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悲愤而後有学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覆欧阳浚明书

 

  来函谓《法相辞典?叙》惹起纠纷云云,甚矣,爱我之甚,敢不如教,上追无诤﹗顾此次《叙》末寄感,亦实是万不得已之苦衷。在我辈归依三宝,法将大混,教岌岌危,明见及此,乌能已已?

  何谓法混教危耶?文殊弘二谛,而弥勒别弘三性者︰一以求真,一以去妄故也。求真在辨别伪无,知一切执无,则知一法界有,故其工夫在悟入,般若之教如是也。去妄在抉根株,在倾势用,必染种上中下转弱,方净种下中上转强,故其工夫在对治,瑜伽之教如是也。对治者,如水对火,必皆有其物。若一虚一实,亦何对之足云?是故贪观不净,嗔观慈悲,痴观缘起,慢则析根,疑则数息,所谓初步五停心也。进则三十七菩提分至涅 城,三三昧入涅 门,此平等通行之对治也。四无量柔心,进而十度、十地,而菩提得涅 果果,此大乘无上之对治也。

  如称两头,低昂平等,如谷久储,朽无生用,是为染去,岂一言染,则谓之无?若虚妄分别无,则亦安用对治?对治不必用,止谈悟入,则教之曲折繁重,岂非多事?如是则戒、定、慧三学可不重矣﹗世尊涅 ,垂泪殷嘱,于戒特重,顾何为哉?与戒同嘱,是谓为教,又何为哉?大乘不食肉,比丘不开淫戒,而今有别说而可相违,其源皆由不知虚妄分别有,不知有之势用刚强,非戒严、教严,三僧祗劫一息不苟对治发生,不足为胜。不知虚妄分别有,而以为无,一切犯戒,可易引生,并视为不足危惧,几何而不戒绝教灭,而末日时至耶?

  吾诚哀惧,而不得已于言。若正法未阐,吾侪应急起直追,昌言正论,此责非复渐一人之责也。

  (1938年9月30日)

  (选自《内学杂着》卷下,《欧阳竞无先生内外学》第十二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