惑了。”这正是凤姐思想中之弊病,并可致命。


  凤姐发了兴头,说:“我……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脂曰:“批书人深知(凤)卿有是心,叹叹!”礼治信任天命,供奉鬼神。由老庄发展而来的法治思想,与此正好相反,强调个人意志对社会的主导作用,不信“天命”和“鬼神”。故凤姐之专横,是写历史上“王法”之特征。没有此态也就不是凤姐了,在“两赋论”中她也就不属“大恶者”了。故,脂批说这些都是写“阿凤心迹”、“欺人太甚”、“阿凤欺人如此”等等。——即所谓法治:“图王不成,弊犹足霸。”历史上法家人物嬴政最大的特点就是霸气,“反对德教,专任刑罚,严刑峻法,乐以刑杀为威。”这是凤姐“骑虎难下”、必须用钗、李、探去取代凤姐的主要原因。


  老尼奉承凤姐:“这点子事,在别人的眼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了呢,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俗语说的,‘能者多劳’……”脂曰:“‘若是奶奶’等语,陷害杀无穷英明豪烈者。誉而不喜,毁而不怒,或可逃此等术法。”——老尼之言,是紧扣凤姐法家“争强好斗”的思想特点,即老庄所谓:“欲擒则纵”!脂批称凤姐之类为“英明豪烈”,也是对凤姐褒贬中的肯定部分。老尼得到回信“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起来,也不消多记。”脂曰:“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量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惨痛之态,使天下痴心人同来一警,或可期共入于恬然自得之乡矣。”凤姐是法家大恶者,雨村是儒者唯利是图之辈。二者代表了儒法两派中的毒者、极者。此处写凤姐之“好利”、“专横”、“拔扈”、“好机变之术”等等,是写出其思想历史特征之本质。故解得作者良苦用心者,凤姐的一生不写则明也!所谓“使天下痴心人一警,或可进入恬然自得之乡”。指对此能醒悟者便可进入老庄的恬淡无为之乡。


  通过张李两家人财两空,也是写财、权、势之辈最后必得之果,这是对财、权、势之辈的有力喝棒。凤姐所做所为虽不美,但张财主和李衙内两家,也并非冤屈,而是咎由自取,不能怨天尤人。张李两家也属社会世俗中之丑类。故脂曰:“请看作者写势利之情,亦必因激动;写儿女之情,偏生含蓄不吐;可谓细针密缝。其述说一段,言语形迹无不逼真,圣手神文,敢不薰沐拜读?”


  五、秦情隐去大观园的突现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是转折丽登之章节。从第九回闹书房开始,洋洋数万言,以“两赋论”为主要线索,儒法两大阵营,经过唇枪舌剑、明争暗斗,瑞、秦两败俱伤。儒家瑞死,林如海命归黄泉,黛玉从此和儒林似海割断因缘,黛玉代表的思想进入大观园代表的历史新阶段。秦氏代表法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美的成分,在“会芳园、登仙阁、天香楼”,登上仙境之路。最后以“内里弱”,经不得风雨的“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作为秦氏“老朽”精神彻底走完她的历史历程。由此儒法相搏的历史暂时偃旗息鼓告一段落。


  但两气相搏,必生老庄。秦氏姐弟的飞升羽化转化成宝玉姐弟二人的新形式、新历程的突现,在全书中元春第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王蒙先生从爱情的视角对《红楼梦》在逻辑和创作规律上分析发现:故事在逻辑上很难说通和缺乏条理性。——在作品中元春是一个最美、最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在秦氏死之前(第十六回以前),只说元春“选入宫中作女史”,为什么其他情况一字未提,一字未写?从来也没提到过她在宫中的生活情况如何。为什么会突然成了“才选凤藻宫”成了“贵妃”?——这在小说创造逻辑上“似乎接不上茬”。但实际上《红楼梦》在文章结构和逻辑上是根据“儒法相搏必生老庄”这一哲学观念和逻辑来展开书中的故事内容的。秦钟有“弱症”,宝玉比他生得“运旺时盛”,可使“鬼神们”有所畏惧。“秦情”的结束,是以宝玉元春代表的老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这就是秦氏和元春人物之间的关系。元春的突现,秦情隐去,使得文章在柳暗花明处,引来西郊杏雨之幽情。从此开始,作者在文理上进入庄蝶乱飞之梦;福地洞天幽然如画;武陵桃源,秦谷鸡鸣;韩庄犬吠,悠然别有人家。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