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汉官六种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汉官解诂一卷

 

  孙星衍叙录

  隋志:汉官解诂三篇,汉新汲令王隆撰,胡广注。唐志作三卷。後汉书胡广传:「所着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一〕凡二十二篇。」不言此书卷数。续汉志补注引广注,述此书始末极详。王隆字文山,建武中为新汲令,见文苑传。汉官篇仿凡将、急就,四字一句,故在小学中。今以隆书为正文,列广注於下,末附胡广汉制度十条。

  汉官解诂一卷

  汉太傅胡广注

  清孙星衍辑

  王隆汉官篇

  前安帝时,越骑校尉刘千秋校书东观,好事者樊长孙与书曰:「汉家礼仪,叔孙通等所草创,皆随律令在理官,藏于几阁,无纪录者,久令二代之业,闇而不彰。诚宜撰次,依拟周礼,定位分职,各有条序,令人无愚智,入朝不惑。君以公族元老,正丁其任,焉可以已!」刘君甚然其言,与邑子通人〔郎中〕张平子参议未定,〔二〕而刘君迁为宗正、卫尉,平子为尚书郎、太史令,各务其职,未暇恤也。至顺帝时,平子为侍中典校书,方作周官解说,乃欲以渐次述汉事,会复迁河闲相,遂莫能立也。述作之功,独不易矣。既感斯言,顾见故新汲令王文山小学为汉官篇,略道公卿内外之职,旁及四夷,博物条畅,多所发明,足以知旧制仪品。盖法有成易,而道有因革,是以聊集所宜,为作诂解,各随其下,缀续後事,令世施行,庶明厥旨,广前後愤盈之念,增助来哲多闻之览焉。续汉志补注案:汉官篇正文别作一行,其有未备者,以续汉志小字补之。

  太傅录尚书事。

  犹古冢宰总己之义也。续汉志补注

  司马中外以亲宠殊,平事尚书,宰尹枢机,勉用八政,播时百谷。北堂书钞设官部两引

  下理坤道,〔三〕上和乾光,谓之司空。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将军

  前、後、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北堂书钞设官部

  前、後、左、右将军,宣元以後,〔四〕虽不出征,犹有其官,位在诸卿上。北堂书钞设官部

  太常,社稷郊畤,〔五〕事重职尊,故在九卿之首。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古文儒林,旧艺皆说。北堂书钞职官部

  博士稽合同异,讲论五始,为春秋。北堂书钞设官部

  公羊传云:五始者,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长者也。古礼,宾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于地,旧说以为示有先。续汉志补注

  光禄勳

  勳犹阍也,易曰「为阍寺」。〔宦寺〕主殿宫门户之职。〔六〕续汉志补注

  光禄大夫,〔七〕谏议大夫,揖让群卿,四方则之。北堂书钞设官部

  光禄大夫,本为中大夫。武帝元狩五年,置谏大夫为光禄大夫。世祖中兴,以为谏议大夫。又有太中、中散大夫。此四等於古皆为天子之下大夫,视列国之上卿。续汉志补注、北堂书钞设官部

  武帝以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与博士俱以儒雅之选,异官通职,周官所谓「官联」者也。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温故知新,率由旧章,与参国体,稽合同异,案:北堂书钞引有此二句。皆能分明古今,辨章旧闻。北堂书钞设官部、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案:北堂书钞引此在「视列国之上卿」下。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此在「所谓官联者也」下。但此与光禄大夫不相比附,疑本议郎之职。今改为正文,而不复别出。

  卫尉

  卫尉主宫阙之内,卫士于垣下为庐,案:北堂书钞设官部引作「为区庐于垣下」。各有员部。〔凡〕居宫中者,〔八〕皆施籍于门,案其姓名。若有医巫僦人当入者,本官长吏为封启传,案:当作「本宫长史为封棨传」,见续汉志。〔九〕审其印信,然後内之。人未定,又有籍,皆复有符。符用木,长二寸,以当所属两字为铁印,〔一0〕亦太卿炙符,案:续汉志补注引作「长可二寸,铁印以符之。」〔一一〕当出入者,案籍毕,复齿符,〔一二〕乃引内之也。其有官位得出入者,令执御者官,传呼前後以相通。从昏至晨,分部行夜,夜有行者,辄前曰:「谁!谁!」若此不解,终岁更始,所以重慎宿卫也。艺文类聚职官部

  诸门部各陈屯夹道,其旁当兵,以示威武,交戟,以遮妄出入者。续汉志补注

  太仆厩府,皮轩鸾旗。初学记器物部

  马有厩,车有府。皮轩,以虎皮为轩。续汉志补注、初学记器物部、太平御览车部

  考工黄魏琐连,孙吴之法。北堂书钞武功部

  兵书有黄氏琐连之器,盖弩射法也。北堂书钞武功部

  廷尉当理疑狱。北堂书钞设官部

  谳,质也。续汉志补注

  鸿胪赞通四门,抚柔远宾。北堂书钞设官部

  鸿,声也。胪,传也。所以传声赞导九宾也。太平御览职官部

  昔唐虞宾于四门,此则礼宾之制,与鸿胪之任亦同。太平御览职官部

  宗正

  又岁一治诸王世谱差序秩第。续汉志补注

  司农调均报度,输漕委输。续汉志补注

  边都诸官请调者,皆有调均报给之也。以水通输曰漕。委,积也。郡国所积聚金帛货贿,随时输送诸司农,曰委输,以供国用。续汉志补注

  侍中

  掌侍从左右,无员,常侍中。汉书百官公卿表注

  给事〔中〕〔一三〕常侍〔从〕左右,〔一四〕无员,位次侍中、中常侍,或名儒,或国亲。汉东方朔拜中郎,为给事中。刘向谏议大夫,拜给事中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尚书出纳诏命,齐众喉口。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

  唐虞曰纳言,周官为内史。机事所总,号令攸发。北堂书钞设官部、文选、晋纪总论注、後汉二十八将论注、〔一五〕辨亡论注太平御览职官部

  机密之事。文选晋纪总论注

  士之权贵,不过尚书,其次诸吏。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诸吏,光禄勳是也。太平御览职官部

  御史

  建武以来,省御史大夫官属入侍兰台。兰台有十五人,特置中丞一人以总之。此官得举非官,案:北堂书钞引作「举法」,皆误。当作「举非法」。〔一六〕其权次尚书。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北堂书钞设官部

  孝宣感路温舒言,秋季後请谳。时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御史起此。案:当重有「治书」二字。後因别置,冠法冠,秩百石,案:「百」上当有「六」字。有印绶,与符节郎共平廷尉奏事,罪当轻重。续汉志补注

  执金吾,执禁典兵。北堂书钞设官部

  执金吾,吾者御也,典执金革,以御非常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卫尉巡行宫中,则金吾徼于外,相为表里,以擒奸讨猾。续汉志补注、北堂书钞设官部

  太子太傅,日就月将,琢磨玉质。北堂书钞设官部

  言太子有玉之质,〔一七〕琢磨以道也。位次太师。北堂书钞设官部

  少傅琢磨玉质,永承无疆。北堂书钞设官部

  言太子者,珪玉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将作大匠树栗、椅、桐、梓。〔一八〕续汉志补注

  古者列树以表道,并以为林囿。四者皆木名,治宫室并主之。续汉志补注

  中垒、城门,北军士校,修尔车马,以戒不虞。北堂书钞设官部

  汉掌兵官。北堂书钞设官部

  河南尹

  武帝太初元年,〔一九〕左内史为左冯翊,主爵都尉、右内史为右扶风、京兆尹,治京师,以为三辅,皆如郡。〔二0〕主爵列侯,其职并鸿胪。〔二一〕世祖案:当有「都」字。〔二二〕雒阳,改河南案:当有「郡」字。为河南尹。北堂书钞设官部

  三辅职如郡守,独奉朝请。成帝丞相张禹逊位,位特进,奉朝请。又以关内侯萧望之、大司马嘉皆进奉朝请。光武司徒孙资加特进,奉朝请。奉朝请之号,则非为官。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刺史十有三牧,分土食焉。北堂书钞设官部

  京畿师外,案:当有讹。十有三牧,分部驰郡行国,督察在位,奏以言,案:「奏」上当有「敷」字。录见囚徒,案:「见」当作「视」。考实侵冤,退不录职,案:「录」当作「称」。状状进一奏事焉。案:当有讹。北堂书钞设官部

  巡谓驿马也,县次传驾之,以走疾,犹古言附遂。续汉志补注

  县邑囚徒,皆阅录视,参考辞状,实其真伪。有侵冤者,即时平理。续汉志补注

  课第长吏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其有治能者为最。察上尤异州,又状州中吏民茂才异等,岁〔举〕一人。〔二三〕续汉志补注

  所察有条应绳异者,辄覆问之,不茹柔吐刚也。岁尽,齎所状纳京师,名奏事,差其远近,各有常会。续汉志补注

  中兴不复自诣京师,其所道皆如旧典。续汉志补注

  假佐,取内郡善史书佐给诸府也。汉书王尊传注

  冀赵常山。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曰「冀州既载」。居赵,今治常山。太平御览州郡部

  兖卫济河。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曰「济河惟兖州」。卫国,今治山阳。太平御览州郡部

  青齐河岱。〔二四〕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曰「海岱惟青州」。居齐国,今治焉。太平御览州郡部

  徐鲁淮沂初学记州郡部、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又曰「淮沂其乂」。居鲁国,今据豫州而东海。太平御览州郡部

  扬吴彭蠡。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曰「淮海惟扬州」。又曰「彭蠡既渚」。居吴国,今治九江。太平御览州郡部

  荆楚衡阳。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居楚国,今治武陵。太平御览州郡部

  益庸岷梁。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曰「华阳黑水惟梁州」。汉改梁州(治九江)〔为益州〕〔二五〕今治广汉。太平御览州郡部

  凉邠黑水。初学记州郡部、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居邠国,汉改雍州为邠州,国右扶风栒邑县,属司隶部,不复属州。今治汉阳。太平御览州郡部

  雍别朔方。太平御览州郡部案:续汉志朔方郡在并州刺史部,无朔方刺史,与此不合。

  汉别雍州之地,置朔方刺史。太平御览州郡部

  交址南越。太平御览州郡部

  汉平南越之地,置交州刺史,列诸州治苍梧。太平御览州郡部

  幽燕朝鲜。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无幽州,而周官有焉。盖冀之别也。居燕国,今广阳是。太平御览州郡部

  并代晋翟。太平御览州郡部

  经无并州,而周官有,盖冀州之别也。居燕国,今广阳是。太平御览州郡部案:「居燕国,今广阳是」七字,当有误。

  太守专郡,信理庶绩,劝农赈贫,决讼断辟,兴利除害,检察郡奸,举善黜恶,诛讨暴残。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案:太平御览引作「诛杀残暴」。

  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於廷尉案:此当作「慰」劳勉之,以劝其後。负多尤为殿者,於後曹别责,以纠怠慢也。诸对辞穷尤困,收主者,掾史关白太守,使取法,丞尉缚责,以明下转相督敕,为民除害也。明帝诏书不得戮辱黄绶,以别小人吏也。续汉志补注

  都尉将兵,副佐太守。〔二六〕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案:北堂书钞引作「都尉一人」。〔二七〕

  言与太守俱受银印部符之任,为一郡副将,然俱主其武职,不预民事。旧时以八月都试,讲习其射力,以备不虞。案:太平御览引有「

  备盗贼也」四字。皆绦衣戎服,示扬威武,折冲厌难者也。北堂书钞设官部〔二八〕

  少官啬夫,各擅其职。周礼天官疏

  谓仓库少内啬夫之属,各自擅其条理所职主。周礼天官疏

  盐铁官

  盐官掊坑而得盐,或有凿井煑海水而以得之者。铸铜为器械,当铸冶之(事)〔时〕〔二九〕扇炽其火,谓之鼓铸。续汉志补注

  诸王

  诸王在长安,位次三公。北堂书钞设官部

  光武封诸子,各四县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後汉妾数无限别,乃制设正适,曰妃,取小夫人不得过四十人。续汉志补注

  列侯

  列侯金印紫绶,以赏其有功,功大者食县邑,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案:北堂书钞封爵部引「大小随邑县乡所食,臣其吏民也」。本为彻侯,避武帝讳曰通侯。旧时文书,或爵通侯也,〔三0〕後更曰列侯。今俗人或都言诸侯,乃王尔,非此也。艺文类聚封爵部、太平御览封建部

  诸王受封,皆受茅土,归立社稷。本朝为宫室,自有制度。至於列侯归国者,不受茅土,不立宫室,各随贫富,裁制黎庶,以守其宠。续汉志补注、艺文类聚封爵部

  车驾巡狩幸其国,诸侯衣玄端之衣,冠九旒之冕,其盛法服以就位也。今列侯自不奉朝请侍祠祭者,不得服此,皆当三梁冠,皁单衣,其归国流黄衣皁云。续汉志补注

  乘舆豹尾过後,罢屯解围。续汉志补注

  施于道路,豹尾之内为省中,故须过後,屯围乃得解,皆所以戒不虞也。续汉志补注鸾旗,以铜作鸾〔鸟〕车衡上。〔三一〕续汉志补注

  建盖在中。续汉志补注

  毂下,喻在辇毂之下,京师之中。〔三二〕文选曹子建责躬诗注、潘安仁在怀县作诗注、曹子建求通亲亲表注、任彦升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

  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长安时,出祠天于甘泉用之,名曰甘泉卤簿。文选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注

  宗庙是古者清庙茅屋。续汉志补注

  古之清庙,以茅盖屋,所以示俭也。今之明堂,茅盖之,乃加瓦其上,不忘古也。後汉书光武纪注、续汉志补注

  桶,桶也。诸侯丹桶,以丹色也。太平御览居处部案:「桶」当作「桷」。〔三三〕

  梲,梁上柱也。诸侯藻〔梲〕〔三四〕为藻文也。太平御览居处部

  附:汉制度案:汉制度之名,不见于隋书经籍志。续汉志补注引谢沈书曰:「太傅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因以为志。」今群书所引,附于解诂之後。

  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书),〔三五〕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惟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他皆仿此。後汉书光武纪注、太平御览文部

  天子出,有大驾、法驾、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骖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法驾,公不在卤簿,唯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侍中骖乘,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小驾,太仆奉驾,侍御史整车骑。後汉书儒林传序注人君之居,前有朝,後有寝。终则制庙以象朝,後制寝以象寝。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元帝次当第八,光武第九,故立元帝为祖庙,後遵而不改。後汉书光武纪注

  列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特进,在三公下,不在车骑下。续汉志补注

  是为猥诸侯。续汉志补注

  戎,立车,以征伐。续汉志补注

  春秋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君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续汉志案:以下四条俱引作「胡广说」。

  高山冠,盖齐王冠也。秦灭齐,以其君冠赐近臣谒者服之。续汉志

  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璫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续汉志

  意谓北方寒凉,以貂皮煖额,附施於冠,因遂变成首饰。续汉志补注

  校勘记

  〔一〕「及诸解诂」原作「及新解诂」,据後汉书胡广传改。

  〔二〕点校本、汲本、殿本、集解本续汉百官志补注「通人」下均有「郎中」二字,据补。

  〔三〕孔广陶本(以下简称孔本)书钞卷五二「坤道」作「川道」。

  〔四〕「宣元」原作「宣化」,据孔本书钞卷六四改。

  〔五〕孔本书钞卷五三「社稷」上有「掌」字。又此引还见於艺文类聚(以下简称类聚)卷四九,与孙辑引同,孙氏脱注。

  〔六〕诸本续汉百官志补注「主殿宫」上均有「宦寺」二字,据补。

  〔七〕孔本书钞卷五六引作「光禄、太中」,与下文「谏议大夫」连读。

  〔八〕「凡」字据类聚卷四九引补。

  〔九〕「本宫」,类聚卷四九、初学记卷一二、太平御览(以下简称御览)卷二三0俱引作「本官」。殿本续汉百官志亦同。黄山校补曰:「官本『宫』作『官』,是。今按:外人谓无官位者,考本官所遣,当封棨传为信也。」孙案非,且脱注初学记、御览两出处。

  〔一0〕类聚卷四九、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三0「两字」上均有「官」字。按续汉志作「宫名」,此处既指外人,则「宫名」亦当作「官名」。据此可知上述类书所引,「官」下当脱「名」字,而孙辑则全脱矣。

  〔一一〕「符」原作「箸」,据诸本续汉百官志补注改。

  〔一二〕初学记卷一二「复」下有「识」字,「齿符」下尚有「识其物色」四字。

  〔一三〕据孔本书钞卷五八补「中」字。此引又见类聚卷四八,亦作「给事中」。孙辑脱注。

  〔一四〕书钞卷五八、类聚卷四八、初学记卷一二「常侍」下均有「

  从」字,据补。

  〔一五〕此引见於文选范蔚宗宦者传论注,不出於文选後汉二十八将论注。

  〔一六〕影宋本御览卷二二五正作「得举非法」,孙氏所据本误。

  〔一七〕孔本书钞卷六五引作「言太子如珪玉」。

  〔一八〕点校本续汉百官志补注「椅」作「漆」。按刘昭注下引毛诗传、陆玑草木疏皆以释「椅」,未言及「漆」。汲本、殿本、集解本亦均作「椅」。据此则作「漆」恐非。

  〔一九〕「太初」原作「太元」,据孔本书钞卷七六引改。又汉书百官公卿表亦作「太初」。

  〔二0〕孔本书钞卷七六「皆」上有「职」字。

  〔二一〕孔本书钞卷七六「并」下有「属」字。

  〔二二〕孔本书钞卷七六正有「都」字,孙氏所据本误。

  〔二三〕诸本续汉百官志补注「岁」下均有「举」字,据补。

  〔二四〕「青齐」原作「青州」,据影宋本御览卷一五七改。

  〔二五〕据影宋本御览卷一五七删补。

  〔二六〕御览卷二四一其下尚引「备盗贼也」四字。

  〔二七〕孔本书钞卷六三「一人」上有「郡各」二字。

  〔二八〕书钞卷六三两次引及此条,孙辑脱注。

  〔二九〕诸本续汉百官志补注「之事」均作「之时」,据改。

  〔三0〕类聚卷五一「通侯」下有「是」字。

  〔三一〕诸本续汉舆服志补注「鸾」下均有「鸟」字,据补。

  〔三二〕文选求通亲亲表注「京师」作「京兆」,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又作「京城」。

  〔三三〕影宋本御览卷一八八两「桶」字均引作「桷」,孙氏所据本误。

  〔三四〕据御览卷一八八补「梲」字。

  〔三五〕据後汉书光武帝纪注及御览卷五九三引删「书」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