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中国古代社会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三)皇室和外戚

 

  东汉封国制度,是西汉制度的延续,封国有王侯两等,王国一般相当于郡,国相地位相等于郡守,所以有“郡国”、“郡国守相”之称。

  封王只食租税,大国租税岁收有八千万左右。范晔在《后汉书》列传卷四十明帝诸子传《论曰》中说:“明帝封诸子,租岁不过二千万,马后为言而不得也。”注引《东观·明纪》:“皇子之封,皆减旧制。尝案舆地图,皇后在旁言:巨鹿、乐成、广平各数县,租谷百万。帝令满二千万止。诸小王皆当略与楚、淮阳相比,什减三、四。‘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者也。”但这是明帝初封各王时的情况。章帝建初四年又有改定。《后汉书·陈敬王羡传》。“肃宗……案舆地图,令诸国户口皆等,租入岁各入千万。”看来,岁租八千万是最高的了。

  东汉封国国王,是毫无政治权力的。甚至生活都要受国相的干涉。《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开立四十二年薨,子惠王政嗣。政忄敖根,不奉法宪。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沈景有强能称,故擢为河间相。景到国,谒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侍郎赞拜,景峙不为礼。问王所在。虎贲曰:是非王邪?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别?今相谒王,岂谒无礼者邪?王慙而更服,景然后拜。出住宫门外,请王傅责之曰:前发京师,陛下见受诏以王不恭,使相检督。诸君空受爵录而无训导之义。因奏治罪。诏书让政而诘责傅。景因捕诸奸人,上案其罪。杀戮尤恶者数十人,出冤狱百余人,政遂为改节,悔过自修。

  国相对于国王,毫无尊重畏惧之心;国王对于国相,毫无上下之义。从这故事,大可玩味国王之政治地位了。

  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国置相一人,主治民如今长。相不为侯臣,但纳租于侯,以户数为限。

  光武尊崇开国功臣,食邑有到四县的。《后汉书·光武纪上》:“(建武)二年,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如邓禹即食四县。

  东汉开国初期三代皇帝,都是服膺儒学的,极重亲亲之道。对诸侯王都是赏赐极丰沃的。其中东平王苍是明帝同母兄弟,赏赐之多,待遇之厚、更是破格的。《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永平五年,听就国。加赐钱五千万布十万匹。七年,皇太后崩,既葬,苍乃归国,特赐宫人奴婢五百人,布二十五万匹。永平十五年,明帝行幸东平,赐苍钱千五百万,布四万匹。章帝即位,又特赐苍钱五百万。建初六年冬,苍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许之。特赐装钱千五百万,其余诸王各千万。苍在京城数月,归国时复赐乘舆服御、珍宝、舆马、钱布以亿计。东平王死。赐钱前后一亿,布九万匹。”

  对于东平王苍的赏赐是特多的,但其他王的赏赐也并不少。对东平王苍赏赐一千五百万时,对其他诸王也各不下一千万。诸侯王食租税外,皇帝的赏赐是一大收入。

  为了显示东汉皇帝对诸侯王赏赐之优厚,以下就《后汉书》记载再举几例:

  《阜陵质王传》:“以阜陵下湿,徙都寿春,加赐钱千万,布万匹。”

  《中山简王焉传》:“自中兴至和帝时,皇子始封薨者,皆赙钱三千万,布三万匹。嗣王薨,赙钱千万,布万匹。是时窦太后临朝,窦宪兄弟擅权,太后及宪等东海出也,故睦于焉而重于礼,加赙钱一亿。”

  《济北惠王寿传》:“自永初已后,戎狄叛乱,国用不足,始封王薨减赙钱为千万,布万匹。嗣王薨,五百万,布五千匹。时唯寿最尊亲,特赙钱三千万,布三万匹。”

  皇帝对于封国又有君臣的一面,皇帝是君,诸侯王是臣,为了维持帝国的统一,君权的稳固,凡诸侯王的活动、行为对皇权不利时,是要受到皇帝的限制和制裁的。

  皇子封王后,到一定年龄就要出就国,离开京师。这是西汉就已建立起来的制度,东汉继续实行。但在实行上,皇帝往往以友于之情为理由,推迟诸侯王的就国时间。下面是《后汉书》诸王传的几条记载。

  《东海恭王强传》:“(建武)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

  《沛献王辅传》:“建武十五年封右冯翊公。十七年郭后(沛王生母)废为中山太后,徙辅为中山王,并食常山郡。二十年复徙封沛王。……二十八年,就国。”

  《楚王英传》:“以建武十五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

  《东平宪王苍传》:“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显宗甚爱重之,及即位拜为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上。……帝每巡狩,苍常留镇,侍卫皇太后。……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曰:……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乞上骠骑将军印绶,退就藩国。……帝优诏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永平)五年,乃许还国。”

  就举这几条。封王就国是通例,因年龄幼小留在京师,也是常规。若留京师过久,臣下就要上书请求遣就国了。

  《后汉书·宋均传附族子意传》:“肃宗性宽仁,而亲亲之思笃,故叔父济南、中山二王每数入朝,特加恩宠,及诸昆弟并留京师,不遣就国。意……乃上疏谏曰:……今康、焉亲以支庶享食大国,……男女少长,并受爵邑,恩宠逾制,礼敬过度。……又西平王羡等六王,皆妻子成家,官属备具,当早就藩国,为子孙基址。而室第相望,久磐京邑,婚姻之盛,过于本朝,仆马之众,充塞城郭,骄奢僭拟,宠录隆过。今诸国之封,……道路夷近,朝聘有期,行来不难,宜……发遣康、焉,各归藩国,令羡等速就便时,以塞众望。”

  《后汉书·孝明八王陈敬王羡传》;“建初三年,有司奏遣羡与巨鹿王恭,乐成王党俱就国。肃宗性笃爱,不忍与诸王乖离,遂皆留京师。明年,案舆地图,令诸国户口皆等,租入岁各八千万。”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和帝时,“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王侯就国。”

  东平王苍能留在京师,且以骠骑将军辅政,明帝巡狩则命苍留守,这确实是自汉兴以来所无的。其所以出现这种形势,大约是因为苍是明帝的同母兄弟,永平初年明帝欲稳固皇权,必先抓住同母兄弟作为自己的羽翼。但东平王苍总是心不自安的,所以一再恳辞,要求出就国。对此,范晔极赞东平王苍的明智,他说:“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论曰》)。

  封国诸侯王留在京师,有政变夺权的危险,越是关系亲的王,危险越大。两汉政策都是诸王到一定年龄就要出就国,不得留在京师。但对有些不利留在地方的势力,又采取调集京师的办法。西汉徙地方二千石及豪族强宗家族于关中诸陵,东汉初调功臣入京,都是如此。大概凡不利皇权的势力,其基础如在京师,则由京师调往地方,如在京师有势力的诸侯和外戚是;凡势力在地方的,如光武的功臣皆领兵在外或还兼任地方官,其基础在地方,则调进京师,任以闲散高位养起来。

  公卿大臣,豪族强宗招揽宾客,自西汉就为皇帝所憎恶,常常加以打击。东汉自光武始,对封国国王收引宾客就是打击的。《后汉书·沛献王辅传》:“(建武)二十年复徙封沛王。时禁网尚疏,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争礼四方宾客。寿光侯刘鲤,更始子也,得幸于辅。鲤怨刘盆子害其父,因辅结客报杀盆子兄故式侯恭。辅坐系诏狱,三日乃得出。自是后诸王宾客,多坐刑罚。”

  《后汉书·樊宏传附子鯈传》:“建武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鯈外威,争遣致之,而鯈清静自保,无所交结。及沛王辅事发,贵戚子弟多见收捕,鯈以不豫得免。”

  《后汉书·郅恽传》:“(恽子寿)迁冀州刺史。时冀部属郡多封诸王,宾客放纵,类不检节,寿案察之,无所容贷。乃使部从事专住王国,又徙督邮舍王宫外,动静失得,即时骑驿上奏王罪及劾傅相。于是藩国畏惧,并为遵节。视事三年,冀土肃清。……肃宗……擢为京兆尹。郡多强豪,奸暴不禁。三辅素闻寿在冀州,皆怀震竦,各相检勅,莫敢干犯。”

  在摧折诸侯王时,明帝在他们父子(光武、明帝、章帝)三代中,是最下得狠手的。他治楚王狱,株连最广,杀人最多。《后汉书·楚王英传》:“楚狱遂至累年,其辞语相连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杰及考案吏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

  楚王英的生“母许氏无宠,故英国最贫小”,自明帝“为太子时,英常独归附太子,太子特亲爱之。及即位数受赏赐”(同上)。楚王英少年时虽曾“好游侠,交通宾客”,但“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同上)。永平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时,楚王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藩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报给皇帘。明帝下诏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同上)。

  就是这样一个楚王英,不几年却要“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同上),图谋不规,大逆不道了。英遭废后,徙丹阳。不久,英自杀。

  很明显,楚王英是个冤案。他成了皇权与封国矛盾中的牺牲品。楚王英大约是光武诸子中的一个有才华的,少年时的好游侠,交通宾客,晚年更喜黄老浮屠,一听到入缣赎罪就拿出缣纨来赎愆罪,这都暴露了他的痛苦心迹。《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附子陵传》一段故事,很可启发我们来了解楚王英的遭遇。传说:“睦少好学,博通书传。光武爱之,数被延纳。显宗之在东官,尤见幸待。入传讽诵,出则执辔。中兴初,禁网尚阔,而睦性谦恭好士,千里交结,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门。由是声价益广。永平中,法宪颇峻。陵乃谢绝宾客,放心音乐。然性好读书,常为爱翫。岁终,遣中大夫奉璧朝贺召而谓之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虽蝼蚁,敢不以实。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年进趣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使者受命而行。其能屈申若此。”

  北海王陵的行径、思想,和楚王英有些相似。北海王睦逃过了关,楚王英未闯过去。这大约是因为陵少好学,博通书传,是文的;而楚王英却少好游侠,交通宾客,有作乱细胞。

  一般来说,东汉诸王行为出格的少,叛逆的少,荒淫的少。《后汉书·光武十王传》十王加附传一王共十一王中,无子国绝的五家,传国到汉亡的四家,因罪国除的两家。明帝八王,无子国绝的四家,传国到汉亡的两家,因罪国除的两家。(《明帝八王传》)。章帝七王和帝一王,八家中无子国绝的六家,传国到汉亡的一家,因罪国除的一家。(《章帝七王和帝一王传》)。范蔚宗在《明帝八王传》后论曰:“明帝封诸子,租岁不过二千万,马后为言而不得也。贤哉!岂徒俭约而已乎?知骄贵之无厌,嗜欲之难极也。故东京诸侯,鲜有至于祸败者也。”范晔的话,是有见地的,是有道理的。

  前已言之,东汉外戚,多出豪家。《后汉书·皇后纪》立纪的有十七个皇后,其中除一二家如灵帝何皇后出身贫贱外大多出自豪富家族。

  光武帝郭皇后,真定槀人,为郡着姓。父昌,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母弟,国人义之。母,真定恭王的女儿。光武和郭后的婚姻,是政治婚。光武到河北,以各种手段谋取河北豪族强宗的支持。光武娶郭后,就是为了取得郭家特别是后的舅家真定侯刘杨的支持。

  光武阴皇后,南阳新野人,是一家豪富强宗。光武弟兄起事后,阴后的前母兄阴识,“率子弟宗族宾客千余人往诣伯升。”(《后汉书·阴识传》)。有宗族宾客千余人,这当然是豪族强宗。

  郭、阴两家在东汉社会政治上影响不大,政治上没有掌握过大权。东汉外戚,政治上威势大,社会上影响大的,要推马、窦、邓、梁四大家族。

  明帝马皇后,出自马家,是开国元勋马援的女儿。马援,扶风茂陵人。这家的家世可以上推到战国。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茂陵。论起血缘来,马家是六国旧贵族之后。

  马援在平定隗器和交趾时,立了大功。女为明帝皇后。马家最盛时期,是在章帝时。马援子马防,拜车骑将军,城门校尉如故,掌兵又有权。“贵宠最盛,与九卿绝席”。(《后汉书·马援传附子防传》)。“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以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观,连阁临道,弥亘街路,多聚声乐,曲度比诸郊庙。宾客奔凑,四方毕至。京兆杜笃之徒数百人,常为食客,居门下;刺史、守令,多出其家。岁时赈给,乡闾故人,莫不周洽。防又多牧马畜,赋敛羌胡。”(同上)。马后(时为太后)死,“马氏失势”。章帝对马防兄弟的豪盛本不喜欢,数加谴勅。由是“权势稍损,宾客亦衰”。后“有司奏防兄弟奢侈逾僭,浊乱圣化,悉免就国。”(同上)。后来,几经兴衰,到安帝初平七年,以邓太后诏“诸马子孙还京师,随四时见会如故事。”(同上)。

  章帝窦皇后和桓帝窦皇后都出自窦家。

  东汉窦家之兴,由窦融始。窦融,扶风平陵人。七世祖广国,文帝窦皇后弟,封章武侯。融高祖父于宣帝时以二千石自常山徙平陵。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太守。窦家是从西汉文帝时起延续下来的世二千石,世家豪族。

  更始时,窦融任张掖属国都尉,受河西五郡太守的推举为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监五郡。在公孙述、隗嚣割据称雄时,窦融率先以河西归光武。所以窦氏在东汉也是功臣元勋之属,倍受尊崇。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为城门校尉,穆子勋尚东海王疆女沘阳公主,融弟友之子固亦尚光武女涅阳公主。明帝即位,又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后汉书·窦融传》)。

  明帝抑制豪族,窦林以罪诛。明帝给窦融诏书,“戒以窦婴、田蚡祸败之事”(《后汉书·窦融传》)。融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穆等遂交通轻薄,属托郡县,干乱政事”。(同上)。明帝大怒,“乃尽免穆等官,诸窦为郎吏者皆将家属归故郡,独留融京师。后穆与子宣又犯罪死,窦勋亦死。窦家威势一落。明帝后期,窦固击匈奴有功。章帝时,历任大鸿胪、光录勋、卫尉。“甚见尊贵,赏赐租录,赀累巨亿。”(同上附《窦固传》)。

  章帝建初二年,窦勋之子窦宪妹立为皇后。“窦宪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同上附《窦宪传》)。和帝立,窦太后临朝,窦宪以侍中,入干机密,出宣诰命。弟笃为虎贲中郎将,笃弟景、瓌并为常侍。于是兄弟皆在亲要之地。窦宪征匈奴有功。“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宪、秉(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于是拜宪大将军,封武阳侯,食邑二万户,位在三公上。”窦氏家族中,窦宪、窦笃、窦瓌、窦景“四家竞修第宅,穷极工匠。”(同上)。“权贵显赫,倾动京都。虽俱骄纵,而景尤甚。奴容缇骑,依情形势,侵凌小人,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雠。”(同上)。

  这一大家,虽然中间几有起伏。但却维持家门一直到东汉末年,窦武为三公,还和宦官进行过一场斗争。

  和帝邓皇后,桓帝邓皇后,出自邓家。

  邓禹,南阳新野人,是刘秀功智囊人物,随刘秀于河北,任前将军。光武即帝位,策拜为大司徒,时年二十四。但邓禹并不是将才,他和赤眉作战,狼狈大败。东汉初年,邓禹又是功臣,又是南阳人,特受尊重。光武时为司徒,明帝即位为太傅。

  邓家在豪富家族中,是比较守法的。有家教,有文化。邓禹“常欲起名势”,“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后汉书·邓禹传》)。邓氏家族,“自祖父禹教训子孙,皆尊法度,深戒窦氏,检勅宗族,阖门静居”(同上附《邓骘传》。骘,邓禹孙)。

  出自梁家的皇后,有顺帝梁皇后和桓帝梁皇后。东汉外戚四大家族中,权势最大的是窦氏和梁氏两家,梁家尤为骄纵。

  东汉梁氏之兴,起自安定乌氏梁统。梁氏家族来自春秋时期,晋大夫梁益耳。梁统高祖子都自河东迁居北地。子都子桥,以赀千万徙茂陵。西汉末哀平之际迁安定。更始时为酒泉太守,与河西诸郡共起保境安民,共谋推统为帅,统固辞,推让窦融。

  统子竦二女为章帝贵人,小贵人生和帝,为窦皇后所养,两贵人被窦后诬害死。窦太后死后,和帝始知为梁贵人所生。赏赐贵人姊梁嬺“衣被、钱帛、第宅、奴婢,旬月之间累资千万。”(《后汉书·梁统传》)。封帝诸舅“棠为乐平侯,棠弟雍乘氏侯,雍弟翟单父侯,各五千户,位皆特进,赏赐第宅、奴婢、车马、兵弩什物以巨万计,宠遇光于当世,诸梁内外以亲疏并补郎、谒者。”(同上)。

  顺帝又选梁商(梁统之孙)女及妹入宫,女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商死,顺帝赐钱二百万,布三千匹,皇后赐钱五百万,布万匹。

  顺帝死,冲帝立。梁皇后以皇太后临朝。后兄梁冀以大将军辅政。梁翼侈暴骄横。冲帝死,翼立质帝。质帝年八岁,“少而聪慧”。尝朝群臣,以目送翼说:“此跋扈将军也。”(同上附《梁翼传》)。梁翼遂害质帝而立桓帝。桓帝时,梁翼食封三万户,两弟一子封侯各食邑万户,妻孙寿封为襄城君兼食阳翟租,岁入五千万。翼有林苑,西至弘农,东界莱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同上)。宾客横行,道路以目。有不顺其意者,即时遣客刺杀之。梁翼强“取良人悉为奴婢至数千人,名曰自卖人。”(同上)。

  梁翼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余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同上)。

  梁翼的豪侈专横,残忍暴虐,为害朝野,在东汉外戚中算是第一家了。

  婚姻关系是个桥梁,通过婚姻关系皇帝和豪富家族结为一体。所谓外戚,实即豪富家族的代表家族。这些家族,不但与皇家结婚姻,他们自己间互相通婚。他们的女嫁与皇帝为皇后、贵人,他们家族的男又尚公主。如邓乾(邓禹孙)尚明帝女沁水公主,邓褒(邓禹玄孙)尚安帝妹舞阴长公主,邓藩(邓禹孙)尚明帝女平皐长公主。(参看《邓禹传》)。窦穆(窦融长子)尚内黄公主,窦勋(穆子)尚东海恭王强女沘阳公主,窦固(窦融弟子)尚光武女涅阳公主。梁松(梁统子)尚光武女舞明长公主。

  他们自己间的互相通婚姻,梁竦女嫁南阳樊调(光武舅家人),即是一例。

  皇帝和豪富家族是有矛盾的。婚姻关系本是为了协调两者的关系,缓和矛盾。但婚姻关系,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完全不能解决问题,他们也就不采取这一办法了。东汉前期,光武、明帝、章帝时期,皇权强大,皇帝和豪富家族的矛盾直接表现为皇权对豪富家族的抑制、打击。外戚都是豪富家族,皇帝和外戚的矛盾也就直接表现为皇帝对豪家的打击。皇权和外戚的矛盾是不显着的。和帝以后,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外戚辅政,待皇帝年长,皇帝和外戚的矛盾突出。皇帝为了和外戚斗争,用自己左右的人宦官。皇权和外戚的矛盾,以外戚宦官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