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傅佩荣《庄子》心得 > 正文

第16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6)



  庄子希望大家明白:“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万物都在“道”的里面形成一个整体。他接着说:“只有明理的人知道万物相通为一体,因此不再争论而寄托于平庸的道理上。平庸,就是平常日用的;平常日用的,就是世间通行的;世间通行的,就是把握住关键的。能到把握关键的地步,就接近‘道’了。这正是顺着状况去做,达到此一阶段而不知其中缘故,就叫做‘道’。”只要觉悟“道”是一个整体,就不会计较名称与实质的改变了。因为,真正改变的只是名称,以及随着名称而使人“以为改变的”实质。


  以上述观念为背景,庄子最后才谈到“朝三暮四”的寓言。为了保持原典的完整,我们继续引用庄子的话,他说:“人们费尽心思去追求一体,却不知万物本来就是相同的。这就叫做‘朝三’。什么是朝三呢?有一个养猴子的人拿栗子喂猴子,说:‘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猴子听了都很生气。他改口说:‘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听了都很高兴。名与实都没有改变,而应用之时可以左右猴子的喜怒,这也是顺着状况去做啊!所以,圣人能够调和是非,让它们安顿于自然之分,这就叫做‘两行’:是非并行而不冲突。”


  庄子的用意显然比列子的更为开阔。圣人是卓越的领袖,他有本事让众人喜、让众人怒。但是,重点在于:不论先三后四,或者先四后三,加起来的总和都是七。正如,有人少年得志,也有人大器晚成,那么你选择什么?既然人生是一个整体,我们又何必先喜后悲,或者先悲后喜呢?这些情绪反应不是多余而毫无必要的吗?如果陷入情绪反应的循环过程中,人生不是将在来去匆匆之际,茫然而大惑不解吗?这样的人生不是太可惜了吗?


  当然,我们认真分辨及讨论“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目的并不是想要改变大家习惯的用语,而是希望借着追溯源头,说明它的本意,再进而欣赏庄子思想的特色。庄子其实完全符合西方所谓的“哲学家”标准,亦即“爱智者”,因为智慧是指“完整而根本的觉悟”。在西方,这种智慧是难以言诠的;在道家的庄子,则设法以各种比喻来启发人,引领人走向爱智及慕“道”的正途上。【引文】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庄子?齐物论》梦中的蝴蝶


  提起庄子,大家都会想到他曾经做梦变成蝴蝶的趣事。唐朝诗人李商隐在他的《锦瑟》诗中,以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更使“庄周梦蝶”的故事成为庄子留给后人的典型印象。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