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 宋元学案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037卷 卷三十七 汉上学案(全氏补本)

  汉上学案 (全祖望补本)

  汉上学案表

  朱震       刘长福(别见《泰山学案》。)

  (上蔡门人。)  徐畸   吴葵(别见《说斋学案》。)

  (二程再传。)

  (安定、濂溪三

  传。)

  朱巽

  胡铨(别见《武夷学案》。)

  (并汉上学侣。)

  沈该

  (汉上同调。)

  田畴

  (沈氏续传。)

  汉上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上蔡之门,汉上朱文定公最着。三《易》象数之说,未尝见于上蔡之口,而汉上独详之。尹和靖、胡文定、范元长以洛学见用于中兴,汉上实连茹而出,顾世之传其学者稍寡焉。述《汉上学案》。(梓材案:汉上传本在《上蔡学案》,自谢山为别立《学案》。)

  ◆上蔡门人(二程再传。)

  文定朱汉上先生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累仕州县。胡文定安国大器之,荐召为司勳员外郎。赵忠简鼎复荐其「廉正守道,士人冠冕,使备讲读,必有裨益」,再召始至。首问《易》、《春秋》之旨,上悦,改除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迁秘书少监,侍经筵。转起居郎兼建国公赞读,与翊善范元长冲,人谓极天下之选。迁中书舍人兼翊善,转给事中,累迁翰林学士。太常吴表臣议行明堂之祭,先生言:「《王制》,国有大丧,三年不察,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讥吉禘于庄公,谓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三年合祀天地,遂享太庙,时真宗未行三年之丧,以日易月,在今日行之则非矣。」其言不用。绍兴七年,谢病丐祠,卒。上惨然曰:「杨时物故,安国与震又亡,朕痛惜之!」录其子官。先生经学深醇,有《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李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 学于程、邵之间。故雍着《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述《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等篇。臣今以《易传》为宗,和会雍、载之论,上釆汉、魏、吴、晋,下逮有唐及今,包括异同,庶几道离而复合。」盖其学以王弼尽去旧说,杂以庄、老,专尚文辞为非,故其于象数加详焉。其论《图》、《书》授受源委亦如此,盖莫知其所自云。(云濠案:《四库书目》《经部》收录《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

  祖望谨案:汉上谓周、程、张、刘、邵氏之学出于一师,其说恐不可信。其意主于和会诸家,而反不免于晁氏所讥舛错者也。然汉上之立身,则粹然真儒也。

  汉上易卦图说

  列御寇曰:「易者,一也。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变而为一。」李泰伯曰:「伏羲观《河图》而画卦。」御寇所谓变者,论此图也。一者,太极不动之数;七者,大衍数;九者,玄数也。泰伯谓画卦,亦未尽其实。大衍五十之数,寓于四十有五之中。《黄帝书》土生数五,成数五,《太玄》以五五为土,五即十也。

  王洙曰:《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斯乃杜子春之所凭,抑知姚信之言非口自出,但所从传者异耳。梁武攻之,涉于率肆。(以上《河图说》。)

  《洛书》,刘牧传之。一与五合而为六,二与五合而为七,三与五合而为八,四与五合而为九,五与五合而为十。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十即五五也。《洪范》曰:「一五行。」《太玄》曰:「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范望曰:「重言五者,十可知也。」一、三、五、七、九奇数,合二十有五,所谓天数。二、四、六、八、十耦数,合三十,所谓地数。故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数五即十也,故《河图》之数四十有五,而五十之数具;《洛书》之数五十有五,而五十之数在焉。惟十即五也,故甲己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而不数十。十,盈数也。(洛书说。)

  《伏羲八卦图》,王豫传于邵康节,而郑夬得之。《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初(坤)、初艮、初兑、初荦(坎)、初离、初厘(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农氏既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牺,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系辞》曰:「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王辅嗣以为伏羲重卦,郑康成以为神农重卦,其说源于此。子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定位,则乾与坤对;山泽通气,则艮与兑对,雷风相薄,则震与巽对;水火不相射,则坎与离对。而《说卦》健、顺、动、入、陷、丽、止,说,马、牛、龙、鸡、豕、雉、狗、羊、首、腹、足、股、耳、目、手、口,与夫别象次序,皆初卦也。夬曰:「乾之初交于坤之初得震,故为长男;坤之初交于乾之初得巽,故为长女;乾之二交于坤之二得坎,故为中男;坤之二交于乾之二得离,故为中女;乾之上交于坤之上得艮,故为少男;坤之上交于乾之上得兑,故为少女。乾、坤,大父母也,故能生八卦。《复》、《姤》,小父母也,故能生六十四卦。《复》之初九交于《姤》之初六得一阳,《姤》之初六交于《复》之初九得一阴;复之二交于《姤》之二得二阳,《姤》之二交于《复》之二得二阴;《复》之三交于《姤》之三得四阳,《姤》之三交于《复》之三得四阴;复之四交于《姤》之四得八阳,《姤》之四交于《复》之四得八阴;《复》之五交于《姤》之五得十六阳,《姤》之五交于《复》之五得十六阴;《复》之上交于《姤》之上得三十二阳,《姤》之上交于《复》之上得三十二阴。阴阳男女皆顺行,所以生六十四卦也。」(《伏羲八卦图说》。)

  乾坤,天地之本;坎离,天地之用。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连山》也。)以应天时也。置乾于西北,(伏羲《初经》乾上坤下,故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退坤于西南,(归藏以坤先乾。)乾统三男而长子用事,坤统三女而长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艮为耦,(复归于伏羲之《初经》。)以应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尽于是矣。故《易》始于乾坤,终于坎离,(《既济》、《未济》。)而《泰》、《否》为上经之中,《咸》、《恒》为下经之首。乾坤,本也;坎离,用也。乾坤坎离,上篇之用也。《咸》,兑艮也;《恒》,震巽也。兑艮震巽,下篇之用也。《颐》、《大过》、《小过》、《中孚》,二篇之正也。故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李挺之变卦反对图说》。)

  往来者,以内外言也,以消息言也。自内而之外谓之往,自外而之内谓之来。请复借《贲卦》言之。「柔来而文刚」者,坤之柔自外卦下而来文乎乾之刚也。「分刚上而文柔」者,乾之刚自内卦上而往文乎坤之柔也。于柔言来,则知「分刚上而文柔」者,往也;于刚言上,则知「柔来而文刚」者,下也。上者出也,下者入也,此所谓「其出入以度内外」,此所谓「上下无常」也。若言「柔来者,明此本乾也」则不当言「分刚上而文柔」,当曰「刚来而文柔」矣。《妄》之《彖》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外卦乾已三画矣,谓之「自外来」,则当自卦外来乎!(《六十四卦相生图说》。)

  律历之元始于冬至,卦气起于《中孚》,其书本于夏后氏之《连山》,而《连山》则首艮。所以首艮者,八风始于不周,实居西北之方,七宿之次,是为东壁、营室。东壁者辟生气而东之,营室者营阳气而产之,于辰为亥,于律为应锺,于时为立冬,此颛顼之历所以首十月也。(《太玄准易图说》。)

  夫六十卦,《乾》贞于子而左行,《坤》贞于未而右行,《屯》贞于丑间时而左行,《蒙》贞于寅间时而右行,《泰》贞于寅而左行,《否》贞于申而右行,《小过》贞于未而右行。七卦错行,律实效之:黄锺,《乾》初九也;大吕,《坤》六四也;太蔟,《乾》九二也;应锺,《坤》六五也;无射,《乾》上九也;夹锺,《坤》六三也;夷则,《乾》九五也;仲吕,《坤》六二也;蕤宾,《乾》九四也;林锺,《坤》初六也。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故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谓之合声。(《十二律相生图说》。)

  夫《坤》之初六,五月之气,《姤卦》也。是时岂惟无冰,而露亦未凝,何以言

  「履霜坚冰至」﹖曰:一阴之生,始凝于下,验之于物,井中之泉已寒矣。积而不已,至于《坤》之上六,则露结为霜,水寒成冰。是以君子观其所履之微阴,而知冰霜之渐。(《坤初六图说》。)

  乾坤,鬼神也;坎离,日月、水火也;艮兑,山泽也;震巽,风雷也;坎离震兑,四时也。坎离,天地之中也。圣人得天地之中,则能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先天而天弗违,圣人即天地也;後天而奉天时,天地即圣人也。圣人与天地为一,是以作而万物。同声相应,震巽是也;同气相求,艮兑是也;水流湿,火就燥,坎离是也。云从龙,风从虎,有生有形,各从其类,自然而已。(《坎离天地之中图说》。)

  夫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复,乾坤消息之理也。故以一日言之,自午时至夜半复得子时;以一年言之,自五月至十一月复得子月;以一纪言之,自午岁凡七岁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自尔,合之为一纪,分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且卦有以爻为岁者,有以爻为月者,有以爻为日者,以《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陆希声谓「圣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复七日来复图说》。)

  自初数之,至上为六。或以一爻为一岁一年,《同人》「三岁不兴」,《坎》「三岁不得,凶」,《丰》「三岁不觌」,《既济》「三年克之」,《未济》「三年有赏于大国」。或以一爻为一月,《临》「至于八月有凶」。或以一爻为一日,《复》「七日来复」。或以一爻为一人,《需》「不速之客三人来」,《损》「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或以一爻为一物,《讼》「鞶带三褫」,《晋》「昼日三接」,《师》「王三锡命」,《比》「王用三驱」,《睽》「载鬼一车」,《解》「田获三狐」《损》「二簋可用享」,《萃》「一握为笑」,《革》「革言三就」,《旅》「一矢亡」,《巽》「田获三品」。(《爻数说》。)

  汉上易丛说

  《归藏》之《乾》有「乾,大赤」。乾为天、为君、为父,又为辟、为卿、为马、为禾,又为血卦。

  《归藏小畜》曰「其丈人」,乃知「丈人」之言,三代有之。

  苋陆,泽草也,生于三月、四月。苋,蒉也,叶柔根坚而赤。陆大于苋,叶柔根坚。坚者,兑之刚也;坚而赤,赤者乾之色也。

  《易》有以一策当一日者,「《乾》、《坤》之策」是也。有以一爻当一日者,「七日来复」是也。有以策数七八九六言日者,「勿逐,七日得」是也。《易》之取象,岂一端而尽。六十卦直日,两卦相去皆七日,其实则六日七分。犹《书》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其实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礼》言「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七月;《诗》言「一之日」、「二之日」,其实十一月、十二月之日。何 于此六日七分而疑之乎﹖

  「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则已取重离之象。何则﹖离,丽也。离为目,巽为绳。以巽变离,「结绳而为网罟」之象也。网罟,目也。离为雉,巽为鱼,「以佃以渔」之象也。

  《彖》者,孔子赞《易》十篇之一。先儒附其辞于卦辞之下,故加「彖」以明之。谔昌以《乾》《彖》释「元亨利贞」,《文言》又从而释之,疑其重复,谓非孔子之言,且引穆姜之言证之。此又不然。《文言》者,文其言也。犹《序》、《彖》、《说卦》之类,古有是言,或文王或周公之辞,孔子因其言而文之,以垂後世。《传》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故以《文言》名其篇。

  如曰「君子以非礼勿履」,则孔子所系之《大象》也。何以明之﹖且以《复卦大象》言之。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考之《夏小正》,十一月「万物不通」,则「至日闭关,后不省方」,夏之制也。周制以十一月北巡狩,至于北岳矣。以是知系《大象》之辞,非周公作也。

  《说卦》脱误,比于诸篇特多。《荀氏易》本乾後有四象,坤後有八,震後有三,巽後有二,坎後有八,而又以揉为挠,离後有一,艮後有三,兑後有二。《虞氏易》本以龙为駹,反为阪,为专,寡为宣,科为折,羊为羔。郑本以广为黄,乾为干,黔为黚。京氏本以馵为末,蠃为螺,果蓏为果堕。其余陆绩、王肃、姚信、王广,偏傍点画亦或不同。盖焚书之後,《周易》虽存,至汉已失《说卦》三篇,後河内女子得而上之,故三篇之文容有差误。

  圣人死曰神,贤人死曰鬼,众人死曰物。圣人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故五帝配上帝,傅说上比列星。贤人得其所归。众人则知富贵生而已,其思虑不出于口腹之间,衽席之上,夸张于世以自利焉,物欲蔽之,不能自反其初,故谓之物。然物之乘间而出,岂离乎五行哉!

  阴阳,用也;刚柔,体也。用之谓道,体之谓德。体用无间,和会为一,顺而行之,则动静语默皆得其宜,故曰「和顺道德而理于义」。天地万物,共由一理,其理顺而不妄,深明其源,乃能一天人,合内外,体用无间矣,此之谓尽性。尽性则通昼夜之道而知,其于穷达寿夭,以正受之,不贰其心矣。

  苏氏解《需》「光亨」曰:「光者,物之神也。」此关子明之说也。或问「神」,曰:日月在上,其明在地。夫日月之形,其大如盘盂,光之所烛,被乎万物,非神乎﹖盖神难言也,故以「光」形容之。君子动而有光,广大所不及。故《易》言「未光」、「未光大」者,皆狭且陋也。

  附录

  先生初为胡文定所荐,称疾不至。会赵忠简公鼎为参知政事,高宗谘以当世人才,赵曰:「臣所闻朱震学术深博。」乃 召用。是时虔州民为盗,先生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愿诏选良太守慰抚之,且使到官之日,条具官吏 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使之。」

  林拙齐《纪问》曰:汉上《丛说》云:「反观吾身,乾坤安在哉﹖善端初起者,乾也;身行之而作成其事者,坤也。人皆有善端,不亦易知乎﹖行其所知,不亦简能乎﹖饥而食,渴而饮,昼作而夜息,岂不简且易哉﹖以此推之,天下未有不知而作者也。」

  魏鹤山《师友雅言》曰:朱汉上云:「古者衣裳相连,乾坤相依,君臣上下同体也。至秦,始取衣裳离之。」今泸、叙獠俗,多衣统,犹是古法。

  ◆汉上学侣

  朱先生巽

  朱巽,字子权,文定弟,亦富学,号「二朱」。(参《姓谱》。)

  (梓材谨案:《姓谱》原作「字公权」。文定名震,字子发;先生名巽,当字子权。上蔡监西京竹木场,文定与之往谒,事见上蔡《附录》,则亦上蔡弟子也。)

  忠简胡澹庵先生铨(别见《武夷学案》。)

  ◆汉上同调

  仆射沈先生该

  沈该,字守约,吴兴人。登嘉王榜进士。绍兴二十六年,以右仆射兼修国史。尝撰《易小传》,其说以《左氏》卦变为文。尝进之高宗,降诏褒奖。(参朱氏《经义考》。)

  ◆汉上门人(二程三传。)

  宣教刘先生长福(别见《泰山学案》。)

  隐君徐天民先生畸

  徐畸,字南夫,一字叔范,兰溪人也。汉上先生弟子,得其《周易》旨要,兼明《春秋》、《礼记》,湛深经术,文得欧、曾笔外法,而弓两斛力射命中。隐居讲学,人莫知者,东阳吴文炳独知之,延以教其子。于时婺中之以师道兴起後进者,曰东莱,曰同甫,曰说斋,曰先生。学者称为天民先生。其所着有《周易解微》三卷。

  ◆徐氏门人(二程四传。)

  主簿吴先生葵(别见《说斋学案》。)

  ◆沈氏续传

  田兴斋先生畴

  田畴,号兴斋,华亭人。嘉定间尝设讲 席于国学,六馆之士皆北面焉。着有《学易蹊径》二十卷。(参《姓谱》。)

  谢山《田氏学易蹊径题辞》曰:宋人之言互体者,洲秖举汉上、黄中二家。今观兴斋之说,又有出于二家之外。其每卦一图,皆以正卦兼变卦而言,而并取其正变之互。尝考其所自出,则吴兴沈氏也。沈氏谓《睽》三则下互为离,其变则上互为兑,即兴斋之说也。夫正卦之互,在圣人取象,或有时而用之;若变卦之互,非取象所及也。一卦自有一卦之象,不容兼正变而互之也。或曰:「《左氏》陈敬仲筮词:『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元凯谓此《观》之《否》。正卦之三四五爻为艮,变卦之二三四爻亦为艮,故曰山。则固合正变之互言之矣。兴斋之所本者,此耳。」予曰:此筮法也。筮法合正与变而占之,则亦得兼正与变之互而象之。当圣人作《象辞》,但发挥是爻之象而已,安得预计其变而求合之﹖将不胜其绪之纷矣!《易》虽为卜筮而作,然要自有节次也。沈氏不过偶一及之,其说尚未及成。兴斋则每卦列焉,竟欲以之定互体之说,窃以为未安。若其余,甚有佳者。嘉定以後经师,如此不易得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