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
〖刘敞〗(1019-1068年)字原父,学者称公是先生,北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廷试第一。历任尚书考功、度支判官、翰林侍读学士、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敢讽诵朝政,为官政绩显着。欧阳修门人,其学深受影响。学问渊博,自佛老、卜筮、天文、医药、山经、地志、皆究知大略。朝廷每有礼乐之事,必赴其家访以取决。尤笃志经术,长天《春秋》。尝谓文章不本于《六经》,虽其人才华横溢,而总无醇古之昧,其言必杂有机变权术。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等名儒,亦皆心折服于敞。是庐陵学派有影响的人物,深受世人推崇,其着名弟子有王回、江端礼。他治学不墨守先诸旧训,好标新立异,以己意改经。在所撰《七经小传》中,多处疑经改字,以就己说,如《尚书》中“愿而恭”改为“愿而荼”;“此厥不听”改为“此厥不德”。《毛诗》中“□也无戎”改为“□也无成”。《周礼》中的“诛以驳其过”改为“诛以驳其祸”,“士田贾田”改为“工田贾田”。《礼记》中“诸侯以□为节”改成“以鹊巢为节”。又认为《礼记》“若夫坐如尸”一节有脱简;“人喜则斯陶”句有遗文;“礼,不王、不缔,及庶子亦如之”有倒句。《尚》、《武成》篇,考定先后,移其次序。而且还往往穿凿,臆断解经。如《尚书》中“鸟兽跄跄”,解释为“古者制乐,或法于鸟,或法于兽”。《毛诗》中“葛潭今”,解释为“葛之茂盛,则有人就而刈之”。《论语》中“乘俘浮于海”,解释为“夫子周流列国,如挥之在海,流转不定”。所撰《春秋传说例》,文体摹仿《公羊》、《谷梁》二传,说经多出新意。在“说大夫帅”例中,认为鲁公不当有三军,而《周礼》为后人附会。他重视礼乐,认为五事莫重于乐;尧禅之以位,受百姓爱戴,是孝友之德光于上下。对人性问题,也颇有见树。认为愚智非善恶,虽有下愚之人,也不害于为善。所谓善者,乃亲亲,尊尊而已。颜回闻一知十,然而也有闻十而知一,闻百而知一,闻千而知一者,故愚智不可移。所谓仁义,性也;礼乐,情也,人性为仁义,人情为礼乐。非人情,则不能作礼乐;非人性,则无所明仁义。性者,为仁义之本;情者,礼乐之本。圣人为使“道”达于天下,则贵本。今本在性而不言,是欲导其流而塞其源,食其果实而砍伐其根。刘敬疑经荡弃旧说,实为北宋经学变古时代的勇士,对当时儒学产生很大影响。主要着作有《公是集》、《七经小传》、《春秋传说例》一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