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
〖焦循(1)〗(1733-1820年)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年自称里堂老人,清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少颖异,既壮,雅尚经术。性至孝。世传易学,受家教影响很深。不曾做官,游历亦有限。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读书、教书、写书。年二十四因家道中衰,坐馆授徒。嘉庆六年(1801)中举,越年应会试不第,遂绝意仕进;专事学问。筑雕菰楼,藏书数千卷,观湖光山色之胜,读书着述其中。在道气关系上,认为一气反复往来,是为道。气反叫作阴,复叫作阳,所以又说阴阳变化,生生不已,是之谓道。认为天有德有威,人应乐其德而畏其威。谓不可转移趋避者,为命。在理欲关系上,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认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学究矫情,实违其本心。忍其欲,制其情,血气日戾,痰涌胸塞以死。主张"欲"是仁和王道的前提。但周时也提到关于"窒欲"的思想。由自己的欲望要满足,推到别人的欲望也要满足,他称此为"格物"。谓别人有玉我爱之,这为欲。若推别人之爱玉亦如已之爱玉,则攘夺之心息。推己及人的思想为恕,认为格物是行恕的功夫。而忠恕的本质是人与已一贯。一贯忠恕的外推有顺序:由己推到父兄,再推到妻子,最后推到众人。认为:圣人于已之有夫妇,因而知人亦欲有夫妇;于己之有饮食,因而知人亦欲有饮食安饱。先以及父兄,因而及妻子。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于是,与人相接,以我之所欲所恶,推之于彼,彼亦必彼之所欲所恶推之于我。各行其恕,各自相让而不争,相爱而不相害,平天下所以在□矩之道。反对理学家的人生观,认为性即指气质而言,所谓性善,并不超乎饮食男女之外,只是对其合理满足。在治学方法上,反对明人之空虚,反对"六经注我",主张从六经出发研究六经。强调正确对待古人,主张对汉儒亦不应迷信。应自经论经、自汉论汉、自宋论宋,应各得其意而以我之精神血气临之方可。反对主观臆测,提倡独立思考,努力创新。谓学贵善思,吾平行最得力于"好学深思,空知其意"八字。学有辍时,思无辍时。认为学经者博览众说而自得其性灵为上。提倡互相争辨互相学习,孔子之"当仁不证于师",其不让者,争之谓也。人莫患乎自认为孔子。自以为孔子则惟觉己之言是,而天下之言非。如此,则不复察天下之言,而其学不进。在易学理论上,年四十始屏众说,一空已见,专以十翼与上下两经,思其参互融合,脉络纬度。治易的宗旨一是实测,即通过实测掌握六十四卦的规律。认为《周易》所言尽象数,与义理无关。二是用"天元术"说明卦爻的运。所谓"天元术"即列代数方程的方法。三是充分利用六书中转注、假借的道理去理解经文。据此指导思想,提出卦爻运动的三条规律:旁通、时行、相错。以此对易做了全面解释。在考订与训诂方面,认为《尚书》伪孔传,有的说法甚善,非马融郑玄所能及,着《尚书孔氏传补疏》,等等,认为汉学之弊,在于考度繁琐,主张"通核"之学,即主以全经,贯穿百氏,既要考订事实,更要讲清义理。在数学上也有重要贡献。一生博闻强记,经、史、历、算、声音、训诂,无所不精。与阮元齐名。阮元称其学精深博大,名曰通儒。着述宏富,有《易学三书》、《易话》、《易广记》、《孟子正义》、《六经补疏》、《论语通释》、《三礼便蒙》、《里堂学算记》、《开方通释》、《禹贡郑注释》、《群经宫室图》、《毛诗鸟兽草木鱼释》、《李翁医记》、《剧说》、《扬州府志》、《忆书》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