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木钟学派

 

  〖木钟学派〗南宋朱门弟子、永嘉(今属浙江)人陈填、叶味道所创学派。因陈填取《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之意,作《木钟集》,以问答形式阐发程朱理学思想,故称所创学派为“木钟学派”。陈填字器之,学者称“潜室先生”,韧师事于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后又拜朱熹为师。叶味道亦曾从师于朱熹。永嘉从朱子之学者,自二人始。二人对朱子之学十分敬服,又融合永嘉学派部分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后来,江淮制使赵善湘建明道书院,聘请陈填为干官兼山长,从学者日益兴盛。时味道亦授徒讲学。因形成自己的学派。此派一传数传弟子甚多,着名者有:翁敏之、翁岩寿、车安行、董楷、徐霆、赵复斋、缪主一、王梦松、赵景纬、王柏、胡一桂、车若水、余学古、胡长孺、陈刚、谢降、章仕尧、徐兴祖、黄淮等。此派“墨守师说”,以阐发程朱理学为主,同时也吸收其他学派一些思想,形成自己学派的特色。他们以“阴阳二气之聚散”释鬼神之理,认为“气聚则始而生,气散则终而死。聚而生者为人,散而死者为鬼。有聚则必有散,聚散本一理也”。认为“贤者之死而致生之,则其鬼神;不贤者之死而致死之,则其鬼不神”。指出“死而气散者,其常也。若不得其死,郁结不散者,其变也”。“其气不散,为妖为厉”。强调“设为宗桃”,“教民亲爱”,为暴死者立嗣以奉其后,“庶乎鬼有所知,而神始安宁矣”。此派推崇义理之学,认为“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中窒故也;义理之学至约而无穷,申明故也”。尤重“心”“性”的探讨,认为“心体昭融,其大无外,包具许多众理,是之为性,性即理也。理有未穷,则心为有外,故尽心必本于穷理。盖谓穷究许多众理,则能极心体之昭融而无不尽。性与天只是一理”。认为“性者人心所具之天理”,但由于人们“票赋之不齐”,故又分为“义理之性”和“血气之性”,“仁义理智者,义理之性也;知觉运动者,气质之性也”。认为圣人具有“义理之性”,其心“渣滓净尽,统体光明,具众理而该万用”。一般人众则要通过持敬慎独、向内修养的功夫,克服“气质之性”,达到“开眼便见此理,更不持渐次安排”的填界。(《宋元学案》卷六十五《木钟学案》)主要着作有:陈填《木钟集》、《禹贡辩》、《洪范解》,叶味道《四书说》、《大学讲义》、《祭法宗庙庙享效社外传》,车安行《楼冰集》,董楷《克斋集》,缪主一《无隐集》,胡一桂《古周礼补正》,胡长孺《石塘文集》等。清人全祖望评论此派说:“永嘉为朱子之学者,自叶文修公(叶味道)与潜室(陈填)始,文修之书不可考,《木钟集》犹有存焉。自是而永嘉学者渐桃昆斋(薛季宣)一派矣”。(《宋元学案》卷六十五《木钟学案》)其弟子王相等另创“北山四先生学派”。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