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669—794)撰。兢为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通晓经史着述,史学造诣较深,曾官右拾遣,升任右补阙等职,玄宗时,贬官出任荆州司马。此书为吴氏在史馆其间,“参详旧史”,根据卷册、实录、疏奏等一手资料,分别采摘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徵、王□、房玄龄、杜如梅等四十五人的政论、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内容等编纂而成。全书分君道、政体、任贤、求诵、纳谏,君臣鉴戒、择官、封建、太子诸王定分、尊敬师傅、教戒太子诸王、规谏太子、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俭约、谦让、仁恻、祟儒学等四十篇,概括有关立国方针、选贤任能、精简机构、严申法律、祟尚儒术、借鉴历史教训以及调整社会关系等。其中祟儒学篇分六章,载述了唐初统治者推尊儒学,并为此而采取或颁布的各项措施及政策。如记载太宗登基伊始,“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半乃罢”。贞观二年(628),“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贞观十四年(640),下诏对皇侃、诸仲都、熊安生等并前代名儒,行其疏讲,对其子孙加以优赏;贞观二十一年(647)又诏曰,凡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孔安国、马融、郑玄、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历代大儒二十一人,“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自今有事于太学。可并配享尼父庙堂”。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太宗又以文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诸儒,撰定《五经》疏义,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施行”。其他各篇,其政论、奏疏之宗旨亦均本于儒家之说,所涉及的重大政治措施内容,也无不以儒家之说为出发点,全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初以儒学立国的各项方针,对研究唐代儒学的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主要版本有元戈直本,此本除对原书重新校订外,又加以按语,并搜集唐宋儒臣柳芳庆、欧阳修、司马光等二十二人议论,附于所属章末,刊行于至顺四年(1333);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标点本,删除按语与议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