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何基

 

  〖何基〗(1188-1269年)字子恭,学者称北山先生,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与王相、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少从本乡陈震学习举子业,但不喜程课而好义理。后受父命求学于黄□门下。□“首教以为学须先办得真心实地刻苦功夫,随事诱掖,始知伊洛之渊源,临别告之以但读熟《四书》,使胸次浃洽,道理自见”(《何北山遗集》卷四、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状》)。自此接受理学思想和方法。后隐居故里盘溪,潜心学问。一生不事科举,不受俸禄。虽州郡延聘,朝廷诏命史馆校勘,崇政殿说书,婺州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皆力辞不仕。初世人不知其名。自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世儒始闻其名,开始执教于乡里。他不以师道自尊,谦虚自恭,允学生质疑辩论,博得时人尊敬。为金华朱学的创立者,主要弟子有王柏、汪开元、倪公晦、张润之、王侃、吴梅、金履样等。他“确守师训”服庸程(灏,颐)朱(熹)理学的“理一分殊”论,十分重视儒家经传。“平时不着述,惟研究考亭(朱熹)之遗书,几死穷年而不知老之已至”(《何北山遗集》卷四、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状》)。以发挥朱熹对儒家经典注释为旨趣。他主张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治经应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议论,为后学者言,更当谨慎又谨慎。读《四书》应以《集注》(朱熹注)为主,而以《语录》为辅,因《语录出于众人之手,不无失真。故当以《集注》之精微,折衷《语录》之疏密,以《语录》的详明,发挥《集注》之曲折。读《诗》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再吟诵,讽涌从容,使人有所感发,方为有功。学《易》应当其谬因支离的见解,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逐渐观爻象。何基“由传以求”的治学路径,对理学的传播,巩固朱学的地位,均起相当大的作用,因为推广理学有功,受到后世封建统治者的褒扬,列为理学正宗,全祖望评谓“勉斋(黄□)之传,得金华丽益昌。说者谓北山绝似和靖(尹焊)、鲁斋(王柏)绝似上蔡(谢良佐),而金文安公(金履样)尤为明体达用之儒,浙学之中兴也”(《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着作大部分亡佚,现存《何北山遗集》四卷。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