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明会典卷之七十七
贡举
岁贡
国初、有举保之令。凡举保孝廉人材秀才、及山林隐逸、礼部即行所属、委自正官、选求民间、果系名实相副、素无过犯之人、有司起送到部咨发吏部听用。其後皆属吏部掌行。而礼部所掌惟岁贡。
国初、贡额不一。正统间始定。至今遵行。其额外增贡者、或以疏通、或以恩诏、不着令。兹并列焉
凡岁贡额数。洪武十六年奏准、天下府州县学、自明年为始、岁贡生员各一人
○二十一年、令岁贡、府学一年、州学二年、县学三年、各贡一人。必性资纯厚、学业有成、年二十以上者、方许
○二十五年、令岁贡、府学一年二人。州学二年三人。县学一年一人
○永乐八年、令凡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一年、县二年、各贡一人
○十九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一年例
○宣德二年、令贵州府学、照县学例、三年一贡
○七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五年例
○八年、令天下州不及二十里者、岁贡一人
○正统六年、令府学一年贡一人。州学三年贡二人。县学二年贡一人【遂为定例】
○成化二年奏准、卫学照县学例、二年贡一人
○四年、令凡京学、二年贡三人。军民指挥使司卫学、照府学例、军民生相间、一年贡一人。都司及土官学、照州学例、三年贡二人
○弘治十三年奏准、自十四年为始、各处州学、俱四年三贡。其云南四川贵州等处、除军民指挥使司儒学、军民相间、一年一贡。其余土官及都司学、各照先年奏准事例、三年二贡
○十四年奏准、万全都司、照府学例、一年一贡。其余都司所属卫分少者、不许滥比
○正德三年奏准、大宁都司学、一年一贡
○十一年题准、辽东都司学设优等次等生员各四十名。每年考送一人充贡
○十二年奏准、陕西都司学、一年一贡
○十三年奏准、广宁等五卫儒学生员、照州学事例考贡
○嘉靖二年、令顺天府学、每年起送二名充贡。应天府同
○又奏准、贵州宣抚司儒学生员、一年一贡
○十七年题准、承天府学、每二年贡三名。单年二名、双年一名
凡起贡。洪武十八年、令云南所属学校生员有成材者、不拘常例、从便选贡
○永乐元年、令广西湖广四川土官衙门生员、照云南例选贡
○十八年、令贵州选贡送监
○正统四年奏准、生员科举、停支廪米、准作食粮月日充贡
○七年、令岁贡精选端重有文、及通书算者起送○天顺六年、令岁贡照例将食粮年深者严加考试、务要通晓文理、方许起送○又令岁贡生员、取考科贡、开除廪米月日、准作食粮之数。其余俱作虚旷。若同案食粮、则以籍名先後为次。仍将考过试卷、黏连批文、亲齎赴部
○成化四年、令云南贵州选贡、仍照例考送○又令岁贡生员、丁忧正服月日、准作实数。其养病侍亲、及服阕不复学、皆作虚旷
○十六年、令岁贡不分军民生、俱听提学官考试。其卫学、在布政司地方、布政司给批起送。在两直隶地方、各府起送。在各边、都司起送○嘉靖六年奏准、考选岁贡生员、照次取四人陪考。务通文理、方许充贡
○九年奏准、照旧用一人陪贡
○十年奏准、提学官考选应贡者、於岁考之时、即行详定。如廪膳考居一等之内、不拘名次、查取食粮年深者、起送一人。如无人材去处、一等无人、方许於二等内十名以前照前起送。不必下及增附
○十三年奏准、提学官一遵
祖宗旧规、以食粮年深充贡。有司起送、止许正贡一人、陪贡一人。提学官考定一人、起送赴部、不必加添四人五人送考。其考贡不中、愿告衣巾终身者、听提学道照例行
○十四年、令各处岁贡生员、照例将食粮年深者、严加考试、如果不堪充贡、照例罢黜。将以次者考充、务要通晓文理、方许起送○万历三年题准、各处岁贡生员、该府州县提调官、俱要查其节年屡考一等二等、曾经科举、及年在六十以下、三十以上者照依食粮前後、选取六人送考。提学官择其最优者起贡。其年力衰迈者、即授以儒官、不准起送○十一年题准、各府州县遇岁贡之年、止用一正一陪送考、择其颇优者一人、充贡赴部
凡恩贡。弘治八年奏准、自九年起、至十三年止。顺天应天二府、四年各该贡六名者、许贡一十二名。其余府学、每年该贡一名者、许贡二名。州学三年该贡二名者、二年许贡三名。县学卫学、二年该贡一名者、每年各贡一名。以後仍照见行例
○嘉靖十年题准、照宣德正统天顺年间事例、今岁各学廪膳生员、果系学行出群、年三十以上者、府学许贡三人。州学许贡二人。县卫学各贡一人。以後仍照该贡年限数目起送。如廪膳内无人、许於增广附学内考取、务求真才以应明诏。如有名实不称、及夤缘干进情弊、听抚按纠举
○隆庆三年题准、将各府州县卫儒学廪膳生员、不拘食粮浅深、通行考试、务取文行兼优、年力精壮者、府学二人、州县卫学各一人、以充
恩贡。俱限本年到部、听翰林院严加考校
凡补贡。永乐十九年、令岁贡生员起送到部、遇有事故、不许补贡。其在家或中途事故者、勘明、准令次考补贡。若丁忧及患病、勘明、仍补该年之贡。如托故延至二年之外者、亦不准收。有司朦胧送补者、各治罪
○成化四年、令岁贡已起送、或在家中途事故、过一年之上、不许补贡
○弘治十六年奏准、如遇贡缺、取具所缺事故缘由、并原给咨批朱卷、申缴提学官查明、将次贡考补。过一年以上者、照例不许补贡
○正德九年奏准、凡应本年贡、已经考中、领有试卷、丁忧患病回家、不拘已未给文、服满病痊、虽三年外、各该衙门再查无碍、结送补本年贡。若重给文後、又违限三年之上者、虽有患帖、亦发为民。补贡年月、以本地方到部限期为始。其应贡生员、未曾到部填写格眼、遇有事故、该衙门咨申试卷、并将以次生员、申送提学官处考补。过一年之上者驳回。若违例起送、本部通将经该官吏、并提学官参究
【 万历三年题准补贡例。见後风宪官提督条下】
凡三氏岁贡。成化元年、令三氏学、三年贡一人。提学官考试起送○正德四年、令三氏学每三年贡孔氏子孙一人。至第四次、方贡颜孟子孙一人。仍行提学官考选曾经科举者、不许将年老无学之人、一概入选收用
○嘉靖六年、令三氏子孙、照州学例、设廪增各三十名、以廪膳名次起贡
凡期限。洪武十六年奏准、天下岁贡生员、俱限正月至京
○十八年、令贡不如期者、以违制论
○永乐二年、令岁贡、直隶浙江河南限正月到部。山东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限二月。四川广西广东限三月
○成化十七年、令提学官考过该贡生员、务遵永乐初年
钦定限期赴部考试。如有过限三个月之上者、压考一次。一年之上者、照例问罪。托故在家三年之上者、虽有堪据文凭、亦不准收
○万历二年题准、提学官每岁预将次年应贡生员、通行考定、给领朱卷起文、通限次年三月十五日以前到部。礼部题请、於四月内定期廷试。试毕。愿就教者、礼部考送吏部覆请、於六月内廷试。如贡生三月内不到者、俱压次年候考。罢去秋试、以复初制
【 先年春月廷试未到者、于秋月补试、至是革】
凡考试。洪武十六年定、岁贡生员至京、从翰林院试经义四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式者入国子监。不中者罚充吏
○十八年、令岁贡不中式者、遣复学肄业。提调官吏、论以贡举非其人律。教官训导、罚俸一年
○二十四年奏准、岁贡不中者、有司官任及三年者照例论罪。二年者住俸半年。一年者住俸三个月。学官无分久近、照例责罚。生员食廪五年者充吏。不及者复学。次年复不中者、虽未及五年、亦充吏
○二十六年定、岁贡生员到部、礼部奏闻、从翰林院考试。如果中式者、送国子监读书。其入学五年以上、及二次不中者发充吏典。提调官吏、及教官训导、照例决罚
○又令四川土官衙门岁贡生员、免考送监
○二十八年奏准、岁贡初试不中者、遣复学停廪肄业。提调官教官取招。生员限次年再试。两广四川限两年再试。复不中者、照例充吏。提调官教官、仍旧责罚
○三十年、令岁贡不中复学者、免停廪
○嘉靖十一年、令岁贡到部考试不中五名以上者、提学官降一级。三名以上者、提学并带考御史从两京都察院、按察司官从巡按御史、各提问。其考试不中生员、不许容留在京、听候下次覆考
○十五年题准、岁贡生员复试不中、例该充吏者、给赐衣巾终身
○隆庆三年题准、恩贡不中如一省发回三名以上、礼部即将提学参奏、降级别用
【 万历三年题准、见後风宪官提督条下】
凡就教。成化十四年、令岁贡生员愿授教职者、虽南监人数、亦送北监坐监一年。本监按季考试能通三场文字、委系家贫亲老、许送吏部。考中者方送廷试。取中、选用。不中、仍送回本监肄业
○十七年、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礼部严加考试。果堪师范、径送吏部照例覆考除授。考不中者、分送南北二监读书
○嘉靖二十七年奏准、岁贡廷试之後、验年五十以下、精力未衰、送监卒业。余查人数多寡、愿就教者、准送吏部考除
○隆庆三年题准、恩贡考中者、分送两京国子监读书、不许告就教职
凡不愿授职。嘉靖十三年、令应贡到京、愿告冠带荣身者、听。礼部照例行
○十八年、诏天下岁贡生员应贡到部、有年老不愿仕者、与正七品散官
凡病故。嘉靖二十七年、令岁贡投文到部、若有病故者、查照见行事例、咨行兵部起关应付还乡
科举
国初仿古宾兴之制。定以子午卯酉年秋八月、各直省皆试士于乡。中式者、贡於礼部。次年春、礼部奏请会试天下贡士。取中式者、引奏陛见、上亲策试之。钦定甲第、赐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初乡举各以地方人才多寡为额、多者不过四十人。会试临期奏请、取中式者亦不过百人。别以人才荐举他途进者、往往至大官、不尽由科目。其後海内学者日众、贡额渐增、士就试礼部者至四五千人。所举视旧额率增数倍。天下英俊之士、非此不得进用、科条禁令、日以益繁矣。今并列于後科举通例
凡开科。洪武三年、诏设科取士。以今年八月为始。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京师及各行省乡试。八月初九日、试初场。又三日、试第二场。又三日、试第三场。初场、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第二场、论一道。第三场、策一道。後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事试之。乡试中式、行省咨中书省判送礼部会试。其中选者、上亲策于庭、第其高下。五经义限五百字以上、四书义限三百字以上、论亦如之。策惟务直述、不尚文藻。限一千字以上。其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如有经明行修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许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
○四年、诏各行省连试三年。自後三年一举、着为定例
○十七年定、一三年大比。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
【 後四书五经主大仝】
十二日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未能者许减二道。俱三百字以上。其中式举人、出给公据、官为应付廪给脚力、赴礼部印卷会试。就将乡试文字、咨缴本部照验。以乡试之次年、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场。举人不拘额数
○一举人试卷及笔墨砚自备。每场草卷正卷、各纸十二幅。首书姓名年甲籍贯三代本经。
【 会试殿试并同】
前期、在内赴应天府、在外赴布政司印卷。置簿附写。于缝上用印钤记。仍将印卷官姓名、置长条印记、用于卷尾、各还举人
○一试前二日、图画东西行席舍间数、编排开写某行间、系某处举人某人坐。又于间内贴其姓名出榜晓示
○一试之日、黎明、举人入场。每军一人看守。禁讲问代冒。黄昏纳卷。未毕者、给烛三枝。烛尽文不成者、扶出
○成化二年定、考试等官、俱于当月初七日入院
○十年定监试官、都察院十日以前、选差公正御史。公同提调官、于至公堂编次号图、提点席舍、审察执役人等、禁约希求考试声誉。每场进题、考试官先行密封、不许进题官与闻、以致露泄。生员作文全场减场者、监试官各用全减关防印记。至黄昏、全场誊正未毕者给烛。稿不完者扶出
○隆庆元年奏准、揭晓之日、提调官即将中式举人朱墨卷、发出提学道、查验墨卷字迹、与先前考取科举原卷、如果出自一手、即令本生于朱墨二卷上亲供脚色、提学官用印钤封。两京送京府、各省送布政司、差人星驰解部。如试录先到、而解卷到迟者、将提调官参究治罪。若验系誊过文卷、而提调官辄为印钤者、一并参治。其各生赴部、止用文书、不必再录原卷
○万历元年奏准、各处乡试、行令提调官转行主考官、除初场照旧分经外。其二三场改发别房、各另品题、呈送主考定夺。查果三场俱优者、即置之高选。後场俊异、而初场纯疵相半者、酌量收录。若初场虽善、而後场空疏者、不得一概中式。如有後场雷同作弊者、查将本生从重问拟。其提调主考等官、仍蹈故习者、听抚按官及礼部查究
○四年议准、场中编号、令监试提调官亲自掣签、一面登记号簿、一面楷书卷面、待其入坐、令军人各验看字号。如有不同、即时扶出。又委官间出不意、稽查一二。若有通同容隐者、士子即扶出。守号军人一并究治。誊录所官、须督责书手真正楷书、如有一字脱误、及遗落股数者、许对读所举送监试提调官究治
【 会试同】
凡文字格式。洪武四年、令科举凡词理平顺者、皆预选列。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十七年、令文字回避
御名
庙讳。及不许自叙辛苦门地。誊录官检点得出、送提调监试官阅过不录○二十四年定文字格式。一凡出题、或经或史、所问须要含蓄不显、使答者自详问意、以观才识
○一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遇当写题处、亦止曰云云、不必重述
○一凡作四书经义、破承之下、便入大讲、不许重写官题
○又令科举岁贡、於大诰内出题、或策论判语参试
○正统六年、令出题不许摘裂牵缀、及问非所当问。取文务须淳实典雅、不许浮华。违者从风宪官纠劾治罪
○成化十三年、令举人文字。凡遇御名
庙讳下一字、俱要减写点画。考试等官、不许越数多取。出题校文、须依经按传、文理纯正。不许监临等官干预。小录不许开写掌行科举文字吏典、及誊录对读生员姓名
○弘治七年、令作文务要纯雅通畅、不许用浮华险怪艰涩之辞。答策不许引用缪误杂书。其陈及时务、须斟酌得宜、便於实用、不许泛为夸大、及偏执私见、有乖醇厚之风。
御名
庙讳、及亲王名讳、仍依旧制二字不偏讳、不必缺其点画。违者黜落。文字试题上、不许加奉试字。其正卷务依所出题目次第楷书、不许草书、及先後错乱。举人止凭文字高下去取、不得论其地方中式多寡、临时偏徇进黜、以废公论。小录文字、不许提调监试等官代作、及将举人原文改刻。其考试等官各开职名。不许称张公李公字样
○十七年、令各处进到小录有乖违者、礼部与翰林院参奏究问
○嘉靖六年奏准、科场文字、务要平实典雅、不许浮华险怪、以坏文体。试录只依士子本文、稍加润色
○十七年题准、会试校文、务要醇正典雅、明白通畅、合於程式者、方许取中。其有似前驾虚翼伪、钩棘轧茁之文、必加黜落。仍听考试官摘出不写经传本旨、不循体制、及引用庄列背道不经之言、悖谬尤甚者、将试卷送出、以凭本部指实奏请除名、不许再试
○十八年、令今後乡试进到试录、礼部详阅举奏。如有叛经离道、诡辞邪说、定将监临考试等官罪黜。取中举人、辨验公据得实、革退为民
○万历元年奏准、试录序文、必典实简古、明白正大、俱若成化弘治年间文体。督抚等官、不许妄加称奖、以蹈浮靡之弊
○又奏准、士子经书文字、照先年题准限六百字上下。冗长浮泛者、不得中式
○八年奏准、限五百字。过多者不许誊录○十三年题准、程式文字、就将士子中式试卷、纯正典实者、依制刊刻、不许主司代作。其後场果有学问该博、即前场稍未纯、亦许甄录。中间字句不甚妥当者、不妨稍为修饰。但不许增损过多、致掩本文
凡科场禁例。洪武五年、令举人不中程式、为有司所黜、多不省已自修、往往摭拾主司细故、谤毁以逞私忿者、罪之
○七年奏准、生儒点名进场时、严行□检。入舍後、详加伺察。如有犯者、照例於举场前。枷号一月、满日问罪革为民
○十三年奏准、誊录生宜多增名数、严加考选临期责令所官用心督责。有脱误差讹者、除查究外、仍将本卷另誊。对读生查出者、量行给赏。至於分卷誊录之时、须将前後所收试卷匀散、以防奸弊
○十七年、令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入院、徇私取中。违者指实陈告
○成化二年、令举人不许怀挟、并越舍互录、及浼托军匠人等夹带文字。其军匠人等、亦不许替带、及纵容怀挟互录文字。违者、各治以罪
○弘治七年、令应举生儒人等、不许未熟三场初学之士、及外处人冒滥入试。亦不许重冒古今显者姓名、有即改正。席舍照依编定字号、并所治本经、相间入坐、毋得搀越错乱
○十三年奏准、应试生儒举人监生、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者、俱问发充吏、三考满日为民。若系官吏、就发为民。其官旗军人夫匠人等、受财代替夹带传递、及纵容不举察者、旗军调边卫食粮差操。官罚俸一年。夫匠发口外为民。若冒顶正军入场看守、属军卫者、发边卫。属有司者、发附近。俱充军
○十七年奏准、凡科举入场及开榜之日、如挟私投匿名文书、中伤士子者、在内听巡城御史五城兵马司、在外听按察司、并应捕人役、缉挐到官、依律治罪。见者即便依律烧毁。不许考试官诿以避嫌、妄退文卷。其士子果有作弊实迹、听明白具告治罪。违者、并听监试御史纠举
○嘉靖四十四年议准、举人入场、务要严加□检、放入就舍。如有怀挟、及浼托人夹带文字入场埋藏抄誊、并越舍与人换写者、□检得出、拏送兵马司究问、枷号一月、发回充吏、满日为民。不行觉察捉拏者、军调边卫、官罚俸一年
○隆庆元年奏准、积年棍徒、每遇大比之年、假考官亲识、多方设计诓骗、污蔑主司。今後如有前项奸徒、照例问拟外。其生儒用贿是实、一体枷号、满日押发口外为民
乡试
凡乡试额数。洪武三年定、直隶府州贡额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浙江、江西、湖广、各四十名。广西、广东、各二十五人。若人才多处、或不及者、不拘额数
○十七年定、举人不拘额数、从实充贡
○洪熙元年、定取士额数。南京国子监并南直隶、共八十名。北京国子监并北直隶、共五十名。江西、五十名。浙江、福建、各四十五名。湖广、广东、各四十名。河南、四川、各三十五名。陕西、山西、山东、各三十名。广西、二十名。云南、交址、各十名
○□德四年、令云南乡试增五名
○七年、令顺天府乡试额取八十名
○正统二年、令开科不拘额数
○五年、复定取士额。顺天府、仍八十名。应天府百名。浙江、福建、皆六十名。江西、六十五名。河南、广东、皆五十名。湖广、五十五名。山东、四川、皆四十五名。陕西、山西、皆四十名。广西、三十名。云南、二十名
○六年、令顺天府乡试增二十名
○景泰元年、令开科不拘额数
○四年、复定取士额。南北直隶各增三十五名。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广、山东、各增三十名。广东、四川、陕西、山西、广西、各增二十五名。云南、增十名
○成化三年、令云南乡试复增十名
○十年、令云南解额复增五名
○弘治七年、令云贵解额共增五名
○嘉靖十四年、令贵州另自开科。其解额、云南四十名。贵州二十五名
○十九年、令增湖广解额五名
○二十五年、令增贵州乡试解额五名
○隆庆四年奏准、两京国子监恩贡生员数多、暂增额各十五名。不为例
○万历元年、令增云南解额五名
凡考试官。洪武十七年定、考试官皆访明经公正之士、於儒官儒士内选用。官出币帛、先期敦聘。主文考试二员、文币各二表里。同考试官四员、文币各一表里。在内应天府请。在外各布政司请
○永乐十五年、令北京行部、及应天府乡试考试官、命翰林院春坊官主考。
赐宴於本部及本府
○正统六年、令考官必求文学老成、行止端庄者。不许将六十岁以上、及致仕养病、与署事举人、并年少新进、学力未至者举用
○景泰元年、令在京在外乡试同考试官、五经许用五员、专经考试
○三年、令凡科举、布按二司会同巡按御史公同推保见任教官、年五十以下三十以上、平日精通文学、持身廉谨者、聘充考官
○天顺三年、令两京乡试易诗书三经、各添考官一员
○弘治四年、令各处提学官平日巡历地方、将教官考定等第、以备科举聘取。若有不堪、即从彼处提学官、於等第内别举、不许徇私
○七年、令考官不许听嘱滥请。各将举一职名咨呈礼部
○十七年、令从公访举考试官、不拘职任、务在得人。有不胜任者、罪坐所举官员
○嘉靖六年、令两京乡试、除主考照例奏请简命。礼部仍会吏部、於两京六科部属等官内、访举每经一员、随考试官入院、各总校本房。其余仍用教官。各布政司预呈礼部、亦会举京官、或进士、每处二员主考。监临官不许干预内帘职事
○又奏准、乡试除主考官上请会举。其同考官、巡按御史移文别省请取、止具某经员数、不许明列姓名。听彼处巡按御史会提学官推举开送○万历四年议准、两京乡试、取到同考教官、令该府提调官、察其衰老者、以礼止回。或偶病及不到者、仍查照近科事例、在京於观政进士、及听补甲科官员、南京於附近推官知县内各选补
○十三年奏准各省仍用京官主考。凡遇乡试之年、巡按御史奏请、礼部会同吏部、於在廷诸臣内、访其学行兼优者、疏名上请每省分遣二员。仍酌量道里近远、先期奏差
凡入场官员。洪武十七年定、一提调官。在内应天府官一员。在外布政司官一员。监试官。在内监察御史二员。在外按察司官二员。供给官。在内应天府官一员。在外府官一员。收掌试卷官一员。弥封官一员。誊录官一员。书写、於府州县生员人吏内选用。对读官四员。受卷官二员。以上皆选居官清慎者充之。巡绰监门□检怀挟官四员。在内从都督府委官。在外从守御官委官
○一考试官及帘内帘外官、许各将不识字从人一名、不许纵令出入○一试官入院之後。提调官监试官、封钥内外门户、不许私自出入。如送试卷、或供给物料、提调监试官、眼同开门点检送入、即便封钥。举人作文毕、送受卷官收受、类送弥封官撰字号封记、送誊录所、誊录毕、送对读官、对读毕、送内帘看。提调监试官不得干预○一□检怀挟官、凡遇每场举人入院、一一□检。除印过试卷及笔墨砚外、不得将片纸只字。□检得出、即记姓名扶出。仍行本贯、不许再试
○一巡绰官、凡遇举人入院、并须禁约喧哄。如已入席舍、常川巡绰、不得私相谈论。及觉察帘内外、不得泄露事务
○一受卷所置立文簿、凡遇举人投卷、就於簿上附名交纳、以凭稽数、毋致遗失
○一弥封所、先将试卷密封举人姓名、用印关防。仍置簿编次三合成字号、照样於试卷上附书、毋致漏泄
○一誊录所、务依举人原卷字数语句、誊录相同。於上附书某人誊录无差、毋致脱漏添换
○一对读所、一人对红卷、一人对墨卷、须一字一句用心对同、於後附书某人对读无差、毋致脱漏
○一举人试卷用墨笔。誊录对读受卷皆用红笔。考试官用青笔。其用墨笔处不许用红。用红处不用墨。毋致混同
○成化二年定、一巡绰□检看守官军、止於在营差拨、曾差者不许再差。若他人冒顶正军入场者罪之。提调监试官公同往来巡视、不许私自入号。其巡绰官、止於号门外看察。不许入内与举人交接。违者、听提调监试官举问
○一试场外、照例五城兵马率领火夫弓兵、严加防守、不得违误
○一每场誊录红卷、送入内帘考试。候三场考试已定。方许吊取墨卷於公堂比对字号、毋致疏漏
○一誊录对读等官、取吏部听选官、年四十上下、五品、至七品、有行止者、充之
○一誊录对读所、须真正誊录、明白对读。若誊录字样差失潦草、及对读不出者、罪之
○六年、令监临等官、不许侵夺考官职掌。若场中有弊、照例举问
○十年定、一受卷供给巡绰等官入院、监试官□检铺陈衣箱等物、不许夹带文字朱红墨笔。厨役皂隶人等、审实正身供事、不许久惯之徒、私替出入○一□检巡绰、取在外都司轮班京操官军、三场调用。把门人等、时加更换。不许军人故带文字、装诬生员、勒取财物
○弘治四年、令各处乡试、帘内事不许帘外干预。考官务以礼待、不许二司并御史欺淩斥辱。文章纯驳、悉听去取、不得帘外巧立五经官以夺其权。如考官不能胜任、而取士弗当、刊文有差、连举主坐罪
凡应试。洪武十七年定、一三年大比、直隶府州县、试於应天府。外府州县、试於各布政司
○一应试。国子学生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而无钱粮等项黏带者、皆由有司保举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各具年甲籍贯三代本经、县州申府、府申布政司、乡试。其学官、及罢闲官吏、倡优之家、隶卒之徒、与居父母之丧者、并不许应试
○永乐三年、令北直隶府州县於顺天府乡试
○洪熙元年、令贵州愿试者、就试湖广
○宣德二年、令贵州就试云南
○正统九年奏准、各处应试生儒人等、从提学官考送。在京各衙门吏典承差人等、听本衙门保勘、礼部严考通经无犯者送试。仍行原籍勘实、不许扶同诈冒
○又令三氏教授司生员、应山东乡试、本处提学考选
○景泰元年、令应试儒士册内、原无名籍儒士、及赘婿义男、并文武官舍军校匠余、悉不许於外郡入试
○天顺二年、令两京天文生阴阳人、及官生子弟、许就在京乡试
○八年奏准、依亲监生、从提学官考就本处乡试
○成化二十一年、令南京监生人等、从南京都察院考送应天府乡试
○弘治五年奏准、吏部听选监生、给假在家者、许就本处乡试。医士医生在册食粮执役者、方许在京应试。其在部未考岁贡、或在监告就教职监生、及不系在任依亲官生、并天文生阴阳人、例不许习他业者、皆不许入试
○十年、令太医院各官医下子孙弟侄、本院册内有名者、照旧乡试
○正德十年、令两京武学幼官及军职子弟、有志科目者、亦许应试、惟不充贡
○又奏准、两京文职衙门、及各布政司、凡有弟男人等、回籍乡试者、令赴告本州县取结明白、转送提学官考试入场。不许径於仕宦衙门移文起送。其提学官一体遵守、不许阿徇。违者、通查参究
○嘉靖六年奏准、岁贡出身教职、历任三年、教有成效、提学官考试文学优长者、许就见任地方入试
○十年题准、直隶德州左等卫儒、学听山东提学官管辖、就於山东布政司应试。辽东生儒、听辽东巡按御史考送顺天府应试
○十六年题准、今後顺天府乡试儒士、务要查审辨验籍贯明白。其附籍可疑之人、取有同乡正途出身官印信保结、方许应试
○二十二年议准、在京应试监生、备查在监在历、果无增减月日、托故迟延、及选期未及先到等项情弊、方许收考。其历满岁贡援例监生、有志进取者、许赴原籍提学官处、同生儒考选应试
○又题准、湖广清浪镇远五开平溪偏桥等卫军生、改就贵州乡试
凡科场应用物料。洪武十七年定、在京及各布政司撘盖试院房舍、并供用笔墨心红纸劄饮食之类、皆於官钱支给、咨报户部
○正统九年、令今後各布政司、如遇乡试毕日、将试院内所用一应物件、照数发去在城府分收贮、令人看守、待下科取用。中间若有损坏者、修整完备送用。免致再科扰民
○弘治七年奏准、云南贵州乡试进呈录、称云贵乡试录。贵州量助钱粮、以备云南供给
会试
凡会试额数。洪武三年、诏礼部会试额取举人百名
○洪熙元年奏准、会试取士、临期请旨不过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後复以百名为率、南北各退五卷为中卷 【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应天、直隶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淮安、扬州十六省府、广德一州、为南卷。山东、山西、河南、陕西、顺天、直隶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永平、广平十二省府、延庆、保安二州、辽东、大宁、万全三都司、为北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庐州、凤阳、安庆七省府、徐、滁、和三州、为中卷】
○正统五年奏准、增额为百五十人
○十三年以後、仍不拘额数
○景泰元年、令会试文字合格者、通具中数、临期奏请定夺
○成化二十二年奏准、南北卷复各退二卷为中卷
○弘治三年奏准、南北卷仍照旧例、止各退五名为中卷
【会试中式无定额。大约国初以百名为率。间有增损、多者、如洪武十八年永乐三年俱四百七十二名、永乐十三年三百五十名。少者、如洪武二十四年三十一名。三十年五十二名。成化而後、以三百名为率。多者、如正德九年嘉靖二年三十二年四十四年隆庆二年五年俱四百名。少者、如成化五年八年俱二百五十名。各科三百名之外、或增二十名、或五十名。俱临时 钦定】
凡考试官。洪武十八年、令会试主考官二员、并同考官三员、临期具奏、于翰林院官请用。其余同考官五员、于在外学官请用
○又令考试官员、俱用表里礼靖
○永乐七年、令会试考官
赐宴於礼部
○正统四年奏准、会试考官、翰林春坊专其事。京官由科第有学行者、兼取以充。教官不许
○天顺元年、令考官不拘员数、务在得人
○成化十七年、令会试同考官、书诗经各增一员、共十四员
○正德六年、令增会试用同考官共十七员。翰林官十一员、科部各三员。内分易经四房、书经四房、诗经五房、春秋二房、礼记二房、凡入场官员。景泰元年、令会试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於吏部听选官取用
○成化二年、令礼部官一员、提督供给
○弘治七年奏准、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官增十六员、誊录等生员、照例除在京并通州学外、於顺天府所属并邻近学、选拨已冠能书生员七百名
○嘉靖三十二年、令礼部尚书止是领题进呈。有子入试者、不必回避。侍郎该充知贡举官入场。有子应试者、许回避。查照弘治十五年例、命吏部侍郎一员、充知贡举官、入院供事
凡应试。洪武十八年、令会试下第举人、愿回读书、以俟後举者、听○三十年、令再试寄监下第举人中式者、次其等第、除教授教谕训导。不中者为州吏目
○永乐七年、令下第举人、再试送国子监进学。其优等者、仍赐冠带、或加俸级。後令发回原学进业
○天顺八年、令教官由举人署职、任满该陞、年四十以下、愿会试者、听○成化二十三年奏准、举人授教官六年有功蹟者、许会试
○弘治十二年、令署职教官、照成化二十三年例、两科准算六年愿会试者、听。其任满该陞、如遇会试将近、不拘年岁、亦许会试。若给假、或捏病、久不入选、窥伺会试者、不准
○十七年、令教官由举人九年考满、不拘署职实授、及功蹟有无、愿入试者、听○嘉靖十年题准、会试除新科举人、齎执公据外。凡依亲等项复班举人、有不由本布政司倒文到部者、照例送问。各该承行官吏查参。其止齎原给文引者、不拘日期远近、一切不准入试
○万历三年题准、两京各省举人、有未经入监、及监事未毕告回原籍者、俱限三个月、起送到部、发监肄业。其原入南监者、仍赴该监依期起文会试。若未经入监、虽有原籍起送公文、不准入场。以後每科会试毕日、凡举人下第、及中副榜、不愿就教者、查照前例、尽数分送两监肄业。并不许假借告病依亲等项名色、告给引回籍
○五年题准、各房阅卷、凡士子文字合式者、除正卷外、悉将备卷每房少或五七卷、多则十余卷、批详次序、间列数目、一并查对姓名籍贯、付礼部提调司官、以次填入副榜、不必拘定额数
凡科场应用物入。弘治七年、令各布政司并应天府、量将本处科举供给余银送部、以备会试供给。云南两广免送○嘉靖十七年题准、试院应用物件、并板木纸劄、及登科录纸劄等项银一千九百五十两。供给银五百两。筵宴银三百两。俱各省科举用剩银解用。内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各二百七十两。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应天府、各二百两。云南、广西、各一百两。其刊字刷印等匠工食、俱北直隶各府解用。内真定府二十八两。保定府二十五两二钱。大名、永平二府、各二十二两四钱。顺德、广平二府、各一十九两六钱。河间府、一十四两
殿试
凡殿试。洪武三年定、殿试时务策一道。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其出身、第一甲第一名、从六品。第二第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二甲、正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四年、定恩荣次第。二月十九日、御奉天殿策试贡士。二十日、午门外唱名、张挂黄榜。
奉天殿钦听宣
谕、同除授职名。于奉天门谢恩。二十二日、赐宴于中书省。二十三日、国子学谒先圣、行释菜礼
○永乐二年定、前期、礼部奏请读卷并执事等官、其读卷、以内阁官、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提调、以礼部尚书、侍郎。监试、以监察御史二员。受卷、弥封、掌卷、俱以翰林院、春坊、司经局、光禄寺、鸿胪寺、尚宝司、六科、及制敕房官。巡绰、以锦衣等卫官。印卷、以礼部仪制司官。供给、以光禄寺、礼部精膳司官。至日、上御奉天殿。亲赐策问。 【 仪见策士】 诸举人对策毕、诣
东角门纳卷、出。受卷官以试卷送弥封官、弥封讫。送掌卷官、转送东阁读卷官处、详定高下。明日读卷官、俱诣
文华殿读卷。
御笔亲定三名次第。
赐读卷官宴。 【 仪见策士】 宴毕、仍
赐钞。退于东阁拆第二甲三甲试卷。逐旋封送内阁、填写黄榜。明日读卷官、俱诣
华盖殿。内阁官拆
上所定三卷、填榜讫。
上御奉天殿传制、毕。 【 仪见策士】 张挂黄榜于长安左门外。顺天府官、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明日
赐状元及进士宴于礼部。
命大臣一员待宴。读卷执事等官皆预。进士并各官皆簪花一枝。 【 花剪彩为之。其上有铜牌、鈒恩荣宴三字。惟状元所簪花、枝叶皆银、饰以翠羽、其牌用银抹金】
教坊司承应。宴毕。状元及进士赴鸿胪寺习仪。又明日、赐状元冠带朝服一袭。诸进士宝钞、人五锭。後三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 仪见策士】 明日、状元率诸进士诣国子监、谒
先师庙、行释菜礼。礼毕、易冠服。礼部奏请命工部于国子监立石题名
○弘治六年奏准、读卷并放榜等项、递移次一日
○嘉靖五年奏准、受卷弥封官、不许检看文字、及与掌卷官往来。各卷糊名毕、用关防钤盖送掌卷官处、转送读卷官。内除
内阁首一人总看各卷、不必分授。其余读卷官、各将所看文字第为三等。先将上等一卷、送内阁公同定拟一甲三名。余卷从内阁至翰林院、各填一卷。周而复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