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澎湖纪略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之三

 

  官师纪

  建官

  调补

  俸廉

  职事

  题名

  列传

  ·建官

  通判,古长史、别驾之职也。秦罢侯置守,则有长史之称。汉名别驾,秩六百名,位重端僚。晋、宋、齐、梁、陈因之。清初亦称长史;大业年间,罢长史,置通守,又名赞治。唐名别驾。武德十年,改雍州别驾为长史。其以元帅节度使等知州事,则称行军长史,又称判官。宋名通判,又有签书判官之名。元、明皆称通判。国朝因之,统称曰倅。倅者,副也;所以副郡守者也。庾亮云:别驾与刺史同,宣王化於万里。其任居刺史之半,别乘传车,故谓之别驾。汉循吏传:宣帝赐别驾车,缇油屏泥车前,以彰有德。後汉周景为豫州刺史,辟陈蕃为别驾。蕃不就,景乃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坐也。不复辟,蕃乃起视职。世因号别驾为题舆。至晋以孔源休为晋安王长史。隋以赵轨为齐州别驾,唐以卢岘为渭州别驾,宋以王珪判广陵、苏轼判黄州、朱子判漳州。率皆当年郡守、刺史所辟,署为僚幕官也;与今制亦略异焉。

  澎湖向为蛮服,其名始见於隋史。然自唐迄宋,皆未有设官经理其地。元末,置巡检一员,属泉郡同安县。明洪武五年撤其官,迁徙民人归於内郡而墟其地。郑逆时,置伪安抚司。至康熙二十二年台平,乃设巡检,专员驻劄,改隶台湾府台湾县。雍正五年,以澎湖孤悬海岛,巡检微员不足以弹压,於添设厦门道员案内,设改通判。此建官之源委也。

  ·调补

  澎湖为台、厦居中扼要之区,稽查弹压,实为海疆要缺。现奉例行,自到任起,连闰历俸,扣至三十六个月为满;先九个月前,备具履历,亲供政绩、印结各七本,具文通详各宪报满,预行调补,或陞补接任。旧任回至内地,留在本省题补陞用,与台湾厅县一体遵行。其历年节次奉行条例,则有康熙三十年奉旨:台湾各官自道员以下、教职以上,俱照广西南宁等府之例,将品级相当堪调之员,仍归部选,着为令。又康熙六十年议准:嗣後台湾大小文武官员,不许携带眷属。

  雍正七年,奉上谕:台湾地方远隔重洋,全在道府厅县各得其人,而该员又须熟悉其风土情形,殚心办理,於地方始有裨益。向例文员以三年为满,後经原任总督满保条奏请将三年任满之员再行加衔留任三年,所以慎重海疆,俾谙练之人久於其任也。今据总督高其倬摺奏:「台员以六年为满,而调任之时,渡海而往即须数月;任满之後,候缺挨陞以及交盘渡海,又或一、二年不等。是前後合计须八、九年,方得陞用。且台湾之例,不带家口;其父母妻子隔越海洋,转托亲朋照看,未免有所牵挂,意念分驰。应否请以四年为满」等语。朕思台湾道府厅县等官,自宜选用谙练习熟者;然定期六年为满,又加以候缺、交盘渡海之期,实属太久。其父母妻子隔越重洋,难免内顾之虑。今再四思维,台湾文员自到任之日为始,将满一年之期,着该督抚於闽省内地官员内拣选贤能之员,乘冬月北风之时,令其到台,新旧协同办理;半年之内,大约可以熟悉地方情形,则令旧员乘夏月南风之便,回至内地补用。将来接任之员,俱照此更换。该员到台协办之时,俱各一体算俸并给与俸银及养廉之项。如此更换调补,则台员易於得人;且该员在台前後不过二年,为期甚近,而更换之员先往协办又可习练地方事宜,似有裨益。其道府大员作何请旨、拣选同知以下等官作何铨选调补及量加议叙之处,该部详悉妥议具奏。议准:台湾道、府、同知、通判、知县到任一年,令该督抚於闽省内地拣选贤能之员,乘北风之时,令其到台与旧员协办;半年之後,令旧员乘夏月南风之便,回至内地补用,。政绩优着者准其加二级,称职者准其加一级,以示鼓励。

  (上疑有脱文)为遵旨议奏事:於雍正八年大学士公马等议准署闽督将军阿奏请,嗣後调台各员,到任二年,该督抚另选贤员赴台协办半年之後:将旧员调回,则在台各官为期既不为过久,亦可免交盘频叠及借此诿延之弊;所奏与台湾情形相宜。至自台调回各员,应令该督抚仍据实分别实能称职及居官平常之处,照例具题,以昭劝惩可也。

  雍正十一年覆准:台湾道员准其照镇协之例,三年报满;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准其照参将之例,二年报满。俟协办人员到台半年之後,令各该员交代清楚,回至内地;该督抚照例察核,分别具题。如果实心办理,地方宁谧,俱准其以应陞之缺即用。再查道、府应陞之缺,俱系特旨补用,应令该督抚给咨赴部引见,候旨陞用。其同知、通判、知县俱留於本省,遇有应陞缺出,该督抚即行具题陞用。

  雍正十二年,总督郝玉麟奏准:调台官员年逾四十无子者,准其挈眷过台。

  乾隆九年,於一件「为请定台员俸满限期、以专责任、以昭画一事」案内议准:嗣後台湾府厅县准其照道员、佐杂、教职等官一体三年期满,报明督抚照例具题,分别陞用,免其在台协办。查协办之例,自雍正七年起,至乾隆九年於「请定台员俸满限期等事」案内,停止协办。其协办时,新旧各有俸廉;旧员俸满,仍留协办,半年期满,调回内地分别陞用。例载:台湾厅县俸满,回至内地,遇应陞之缺,不论中简繁缺,俱得陞补。

  定例:台湾文职缺出,厅县以下等官,不论有无参罚,俱准其调补;仍令该督抚拣选有才、有守者保题。如将不肖之员滥行保题,事发之日,将保举之督抚各官照保荐不实例议处。

  乾隆二十一年,吏部为请旨事:文选司案呈,查各省题陞人员,惟卓异未满三年者,定例毋庸送部引见;其余题陞知县以上官员,定例俱令送部引见,恭候钦定。惟台湾一属,例载:凡调往台湾各员,於期满调回内地之日,该督抚分别保题。道员、知府赴部引见,候旨陞用;同知、通判、知县俱留本省,遇有应陞之缺,该督抚即行具题陞补。定例以来,凡该督抚保题调回内地候陞人员,遇有应陞缺出,该督抚题请陞补到部,臣部俱照定例准其具题陞补,毋庸送部引见。但查台湾俸满人员,俸满时督抚保题并未送部引见,及至遇缺陞用,又祗具题陞补。恐调回内地人员有迟至数年始遇缺题陞者,其人之年力才具,距该督抚保题之时已久,胜任与否,必须恭候钦定,方足以昭慎重。且查广东之崖、感、昌、陵各缺,俸满调回内地候陞人员,向来遇有题陞者,俱令送部引见;而台湾俸满人员,祗令具题陞补,於例未为画一。臣等酌议,请嗣後台湾俸满留於本省候陞人员,遇得缺知县以上等官,该督抚具题到部,臣部照各省题陞人员之例,令其送部引见,以昭慎重而归画一。理合奏明,奉旨依议。又准部覆:调台官员及差使渡海乘坐船只,道免船三只、府免船二只、厅县免船一只、教官佐杂等官免半只;各衙门递解人犯,计差犯每名免配谷五石。

  ·俸廉

  俸者,官之秩禄也。汉宣帝诏云:今小吏勤事而俸薄,欲其无侵渔百姓难矣;增其俸百石以上什五。光武纪,亦有增百官俸诏。宋太祖诏云:吏员猥多,难以求治;俸禄鲜薄,未可责廉。与其冗官而重费,莫若省官而益俸。差减其员,旧俸月增五十。是有官即有俸,由来旧矣。而酌品级之崇卑,定俸秩之多寡,则国朝实超越前代者也。

  澎湖厅员正六品,岁给俸银六十两。至於养廉一项,考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察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也。玉篇云:廉者清也,又洁也。养之者,俾百尔臣工无内顾之忧,公忠任事,清而且洁也。但考历代官制,俱未设有养廉款项。今普天率土,凡在有位,皆沐有养廉者,此其旷典深仁,实自雍正七年始也。而养廉之厚薄,则一以地方之繁简为准。澎湖为海疆中缺,岁支养廉五百两。此澎湖俸廉之定额也。

  一、全年俸银六十两,每岁在於澎湖徵收正供钱粮项下坐支,毋庸赴省请领。

  一、全年养廉银五百两,在澎湖徵收钱粮耗羡项内尽支银七十三两零八分三厘,又在台湾县耗羡内支银四百一十二两四钱七分七厘,又在彰化县耗羡内支银一十二两零九分六厘,通共实岁支养廉银四百九十七两六钱五分六厘,不足银二两三钱四分四厘。内於乾隆二十九年详定贫员路费案内,每年捐解廉银百分之一银五两,解赴台湾府汇解;实支食养廉银四百九十二两六钱五分六厘。

  ·职事

  吕新吾曰:朝廷设官分职,衙门各命以名。百官庶府,各顾名而思职。缘职而尽分,人人皆满其分量,而天下无事矣。陈榕门中堂云:吕公「明职」一篇,循名责实,可为当官者一棒。太原谕属,语语透辟;分为八等,使人反观对照,知所决择。其垂戒至深切也。盖吕公着明於前、陈公推行於後,正欲使有官守之责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随分自尽,从根本上讲求为民生造命可大可久之计;若仅循涂守辙,了官场之公案以示尽职,犹非二公嘉惠後贤之盛心也。

  澎湖职本通判,乃郡守之副;然分防专驻,有民人政事之责,则亦与州县无甚异焉。故不得与贴堂丞倅戒侵权、戒越俎。一以安静为主。与坐镇雅俗者同科也。况澎岛为厦、台居中要区,实乃海疆重寄,非振刷精神,时时刻刻遇事留心体访,不知不觉职分之所亏已多矣,可不慎欤!

  一、刑名。刑名之重者,则为盗、命。夫有盗而捕之,不若於其无盗而防之。联保甲、严侦缉,并令各安本分,毋使失所,则人尽循理,奸宄奚自而生,而盗源清矣。至於人命,有仇有斗,其弊非一。果能先时告诫,谆切晓谕,俾愚民知一朝之忿、有忘身及亲之累,则血气自平,而命案之源亦清矣。澎湖俗颇淳厚,无命、盗重情;万一遇此等事件,立即亲往查勘相验,录供通报,仍遵例檄发台湾县招解、审拟定案,其余鼠窃狗偷以及轻生短见命案,一详立案完结者,则系本衙门办理。

  一、钱谷。钱谷之大者,徵收钱粮。澎湖钱粮,止有六百九两零,为数无多,民亦乐输。每岁自二月开徵起,令民自封投柜。一钱以下零星小户,照部例每银一钱收制钱一百文,连耗在内。至九月内,即可扫数全完。并不用挨村滚单等法,亦无庸差役下乡催扰;间有一、二迟延,着澳甲向催,即便完纳。再查澎湖并无官庄等寺租、房田税契,亦无口岸落地等税。

  一、自理词讼。即户婚、土田、钱债、斗殴等类是也。澎湖亦无唆讼、讼师等辈,以故词讼甚少,每月不过三、五件或六、七件。亦无代书,递词者少、喊禀者多。部限二十日审结,澎地可以随到随审,无须二十日之限也。乾隆三十一年四月内,於一件「遵批议覆事案」内:按月将准理过词讼已结、未结各案,开列管、收、除、在,造册送本道、本府查考。至於奉有上宪批审事件,自当遵限一月内审详完结;不惟上宪省案牍之催,而百姓亦免拖累之苦矣。

  一、宣讲上谕。康熙九年颁上谕十六条:第一条,敦孝第,以重人伦。第二条,笃宗族,以昭雍睦。第三条和乡党,以息争讼。第四条,重农桑,以足衣食。第五条,尚节俭,以惜财用。第六条,隆学校,以端士习。第七条,黜异端,以崇正学。第八条,讲法律,以儆愚顽。第九条,明礼让,以厚风俗。第十条,务本业,以定民志。第十一条,训子弟,以禁非为。第十二条,息诬告,以全良善。第十三条,诫匿逃,以免株连。第十四条,完钱粮,以省催科。第十五条,联保甲,以弭盗贼。第十六条解仇忿,以重身命。雍正元年,钦定圣谕广训十六章,颁发直省,恪奉遵行。澎湖每月朔望会同协营各官,在妈祖宫公所恭设香案,请上谕牌位,行三号九叩礼毕,分班东西阶坐;讲生登讲席,宣讲二章。先用官音宣讲一遍,次用土音细为详讲,俾环听民人,咸尽通晓。又平时令各澳社师,将广训十六章教令蒙童自幼熟读,俾令家谕而户晓焉。

  一、课农劝学。盖衣食足,礼义兴,乃化民善俗之第一件要政也。民以食为天,农者食之所从出,重农正所以足食也。每岁於春二、三月之时,一遇雨泽沾濡,即肩舆减从,亲往四郊劝耕。如有勤者,赏以钱文,以为酒食之资;惰者则申饬之。间有老农,则更加优恤,并询其风土人情。则官民之气上下可以相通,闾阎之利病亦可因而并悉也。至收耘时,亦照此巡行办理,无少怠惰,则农见我勤而农自劝矣。况澎湖以海为田,力农者少,更不可不再三董劝以作其勤也。若徒奉行故事,而无真实之意贯注其间,则农已窥我之後矣,劝於何有?若夫读书一事,更不可不作之矜式也。海外之人,必使之明理义,然後可以为良民。故每到各澳,必赴社学,亲为指点;即蒙童小馆,亦必亲到。如童子能背诵经书、能讲解字义者,即奖赏之,给以纸笔钱文,以示鼓励。其生监俊秀,授以程氏课程,必令读四书、五经、小学、近思录、性理纲目诸书,以端其心术、正其识见,为国家有用之材。澎湖向来读书人少;余行之两载,近日渐见鼓舞,各澳皆有书声。盖长上之教比父兄之教,事半而功倍也。

  一、缉捕逃犯。此种乃邻省及本省兔脱之重犯也。缉捕不力,自有分处;况果能留心捕获盗首凶犯以及新疆人犯等类,现奉例行保题,引见陞用。赏罚如此严明,何可任其漏网?澎湖虽无高山陵麓、密林深箦可以藏奸聚慝,一有面生可疑之人到境,立能捕获无遗。惟是逃犯搭附台、厦船只,船户利其货贿,或冒充水手、或假作行商者有之。但台、厦往来船只,透洋直过者居多;此种藏奸匪船,非十分风信不顺,不肯湾泊,偶一寄椗者百无一、二。故一有暂停,非十分细心查验,听其声音、察其年貌,与该船牌照对勘,鲜有不疏漏者。若人、照不符,即当查讯,是缉捕乃澎湖第一紧要事件,所当留心者也,岂可以一票了事乎?

  一、编查保甲。於一件「为请编台地保甲等事」案:奉前抚宪钟奏准台属各厅县编查保甲一案,每逢岁底造报民数之期,将台地户口开明四柱与内地另立一条,汇摺奏报,以昭慎重等因,现在遵行办理。

  一、查点门牌。此件与编查保甲相为表里,实海疆之要政也。其法:先谕各澳澳甲,将澳内居民业儒、业农、业渔、为吏、为差、为商、为贩,并男女各口,查开送核;然後将门牌填明,分给悬挂,每十家为一甲。其中有增减、迁移,随时登记。每岁於春间风静时候,查点一次,约五、六日可以事竣。凡甲内一家有犯不举报,十家连坐。至甲内有曾为盗窃犯有案者,着令取保管束,官仍设簿记名。果能改过自新,官则将簿开除恶名,不咎其既往。十家之人,尤要敦睦:患难相恤、有无相通;教训子弟,毋作非为,各安生业,毋好闲游手。如此,则不特奸宄潜踪,而风俗亦厚矣。其查点时,饭食、纸张之费,虽经邵武县条禀「查练保门牌」案内详准通饬详支闲款银两在案;查澎湖并无闲款可以详支,俱系官为捐给,并不许藉派澳民,致滋累扰。

  一、稽查渔船。康熙五十三年覆准:各省海洋商渔船只,分别书写字样;柁土、水手各给腰牌,刊明姓名、年貌、籍贯,如船无字号、人有可疑,即行严拿究治。澎湖本地小渔船四百七十二只,俱编澎字号;船户、柁水人等姓名、年貌,俱注明船照之内,每年届期一换。查此项俱系小渔船,梁头四、五、六尺余不等,系在於本垵海边采捕,朝出暮归,不能出洋及往邻省、邻郡采捕之事。至於修补所用钉油等料,俱系本衙门自道厂领回给卖。每年修补若干、用料若干?亦按季循环造报督宪、藩宪衙门查考。又於乾隆二十六年奉宪通饬:闽省各澳船只,俱要油饰书刊字号、籍贯、姓名於■〈舟皮〉边,如有剥落,随时油补;务令四季常新,并大书篷上,如有汛口拿获未书、未刊者,即将该管官参处。并分别商、渔,不许冒混。如有改易,则详明办理。又於乾隆三十二年四月,奉督宪苏「为再申稽查船只严令以靖海疆事」,通饬沿海所属口岸各澳大小商、渔船只以及采捕小艇,务遵定例,将县分、船户姓名、字号,油书篷上;务须浓墨大书■〈舟皮〉边刊刻,不许细小馍糊。如有剥落,随时填补。凡有给照,务查船户、柁水的实姓名,填明照内;不许装载禁物、石块,牌照不得逾限不换。再查澎湖小船,向系台湾县发给腰牌;自乾隆元年改归厅办,就近稽查,取结验烙,则更为周密也。

  一、稽查汛口。康熙四十二年覆准:各处商船经由汛口挂号。澎湖汛口,南风时自四、五、六、七、八等五个月内,饬令书役往八罩汛,协同武汛查办。北风时自九、十、十一、十二、正、二、三等七个月内,饬令书役往西屿、内外堑汛,协同武汛查办。其妈宫澳汛,则无论南北风,周年俱可停泊,亦协同武汛查验。按月将查验过船只,造册报督宪、藩宪衙门查考,臬宪衙门用循环簿填报。凡查验台、厦各处商船,务要人、照相符,并无禁物,始准放行。一有偷渡违犯并形迹可疑,即行拘询,详报治罪。但此项商船,亦无一定赴澎挂号之例。透洋直过者居多;偶一风信不顺,始到汛暂停。是到澎者,不过百中之一、二耳。至於粘连印花,於一件「特行通饬事」,於乾隆三十二年四月奉督宪苏通饬:沿海营县,嗣後所辖汛口,概用印花,编号给发该汛口兵役收领备用。如遇船只赴汛挂验,即将印花填明,实贴该船照内,骑缝仍盖用汛口戳记;另立印簿发该汛口将贴过印花号数、月日及船户姓名、字号,填簿申缴该管上司。如汛口与该管衙门相近,则专用印信;汛口只令验明挂号,毋庸盖用木戳,总以印信为凭。澎湖则於八罩、西屿二汛,遵用印花;妈宫澳汛距厅署甚近,则仍用本衙门关防只,令书役查验挂号,毋庸粘贴印花。

  一、民壮演习鸟枪。查澎湖原设民壮二十名,向系学习刀枪、弓箭、鸟枪、藤牌各器械,并有差遣勾摄事件。自雍正十年,「为特饬严查以除民害事」案内,通饬闽省各衙门民壮,凡系催徵、勾捕一应事务,概不准差遣。又於一件「遵旨议奏」事内,雍正十一年前督宪郝以台属地方孤悬海外,此项人役俱系无赖流寓应充,每多滋事;奏准改拨营兵给道府厅县衙门听候护卫,各衙门民壮悉行裁汰。澎湖额设民壮二十名,不在奏汰之内,是以仍旧存留。乾隆三十一年,督宪苏为遵旨议奏事,奏称:伏查民壮一役,原为缉拿盗匪、防护城池仓库而设,与兵丁相为表里。查鸟枪一项,为军械中最迅利之器,高下既可兼施,远近皆堪制胜,仍照东省之例,将各项器械一体教习鸟枪,令制备鸟枪火药,选年力精壮之人充补,会同防城营员,如法教以步武及连环声势,按季会营操演,责成道府随时考验,分别勤惰,饬令严加约束。稍有滋事,立即责革等因。奉准部覆在案。乾隆三十二年,藩宪钱为台械务归实用等事,详准各属民壮鸟枪归局制造,每杆枪重六筋八两,准销银一两一钱八分六厘,照营式制造,编凿字号,每月随营演放一次。其火药,在附近营分风雨停操项下开销,总以三十二年为始。尚有未经入奏衙门:兴泉道民壮三十名、澎湖厅民壮二十名、诸罗县丞民壮八名、典史民壮四名,仍听各衙门自行齎价赴局制造。三十二年二月初八日,现任澎湖厅胡捐俸银二十四两差齎省局,遵照制办鸟枪二十杆,於本年十一月三十日领回报明在案。遵照随同附近之澎协两营,按月演习;其火药,亦遵照在澎营风雨停操项下开销。

  一、稽查盐务。查澎湖所食之盐,乃台盐也。例载:台湾行盐,远隔重洋,行销盐筋委令该府官收官卖,并无商人定地认额行销,与内地行盐迥别。故行盐之人,不曰盐商,而曰盐贩也。澎湖自雍正六年改设厅员之日,盐系前厅王仁官运行销,每年五千石。嗣雍正九年第二任梁樟以官运周章,仍须假手於人,每多不便,乃归贩户运卖。时有浙绍人韩国柱,在前府王给照贩运,此澎湖盐筋归贩之始也。以後遇有贩户更易,俱系台府取本人殷实切结,详明盐宪,然後给照贩运,移知本厅知照办理。其从前五千石、今增至六千石者,则乾隆三十年前府蒋允焄详请增添一千石也。於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奉制宪苏批盐宪宋呈详一件,特行饬查事,饬令贩户陈必竣等自乙酉年为始,递年认销额盐六千石,出具认状缴查;如有缺额,即令赔课。至每斤原定价小钱五文五毫,严饬照旧发卖,毋许私抬短秤。该厅有督销之责,应即遵照详定章程,将该贩运销盐筋数目,按月造册报查等因。此则逐月造报之始也。至於贩户运到盐筋,必禀请查验盐与引相符,然後准其盘收上仓发卖,所以杜藉引带私之弊也。其巡缉地方私贩,则饬差协同贩丁巡查。一有拿获,立即通详照例办理,仍严饬丁役不许藉端滋扰。至每年盐课奏销,仍系台府办理;本厅衙门,并无督销议叙参处之事焉。

  一、支放粮饷。查澎湖库於一件「遵旨议奏事」案内:预贮半年兵饷银一万六千两,所以济运不及时支放也。其全年兵饷,则系澎、台水师两协镇五营守备轮流差拨一员,协同台郡佐杂文员一员,递年赴藩库请领,回澎完交贮库。每年澎协两营饷银三万一千七百二十六两三钱三分八厘五毫内,藩宪除朋扣银一千两零八钱外,实在司库领回兑交银三万零七百三十五两五钱三分八厘五毫。遇闰之年,两营饷银三万四千一百九十二两八钱六分二厘六毫内,藩宪除朋扣银一千零八十两八钱外,实领回兑交银三万三千一百一十二两零六分二厘六毫。此二柱,乃系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之数也。至於大小建,递年或有参差不齐,俱由藩宪核准给领贮库。其预贮半年饷银,於未曾领到全年饷银之前支放过若干,即在领回全年饷银内划清归补贮库,通报存查。其支放月饷,按月大小建於上月二十八日该两营具领到厅请领;兑交弁目领回;本衙门将支放过数目,按月申报查考。又於一件「请严通同扣克等事」案内:每月初一日该营移请亲临两营将饷封兑,明按名会同支放出结移营转报。至於扣缺,每年俱系协营自行奏销。每月粮米则,於存仓台、诸二县运到谷石内,按月大小建碾支。其碾支过数目,亦按月通报存查。放米之期,每月初一、二、三等日系大放之期,兵丁持执米票赴仓认票发米。其住汛及出差者,则於三、六、九日补放掣票存销。所有扣缺,亦系该营自行奏销办理,与本衙门无涉焉。

  一、查点班兵。於一件「恭陈台湾事宜等事」案内,所有调台水陆兵丁经由澎湖,向例内地各该营造册送厅,会同澎协按名查点;如有顶冒,立即通报驳回本营更换。其与册相符者,始准放行过台。於乾隆二十三年台湾镇马龙图「为详请换台班兵、恩免由澎点验等事」,详奉督宪杨批:嗣後内地调台兵丁抵厦,照例听提督率同文武各官按照册造年貌、箕斗查验相符,即准其配船直抵台湾,交与台镇验明收伍;所有中途赴澎点验之处,饬行停止等因。自此,台湾兵丁听其透洋直渡,毋庸停泊澎湖听候点验,最为简便也。至於换澎兵丁,仍旧遵照例行,内地各该管造具姓名、年貌、箕斗册一本送厅。又於「再行严饬编记等事」案内:内地各该营造具器械册一本送厅,本衙门会同澎协将兵丁按名点验年貌、箕斗相符,又查验器械果系精良,然後准赴澎营归伍操防,仍造册会营申送查考。

  一、墩台营房。查澎湖修理墩台营房,一有风雨刮坏,俱系协营移会本衙门估计,该营造册请修;即间有些小损坏,亦系该营随时粘补。至於建自何年,原卷据台湾县知县杨元玺於乾隆八年六月详覆:从前建盖始自何年,因康熙六十年台匪逆变,府县卷案俱被焚烧,莫从查考等因。嗣移查该二营左营守备张勇、右营守备蔡忠等呈:本协杨移覆;二营墩台营房,自康照二十三年设立营制,陆续起盖,以便戍兵住宿;一遇风雨损坏,随即呈报移会文员估修等因。卷查於一件「具报等事」:乾隆二年五九等月、五年闰六月,被风雨刮坏各汛营房墩台,该营历历移会估详,奉宪行查,台府酌拨偷渡闲款等银修葺。後因台属并无闲款可拨,直至乾隆八年,始蒙前藩宪张议就营中截存随粮银两动用;奉前督宪那批行遵照。左营差管队李奇陞、右营差百总许相往彰、厦购料修葺。於是年八月完竣,该营造册会勘会印,营中自行报销。又一件「奏明动帑等事」:二营墩台营房坍塌不堪,工程浩大,叠经前後造册移会本衙门估详,奉准酌拨。本衙门准营移会具印领,该营差弁赴台湾府,酌给两营银二百六十两,领回匀分。左营署守备许顺、右营署守备李景瑞各差目赴厦购料回修。工竣於乾隆十四年九月,摄守备官守备陈陆卿出具并无浮冒遵结送(?)。又同月摄守备官守备陈陆卿出具完竣保固,加具收管前来(?),俱系奏明动帑等事案内事也。此案於乾隆十五年四月两营守备陈陆卿、颜得庆呈:本协邱移覆,案准澎湖分府移准台湾府汇给文批賫送藩司衙门听候汇造去後;现今在省尚未回营,呈恳赐移澎分府俯念海外经识寥寥,现有前差经识李良佐在省听候汇造,免其再拨等因在案。历年至今,该营俱照此办理,本衙门并无经手承领承办之事。历任前厅交代结内,俱各声明亦在案。其自乾隆二年至乾隆十八年等年修理墩台营房文卷,俱被风雨咸卤霉烂,并无完卷可查。余摘其字迹可见者,抄列钉埋一册,交该房收存轮流交代,庶後之履斯任者得有所据以为办理焉。

  一、协营交涉会办事件。一件「为详筹两省等事」案内开:闽省各营配防城汛炮位,每年於冬月按依多寡,分年会同文员轮流演放一周等因。届期该营移会订期,在於空闲处所演放。其火药,该营奉文在於风雨停操节省项下拨用。所需扛夫,奉文系拨用额夫。查澎湖并无额设之夫,历年需夫扛抬,俱系本衙门捐雇办理。又一件「为海洋情形不同等事」案内开:凡战船应换篷索,例须会同文员验明出结等因。递年两营战船应换篷索,移结验明;旧料果系朽坏,不堪再用,会具切实印结移营,以凭差目赴司请领篷索料价银两回营制换。又一件「为饬知事」,於雍正七年奉巡台御史赫硕色、夏之芳饬行,递年该营移请赴营会操水陆大操一次,仍将会操过缘由会衔移营,於十月内照例具报。又一件「请定稽察等事」,於乾隆三十一年四月奉督宪苏、前抚宪庄批藩宪议详。嗣後各营遇燂洗战船之时,即移明所在附近不理船工之文员,会同营员临船勘验;果有燂洗,有无■〈虫秋〉蛀,据实会文通报。如有不移知文员勘验,私自捏冒,即行照例参追。倘文员徇情不赴船亲验,扶同捏报,一并参处等因。遵即按月准营移订燂洗日期,亲行勘验会结通报。又金门镇一件「为详请宪示事」,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奉督宪苏批司照议移行。遇有金门左、右营船湾泊地方燂洗,立即会同勘验,会衔具结通报。至於澎协二营,此外遇有应估修者,照例估修;应出结者,照例出结办理。或兵民间有交涉口角争讼等事件,亦即遵照例限依期结断,以免拖累。

  ·题名

  熊勉庵居官格言有云:做官想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没之时,更当留一、二好事与人间。嗟乎!熊公此言,其厚待天下後世之人,而出此语以勉之乎!抑卑视天下後世之人,而出此语以醒之乎?吾人所当自省也。夫不言在之日而言去之日者,何也?盖在官之日虽无好事及人,而巷议街谈,犹未敢直非之也;至於去官之日,则公论定而是非着矣。在公正之君子,居官尽职,诚心爱物,无所为而为;而盛德在人,去後之思,至有没世不忘者,固有余荣哉。若夫守国宪、畏清议、勉勤职业,有所畏而为善者,其亦可以无愧矣。澎湖自雍正五年改设厅官,至今四十五载,历任正署共计十有八人。为时不久,其名斯在,犹历历可稽也。纂而书之,披而阅之,曰某也、某也,不昭然若揭乎?此人去之所以贵留名也哉!所有历任姓名,备书於左。

  王仁顺天大兴县人,由吏员考职经历。於康熙五十七年遵钦奉上谕事例,具呈兵部,急公自备鞍马、行粮,运米帮驼,议叙选授漳州府通判,调任澎湖。於雍正六年五月到任,至雍正八年五月二年俸满;自雍正九年正月新任梁到任协办起、至本年七月止,协办期满离任。

  梁樟陕西咸宁县人,康熙辛丑科进士。雍正五年二月,初任长泰县,调任长汀县,陞授澎湖厅。於雍正九年正月到任,至雍正十一年正月二年俸满,仍留协办;本年九月内,闻讣丁母忧,卸事回籍。

  周于仁四川安岳县人,康熙戊子科举人。雍正七年,选授永春县,调任将乐县,陞授澎湖厅。於雍正十一年八月到任,至十三年八月二年俸满,仍留协办;於乾隆元年六月内,告病卸事回籍。

  曹显庚浙江石门县人,由监生考授州同。雍正三年,遵例在阿尔泰加捐通判即用。九年,选授泉州府通判,调任澎湖。於乾隆元年二月到任,至三年二月二年俸满,仍留协办;期满离任。

  胡格湖广江夏县人,康熙丁酉科举人。雍正七年引见,发闽以知县用;题署诏安县,实授调任同安县。十二年,调任晋江县。乾隆三年,委署澎湖厅。本年八月到任,四年九月奉督宪予行取例荐举,议准注册,以单月主事陞用,仍留任办事。五年十月,卸事离任。署任无留协办之例,即回内地候陞。

  王鹗江南崑山县人,由监生,遵甘肃着改捐款事例,捐职州同。又遵士方事例,加捐通判即用。选授泉州府通判,调任澎湖。於乾隆五年十月到任,至七年十月二年俸满,仍留协办;期满离任。自此以後,定以三年俸满协办之例停止。

  陆鹏浙江海盐县人,康熙丁酉科举人。由奉化县教谕卓异引见,授连江县知县。调任诸罗县,俸满丁母忧。起复回闽候陞,实授泉州府通判,调任澎湖。於乾隆八年六月到任,至九年十一月在任病故。

  费应豫湖南巴陵县人,由拔贡,官学教习保举引见,发闽以知县用。初任尤溪县,调任彰化县;俸满,委署澎湖厅。於乾隆九年十二月到任,十年二月为特参婪贿等事参革台府范昌治案内,缘事离任。後於乾隆十四年,陞授福宁府通判。

  邹承垣江南无锡县人,雍正壬子科举人、癸丑科进士。乾隆元年,吏部保送道府知县引见,发闽以知县用。初授南靖县;调任凤山县;俸满,奉委接署澎湖厅事。乾隆十年二月到任,本年四月卸事离任。

  汪天来江南砀山县人,由监生,考职州同,遵户部运粮事例,加捐通判即用。乾隆元年六月,选授福州府通判,调任澎湖。於乾隆十年四月到任,至十三年三月连闰三年俸满,本年十二月卸事离任。

  杨琪汉军镶蓝旗王廷臣佐领下人,由吏部笔帖式,陞建宁府通判。丁忧起复,发闽补用,题授漳州府石码通判,调任澎湖。於乾隆十三年十月到任,十四年六月在任病故。

  王如璋江西庐陵县人,由监生,捐纳州同,加捐知县即用。初任广西迁江县,丁父忧;起复,补授湖广广济县知县。乾隆七年,补行元、四两年大计,奉参才力不及,降补福州府经历,调台湾府经历,委护澎湖厅。乾隆十四年七月到任,本年十二月卸事回台。

  何器江西丰城县人,由监生,捐职州同;遵预筹运粮等事例,加捐通判即用。选授江南徽州府通判,丁母忧;起复,补选福宁府通判,调任澎湖。於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到任,至十七年十一月连闰三年俸满,十八年五月卸事离任。

  王祖庆江苏华亭县人,由监生,於乾隆十三年遵暂请开捐等事例,加捐通判即用。选授漳州府通判,调任澎湖。於乾隆十八年五月到任,至二十年六月因前署福清县任内失察降调离任。

  张埰直隶磁州人,由附生捐贡;遵江赈减四事例,递捐通判。乾隆九年,选授广东惠州府通判,丁忧;起复,补选福州府通判,奉委署澎湖厅。於乾隆二十年六月到任,本年八月奉文调补实授。至二十三年七月连闰三年俸满,二十四年五月卸事离任,陞邵武府同知。

  王欐河南睢州人,由监生,遵旧江事例,捐按察司经历,双月即用。选授福建按察司经历。乾隆十九年计典卓异,二十三年奏升澎湖厅。於二十四年五月到任,至二十七年四月连闰三年俸满,本年六月离任。

  张恩振山东齐东县人,由监生,遵奏请暂开河工事例,递捐通判即用。选授兴化府通判,调任澎湖。於乾隆二十七年六月到任,至三十年五月连闰三年俸满,三十一年二月离任。

  胡建伟广东三水县人,乾隆戊午科举人、己未科进士。乾隆十四年十一月,选授直隶无极县知县,历任正定县知县,丁母忧;起复,补选福鼎县知县,调任永定县。乾隆二十九年三月,署闽县知县兼署福州府粮捕厅。三十年,奏陞澎湖。於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十九日到任。

  巡检(附)

  巡检官之名,始自唐初。其时,以李靖等十三人为巡简黜陟大使,事权如今日之督抚大宪。嗣後,宋亦有都巡检之职。至元、明,巡检则为吏员。是巡检一官,乃古贵今卑之官也。澎湖自元季时始设巡检一员,经理斯士;终明之代,未有设官。但元时所设,始终何年、历任何员?无籍可稽,姑阙疑焉可也。迨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平台以後,复设巡检,驻劄澎湖,改隶台湾郡台湾县属。至雍正五年,改设厅员,乃裁汰斯缺。阅年四十四载,历任者十有二人。附录於後,俾考古者知设官之所自云。

  姚法唐河南祥符县人,吏员。康熙二十三年任,在任病故。

  朱缙浙江钱塘县人,吏员。康熙二十七年任,陞河南府照磨。

  胡廷凤江南含山县人,吏员。康熙三十二年任。

  林开彦直隶抚宁县人,吏员。康熙三十五年任。

  李慧仁直隶安肃县人,吏员。康熙四十一年任。

  耿胡河南柘城县人,承差。康熙四十五年任。

  陆监顺天人,吏员。康熙四十七年任。陞云南腾越州吏目。

  乔杰顺天人,吏员。康熙五十二年任。

  李振宗江南江都县人,吏员。康熙五十八年任。

  朱唯彰顺天宛平县人,内阁供事。雍正元年任。後以丁忧去任。

  郑奎聚直隶通州人,吏员。雍正四年任。是年以缘事去官。

  罗开勳湖广人,吏员。雍正四年任。五年改设,裁缺另补。

  ·列传

  盖闻兰生幽谷,片瓣足馨;豹变南山,一斑亦贵。故良医疗病,功取活人,宁尽参苓哉!治民者,何独不然耶?昔史迁作循吏传不及汉代之贤君子,不无遗议焉。澎湖乃洪流孤岛,傍海而居,人栖硗确之地;及瓜而代,官存传舍之心。职斯土者,苟能自爱,用以爱人,亦足多矣;何必连城斯重、合抱为良哉?况乎有善必扬,寸长必录;前事不忘,後事之师也。考古镜今,因人励己,不亦可以风乎?谨将舆论所述者,采而辑焉,以俟後之君子。

  梁樟,字子章,号驳庵,陕西咸宁人也。登康熙辛丑科进士第。为人老成持重,不喜事矜功。以县令陞任澎湖;时改设厅官不久,一切章程多未就绪,谨遵职守,考定规条,大小部署,亲自手裁。其前厅有已行而不合功令者,悉为革除。更念澎地多风少雨,其於农事尤深卷卷焉。即如在长汀任时,奉委赴长泰采买谷石一事。长泰其旧治也,乃上不废法、下不厉民,邑人赖之。任澎两载余,不肯妄差一役、妄役一民,其治一以安静为主,而事亦理焉。论者以为颇得政体云。斯亦慈惠之师、忠信之长也哉!

  周于仁,字纯哉,号仙山,蜀中安岳县人。领康熙戊子科乡荐。初任永春县,上宪以为能,调将乐令,陞授澎湖。遇事果断,天植之性也。念调澎戍兵素称骄悍,欺凌澳社,一绳以法,不少假借;民赖以宁。雍正十三年,奉行清查地亩,劝民首垦,垦地一百四十余亩,报陞网、缯、沪税三十余两,资给牛种耕具,吏无侵渔,民沾实惠。俸满後,因病告假回籍,澎人建祠祀焉。

  胡格,湖广江夏人也,字寿平,号勖夫。登康熙丁酉贤书,历任泰宁、诏安、同安、晋江四县。作令八载,两调繁疆,上游称其才堪肆应,甚器重焉。乾隆三年,奏陞澎湖厅。因晋江任内国课尾欠格於吏议,仍委署厅事。四年,保举行取留任,候陞主政。任澎两载,莅事治民,不惮劳怨,讼无留牍,其亦吏事之能者哉!

  陆鹏,字西溟,号敬斋,乃浙之海盐人也。举康熙丁酉科孝廉。初授奉化学教谕,训士有方。以卓荐,陞连江县知县,调任诸罗。其在诸罗也,安集流寓、辑柔番社,台阳四令,治称最焉。俸满,以丁母孺人艰去任。起复旋闽,陞泉粮厅,奉调澎湖。下车之日,首隆劝学,每月月朔聚诸生於妈宫公所,课以文艺,兼崇尚品行,不徒为词章之学。盖出曩时教奉士之教以教澎也。为人和平乐易,礼士爱民;其循良之吏也欤!後以病卒於官,澎人哀思,如失怙恃云。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