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论语心得(42)
许多人在情况改变以后还坚持原来的方针,是因为沿着既有的方向,顺势而为要简单得多,所以不愿意立即接受风向改变的事实。因为一旦承认转向,战略也非得跟着改变,不少成功人士都相信自己的运势,也希望沿着原来的道路走下去。二战时期带领英国和法国赢得胜利的丘吉尔和戴高乐,在和平时期的选举中反而落选,就是这个道理。
情况转变时,思想必须跟着轮换也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即使曾经灵活运用手腕多次获得成功,但还是很难察觉悄悄接近的危险和新的机会。没有经验但能够以平实而冷静的态度观察事物的人,比较能够因情况不同而改变。
在学习中,变通的原则也是相当重要的,学习时要多动脑,学问更要活学活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知识和学问所带来的好处。死读书的人多数无法将学问灵活运用,一旦发生状况,他们也只会生硬地搬出脑子里有限的知识,陷在矛盾与错误的生活中。不管是模仿还是学习,都要懂得灵活应用,绝不是生搬硬套就能获得同样的效果。不懂得变通与应用,只会让自己错误地踏上以为可以通往成功的道路。学习,最重要的不是理论的死记,而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就像数学公式一样,我们背得再多,很快便又要忘记,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公式里的解题技巧与原理,不管考题怎么变化,我们也都能迎刃而解!
变通就是以变化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想要改变环境,就必须先改变自己。人生在世,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学会变通。因为,客观情况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正如诸葛亮所说:“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利而所何无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对于善于变通的人而言,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困难,只存在着暂时还没想到的方法,然而方法终究是会出来的,所以,善于变通的人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成功。人生在世,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一样,每个人遇到过的困难也迥然不同,那么,每个人采取的方法更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任何人遇到任何困难,都必须变通,不变通,就无法克服困难,很难走向成功。
萧伯纳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让我们都学会变通吧,让我们都走向成功大道吧,假如你陷入了困境,不要消沉、不要焦虑,有一条路可以绕开生活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让你到达目的地,那么这条路就是所谓解决问题的绝妙方法——变通。
世事变幻无常,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地过一辈子,所以那些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人发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须要能适时地灵活变通,否则道路就会崎岖难行。当你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你必定要制订一个相应的计划,可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往往一件事的发展、变化在你的意料之外,你原有的计划将不再适合于已经变化了的局面,你必须对此做出改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灵活变通是必须的,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灵活应变的素质将成为你棋高一筹的标志,同时它也能把你引向成功的坦途。
第三章 政务之道
求才以治天下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历史上的舜帝为什么能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为中国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是因为他有人才辅佐。舜平定天下,留万古美名,靠的是他有禹、稷、契、皋陶和伯益五个好辅才,天下就大治了。孔子还引用周武王的话。周武王说,他起来革命,打垮了纣王,平定了天下,当时真是得力于十名好辅才。就舜和周武王平定天下的事例,孔子对学生说:“才难”——真是人才难得,从历史上舜与武王的事例看,可不就是这样吗?尧舜禹三代以下千把年的历史,到周朝开国的时候,是人才鼎盛的时期,也只有十个人。而这十个人当中,还有一个女人,男的只有九个而已。在周武王的前期,整个的天下,三分有其二,占了一半以上。他还不轻易谈“革命”,仍然执诸侯之礼,这是真正的政治道德。这一段话是孔子就历史哲学,对人事的评论。在评论中表明了一种观点:得人才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