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 大明会典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明会典卷之七十六

 

  奏启题本格式

  国初定制、臣民具疏上於朝廷者为奏本、东宫者为启本、皆细字。後以在京诸司、奏本不便、凡公事用题本。其制比奏启本略小、而字稍大。皆有格式列後奏本式

  洪武间定

  某衙门某官臣姓某等、谨

  奏为某事。备事由[云。云]今将原发事由、照行事理、备细开坐、谨具奏闻

  某事[云云]缘由毕

  前件事理拟议依某律科断施行

  某事[云云]缘由毕

  前件[云云]伏候敕旨 [如有勾问职官、或支拨钱粮之类、则依此式写

  以上某字起至某字止、计字若干、纸几张]

  右 谨 奏

  闻 如一事奏请、则於此下、写伏候敕旨谨奏

  洪武[印]年 月  日某衙门某官[臣]姓某

  某官[臣]姓某

  年月日下、止列见在某官[臣]姓佥名、不得於背後书写。或有差故缺员者、不必列衔

  某衙门某官 【 臣】 姓某、谨

  奏为雨泽事。据某人状呈、洪武几年几月几日某时几刻下雨、至某时几刻止、入土几分。谨具奏闻

  以上为雨泽事起、至入土几分止、计字若干个、纸几张

  右  谨  奏

  闻

  洪武[印]年 月  日列衔如前式

  启本同此式。但奏字写作启字。若有请、则敕旨字写作

  令旨。余皆同

  题本式

  某衙门某官等官[臣]某等、谨

  题为某事。备事由[云。云]谨题请旨

  如不用请旨、止用谨具题

  御。余同

  凡启奏题本事例。洪武十五年定、凡奏启本内官员、正面真谨佥名。当该吏典、於纸背书名画字。如有事故官员、不许写列空衔。年月及正面上、俱用印信、毋致漏使

  ○又六部等衙门、凡差人有事公干所在府州县、止是具奏启本、付差去人回还复命。赴当该衙门发落。批解官物者、令承批人齎批径赴该部交纳。不许泛滥径申

  ○永乐十年定、凡诸衙门於皇太子前具启、或敬奉过事件、其本内及行移文书内、止许写启本敬奉令旨、或止云敬依敬蒙、及启准具启外字样

  ○二十二年、令诸司有急切机务、不得面陈者、许具题本投进。若诉私事、丐私恩者、不许

  ○嘉靖八年奏准、本式、遵照

  大明律後附写尺寸、参以近年适中式样。题本、每幅六行、一行二十格、抬头二字、平行写十八字。头行衙门官衔姓名疏密、俱作一行书写、不限字数。年月下疏密同。若有连名挨次、俱照六行书写。奏本、每幅六行、一行二十四格、抬头二字、平行写二十二字。头行衙门官衔、或生儒吏典军民灶匠籍贯姓名疏密、俱作一行书写、不限字数。右谨奏

  闻四字、右字平行、谨字奏字、各隔二字、闻字过幅第一抬头。计纸字在右谨奏前一行、与谨字平行差小。年月下疏密同前。若有连名挨次、俱照六行书写

  行移署押体式

  各衙门行移有式。署押有式。至今遵行。今备书之、而附事例於後洪武间定

  在京

  一五军都督府、照会六部。劄付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并金吾前後羽林左右虎贲左府军卫、及府军左右前後十卫经历司、各护卫经历司、各外卫指挥使司、提刑按察司、应天府、各长史司、兵马指挥司、守御千户所。其察院磨勘司、凡有事务、各府经历司令典吏抄案、本司呈府施行。事毕。经历司回牒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一六部咨呈五军都督府。平咨各都指挥使司。照会承宣布政使司。劄付太常寺、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光禄寺、太仆寺、提刑按察司、应天府、盐运司、各外卫指挥使司、金吾前後羽林左右虎贲左府军卫府军前後左右十卫经历司、各护卫经历司、直隶府州、各长史司、兵马指挥司、国子监典簿。其察院事务、六部都吏赴院抄案、磨勘司事、六部令史赴司抄案、呈部施行。事毕。主事回牒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一金吾前後羽林左右虎贲左并府军卫府军左右前後十卫、俱系经历司、呈五军都督府、并六部各布政司。平关各外卫、并提刑按察司、及在京三品衙门。故牒兵马指挥司。其察院事务、各卫经历司令典吏抄案、本司呈卫、磨勘司事务、各卫令史抄案呈卫施行。事毕。经历司回关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一国子学、凡有行移、本学典簿呈六部。平关应天府。其察院事务、典簿抄案呈学、磨勘司事务、令史抄案呈学施行。事毕。典簿牒呈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十五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其行移、六部劄付国子监、国子监径呈六部】

  一应天府、申五军都督府。呈六部。牒呈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平关提刑按察司、并国子学。故牒在外各府、兵马指挥司。帖下州县。其察院磨勘司事务、本府令史抄案呈府施行。事毕。经历司牒呈监察御史、并磨勘司

  一察院、故牒各道提刑按察司经历司。其磨勘司事务、察院书吏赴司抄案呈院施行。事毕。监察御史回关磨勘司

  一兵马指挥司、申五军都督府六部。牒呈金吾羽林府军等卫、并外卫指挥使司、应天府。牒上在外各府。平关各州。帖下各县。其察院事务、本司首领官抄案呈司施行。事毕。本司回牒监察御史

  在外

  一各都指挥使司、呈五军都督府。平咨六部、各布政使司。照会提刑按察司。故牒各卫并护卫指挥使司、应天府。劄付长史司、各府州

  一各处承宣布政使司、呈五军都督府。咨呈六部。平咨各都指挥使司。照会提刑按察司、应天府。劄付金吾羽林府军等十卫经历司、长史司、并所属盐运司、各府州

  一各护卫指挥使司、凡有事务、行移本卫经历司、转呈五军都督府、六部、并长史司。平关提刑按察司、并内外三品衙门、及各卫故牒各府。帖下州县、并所属千百户所

  一各外卫指挥使司、申五军都督府。呈六部。牒呈都指挥使司。平关提邢按察司。故牒各府。帖下州县、并所属千百户所

  一各处提刑按察司、呈五军都督府、六部。牒呈都司、布政司。平关在京三品衙门、并在外各卫指挥使司、盐运司。故牒在内四品衙门、及在外各府长史司。帖下内外五品至七品衙门。其察院事务、本司经历司牒呈回报一各盐运司、申六部。呈各布政司。平关按察司、并三品衙门。故牒各府。帖下州县

  一直隶各府、申六部。在外各府、申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牒呈按察司、各卫并护卫指挥使司、盐运司。牒长史司。故牒守御千户所、兵马指挥司。帖下所属各州县

  一各王府长史司、呈五军都督府六部、及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牒呈提刑按察司。牒各府。帖下各护卫经历司。故牒审理所

  一各处守御千户所。直隶、申五军都督府。在外、申都指挥使司。呈各卫。牒呈按察司。牒上各府。故牒各州。帖下各县、所属百户

  一直隶各州、申六部。在外各州。直隶布政司统属、申本司。系各府所属、止申本府、并按察司、各卫并护卫指挥使司。平关兵马指挥司。帖下属县

  一各县、申府、并按察司、各卫并护卫指挥使司、及在京兵马指挥司。若系各州所属、申州。故牒仓库税课司局、递运河泊所、驿坝等杂职衙门一各处仓库、司狱、巡检、税课司局、递运河泊所、驿坝等杂职衙门、申府。如内有各州所属、申州。俱牒呈各县。各处杂职衙门、往复平关

  照会式

  某军都督府为某事。云。云合行照会。可照验施行。须至照会者

  照会某部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左都督押 同知都督押 佥都督押

  照会

  右都督押 同知都督押 佥都督押

  六部照会各布政使司文移同

  侍郎押

  照会尚书押

  侍郎押

  都指挥使司照会按察司文移同

  照会都指挥使押

  各布政使司照会按察司同

  左布政使押 左参政押 左参议押

  照会

  右布政使押 右参政押 右参议押

  咨呈式

  某部为某事。[云。云]合行咨呈。伏请

  照验施行。须至咨呈者

  右 咨 呈

  某军都督府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尚书姓名押

  侍郎姓名押

  各布政使司咨呈六部文移同

  [左布政使姓名押 左参政姓名押 左参议姓名押]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右布政使姓名押 右参政姓名押 右参议姓名押]

  平咨式

  某部为某事。[云。云]合行移咨。请

  照验施行。须至咨者

  右    咨

  某都指挥使司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侍郎押

  咨尚书押

  侍郎押

  都指挥使司咨各处文移同

  咨都指挥押

  各布政司咨各处文移同

  左布政使押 左参政押 左参议押

  咨

  右布政使押 右参政押 右参议押

  劄付式

  某军都督府为某事。[云、云]合下仰照验[云、云]须至劄付者

  右劄付某卫指挥使司准此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左都督押 同知都督押 佥都督押

  劄付

  右都督押 同知都督押 佥都督押

  六部劄付各衙门文移同

  侍郎押

  劄付尚书押

  侍郎押

  各都指挥使司劄付各衙门文移同

  劄付都指挥使押

  各布政使司劄付所属衙门文移同

  左布政使押 左参政押 左参议押

  劄付

  右布政使押 右参政押 右参议押

  呈状式

  某卫亲军指挥使司经历司、承奉本卫某文为某事[云、云]奉此合行具呈。伏乞照验施行。须至呈者

  右   呈

  某军都督府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经历姓名 知事姓名

  各护卫经历司、呈各衙门文移司

  应天府为某事。[云、云]合行具呈。伏乞照验施行。须至呈者

  右  呈

  某  部

  府丞姓名 通判姓名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府尹姓名

  治中姓名 推官姓名

  太常寺、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光禄寺、太仆寺、呈部文移同

  提刑按察司、呈五军都督府六部文移同

  副使姓名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按察使姓名

  佥事姓名

  各都司布政使司、呈五军都督府、外卫呈六部、盐运司呈布政司、守御千户所呈各卫、同

  长史司呈都府六部等衙门文移同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长史姓名

  申状式

  某府为某事。[云、云]合行申覆。伏乞照验施行。须至申者

  右      申

  某处承宣布政使司

  同知 推官姓名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知府姓名

  通判姓名

  直隶府州申六部、在外府州申都司、应天府申五军都督府、同

  各外卫指挥使司申五军都督府、盐运司申部、文移同

  同知姓名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指挥使姓名

  佥事姓名

  兵马指挥司、申都府六部同

  守御千户所、申都府都指挥使司文移同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正千户姓名副千户姓名

  各州申府按察司各卫等衙门文移同

  同知姓名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知州姓名

  判官姓名

  各县申府州等衙门文移同

  县丞姓名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知县姓名

  主簿姓名

  平关式

  某卫亲军指挥使司为某事。[云、云]合行移关。请照验施行。须至关者

  右    关

  某卫指挥使司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同知押 佥事押

  关指挥使押

  同知押 佥事押

  各府平关各衙门文移同

  同知押 推官押

  关知府押

  通判押

  各州平关各衙门文移同

  同知押

  关知州押

  判官押

  各县平关各衙门文移同

  县丞押

  关知县押

  主簿押

  牒呈式

  某府为某事[云、云]合行牒呈。伏请

  照验施行。须至牒呈者

  右  牒  呈

  某处提刑按察司

  同知姓名押 推官姓名押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知府姓名押

  通判姓名押

  应天府牒呈都司布政司、各府牒呈各卫指挥使司、盐运司、兵马指挥司、牒呈各卫指挥使司应天府、同

  按察司牒呈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文移同

  副使姓名押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按察使姓名押

  佥事姓名押

  长史司及守御千户所牒呈按察司、应天府经历司国子监典簿牒呈察院磨勘司、同

  平牒式

  某府长史司为某事。[云、云]合行移牒。请

  照验施行。须至牒者

  右  牒

  某  府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牒长史押

  各府牒长史司文移同

  牒上式

  某处守御千户所为某事。[云、云]合行牒上。请

  照验施行。须至牒者

  右牒上

  某府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副千户押

  牒正千户押

  副千户押

  兵马指挥司牒上各外府同

  故牒式

  某卫指挥使司为某事。[云、云]合行故牒。可照验施行。须至故牒者

  右 故 牒

  某   府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同知押 佥事押

  牒指挥使押

  同知押 佥事押

  都指挥使司故牒各卫及应天府、盐运司故牒各府、应天府故牒外府并兵马指挥司、俱同

  下帖式

  某府为某事。[云、云]合下仰照验[云、云]须至帖者

  右下某县准此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同知押 推官押

  帖知府押

  通判押

  某州为某事。[云、云]合下仰照验[云、云]须至帖者

  右下某[仓库]准此

  洪武[印某事]年 月 日

  同知押

  帖知州押

  判官押

  凡行移往来事例。洪武十五年定、一通政司、职掌出纳

  帝命。与诸司无行。有径行通政司者、以违制论

  ○一各王府长史、凡有行移、具牒宗人府经历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回牒长史司

  ○一五军都督府、凡有行移、令经历司、具牒宗人府经历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回报五军都督府经历司。其在京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各该卫、并直隶卫所、若有行移、俱由该府转行

  ○一六部、凡有行移、令主事厅、牒呈宗人府经历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故牒六部主事厅。其太常寺、应天府、光禄寺、太仆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南北城兵马指挥司仪礼司、行人司等衙门、及在外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应有行移、俱由该部转行

  ○一都察院、凡有行移、令经历司牒呈宗人府经历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故牒都察院经历司。其各道监察御史、并在外按察司、遇有行移、俱由都察院转行

  ○一通政司、凡有行移、令经历司呈宗人府经历司、案呈本府。事毕。抄案帖下各卫经历司

  ○一五军都督府、有事於都察院、止令经历司互相文移、转呈本院。如行六部、则经历司与主事厅互牒。其在京秩三品者、则与本院并行。仍故牒在京四品、在外按察司。帖下在京五品以下衙门。其在京四品、在外按察司、牒呈本院、及在京五品以下衙门、行移本院、俱称具呈。惟大理审刑磨勘司、止与本院经历司行移。各道监察御史、亦止由本院行移。与诸司无行

  ○一通政司、与在外诸司衙门、别无行移。今後不许申禀

  ○一仪礼司、并

  内府六科、俱系近侍官员、与内外衙门、并无行移。今後不许申呈

  ○一六部有事务各处、必须县申州、州申府、府申布政司、转达六部。不许蓦越

  ○一五军都督府、并在京各卫、与在外各卫所、及有司衙门勘合拘定、难以互相行移。除直隶卫所申都督府。其在外卫所、必经本处都司转呈该府。若有司与在京卫所军民相干事理、俱由合干上司转达该部定夺。不许径自行移

  ○一六部、凡受五军都督府照会、不问有施行无施行事理、俱於堂上立案。官吏於年月下、小字依次列衔、尚书侍郎佥押、郎中以下至该吏、俱佥名。如是钱粮刑名、合送该部磨算问拟者、则从堂上正官批写、送某部磨算、或问拟、不必判押。其该部推算问拟毕。官吏亦於年月下、小字列衔佥名、连案呈堂施行

  ○一六部、凡准各部咨文、并布政司咨呈、及据各衙门申呈来文。其有系干具奏、及应照勘回答、即行在京各衙门者、俱系堂上立案施行。不必送该部。若系类勘合回答各布政司直?府州事理、则从堂上立案判押、连送该部、移付类勘合科施行。其有钱粮官物磨算收支、刑名应合问拟、印信关领、人材候到、及虽有施行而不系出事公文者、俱系正官於来文批写、送该部承行。不必判押。其该部立案、则写奉本部连送某连文云、云当该官吏於年月下、小字列衔佥名。其无施行、止是立案备照。如有施行者、连案呈堂施行

  ○一凡有创行事务、合行各属部遵守者、则从堂上劄付各部。若属部该行事理、系干放支钱粮官物等项、及须经堂上定夺、亦从堂上劄付各部。其余一应常行事理、及各类勘合行移各布政司直隶府州者、止是各部自相往复移付施行。及劄付移付公文、承行吏典另行置立承发勾销簿、附写名件、用使日时印记、各科承受该吏於簿上书名画字、收领承行毕、仍於前件项下勾销、以凭稽考

  ○一凡铨选官员、调遣军马、赏赐物件、处决重刑、刱立制度、及为令为律事务、所奉圣旨、必须文案上出事内钦写。其余常行事理、虽有奉到

  圣旨、止於文簿及案验内钦录、不必出事开写

  ○一凡议拟奏准事理、止於文簿内云写奏准。若钦奉圣旨改拟、仍写钦改缘由

  ○一凡差使人员、既有所齎公文、其差帖上止写去某处公干、不必云写

  圣旨

  ○一凡差人齎执钦依奉圣旨公文、到於各省各府、须要先将公文於公厅中间置放。然後与官员相见。毋得收摺在怀、与人讲礼

  ○一凡五府六部等衙门所奏事件、各官既已亲奉旨意。奏本明白批写、回本衙门自作施行。其通政司入奏在外都司布政司按察司等衙门、实封军机钱粮刑名等事、并鼓下受词、及各处、差官径奏事件、虽有奉到

  旨意承行衙门、无由知会、必合抄出施行。其抄写人员、将抄到

  旨意、齎从正门入。各该官员起身迎接。奉到

  旨意、止许本衙门明白立案、不许出事行移内云写。其各科填送勘合、亦不许云写

  旨意。止写某衙门为某事奏奉、某衙门如奏施行

  ○一凡诸司文移、有奉旨施行者、勿书

  圣旨二字。凡有陞赏差调等事、悉以钦字代之

  ○十六年、令刑部等衙门、遇有行移判押文书、及商议公事、首领官引吏典就齎印信手本、开具几件、於正官处亲行禀覆可否、从公署押定夺。仍各照事件、逐一附簿、以凭查照相同、不致违错

  ○十七年、奏定天下诸司文移纸式。凡奏本纸、高一尺三寸。一品二品衙门、文移纸三等、皆高二尺五寸。长五尺为一等。四尺为一等。三尺为一等。案验纸二等、皆长二尺五寸。高一尺八寸为一等。二尺为一等。三品至五品衙门、文移纸、高二尺、长三尺。案验纸、高一尺八寸、长二尺五寸。六品七品衙门、文移纸、高一尺八寸、长二尺五寸。案验纸、高一尺六寸、长二尺八寸。八品九品与未入流衙门、文移纸、高一尺六寸、长二尺。案验纸、高一尺四寸、长一尺八寸。官员任内公文纸皆如式者、考为一最。不如式者、罪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