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藏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成唯识论校勘说明

 

  一.是书校历三周.一译校.二类校.三刻校。

  二.译校对勘颂文.凡用三种异本。(一)梵本.三十唯识颂.〈安慧释牒文抄出〉(二)藏本.

  胜友等译三十论颂.(三)陈本.真谛译转识论牒文。

  三.译校对勘凡有二例。(一)以梵文颂式格量奘译.幷旁证转识论.凡奘译字句增

  损颠倒可断其爲改作者.悉注出曰.勘梵藏本云云.转识论云云.今译云云。(二)

  三本异文疑系传诵各别者.亦爲注出曰.梵藏本云云.转识论云云。

  四.类校对勘长行.凡用五种异本。(一)梵本.安慧三十唯识释.(二)藏本.胜友等译

  安慧三十论释.〈前书译本〉(三)藏本.胜友等译律天三十论疏.〈前释注疏〉(四)陈本.真

  谛译转识论.(五)疏本.唐基师成唯识论述记。

  五.类校对勘凡有七例。(一)安慧释颂章段.悉就颂文乙出.长行例知.不别加注.但

  於每段生起异同悉爲注记。(二)奘译糅杂安慧释文者.悉爲注出曰.此句此段

  ********************

  糅安慧释。(三)述记所传安慧等说勘安慧释互有同异者.亦爲注出曰.述记某

  卷云云.勘安慧释云云。(四)奘译糅文多经润饰.有处原意参差晦失者.亦爲注

  出曰.勘安慧释意或原释云云。(五)安慧释义奘译未糅者.亦择要注出曰.安慧

  释云云。以上各注皆参照律天之说写定.文不别标。(六)转识论爲安慧以前

  之三十论旧释.今亦对勘异同注出曰.此句此段同转识论.或转识论云云。(七)

  长行章句无梵藏本可勘者.悉依述记刊定。其有广释别辨大段.亦参酌文义.悉

  爲区分。

  六.刻校用南宋刻爲底本.对勘丽刻明刻及述记牒文.确审爲讹略者.乃改正附注

  曰.原刻云云.今依某本云云。

  七.刊本款式.今略改动以醒眉目.其例如次。(一)颂文次第.逐颂记数。(二)长行大

  段正释颂文者顶格.广释别辨者低格。(三)文中分读用小点.绝句用大点.断段

  用圈。(四)外人申难.用⊙分段。(五)各家异义.逐段旁注一*二*等。(六)引用

  ********************

  书名.旁标短线。

  八.本书校勘资料出处如次。

  (一)梵本.三十唯识颂.Trim%s\ika^vijn~aptika^rika^.

  (二)梵本.三十唯识释.Trim%s/ika^vijn~aptibha^s!ya.以上二种合本.Vijn~aptima^tra-

  ta^siddhi,pp.13-45.法人莱维氏 Sylvain Le/vi校刊.一九二五年.巴黎版。

  (三)藏本.三十论颂.Sum-cu-pah!i tshig leh!ur byas-pa.曲尼版丹珠.经解部.

  c#i 字函.一页至三页上。

  (四)藏本.三十论释.Sum-cu-pah!i bc#ad-pa.曲尼版丹珠.经解部.c#i字函.一五

  〇页下至一七五页下。

  (五)藏本.三十论疏.Sum-cu-pah!i h!grel-bc#ad.曲尼版丹珠.经解部.i字函.一

  页至五十六页下。

  (六)陈本.转识论. 金陵刻经处刊本。

  ********************

  (七)疏本.成唯识论述记. 金陵刻经处刊本。

  (八)本书南宋刻丽刻及明刻. 悉依日本大正大藏经本之校注。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