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全汉文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全汉文卷二十七

 

  乌程严可均校辑

  严安

  安。临甾人。为丞相史。终骑马令。

  上书言世务

  臣闻邹子曰。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故守一而不变者。朱睹治之至也。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观欲天下。彼民之情。见美则愿之。是教民以侈也。侈而无节。则不可瞻。民离本而微末矣。末不可徒得。故搢绅者不惮为诈。带剑者夸杀人以矫夺。而世不知媿。故奸轨浸长。夫隹丽珍怪。固顺于耳目。故养失而泰。乐失而淫。礼失而采。教失而伪。伪采淫泰。非所以范民之道也。是以天下人民。逐利无已。犯法者

  严安   一

  众。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燿。以和其心。心既和平。其性恬 安。恬安不营则盗贼销。盗贼销则刑罚少。刑罚少则阴阳和。四时正。风雨时。草木畅茂。五谷蕃孰。六畜遂字。民不天厉。和之至也。臣闻周有天下。其治三百余岁。成康其隆也。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及其衰。亦三百余年。故五伯更起。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侯恣行。强陵弱。众暴寡。田常篡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民之始苦也。于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连衡。驰车击毂。介胄生虮蝨。民无所告愬。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锺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乡使秦缓刑罚。薄赋敛。省徭役。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风。循其故俗。为知巧权利者进。笃厚忠正者退。法严令苛。谄谀者众。日闻其美。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强胡。辟地进境。戍于北河。飞刍挽粟。以随其後。又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攻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地。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之绝。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本皆非公侯之後。非长官之吏。无尺寸之埶。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坏长地进。至乎伯王。时教使然也。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葳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此

  严安   二

  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今中国无狗呔之警。而外累于远方之备。靡敝国家。非所以子民也。行无穷之欲。甘心快意。结怨于匈奴。非所以安边也。祸挐而不解。兵休而复起。近者愁苦。远者惊骇。非所以持久也。今天下锻甲摩剑。矫箭控弦。转输军粮。未见休时。此天下所共忧也。夫兵久而变起。事烦而虑生。今外郡之地。或几千里。列城数十。形束壤制。带胁诸侯。非宗室之利也。上观齐晋所亡。公室卑削。六卿大盛也。下览秦之所以灭。刑严文刻。欲大无穷也。今郡守之权。非特六卿之重也。地几千里。非特闾巷之资也。甲兵器械。非特棘矜之用也。以逢万世之变。则不可胜讳也。(汉书严安传又史记主父偃传。少篇首二百七十七字。)

  终军

  军字子云。济南人。武帝时拜谒者给事中。擢为谏大夫。使南越。为吕嘉所攻杀。

  白麟奇木对

  臣闻诗颂君德。乐无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南越窜屏葭苇。与鸟鱼群。正朔不及其俗。有司临境。而东瓯内附。闽王伏辜。南越赖救。北胡承随畜荐居。禽兽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摄。大将军秉钺。单于 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若罚不阿近。举不遗远。设官俟贤。县赏待功。能者进以保禄。罢者退而劳力。刑于宇内矣。履众美而不足。怀圣明而不专。建三宫之文质。章厥职之所宜。封禅之君无闻焉。夫天命初定。万事草创。及臻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于无穷。故周至成王。然後制定。而休徵之应见。陛下盛日月之光。垂圣思于勒成。专神明之敬。奉燔瘗于郊宫。献享之精交神。积和之气塞明。而异兽来获。宜矣。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进学取以燎。群公咸日休哉。今郊祀未见于神只。而获兽以馈。此天之所以示飨。而上通之符合也。宜因昭时令日。改定告元。苴以白茅于江淮。发嘉号于营丘。以应辑熙。使着事者有纪焉。盖六鶂退飞。逆也。白鱼登舟。顺也。夫明闇之徵。上乱飞鸟。下动渊鱼。各以类推。今野兽 角。明同本也。众支内附。示无外也。若此之德。殆将有解编发削左衽袭冠带要衣裳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汉书终军传。从上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一角而五蹄时又得奇木。其枝旁出。辄复合于木上。上异此二物。博谋群臣。军上对云云。对奏。上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

  终军   三

  奉诏诘徐偃矫制状

  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埶。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颛已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有臧。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盐铁。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 给二郡邪。将埶宜有余而吏不能也。何以言之。偃矫制而鼓铸者。欲及春耕种瞻民器也。今鲁国之鼓。当先具其备。至秋乃能举火。此言与实反者。非。偃己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枉尺直寻。孟子称其不可。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偃自予必死而为之邪。将幸诛不加。欲以采名也。(汉书终军传。)

  自请使匈奴

  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汉书终军传。)

  自请使南越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

  吾丘寿王   四

  吾丘寿王

  寿王字子赣。赵人。武帝时待诏。迁侍中中郎。坐法免。复召为郎。拜东郡都尉。入为光禄大夫侍中。後坐事诛。有集二卷。

  议禁民不得挟弓弩对

  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设守卫而施行陈。及至周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海内抏敝。巧诈益生。是以智者陷愚。勇者威怯。苟以得胜为务。不顾义理。故机变械饰。所以相贼害之具。不不[不当作可]胜数。于是秦兼天下。废王道。立私议。灭诗书而守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堕名城。杀豪杰。销甲兵。折锋刃。其後民以耰鉏箠挺相挞击。犯法滋众。盗贼不胜。至于赭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故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礼曰。男子生。桑孤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所为禁者。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益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汉书吾丘寿王传。丞相公孙弘奏。言民不得挟弓弩。上下其议寿王对。)

  吾丘寿王   五

  骠骑论功论

  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立克胜之功。寿王作士大夫之论。称武帝之德。曰。士或问于大夫曰。侧闻强秦之用兵也。南不踰五岭。北不渡大河。海内愁怨。以丧其国。汉兴六十余载矣。命将帅以抗愤。用干戈于四荒。南排朱崖。北建朔方。东越沧海。西极河源。拓地万里。海内晏然。鄙人不识。敢问其踪。大夫曰。昔秦之得天下也。以力而不以德。以诈而不以诚。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间伺隙。既 海内之後。以威力为至道。以权诈为要术。遂非唐笑虞。绝灭旧章。防禁文学。行是古之戮。严诽谤之谋。十余年遂滂沱而盈溢。是故皇天疾灭,更命大汉反秦政。务在敦厚。至今六世。可谓富安。天子文明。四夷向风。徒观朝廷下僚门户之士。谋如涌泉。动如骇机。皆能安中国。吞四夷。君臣若兹。何虑而不成。何征而不克。虽拔泰山。填沧海。可也。(蓺文类聚五十九。)

  游童牧竖。咏德讴吟。(文选潘岳藉田赋注。)

  失题

  心如饥虎。志若秋鹰。(北堂书钞十四。)

  主父偃

  偃。齐国临菑人。元光中为郎中。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元朔中为齐相。以劫齐王令自杀。徵下吏。族诛。

  上书谏伐匈奴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蒐秋猕。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 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

  主父偃   六

  为境。地固泽卤。不生五谷。然後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踰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东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锺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饟。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乌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後天下亡干戈之事。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累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亦适足以结怨深雠。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於外国。非完事也。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

  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修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日。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详察之。少加意而熟虑焉。(史记主父偃传。上书阙下。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又书主父偃传。)

  说武帝令诸侯得分封子弟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 错是也。令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主父偃传。汉书主父偃传。)

  主父偃 路博德   七

  说武帝徙豪桀茂陵

  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史记主父偃传。汉书主父偃传。)

  路博德

  博德。西河平州人。为右北平太守。封邳离侯。人为卫尉。拜伏波将军。後坐法失侯。为强弩都尉。屯居延。

  奏留李陵

  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禽也。(汉书李陵传。天汉二年。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後距。奏言云云。书奏上怒。)

  霍去病

  去病。河东平阳人。武帝卫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以票姚校尉再从卫青出塞。元朔末封冠军侯。元狩中为骠骑将军。拜大司马。六年卒。谥曰景桓侯。

  请立皇子为诸侯王疏

  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骨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位号师傅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虙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史记三王世家。元狩六年。三月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奏未央宫。制曰。下御史。)

  霍去病 霍光 庄芷  八

  霍光

  光字子孟。去病弟。少为郎。元鼎初迁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後元末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封博陆侯辅政。讫昭帝世。迎昌邑王入嗣。寻行废立事。地节二年卒。谥曰定成侯。

  病笃上宣帝书谢恩

  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汉书霍光传。)

  责过魏相

  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汉书魏相传。迁河南太守。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乃自免去。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责过相云云。下廷尉狱。)

  庄芷

  庄芷。汉书作严正。寿春人。

  上书发淮南王阴事

  毒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今淮南王孙建材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迁常疾害建。建父不害无罪。擅数捅系欲杀之。今建在。可徵问。具知淮南阴事。(史记淮南王传。王有孽子。不害最长。不害子建。材高有气。使所善寿春庄芷上书天子。又见汉书王传。)

  谬忌

  忌。济阴亳人。

  奏祠太一方

  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汉书作日一。)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

  庄熊罢

  熊罢。爵里未详。(汉书作严熊。无罢字。)

  上言穿商洛渠

  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攻卤地。(汉书作故恶地。)诚得水。(汉书作诚即得水。)可令亩十石。(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