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八家后汉书辑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华峤汉後书卷二

 

  [周天游辑注]

  鲁恭传

  0四四 鲁恭字仲康,拜司徒,数有忠言,陈正得失。恭在位,选辟皆妙,至列卿〔郡守〕数十人〔一〕。(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二

  〔一〕 据汪辑补。

  刘宽传

  0四五 宽为南阳太守,遇民如子,不曾出詈言也。(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四

  0四六 刘宽为南阳太守,吏有罪,蒲鞭示耻〔一〕。(铃木)──书钞卷七四

  〔一〕 古者以生皮为鞭,宽仁恕,代之以蒲草,仅示耻耳。

  0四七 刘宽为南阳太守,平心举善,每自克责,吏民爱敬,不敢欺也〔一〕。(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五

  〔一〕 姚、汪、黄三辑依陈、俞本作倪宽传,误。今从孔本。

  0四八 刘宽为南阳太守,常好与诸生讲论经义,政化流传,不严而治。(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五

  韦彪传

  0四九 韦彪上疏曰:「欲急民所务,当先除其恶〔一〕。其原在尚书典枢机,天下事一决之,不可不察故也。」(姚。汪。黄)──书钞卷五九(二) ○ 类聚卷四八

  〔一〕 类聚卷四八「恶」作「患」,与范书同。

  0五0 韦彪上疏曰:「有楚狱事繁〔一〕,故置尚书令史以助郎。郎主文案,与令史不殊。」(汪。黄)──御览卷二一三 ○ 大唐六典卷一

  〔一〕 永平中,楚王英谋反,事泄自杀,楚狱遂兴,累年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

  范迁传

  0五一 范迁为司徒,在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推与兄子。(汪。黄)──御览卷八二一

  桓谭传

  0五二 桓谭上疏言事,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而卒。──职官分纪卷四一

  冯衍传子豹

  0五三 衍祖父立,生满,年十七丧父,早卒,满生衍〔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惠栋曰:「前书曰『立字圣卿』,奉世子也。」又李贤注引东观记曰:「野王生座,袭父爵为关内侯,座生衍。」与此大异。范书从东观记。李贤注又曰:「衍之祖冯参忠正。」惠栋以为「参为衍从祖也。」

  0五四 丹死〔一〕,衍西归。吏以亡军,下司命乘传逐捕,故亡命〔二〕。(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丹,廉丹,王莽时拜平均公、更始将军,於无盐为赤眉所杀。此前衍两次劝丹背莽,丹不从。

  〔二〕 亡命河东也。

  0五五 冯豹字仲文,为尚书郎,勤力不懈。每奏事不报,常伏省阁下,或从昏至明。帝闻而嘉之,乃加赏赐〔一〕。(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三六 ○ 又卷六0

  〔一〕 职官分纪卷八末句作「章帝嘉之,数加赏赐。豹眠熟,上令引被覆之」。

  0五六 论曰:夫贵者负势而骄人,才士负能而遗行,其大略然也。二子不其然乎〔一〕!冯衍之引挑妻之譬,得矣。夫纳妻皆知取詈己者,而取士则不能。何也?岂非反妒情易,而恕义情难。光武虽得之於鲍永,犹失之於冯衍〔二〕。(姚。汪。黄)──范书冯衍传论

  〔一〕 李贤引史记曰:「魏太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引车下道。子方不为礼。太子击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然,柰何同之哉?』」

  〔二〕 李贤曰「自此已上皆华峤之词」。

  申屠刚传

  0五七 申屠刚为尚书令。时内外群臣,多帝自迁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於前,群臣莫敢言,唯刚每极谏。(汪。黄。铃木)──御览卷二一0

  鲍永传孙德

  0五八 鲍德为南阳太守,民号为「神父」。(姚。汪。黄)──书钞卷七五

  郅恽传

  0五九 恽拜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四

  郎顗传

  0六0 华峤曰:汉之十叶,王莽篡位。闻道术之士西门君惠、李守等多称谶云:「刘秀为天子。」〔一〕自光武为布衣时,数言此,及後终为天子,故甚信其书。郑兴以忤意见疏,桓谭以远斥忧死。及明、章二帝,祖述其意,故後世争为图纬之学,以矫世取资。是以通儒贾逵、马融、张衡、朱穆、崔寔、荀爽之徒,忿其若此,奏皆以为虚妄不经,宜悉收藏之。惟斯事深奥,善言古者,必有验於今;善言天者,必有验於人,而托云天之历数、阴阳、占候,今所宜急也。占候、术数能仰瞻俯察,参诸人事,祸福吉凶既应,引之教义,亦有着明。此盖道术之有益於後世,为後人所尚也〔一〕。(黄)──袁宏纪卷一八顺帝纪

  〔一〕 黄奭以为系郎顗传论,今从之。

  郭汲传

  0六一 汲徵拜颍川太守,帝劳之曰:「郡得贤能太守,去帝城不远,河润九里,冀京师并蒙其福。(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四

  孔奋传

  0六二 孔奋字君鱼,守姑臧长,治有异政,以仁义折强扶弱,好恶分明,匈奴不敢犯塞。──职官分纪卷四二

  0六三 奋为武都太守,有美行,爱之如骨肉;无义,憎之如仇雠。(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四

  张堪传

  0六四 张堪拜渔阳太守,治稻田八千余顷,百姓殷富,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童谣如此〔一〕(铃木)──书钞卷七六

  〔一〕 陈本改注范书,非。

  0六五 上问掾樊显曰〔一〕:「太守在蜀,谁最能者?」显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最能。堪仁足以惠下,威足以齐奸,清廉无以为比。」上曰:「何以为效?」显曰:「当破蜀时,公孙述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当十世。而堪不以介意,去蜀之日,乘朽辕车,白布破囊而已〔二〕。」(姚。汪。黄)──书钞卷七五

  〔一〕 显,蜀郡计吏。时光武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後守令能否。

  〔二〕 此引陈本多妄改,姚辑从之。而汪辑不详所出,照录姚辑,妄注出类聚。黄辑亦依陈补。皆非。

  廉范传庆鸿

  0六六 廉范为武原太守,下车申明赏罚,诛锄奸滑,表用良吏。(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五

  0六七 廉范迁蜀郡太守,生子皆以廉为名者千数。(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五

  0六八 廉范百姓歌之〔一〕。(铃木)──书钞卷七六

  〔一〕 时范任蜀郡太守,许民夜作,但严使储水以防火,百姓称便,乃歌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事见范书本传。此引当有脱文。

  0六九 洛阳庆鸿慷慨好义,廉范与为刎颈之友。时人称曰:「前有管鲍〔一〕,後有庆廉。」(汪。黄)──御览卷四0七

  〔一〕 史记管晏列传曰:「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羊续传

  0七0 羊续字兴祖,为南阳太守,以清率下,唯卧一幅布綯,裯綯败,糊纸补之。──天中记卷四八

  樊宏传

  0七一 樊宏字靡卿,为光禄大夫,位特进。宏为人性谦卑畏慎,不求苟得。(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六

  梁统传玄孙冀

  0七二 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一〕,能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二〕。(姚。汪。黄。铃木)──类聚卷一八 ○ 御览卷三八0

  〔一〕 据御览卷三八0补。

  〔二〕 风俗通义曰:「愁眉者,细而曲折。啼〈米壮〉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墯马髻者,侧在一边。折腰步者,足不任体。龋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效之。」

  0七三 梁冀爱监奴秦宫,官至太仓令,得入妻寿所。寿见宫,屏御者以言事,因通焉。宫威权大震,二千石皆拜谒之。(姚。汪。黄。铃木)──类聚卷三五

  张纯传子奋

  0七四 张奋字雅通,拜大司马,在位名为清白。(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一

  郑兴传子众

  0七五 郑兴,更始立,拜谏议大夫,使安集关西。(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六

  0七六 郑众使匈奴,欲令众拜,不为屈。朝议复欲遣众,众曰:「今往匈奴,必恐取胜於臣,臣不忍持大汉节,对氊裘跪拜。」明帝收系廷尉狱。(汪。黄。铃木)──御览卷五四二

  0七七 郑众字仲师,为左冯翊,徵为大司农。是时朝议欲改弊,〔一〕众谏以为不可。诏切责,至被奏劾,执之不移。(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四

  〔一〕 时章帝议复盐铁官也。

  0七八 郑众字仲师,为大司农,在位以清正称。(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四

  陈元传

  0七九 初欲立左氏传博士,范升〔奏〕以为左氏浅末〔一〕,不宜立。陈元闻之,乃诣阙上疏争之,更相辩对凡十余上。帝卒立左氏学〔二〕。〔立博士四人,元为第一〕〔三〕。(姚。汪。黄。铃木)──御览卷二三六 ○ 书钞卷六七

  〔一〕 据书钞卷六七补。又「升」误「叔」,据书钞迳改。

  〔二〕 此光武建武初之事。

  〔三〕 据书钞卷六七补。

  0八0 元字长孙〔一〕,以才高着名,辟司空掾。宋弘受罪,上书讼之,言甚切直,又敷陈当世便〔宜〕事〔二〕。(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八

  〔一〕 书钞卷六七作「字襄孙」,误。范书亦作「长孙」。

  〔二〕 据汪辑补。

  贾逵传

  0八一 贾逵字景伯,有赡才,能通古今学。神爵集宫殿,上召见,敕兰台给笔,作神爵颂。除兰台令史〔一〕。(汪。黄。铃木)──书钞卷六二

  〔一〕 书钞引书名误「华峤汉书」为「华谭汉书」。

  张霸传孙楷

  0八二 张楷字公超,家贫无以为业,常乘驴车至县卖药。(汪。黄。铃木)──御览卷九八四

  桓荣传子郁 孙焉 玄孙典 玄孙彬

  0八三 桓荣为博士。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赐者怀之,荣独举手奉以拜。光武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汪。黄。铃木)──御览卷九六四 ○ 书钞卷一九

  0八四 建武二十八年,桓荣为太子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铃木)──书钞卷一三九 ○ 又卷六五

  0八五 荣为少傅,以太子经学成毕,上疏谢归道。太子以书谢。(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五

  0八六 桓荣字春卿,迁太常。明帝〔即位〕〔一〕,尊以师礼,甚见亲重〔二〕。乘舆幸太常府,荣东面坐,设几杖,〔会百官〕,〔三〕天子亲自执经。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若此。(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三 ○ 初学记卷一二

  〔一〕 据初学记卷一二补。

  〔二〕 初学记卷一二下尚有「拜之」二字,疑系「拜二子为郎」之误,故暂不补入。

  〔三〕 据初学记卷一二补。

  0八七 桓荣迁谏议大夫〔一〕,每大射养老礼毕,帝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辨说。──职官分纪卷六

  〔一〕 东观记及范书均作「拜荣为五更」。此作「迁谏议大夫」,误。

  0八八 荣长子雍早卒,少子郁嗣。(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0八九 桓郁字仲思〔一〕。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选侍中。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亲厚焉。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反复乃行,受章录事,不离左右。明帝自制五行章句〔二〕,令郁校定於宣明殿中。(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八 ○ 范书本传注 御览卷五九一

  〔一〕 范书本传作「仲恩」。

  〔二〕 「五行」原误作「五经」,据范书本传注迳改。

  0九0 郁上书乞身〔一〕,天子忧之,有诏公卿议。议者皆以郁身为名儒,学者之宗,可许之。於是诏郁以侍中行服。(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以母忧故也。

  0九一 郁六子,普、延、焉、俊、酆、良。普嗣侯,传国至曾孙绝。酆、良子孙皆博学有才能。(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0九二 桓焉明经笃行,有名称,以尚书入授安帝,拜太傅,录尚书事。复入授顺帝於禁中,因晏见建言宜引三公、尚书入省事,天子从之。(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九

  0九三 焉长子衡,早卒。中子顺,顺子典。典十二丧父母,事叔母如事亲。立廉操,不取於人,门生故吏问遗,一无所受。(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0九四 十年不调〔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此言桓典任侍御史之长。范书作「七年」。

  0九五 迁平津都尉、钩盾令、羽林中郎将〔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此亦桓典事迹。

  0九六 酆生麟。(汪。黄)──范书本传注

  丁鸿传

  0九七 荣弟子丁鸿学最高。(汪。黄)──范书桓荣传注

  0九八 华峤曰:论语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行省乎〔一〕?故尝请论之:孔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得〕而称焉〔二〕。」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三〕然则太伯出於不苟得,未始有於让也。是以太伯称〔至德,伯夷称〕贤人〔四〕,後之人慕而徇之。夫有徇则激诡生,而取与妄矣。故夫邓彪、刘恺让其弟以取义,使弟非服而己享其名,其於义不亦薄乎?又况乎干有国之纪,而使将来者妄举措哉!古之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五〕,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六〕!原丁鸿之心,其本主於忠爱乎〔七〕?何其终悟而从义也?以此殆知其徇尚异於数世也〔八〕。(汪。黄)──袁宏纪卷一二 ○ 范书丁鸿传论

  〔一〕 语出论语学而篇。疏曰:「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先人後己谓之让,言孔子行五德而得与闻国政。」

  〔二〕 据论语泰伯篇改。

  〔三〕 语出孟子尽心下。

  〔四〕 据范书丁鸿传论补。惠栋曰范此论皆华峤之辞。

  〔五〕 同右。

  〔六〕 据范书丁鸿传论补。

  〔七〕 「乎」字原误置上文「哉」字之上,据范书迳改。

  〔八〕 范书丁鸿传论末句作「异夫数子类乎徇名者焉」。

  孝子传

  0九九 孔子曰:「夫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一〕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养,死无以葬。」子曰:「啜菽饮水,孝也。」〔二〕夫锺鼓非乐云之本,而器不可去〔三〕;三牲非致孝之主,而养不可废〔四〕。存器而忘本,乐之遁也〔五〕;调器以和声,乐之成也。崇养以伤行,孝之累也;修己以致禄,养之大也。故言能大养,则周公之祀,致四海之祭。言以义养,则仲由之菽,甘於东邻之牲〔六〕。夫患水菽之薄,干禄以求养者,是以耻禄亲也。存诚以尽行,孝积而禄厚者,此能以义养也。

  〔一〕 见孝经圣治章。李贤曰:「配天,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二〕 语出礼记檀弓下,文稍略耳。

  〔三〕 论语阳货篇曰:「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马融曰:「乐之所贵者,移风易俗,非谓锺鼓而已。」

  〔四〕 孝经孝行章曰:「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故华峤作如是语。

  〔五〕 「遁」,袁纪卷一一引作「过」,皆训作失。

  〔六〕 易既济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其意以「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修德者虽不杀牛而行薄祭,以其有德而实受其福。

  孔子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兄弟之言」〔一〕,言其孝皆合於道,莫可复间也。先代石氏父子称孝,子庆相齐,人慕其孝而治〔二〕,此殆所谓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也〔三〕。

  〔一〕 语出论语先进篇。陈群曰:「言子骞上事父母,下顺兄弟,动静尽善,故人不得有非间之言。」疏曰:「间,谓非毁间侧。」

  〔二〕 汉书石奋传载:奋恭谨,举莫与比。其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故号奋为万石君。庆为齐相,齐国慕其家行,不治而齐国大治,为立不相祠。

  〔三〕 语见论语为政篇,乃孔子之言。又尚书君阵曰:「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又按此段范书失载,据袁宏纪卷一一补入。黄辑脱,汪辑转引於惠氏补注,而不详其所出。

  中兴,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後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一〕。」建初中,章帝下诏褒宠义,赐谷千斛,常以八月长吏问起居,加赐羊酒。寿终于家。

  〔一〕 乃韩诗外传第一章曾子之语。

  安帝时,汝南薛包孟尝,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及父娶後妻而憎包,分出之,包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欧杖。不得已,庐於舍外,旦入而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於里门,昏晨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後行六年服,丧过乎哀。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朽败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破其产,辄复赈给。建光中,公车特徵,至,拜侍中。包性恬虚,称疾不起,以死自乞。有诏赐告归,加礼如毛义。年八十余,以寿终。若二子者,推至诚以为行,行信於心而感於人,以成名受禄致礼,斯可谓能以孝养也。若夫江革、刘般数公者之义行,犹斯志也。撰其行事着于篇〔一〕。(汪。黄)──范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传序 ○ 袁宏纪卷一一 御览卷一八一 又卷五一二

  〔一〕 史通序例篇曰:「迨华峤後汉,多同班氏。如刘平、江革等传,其序先言孝道,次述毛义养亲。此则前汉王贡传体,其篇以四皓为始也。」又列传篇曰:「亦有事迹虽寡,名行可崇,寄在他篇,为其标冠。若商山四皓,事列王阳之首;庐江毛义,名在刘平之上。」据此则诸孝子合为一传,始自华峤书也。范晔因而不改,自沈约以下,遂相沿成习。今从黄辑,标目孝子传。

  一00 刘平为全椒(令)〔长〕〔一〕,掾吏五日一朝,罢门阑卒署,各遣就农,人感怀,至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行部,狱无囚徒,民各自以为职,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先是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姚。汪。黄。铃木)──御览卷二六七 ○ 书钞卷七八

  〔一〕 据书钞卷七八改。

  一0一 孝报云:「三日至矣。」〔一〕(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王莽时,以父普为田禾将军任为郎。尝告归,过邮亭,不自名。亭长闻孝当过,洒扫以待,不肯内,且问孝当何时至,孝遂作如右答。范书本传作「寻到矣」。

  一0二 赵孝字(常)〔长平〕〔一〕,拜长乐卫尉,弟礼为御史中丞。上嘉孝兄弟治行,欲宠异之,常使礼十日一至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相对尽欢。礼终,孝以卫尉官属送丧归葬,天下荣之。(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三

  〔一〕 据东观记、袁纪、范书改。

  一0三 语以避兵道〔一〕。(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时江革负母逃难,或语以避兵道,遂免於难。范书作「或乃指避兵之方」。

  一0四 临淄令杨音高之,设特席,显异巨孝於稠人广众中,亲奉钱以助供养。(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0五 终不报书,一无所受〔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时帝宠遇江革,京师贵戚马廖、窦宪等各奉书致礼於革。

  一0六 致羊一头,酒二斛〔一〕。(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元和中,革谢病归,帝诏县常以八月长吏存问,且致羊酒。

  一0七 与脱田同罪〔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作「夺田」。时郡国牛疫,遂令行区种法以增耕。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故刘般上疏建言,若吏度田不实,使与脱田同罪。

  一0八 刘恺字相豫,为太常,论议□□,常引正大义,诸儒为之语曰:「难经伉伉刘太常。」(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三 ○ 类聚卷四九 御览卷二二八

  班彪传子固

  一0九 班彪字叔皮,辟司徒掾〔一〕。彪既才高,而专心述作在史籍之间。(铃木)──书钞卷六八

  〔一〕 司徒者,王况也。王音肃。

  一一0 班固拜为郎中,使终成前所着书,学者莫不讽诵〔一〕。自为郎中,遂见亲近,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赏赐恩宠甚渥,然二世位不过郎中。(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三

  〔一〕 「讽」原误作「庄」,迳改。

  一一一 大将军窦宪拜班固为中护军,与参谋议。(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一二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着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於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汪。黄)──范书班固传论

  第五伦传曾孙种 卫羽

  一一三 盖延代鲜于褒为冯翊,多非法。伦数切谏,延恨之,故滞不得举〔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书钞卷七四引华书曰:「孟延为左冯翊,视事四岁,民敬其威。」天游按:东观诸书无孟延其人。范书盖延传注引续汉书曰:「视事四年,人敬其威信。」两载文同,则「孟」系「盖」之误无疑。华书既言延「多非法」,不当复言「民敬其威」,书钞引书误书续书为华书矣。

  一一四 上复曰:「闻卿为市掾,人有遗母一笥饼者。卿从外来见之,夺母笥,探口中饼,信乎?」伦对曰:「实无此。众人以臣愚蔽,故为生是语也。」(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一五 章帝初,第五伦擢自远郡,徵代牟融为司空。第五伦奉公守法,每上事草,(不亦)掾吏臣奏记辄封上之〔一〕,曰:「臣任忧深,责者多无私心。」自陈老病,以〔二〕千石俸终身〔二〕。(铃木)──书钞卷五二

  〔一〕 「不亦」语不辞,恐有脱误,或系衍文,故删而存疑。

  〔二〕 据范书补。

  一一六 第五伦虽峭直,然常以中兴已来,二主好(更)〔吏〕化〔一〕,俗尚苛刻。政化之本,宜先以宽和。及为三公,值章帝长者多恕,屡有善政,伦上疏褒称盛美,因以劝成德风也。(汪。黄。铃木)──初学记卷一一 ○ 御览卷二0八

  〔一〕 据御览卷二0八改。

  一一七 第五种字兴先〔一〕,少厉志议,通经学。以司徒掾诏使冀州,廉实灾害,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所刑免甚多,弃官奔者数十人。还以奉使称旨,擢拜高密侯相〔二〕。(铃木)──职官分纪卷五 ○ 书钞卷六八

  〔一〕 书钞卷六八作「仲与」,恐误。下仅有「以司徒掾举奏刺史二千石」一句,铃木辑稿从之。

  〔二〕 「擢」原误「权」,「侯」原误「使」,皆据范书迳改。

  一一八 卫羽为〔兖〕州从事〔一〕。时中常侍单超兄子匡为济阴太守,负其势,大为贪放。刺史第五种欲取之,闻羽素抗厉,乃召羽谓曰:「闻公不畏强御,今欲相委以重事,若何?」对曰:「愿庶几於一割。」羽出,遂驰至定陶,闭城门,收匡宾客亲吏四十余人〔二〕,七日中,起发其臧五六千万。种即举奏,一州震栗。(姚。汪。黄。铃木)──御览卷二六五 ○ 书钞卷七三(二)

  〔一〕 据书钞卷七三补。

  〔二〕 书钞卷七三作「三十人」。

  锺离意传乐崧

  一一九 意字子阿,辟大司徒侯霸掾。诏送徒诣河内。时冬寒,病徒不能行,意辄移属县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铃木)──书钞卷六八

  一二0 锺离意除堂邑令。民起市肆,起工兴役。意祝曰:「兴工,令也,百姓无罪。如有祸,令自当之。」吏民皆感之也。(铃木)──书钞卷七八

  一二一 明帝性褊察,尝以事怒郎乐崧,以杖撞崧。崧走入床下,上怒甚,疾言曰:「郎出!郎出!」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上乃赦之。(汪。黄)──御览卷九一 ○ 书钞卷六0 御览卷二一五

  一二二 乐崧为人朴素,家贫为郎。尝独直宿台上,无被枕,食乃糟糠。明帝〔每〕入台〔一〕,辄见崧,问〔其故〕而嘉之〔二〕。〔帝推被与之〕〔三〕。〔自此诏给帷被皁袍〕〔四〕,〔给太官食〕〔五〕。(姚。汪。黄)──书钞卷六0 ○ 又卷三八 御览卷七0七 又卷六九三 又卷八五四

  〔一〕 据书钞卷三八补。

  〔二〕 同右。

  〔三〕 据御览卷七0七补。

  〔四〕 据御览卷六九三补。

  〔五〕 据御览卷八五四补。以上三条黄辑均作注,汪辑迳入正文。

  宋均传

  一二三 宋均字叔庠,为郎中。时年十五,好经书,常以休〔沐〕日受业博士〔一〕,通诗书,善论难。(姚。汪。黄。铃木)──书钞卷六三

  〔一〕 据汪辑补。

  一二四 宋均迁九江太守,五日一听事。先是九江多虎,数伤民。均曰:「咎在贪残,均今退贪残。」虎远渡江,不为民害〔一〕。(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七五(二)

  〔一〕 姚辑据范书多有增益。汪、黄二辑不详所出,俱本姚辑。汪辑又妄注出类聚,失之尤甚。今从孔本。

  一二五 永平七年,宋均字叔庠,为尚书令,忠正直言,数纳策谋,每会议,未尝不合上意。常剪起〔一〕,上未喻其意,以为奸,大怒,缚即着格之〔二〕。尚书郎皆叩头,服有奸。均顾叱之曰:「夫惟忠臣执义,守正畏威,人臣以二事主,国主当谁据?均惟据约,虽死不易志。」小黄门在旁,具以闻〔三〕,上善之,即遣归台,悉责诸尚书郎。(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九

  〔一〕 范书作「尝删翦疑事」,则此「翦起」当作「翦疑」。

  〔二〕 「缚」原作「傅」,「格之」漫脱,皆据范书改补。

  〔三〕 「具」原误「其」,迳改。

  光武十王传

  一二六 琅邪王京都莒,好宫室,殿馆壁带皆饰以金银。(汪─-初学记卷二四

  朱晖传

  一二七 晖年五十,失妻,昆弟欲为继室,晖叹曰:「时俗希不以後妻败家者!」遂不复娶。(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乐恢传杜安

  一二八 安擢为宛令,以病去。韦帝行过颍川,安上书,召拜御史。迁至巴郡太守。而恢在家,安与恢书通问,恢告吏口谢,且让之曰:「为宛令不合志,病去可也。干人主以闚觎,非也。违平生操,故不报。」安亦节士也,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洛阳令周纡自往候安,安谢不见。京师贵戚慕其行,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及後捕案贵戚宾客,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姚。汪。黄)──范书乐恢传注

  何敞传

  一二九 何敞为汝南太守〔一〕,修治鮦阳之旧陂,溉田万顷,垦田三万余,咸赖其利,吏民刻石,颂敞功德。(姚。汪。黄)──书钞卷七六

  〔一〕 「何敞」原误作「张敞」,迳改。

  一三0 敞为汝南太守,在在表孝悌,折贪残者也。──书钞卷七四

  邓彪传

  一三一 邓彪字智伯,为太傅,赐爵关内侯,百官总己以听於彪,恩宠之异,莫与为比焉。(汪。黄)──御览卷二0六

  一三二 邓彪遭後母忧,毁瘠过礼,因疾乞身,以光禄大夫行服。(汪。黄)──御览卷二四三

  徐防传

  一三三 安帝即位,太尉徐防以灾异、寇贼策免就国。三公以灾免,自徐防始也。(姚。汪。黄)──书钞卷五一 ○ 类聚卷四六 御览卷二0七

  胡广传

  一三四 胡伯始为太傅,时年八十,而心力(就免)〔克〕壮〔一〕。继母在〔堂,瞻〕省傍无(凡)〔几杖〕〔二〕,言不称老。伯始练达事体,(朗)〔明〕解朝章〔三〕,虽无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为之语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黄)──书钞卷五二

  〔一〕 据范书本传改。

  〔二〕 同右。

  〔三〕 同右。

  袁安传重孙逢 玄孙忠

  一三五 袁良明经〔一〕,为太子舍人。(姚。汪。黄)──书钞卷六六

  〔一〕 良,袁安之祖父。

  一三六 安字邵公,好学有威重。明帝时为楚郡太守,治楚王狱,所申理者四百余家,皆蒙全济,安遂为名臣。章帝时至司徒。生蜀郡太守京。京弟敞为司空。京子(阳)〔汤〕太尉〔一〕。汤四子:长子平,平弟成,左中郎将,并早卒。成弟逢,逢弟隗,皆为公。(姚。汪。黄)──魏志袁绍传注

  〔一〕 黄奭曰:「按阳子逢字周阳,逢弟隗字次阳。若父名阳,何得其子并以阳为字?当从范书作『汤』。袁宏纪亦云『京子汤,汤字仲和』可据。」黄说甚是,据改。下迳改。按今点校本范书亦作「汤」。

  一三七 熙平中〔一〕,天子引袁逢为三老,赐玉杖。(姚。汪。黄)──御览卷五三五 ○ 又卷七一0 又卷八0四 事类赋注卷一四

  〔一〕 他三引俱作「嘉平」,与袁纪同。唯职官分纪卷二作「熙平」。然诸引皆误,当以「熹平」为是。

  一三八 论曰: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後必废〔一〕。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二〕。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袁公、窦氏之间,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鞫人於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後昆〔三〕,子孙之盛,不亦宜乎?(姚。汪。黄)──范书本传论

  〔一〕 史记陈丞相世家曰:「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然其後曾孙陈掌以卫氏亲贵戚,愿得续封陈氏,然终不得。」徐广曰:「陈掌者,卫青之子婿。」

  〔二〕 汉书丙吉传曰:吉奉武帝旨治巫蛊事,救宣帝免於一死。宣帝即位,吉临当封,疾病。宣帝忧其不起,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後子显以臧罪夺爵,至成帝时,复以吉孙昌袭侯,至王莽时乃绝。

  〔三〕 李贤引尔雅曰:「覃,延也。」按覃音谈。

  一三九 袁忠字正甫,初平间为沛相,乘荜车到官〔一〕,以清亮称。──书钞卷一三九

  〔一〕 范书袁安传作「苇车」。

  张酺传曾孙济

  一四0 蕃生磐〔一〕,磐生济。济字元江,灵帝初,杨赐荐济明习典训,为侍讲。(姚。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蕃,张酺之子。

  韩棱传孙演

  一四一 梁皇后崩,梁贵人大幸〔一〕,将立。大将军冀欲分其宠,谋冒姓为贵人父,演阴许诺。及冀诛事发,演坐抵罪。(姚。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黄奭曰:「此桓帝邓皇后,邓香之女也,改嫁梁氏,冒姓梁氏。兄邓演为南顿侯。冀既伏诛,封演子康北阳侯,赏赐巨万,封平梁冀之功。见袁宏纪。则梁冀欲谋为贵人父,当与贵人兄邓演合计,何以与韩演谋,而演阴许诺乎?范书明云梁冀被诛,韩演坐阿党抵罪,以减死论,亦不云有阴许诺事。今以演字相同,张冠李戴,华书所云,显有不实。按邓演与诛梁冀,亦断无阴许诺事。」按黄说是。汪辑改「梁贵人」为「韩贵人」,大可不必。

  郭躬传弟子镇 吴雄

  一四二 郭躬字仲孙,为廷尉正,迁廷尉。家代掌法律,〔宽平,决狱务在哀矜,罪疑从轻,条奏诸应致法及可从轻者四十一事〕〔一〕。镇自廷尉左监迁廷尉。凡郭氏为廷尉者七人。(姚。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五三(二) 类聚卷四九

  〔一〕 据书钞卷五三补。黄辑注出卷五二,误。

  一四三 河南吴雄字季高〔一〕,以明法律,〔断狱平〕〔二〕。桓帝时自廷尉致位司徒。雄少时家贫,母死,葬人所不封之地。丧事趋办,不卜时日。巫皆言其族灭,而雄子欣〔三〕、孙恭三世〔相承〕为廷尉〔四〕,以法为名家。(姚。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五三(二)类聚卷四九 御览卷二三一

  〔一〕 类聚卷四九引作「河间」,汪辑从之,误。

  〔二〕 据书钞卷五三及御览卷二三一补。

  〔三〕 「欣」,书钞卷五三作「许」,初学记卷一二作「祈」,皆误。今据类聚卷四九、御览卷二三一迳改。

  〔四〕 据书钞卷五三补。

  陈宠传

  一四四 陈宠〔字昭公,辟司徒鲍昱府〕〔一〕。以时俗三府掾属不肯亲事,但出入养虚,故宠独勤心於事〔二〕。又以法令繁冗,(□)〔不良〕吏得生因缘〔三〕,以至轻重,乃置撰科牒辞讼比例,〔四〕使事类相从,以塞奸源。其後公府奉以为法。(汪──御览卷二四九 ○ 书钞卷六八

  〔一〕 据书钞卷六八补。「昱」原误作「显」,迳改。

  〔二〕 书钞卷六八作「是时三府掾属以不肯亲事为高,专务於交游,宠常非之」。与御览引异。

  〔三〕 据范书本传补。

  〔四〕 范书本传作「辞讼比七卷」。

  一四五 陈宠字昭公,以德行明敏,入为尚书。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义,苦不畏慎」。自在枢密,谢门人,不复教,拒知友。时赐宠剑,得锻成剑,以其敦朴。(姚。汪。黄)──初学记卷一一

  一四六 陈宠字昭公,为司空,通客以明无所不受〔一〕,论者大之。宠奏议温粹有智,号为明相。(姚。汪。黄)──书钞卷五二

  〔一〕 时府故事督属籍不通宾客,以防交关。宠反其道而行之。「客」原误作「容」,据黄奭校而改。

  班超传孙始

  一四七 班超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耕乎?」(姚。汪。黄)──类聚卷五八 ○ 范书本传注书叙指南卷五

  一四八 騩马〔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作「騧马」。华书与续书同,可参见续书班超传注。

  一四九 还据损中〔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东观记作「顿中」。

  一五0 班始尚阴城公主。公主,顺帝之姑,贵骄淫乱,与所嬖居帷中,而始入,使伏床下。(汪。黄)──御览卷七00

  何熙传

  一五一 熙字孟孙,少有大志,不拘小节。身长八尺五寸,体貌魁梧,〔丘虚瑰伟,与人绝异〕〔一〕,善为容仪〔二〕。举孝廉。为谒者,赞拜殿中,音动左右,和帝伟之。历位司隶校尉、大司农。永初三年,南单于与乌丸俱反,以熙行车骑将军征之,累有功。乌丸请降,单于复称臣如旧。会熙暴疾,卒。(姚。汪。黄)──魏志何夔传注 ○ 书钞卷六二 御览卷三八八

  〔一〕 据书钞卷六二补。

  〔二〕 书钞卷六二作「善为威容」。

  应奉传子劭

  一五二 〔应顺字〕华仲〔一〕,少给事郡县,为吏清公,不发私书。举孝廉,尚书郎转右丞,迁冀州刺吏,廉直无私。迁东平相,赏罚必信,吏不敢犯。有梓树生於厅事室上,事後母至孝,众以为孝感之应。时窦宪出屯河西,刺史、二千石皆遣子弟奉赂遗宪。宪败後,咸被绳黜,顺独不在其中,由是显名。为将作大匠,〔发摘众奸,皆极其刑,豪猾之吏累迹〕〔二〕,视事五年,省费亿万〔三〕。(姚。汪。黄)──范书应奉传注 ○ 书钞卷五四(二) 龙筋凤髓判卷二 御览卷二三六

  〔一〕 应顺,奉之曾祖父。三字据书钞卷五四补。

  〔二〕 据书钞卷五四、御览卷二三六补。

  〔三〕 四库珍本初编本职官分纪卷二二引作续汉书,非。北图藏清钞本仍作华书。

  一五三 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着後序十余篇,为世儒者。延熹中,至司隶校尉。子劭字仲远,亦博学多识,尤好事。诸所撰述风俗通等凡百余篇,辞虽不典,世服其博闻。(姚。汪。黄)──魏志王粲传注

  一五四 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珣生瑒。(汪──范书应奉传注

  孝明八王传陈敬王羡曾孙愍王宠

  一五五 〔陈愍王宠善弩射〕〔一〕,其秘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经纬相将,万胜之方。然要在机牙,〔其射至十发十中,皆同孔也〕〔二〕。(姚。汪。黄)──范书明八王传注 ○ 书钞卷一二五(二) 御览卷三四八

  〔一〕 据书钞卷一二五补。其中「愍」误作「敬」,据御览卷三四八迳改。范书注仅作「宠射」二字。

  〔二〕 「其射至」三字据御览卷三四八补,余据书钞卷一二五补。

  一五六 王甫〔一〕。──范书明八王传注

  〔一〕 甫,范书作「酺」,中常侍,受命考陈国相魏愔与宠共祭天神,希幸非冀者。李贤曰:「华峤书及宦者传诸本并作『甫』,此云『酺』,未详孰是也。」

  崔駰传子瑗 孙寔 寔从兄子钧

  一五七 駰讥杨雄〔一〕,以为范、蔡、邹衍之徒〔二〕,乘衅相倾,诳曜诸侯者也,而云「彼我异时」。又曰:窃赀卓氏,割炙细君,斯盖士之赘行,而云「不能与此数公者同」,以为失类而改之也。(姚。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时崔駰拟扬雄解嘲而作达旨以讥焉。

  〔二〕 范,范睢;蔡,蔡泽,先後以辩才出任秦国之相。

  一五八 高树不庇〔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出达旨之文。范书本传作「高树靡阴」。

  一五九 摄缨整襟〔一〕。──范书本传注

  〔一〕 亦出於达旨。范书本传作「躐缨整襟」。

  一六0 回以干禄〔一〕。(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引达旨作「因以干禄」。

  一六一 崔駰字亭伯,辟大将军窦宪府掾。宪新辅政,贵重,掾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惟駰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駰数谏之。出为长岑长,不得意,不之官而归。(汪。黄)──御览卷二三八 ○ 书钞卷六九

  一六二 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或言其太奢。瑗闻之怒,敕妻子曰:「吾并日而食,以供宾客,而反以获讥,士大夫不足养如此。後勿过菜具,无为诸子所蚩也。」终不能改,奉禄尽於宾飨。(姚。汪。黄)──范书崔駰传注 ○ 书叙指南卷七 又卷八(二)

  一六三 崔寔为五原太守,地宜麻枲,而民不知种植,又不能缉绩,率无衣被。冬月止种细草,卧其中,〔见〕吏以草衣其身〔一〕,乃得出。寔至,教之绩织。(汪。黄)──御览卷九九五

  〔一〕 据范书本传补。

  一六四 崔钧为西河太守,与袁绍起兵。董卓收钧父烈,下之郿狱锒铛〔一〕。卓诛,烈得归长安也。(汪。黄)──御览卷六四四

  〔一〕 李贤曰:「说文曰『琅璫,锁也』。前书曰『人犯铸钱,以铁锁琅璫其颈』。」「琅」原误作「银」,迳改。

  周燮传

  一六五 周燮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非身所耕渔〔则〕不食。〔一〕(姚。汪。黄)──类聚卷六五 ○ 御览卷八二一

  〔一〕 据御览卷八二一补。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