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辽海丛书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柳边纪略》批注

 

  清·杨宾 撰

  李文信 遗注

  李仲元 整理

  《辽海丛书》第一集之八册

  一、《盛京通志》康熙本边门二十一。《会典》作二十门,且有九门名目不同。长城指山海关附近。喇林山即吉林市北拉林河源西方诸山。

  爱哈门即靉河门;碱厂,满语「加木禅」,记汉语音也。

  [原文]「柳条边,又曰条子边。西自长城起,东至船厂止,北自威远堡门起,南至凤凰山止。设边门二十一座(各门名称略—仲元)。按:此《盛京志》所载者也。而《会典》则又称西自长城起,东至喇林山止,设边门十四座(各门名称略—仲元)。北自威远堡门起(各门名称略—仲元)凡六门,共二十门。」(卷一第一页)

  二、关墙即外城土墙,设有八边门,如大西、小西边门之类。门改为八是天聪五年事,民国十五年时,我仍见抚近门砖额有汉文大金天聪五年款,是其明证。

  [原文]「盛京城……康熙十九年筑关墙,周围三十二里四十八步,高七尺五寸,门改为八,大东曰抚近,……。」(卷一第二页)

  三、今仍有老边屯,边墙为明代早期所修,非明失辽阳後所筑。

  [原文]「盛京西六十里有土墙基,号曰老边,疑即明朝失辽阳後边墙。」(卷一第二页)

  四、北至发忒哈边为盛京将军界,置此误矣。你不楮後作尼布楚。

  [原文]「宁古塔将军所属东至东海……北至发忒哈边。爱浑将军所属东至海,西至你不楮阿罗斯界,……。」(卷一第三页)

  五、苦,备考本作若。

  [原文]「山海关……或有汉人附满洲起票者、冒苦独力等辈至北衙亦放行矣。」(卷一第五页第九行)

  六、「余骤马观之」句,备考本作「木龛中有一妇像作凄恻状」。

  [原文]「山海关外三里曰凄惶岭……余骤马观之像一妇木龛中作凄恻状。」(卷一第五页)

  七、开原城实就古咸州旧址上重建者,有金时佛塔可证。

  [原文]「古咸州应在开原站、威远堡之间。」(卷一第六页)

  八、黄龙府原在开原北,後迁于东北四百余里伊通河畔,今农安县,有辽佛塔。

  [原文]「黄龙府,盛京志作开原县……当日黄龙府治应在今石头河、双阳河之间……若开原则去混同江六百余里,金太祖安能一渡江即据有之耶?」(卷一第六页)

  九、也合後多作叶赫。

  [原文]「也合老城在驿路边,新城亦可望见。」(卷一第六页)

  十、明造船于吉林市南三十余里松花江上之阿什哈达,江上石壁上有当时摩崖题字数段。船厂之名由此而来。

  [原文]「船厂设于顺治十八年,昂邦章京萨儿吴代造船于此,所以征俄罗斯也……」(卷一第七页)

  十一、乌喇即吉林乌喇,汉语沿江城市也。今名单称吉林。

  [原文]「吴喇国旧城。」(卷一第七页)

  十二、会宁府,即指东京城,渤海上京龙泉府,清人误为金上京会宁府,故云。温德恒山,实为船厂西南九里之望祀山,俗称小白山,在温德恒河旁故名,上有望祀殿,系于宁古塔误。

  [原文]「内大臣觉罗武等看验长白山……又往看宁古塔等处地方……遍看会宁府等处地方。……册为长白山之神,初于宁古塔西南九里温德恒山致祭,今改于船厂城外。」(卷一第八页)

  十三、冷山,为张广才岭亦名老岭之西端,主峰称太平山,在舒兰县小城子南,北去阿城白城子故城约二百五十余里。小城子附近有完颜希尹族墓,神道碑犹存。小城子当即其居城故址也。

  [原文]「冷山,宋洪忠宣公皓所居也。(卷一第九页)

  十四、己巳为康熙二十八年,庚午为次年。

  [原文]「混同江,……余去时为己巳十月二十一日……归时为庚午二月二十一日。」(卷一第十页)

  十五、亦拉,亦作依兰,亦拉江西岸有小村落名亦拉岗,一九二五年余作尼什哈站屯小学教师时常经其地。尼什哈山也作宜罕山,即今吉林市龙潭山,上有潭石筑,在高句丽山城内。

  [原文]「混同江……余策马从亦拉江径涉。亦拉者,汉言三也……尼失哈站南山,上有潭,产小鱼,鱼皆逆鳞,人不敢食。尼失哈者汉言小鱼。」(卷一第十页)

  十六、显州实为辽州之讹,今称辽滨塔城。西北应为西南之误。

  [原文]「辽河套在开原西北旧显州城下。」(卷一第十页)

  十七、高士奇指大吴喇(乌拉街)为辽宁江州固误。杨大瓢厄黑木站之说亦误。来流河今呼拉林河,去此二三百里,自非一地。

  [原文]「古宁江州应在今厄里木站。《扈从东巡日录》指为大吴喇者非是。《松漠纪闻》来流河去混同江百十里,而来流城即在宁江州西,金太祖纪,十月朔克宁江州城,次来流城可证。」(卷一第十页)

  十八、大瓢(按:指杨宾)所释多不确切,有的错误,如必拉为满语河,拉伐、哈达等满语解释也不正确。

  [原文]「边外多山……戴石者曰拉,亦作砬,如拉伐必儿汉必拉之类,……山之锐者曰哈达,如山阴哈达之类。」(卷一第十页)

  十九、席百今多作锡伯,其地既系吉林往黑龙江孔道,谓在船厂边外西南五百余里,方向全误,应为西北。锡伯绰尔城在今黑龙江泰来,俗呼塔子城,附近有绰尔台,北到齐齐哈尔二百三四十里,为由齐市经喜峰口入北京便道的一个台站。见《黑龙江舆地图说》。曹氏《东三省舆地图说》又以位于陀喇河归喇里河相会之南岸的洮南古城子为锡伯城,未知谁对。

  [原文]「席百一作西北,又作席北,在船厂边外西南五百余里……凡自船厂往墨儿根、爱浑、黑龙江者由此。按天聪八年十一月霸奇兰等征黑龙江,命由科尔沁国勇吴克善所属之席北绰尔门地方经过,则为东北冲要途也久矣。」(卷一第十一页)

  二十、腊底诺即腊丁或作拉丁。虚糕即面包。

  [原文]「黑龙江爱浑城……与西北阿罗斯为邻,注:其钱银质……阳则其国书也,若梵经,一钱必书数十字,不可辨,或曰文字用腊底诺话,腊底诺者,西洋诸国之官话也……所食多虚糕。」(卷一第十二页第一、二行)

  二十一、雅克萨城在黑龙江阿穆尔河口对岸,今俄名阿尔巴金。

  [原文]「(黑龙江爱浑城)筑城于雅克萨为边患者二十余年。」(卷一第十二页)

  二十二、虎儿哈河条前,全辽备考本多自船厂至爱浑一条四十五字。

  [原文]「虎儿哈河」(卷一第十二页)

  二十三、唐忽汗河,今牡丹江。

  [原文]「虎儿哈河即镜泊下流。」(卷一第十二页)

  二十四、德林,女真语盘石也,或作达里带。全辽备考本「莫不□鱼鳖焉」之空格作「冻」字。

  [原文]「宁古塔西八十里有大石曰德林。……曲池横沼……莫不□鱼鳖焉。」(卷一第十二页)

  二十五、明纳木河卫。

  [原文]「自混同江至宁古塔,窝稽凡二,曰那木窝稽,曰色出窝集。」(卷一第十三页)

  二十六、此柳条边指威远堡门;混同江指吉林市;尼失哈站多作密什哈站,在吉林市东北松花江右岸。

  [原文]「自奉天至柳条边山野相错,或断或续。……自混同江东尼失哈站至必儿汉必拉……」(卷一第十三页)

  二十七、大瓢疑非东京和金上京很对,但推测色出窝稽土城是上京,而东京城古址为金北京更为错误。来流河铺即第四铺。

  [原文]「宁古塔西南六十里沙阑南有旧城址……土人呼为东京,而中原之流寓者皆指为金之上京……余按,土人之言固非而盛京志亦未可尽信……以今之道里度之应在色出窝集左右……然则沙阑之金碧犹存者其殆熙宗天眷以後之北京欤!」(卷一第十四页)

  二十八、威伊克阿林系外兴安岭东部主峰,为牛满河和横滚河分水岭。尼布楚条约定于一六八九年十二月,次年定界立碑。

  [原文]「威伊克阿林,极东北大山也……康熙庚午与阿罗斯国分界……遂立碑于山上。」(卷一第十四页)

  二十九、沙阑城,即沙阑站南古城,土人呼东京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二月初六日宾仍未离去。

  [原文]「沙阑城内存石塔一、石观音一……庚午二月初六日破土,此余所目击者也。(卷一第十四页)

  三十、羌突里噶尚,在抚远县松花江上游右岸,今称秦得利、勤得利,清代有时称青得林,有古城址。噶尚,满语村或乡,或作噶珊。

  [原文]「五国城……或以为在羌突里噶尚。」(卷一第十五页)

  三十一、大瓢抢头街旧城址为五国城之揣测极错。

  [原文]「(五国城)余以为……五国城自在鹘里改路境内……抢头街之说庶几近之。」(卷一第十五页)

  三十二、金史混同江亦号黑龙江,系指松花黑龙两江会流後一段。松花江在辽代前无混同之名。

  [原文]「黑龙江发源塞北,南流而东,混同江发源长白山北流而东。虽入海处合而为一,而其源则相去甚远。金史世纪称混同江亦号黑龙,大误。」(卷一第十五页)

  三十三、永平府,今卢龙县。八里铺城址犹存。中後所,今绥中县。宁远州,今兴城县。闾阳驿非辽乾州。二道井,今呼二道镜子。一半拉门,今呼半拉门。白旗堡,解放後改红旗堡。刘河沟,今呼柳河沟。开城,通称巨流河城,已拆除砖皮,土壁仍存。顾家子,今孤家子。大石桥今为永安村。平安堡,今作平顶堡。棉花街,今称莲花街。黑而苏,今作赫尔苏。易屯河,今作伊通河,为县。衣儿门河,今称饮马河。萨龙河,今称岔路河。水哈,今称大水河或大绥河。色出窝稽,通称张广才岭之威虎岭。那木窝稽,通称老爷岭。俄莫贺索落,今额穆县,後移治蛟河镇。

  [原文]「自京师至宁古塔凡二千八百七十八里……二十五里至永平府……五里至八里铺……三十里至中後所……十里至宁远州……四十至闾阳驿……三十里至二道井。二十里至一半拉门。三十里至白旗堡。三十里至刘河沟……二十二里至巨流河。十五里至顾家子……三十里至大石桥……五里至平定堡……四十里至棉花街……三十里至黑而苏站……三十五里至易屯河……六十里至衣儿门。二十里至沙粦……二十里至水哈……十里至那木窝集……三里至色出窝集……五十里俄莫贺索落站。(卷二第一、二、三页)

  三十四、盛京驿、凤凰城诸站为通朝鲜贡道。石榴河今名十里河。

  [原文]「山海关外奉天将军所辖二十四站。」(卷二第三页)

  三十五、拖伊屯站即上记退屯。吉林城至白都讷村站为吉林通黑龙江道。锦州俄佛罗站,今称金珠站。白都讷今扶余县。

  [原文]「宁古塔将军所辖二十二站。」(卷二第三页)

  三十六、阳石木即杨柽木牧场也。

  [原文]「三陵……六品官一员专司阳石木地方供祭牛羊。」(卷二第四页)

  三十七、易州,当是义州。

  [原文]「奉天府,……易州设城守尉一员。」(卷二第四页)

  三十八、开成应作开城,即巨流河城。易屯河今通作伊通河。河口在今农安县北入松花江。

  [原文]「关东粮运始于康熙二十二年,按会典于开成、邓子村、易屯门及易屯口等处设仓……由易屯河舟运至易屯口直达混同江。」(卷二第五页)

  三十九、康福袭职为宣德六年十月乙未,非八年八月。柴门据辽东志应作柴河。虎城即虎栏哈达城,《辽东志·经略》又称古城。猛哥帖木儿子童仓,下作子董山、童山。镜池地面,在图们江南。阿速江即乌苏里江。速平江即绥芬河。卜鲁丹河卫为女直野人来朝置,黑龙江博物馆指雅克萨城为其辖境似有可疑(见《文物》七五年十二期)。

  [原文]「明时辽镇边外部落……置都司一曰奴儿干都司,按实录宣德八年八月以都指挥使康旺之子康福袭为都指挥同知。……建州卫,按实录成化三年……分左军出浑河柴门……渡苏子河至虎城。……建州左卫,按实录宣德八年猛哥帖木儿子童仓……潜往朝鲜镜池地面。……阿速江卫、速平江卫……卜鲁丹河卫……」(卷二第六、七、八、九、十页)

  四十、吴喇,今称乌拉,实即古代兀惹、兀儿、乌舍、乌者、吾者、兀者。

  [原文]「海西则有扈伦之吴喇。」(卷三第一页)

  四十一、绥哈城,在吉林市西四十五里大绥河村内,土筑规模很小,方形每面长百余米,东一门,高约二米。城内比城外地面较高,多灰土瓦砾。名土城子,民初尚存,今不知存否?

  [原文]「哈达,王台奔席北之绥哈城。」(卷三第一页)

  四十二、鸭绿江即益州江,或呼靉江,益州指朝鲜义州,原又称谊州。靉江为靉河,本非鸭绿,因其下流会鸭绿入海,故有此称。

  [原文]「鸭绿江,即益州江,或呼靉江。」(卷三第二页)

  四十三、兀尔格臣与乌尔古辰当是一部。

  [原文]「兀尔格陈……乌尔古辰。」(卷三第二页)

  四十四、库尔克即库尔喀,诸部皆在精奇里江会黑龙江口一带两江左右岸。额苏里城在瑷珲雅克萨二城间。

  [原文]「库尔克……额苏里。」(卷三第二页)

  四十五、蜚悠城在珲春县境,故址犹存。

  [原文]「东北边部落举国内附者二十有六瓦尔喀则有蜚悠。」(卷三第二页)

  四十六、虎尔哈即牡丹江流城。

  [原文]「虎尔哈则有格克里。」(卷三第二页)

  四十七、松阿里即松花江流域。

  [原文]「松阿里则有摆牙喇。」(卷三第二页)

  四十八、精格里河即精奇里江,归俄罗斯後称塞亚河,或结亚河。浑泰,源流考作珲春。

  [原文]「黑龙江则有……精格里河,浑泰。」(卷三第二页)

  四十九、三喀喇即三姓也,女真语原作依兰喀喇,俗称窝稽鞑子。

  [原文]「东北边部落现在贡宁古塔者八……此三喀喇役属久。」(卷三第二、三页)

  五十、穆连连部落当在穆棱河流域。河东北注入乌苏里江。明毛怜卫。

  [原文]「自宁古塔东行千余里住乌苏里江两岸者,曰穆连连。」(卷三第三页)

  五十一、伊瞒河在穆棱河口稍下的乌苏里江右侧,与我虎头村隔江相对。今作呢玛河。欺牙喀喇今称乌德盖人。

  [原文]「又东二百余里住伊瞒河源者曰欺牙喀喇。」(卷三第三页)

  五十二、库牙喇在今珲春河一带,即库尔喀地方,东包沿海诸地。

  [原文]「东边部落贡盛京者曰库牙喇。」(卷三第三页)

  五十三、使鹿部为另条不应接上。喀木尼汉亦作喀木尼堪,其今地有主张在贝加尔湖附近的乌兰乌德,不知何据云焉。

  [原文]「使鹿部大约在使犬诸部之外,……追毛安部下逃人至使鹿部喀木尼汉地方。」(卷三第四页)

  五十四、蓟为苏字之讹,清金州在辽为苏州,当是由旅顺口泛海。

  [原文]「东北部落素产马,宋建隆中,女直尝自其国至蓟州泛海至登州卖马。」(卷三第四页)

  五十五、库尔喀部在珲春一带。与瓦尔喀住地相近。

  [原文]「凤凰城处……库尔喀人每二年一次往高丽庆源地方互市以八月。」(卷三第四页)

  五十六、会宁瓷瓮类钧窰器。釉色颇佳。

  [原文]「市会宁者多以羊皮袄、布匹往易牛马纸布瓮盐。」(卷三第四页)

  五十七、甲子乙丑为康熙二十三、四年。黑金阿机,即赫哲族居住之森林。

  [原文]「辽东人参……甲子乙丑已後,宁古塔一带采取已尽……非东行数千里入黑金阿机界中或乌苏江外不可得矣。」(卷三第六页)

  五十八、诺尼江,今作嫩江。索伦族住地多参、多貂。

  [原文]「宗室人参过山海关皆有定额……沿松花江至诺尼江口……。」(卷三第七页)

  五十九、东北沦陷时,日本侵略者借重修该塔机会,已将古铜镜全部盗去。镜皆金代物。该塔系金上京都僧录宣微弘理大师骨灰塔。当时有蔡正父所撰弘理大师碑,今不存。

  [原文]「开原县城中有浮图一,土人云有镜二十四着顶上。」(卷三第九页)

  六十、打呼,长袍,袖短而肥,绒毛朝外的外套衣。

  [原文]「陈敬尹为余言……天寒披重羊裘或猞猁狲狼皮打呼。」(卷三第十页)

  六十一、莲花石承柱即莲纹柱础。

  [原文]「宁古塔有七庙……莲花石承柱二亦自地中出者。」(卷三第十一页)

  六十二、拉发,前作拉筏站;多洪本作昂邦多红,此谓大渡口也,又名退屯站,今作退抟,皆属蛟河县。

  [原文]「己巳七月……以问吏,吏曰,无他,取多洪拉发三人耳。」(卷三第十一、十二页)

  六十三、席百即锡伯,这个民族居住地约在嫩江下流,即由黑龙江泰来到吉林扶余一带。

  [原文]「席百北有鹿,大若橐驼,名康大罕。」(卷三第十二页)

  六十四、阿机亦作窝集,窝稽,森林也。

  [原文]「大发哈鱼……本产阿机各喀喇。」(卷三第十二页)

  六十五、肇州产鱼,元史志附于广宁实误,不在盛京界内自明。祁班孙字奕喜,明祁忠敏公彪佳子。明亡聚众谋抗清,事泄被捕,流宁古塔。着有风俗记及紫芝轩集。後逃归为僧,称咒林明大师。见全谢山祁氏墓碣铭。

  [原文]「盐……上京胡里改等路食肇州盐。原注:乃颜故地曰阿八剌忽者产鱼……名其城曰肇州。元史地理志附肇州于广宁府後,其地应在盛京界内。……祁奕喜《风俗记》出渖阳者斤八分。……」(卷三第十二、十三页)

  六十六、桃花水今称草莓,俗呼高丽果,多栽于园圃。

  [原文]「桃花水,草本,状若杨梅而无核,色红,味甘,质轻脆,过手即败矣。」(卷三第十三页)

  六十七、吉林永吉县西亦有桦皮厂,今为吉长铁路一小站,清代设厂後遂形成村落。

  [原文]「桦皮……拉发北数十里特设桦皮厂。」(卷三第十四页)

  六十八、帮识,东北今仍有此语,多写作把识,意为内行。下作把势亦同。

  [原文]「边外驿站相去远近不一……每站设笔帖式一,俗呼帮识。」(卷三第十四页)

  六十九、棉花街在开原县东北赫尔苏河流域。今称莲花。

  [原文]「牛鱼,鲟鱼也……塞外凡鱼皆肥美,余去时于棉花街市一鲢鱼,重十斤。」(卷三第十六页)

  七十、合重浑谋克印,大同二年少府监造。定为金未建国时物误,万奴所遗。

  [原文]「康熙丙寅……掘一铜印……印面篆合重浑谋克六字……右一行刻大同二年少府监造八字……余观斯印则金未建国号,为辽属国时已有斯爵而後特广之耳。」(卷三第十六页)

  七十一、辽阿保机陵虽不在此,但清代于中安堡举行祭仪,故老传说确有其事。明史地志又将木叶山系于广宁中屯卫治锦州东。皆不可信。

  [原文]「北镇医巫闾山在辽东广宁县,辽太祖陵在广宁县中屯卫。有大事遣一官致祭。」(卷四第一页)

  七十二、元夜条全辽备考本多悬灯一条,计六十三字。

  [原文]「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卷四第二页)

  七十三、此记恐误。案烧酒即白酒,经蒸馏生产,需有烧锅设备。黄酒是发酵米酒,才能家自为之。

  [原文]「宁古塔烧酒曰汤子酒……烧酒家为之不须沽,惟黄酒多沽饮耳。」(卷四第三页)

  七十四、南关,全辽备考本作南门。

  [原文]「设堆子巡夜始于己巳,南关定更锺始于庚午。」(卷四第四页)

  七十五、坑当是炕字,备考本作炕。

  「宁古塔薪不须买……大率二钱一车,冬春间所烧皆湿木,然入坑即爇。」(卷四第四页)

  七十六、宾离去当在上元後。

  [原文]「有孔和尚者……余行时未已也。」(卷四第五页)

  七十七、福儿哈当即虎儿哈。

  [原文]「前宁古塔将军安珠瑚于福儿哈河边得一残碑。」(卷四第五页)

  七十八、即奴尔干永宁寺碑、除汉文外,有女真和蒙文。中有都指挥同知为明证。己巳康熙二十八年是此碑着录最早者。

  [原文]「己巳年人传飞牙喀一碑……」(卷四第五页)

  七十九、必儿汉必拉地名,在宁安县镜泊湖石头甸子西南。

  [原文]「宁古塔流人地方官防范向不甚严……遂自宁古塔放喀路至必儿汉必拉,无官票者始不得出境矣。」(卷四第六页)

  八十、爱浑将军原驻宁古塔,康熙二十九年始移驻于爱浑。

  [原文]「船厂宁古塔流徙者多爱浑将军调度……」(卷四第七页)

  八十一、备考本阿机人与上条接连不另起行,而已作不已,尚有一句,计十八字。

  [原文]「阿机人相见,无男女,皆相偎抱,或亲嘴而已。」(卷四第七页)

  八十二、完颜娄室神道碑前,全辽备考本多金华朱大典孙媳刘振英一条,计五十一字。

  [原文]「船厂西二百里薄屯山有金完颜娄室神道碑……」(卷四第七页)

  八十三、战蒺藜山,下川、成、徽三州。山必在三州东北境。

  [原文]「金完颜娄室碑文……战于蒺藜山,大破之,遂下川、成、徽三州,徙其人民于咸州黄龙之地。」(卷四第九页)

  八十四、阿克束当即阿疏。

  [原文]「金完颜娄室碑文……叛人阿克束于是始获。」(卷四第九页)

  八十五、「柳条三尺认边门」为柳边初建不久的写照。

  [原文]「出威远边门……芦管一声催过客,柳边三尺认边门……」(卷五第五页)

  八十六、刷烟,今称双阳,河名,有县。

  [原文]「叶赫行……臂鹰走马刷烟冈,醉酒征歌瓦子堂……」(卷五第六页)

  八十七、乌腊城即吉林城,满语作吉林乌拉。蓝旗堆子是当时该旗办事机关,在粮米行街东头,今仍存其名。

  [原文]「捉人行……乌腊城头鼓声绝,乌腊城下征车发,蓝旗堆里晓捉人……」(卷五第七页)

  八十八、此为吉林市龙潭山北密什哈站松花江,为由吉林往宁古塔首站。

  [原文]「混同江」(卷五第七页)

  八十九、纳木窝稽今称老爷岭。

  [原文]「纳木窝稽」(卷五第七页)

  九十、色齐亦作色出,今称威虎岭。

  [原文]「色齐窝稽」(卷五第八页)

  九十一、德林石通称石头甸子。

  [原文]「德林石」(卷五第八页)

  九十二、沙阑通称沙拉站。

  [原文]「沙阑」(卷五第八页)

  九十三、宁古塔为唐黑水府实误。

  [原文]「宁古塔杂诗三……黑水新城近,黄龙旧府逢(注:宁古塔唐时为黑水府)。」(卷五第十页)

  九十四、三韩无据。

  [原文]「宁古塔杂诗四……三韩迷姓氏,五国失山河……」(卷五第十一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