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显扬圣教论卷第二十
无着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四
如是已说觉分决择.补特伽罗胜决择今当说.颂曰.
由根等差别 建立五唯二. 假设五应知. 三事成圆满。
论曰.当知由根等差别故建立五种唯二.如经中说由缘唯二根故唯二作意可知.
缘唯二作意故唯二修可知.缘唯二修故唯二行可知.缘唯二行故唯二补特伽罗
可知.行者谓修所引习气。
又假设补特伽罗应知由五种因.一由种姓故谓可救不可救.二由趣入故谓声闻
乘等.三由学故谓学无学.四由得故谓住四果及三向.五由过失功德故谓有障无
********************
障具缚不具缚.
又由三事故建立三满.一根满谓不动法.二定满谓得灭定.三果满谓阿罗汉。
如是已说补特伽罗决择.果事决择今当说.颂曰.
证转依不起. 二因果无退. 三因故断常. 三果三因记。
论曰.由证转依故诸烦恼不起.当知转依说名爲断。
又由二种因故果无有退.谓若未永害烦恼种子证阿罗汉不应道理故。若已永害
烦恼种子卽应烦恼必定不生.种因无故。
又三因缘故断是常性.一无戏论故现见戏论是无常性.二清净真如之所显故犹
如真金调柔之性.三烦恼不生性前後无别故。
又三种果由三因故如来记别.一证净记别谓预流果.由得见道四证净故.二喜处
记别谓一来果.将得根本定已受少喜故.三随念记别谓不还果.已得根本定现见
********************
诸天衆与梵衆等共兴言论随念所求自乘功德未圆满故。
如是已说果事决择.功德决择今当说.颂曰.
建立诸功德 由十七增上. 彼差别无边 治所治障故.
论曰.当知由十七种增上力故建立功德。一由愍有情增上故.谓四无量。二由六障
净增上故.谓解脱胜处遍处.此中解脱爲方便由余故成满.六障净者.一变化障清
净由前二解脱.二最极现法乐住障清净由第三解脱净与不净皆清净显现故.三
往还障清净由第四解脱.四引无诤等圣功德障清净由第五解脱.五诸漏及有障
清净由第六第七解脱.六寂静最极住障清净当知由第八解脱。三由知时往增上
故.谓无诤功德。四由观察所知增上故.谓愿智。五由言教增上故.谓无碍[一]解.六由六
处善巧增上故.谓六神通.六处善巧者.一引摄善巧二审听语言善巧由此善巧以
彼语言论难折伏爲说正法.三欲解随眠善巧四来善巧五往善巧六解脱善巧。七
注:
[一]原刻下衍脱字.今依丽刻删.
********************
由他信增上故.谓诸相好。八由三障清净增上故.谓四种遍清净.三障者谓所依障
所缘障心智障。九由一切问记增上故.谓诸力。十由摧伏一切他论增上故.谓诸无
畏。十一由於所摄衆无徧党增上故.谓诸不护。十二由能摄化徒衆增上故.谓诸念
住。十三由於一切时显现一切智者所作增上故.谓永拔习气。十四由於所应化不
过时增上故.谓无忘失法。十五由日夜六反观察世间增上故.谓大悲。十六由超过
声闻独觉增上故.谓诸不共佛法。十七由成诸如来所作事增上故.谓一切种妙智。
又此诸功德对治所治障差别故.当知无边差别.
复次颂曰.
思惟义.乐苦. 作意.及安住. 艰难.与相貌. 殊特.非殊特。
论曰.彼诸功德若所对治若能对治皆应思惟。云何思惟.所谓若义若乐若苦若作
意若安住若艰难若相貌若殊特非殊特。此中思惟义者谓慧到彼岸义所摄诸句
********************
有五种所爲义.一爲於说者起恭敬义.二爲摄衆义.三爲於言教起尊重义.四爲叙
述事义.五爲於真实义教起多所作义。又一切法有三种义.谓能增益义所增益义
及法性义.如色有三种能增益色所增益色及色法性.如是一切处应知。复有三轮
理趣义宣说诸法.谓依世俗谛理趣宣说作者宣说作具宣说作业.如施者施行受
施物者.谓能行施者由此行施及施物受者.如是一切处应知。复有四种理趣言教
义.一差别理趣言教.二建立理趣言教.三无异理趣言教.四无作用理趣言教。此中
差别理趣者谓色乃至一切种智性差别。建立理趣者谓五种建立.一趣入建立二
教授建立三学建立四证得建立五过失功德建立。无异理趣者有六种.一有非有
无异谓色与色空性如是一切处应知.二更互无异谓诸藴更互相望如是一切处
应知.三世无异谓於前际观中後际如是一切处应知.四补特伽罗无异谓诸有情
展转相望.五障治无异谓常无常乃至流转寂灭.六文字无异谓名身等。无作用理
********************
趣者谓三轮清净.随於诸处无有作者真实可得无有作具亦无作业.无有补特伽
罗能说无法可说.无补特伽罗能学无法可学.无补特伽罗能证无法可证.无补特
伽罗能住过失及与功德亦无所住无取无法.如是一切。复有二种无量义.一发起
问论无量.二回向无所得无量。又爲对治三种处所故说不应住色义乃至不应住
一切法义.三种处所者一执着处所二随转处所三戏论慧行处所。复有三种无相
义.一无体无相二非彼体无相三不显现无相.如无相如是无性无自体不生不灭
无所执着无所爲作无所摄受应知亦尔.复有三种有所得义.一事有所得二有所
得有所得三无所得有所得.如有所得如是有执着爲作戏论取见计执应知亦尔。
复有三种有所得义.一自体有所得二不远离有所得三不推析有所得。复有三种
无所得义.一自体无所得二远离无所得三推析无所得.如无所得如是空无执着
无爲作无戏论无取无见无计执应知亦尔。复有三种无所得义.一有性无所得二
********************
彼体无所得三不显现无所得.无所得者椎求诸法不见自性非一切种都无所得.
然於遍计所执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依他自相。又复经言无所得相应故者若
无所得彼相应耶.应作四句.或无所得非相应者谓如有一於广大事都无所得.或
有相应非无所得者谓由世间道修诸善法.或无所得亦相应者谓由出世间道修
诸善法.或非无所得亦非相应者谓染污及无记法现在前。复有五种不正取义.谓
补特伽罗不正取法不正取变异不正取损减不正取差别不正取。复有四种言教
义.一言定意不定二意定言不定三言意俱定四言意俱不定。复有二种所对治义.
一解脱门所对治谓分别相愿.二到彼岸所对治谓悭恡犯戒忿恚懈怠散乱恶慧。
复有二种空所对治义.谓十六种邪想现行及十四种[一]相缚。复有二种到彼岸行义.
谓世间有所得行及出世间无所得行.又复世间到彼岸行但是相似非真实.如相
似如是有毒有障无方便应知亦尔.当知出世间到彼岸行与此相违。复次若略说
注:
[一]原刻作想.今依丽刻改.
********************
慧到彼岸自体义当知由三种相.一所依相二所缘相三行相.所依相者谓菩提心.
所缘相者谓色等法.行相有二种谓世间出世间.世间行者谓无常苦空无我如病
如痈等行.出世间行者谓无所得相应行。复有三种波罗蜜多善积集修义.一以一
切智性相应作意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以诸波罗蜜多
安住实际.三於实际而不作证。复次如说此心不可思议故者何因缘故不可思议.
谓由此所依由此所缘令心安住此俱无性故.若是无性卽是清净亦不可思议.此
不可思议若有性若无性及与彼心若是异性若不异性故。又复一切戏论行相三
因缘故令心流转.一由亲近故.二由所缘故.三由建立故.亲近故者谓得报时执持
所依.所缘故者谓领受种种境界及起作种种加行.建立故者谓无始时来妄想熏
习。复有四种分别义.一有分别二无分别三二分别四不二分别。复有四种无分别
义.一愚痴无分别二非情无分别三无作用无分别四法性无分别。复有二种言教
********************
义.谓世俗言教胜义言教.世俗言教者谓差别建立二种理趣.胜义言教者谓无异
无作用二种理趣。复次於胜义谛中不可宣说.於言说中当知有三种相.一相相二
杂染相三清净相。又由三种遍知相现观诸法.三种相者一假立二了别三彼唯量。
诸菩萨等以何爲乐.谓衆生摄益爲乐。以何爲苦.谓衆生损恼爲苦。以何爲作意.谓
思惟一切衆生利益事爲作意。以何爲住.谓以无所分别爲住。[一]复次菩萨摩诃萨有
十二种艰难之事聪叡菩萨应当了知.一者於违越法式衆生若罚若舍是诸菩萨
艰难之事.二者方便现行苦逼恼事防护自心令不起烦恼是诸菩萨艰难之事.三
者无量衆生现前求索现在所有非法财物是诸菩萨艰难之事.四者菩萨唯有一
身无量衆生诸所作事同时现前请爲助伴是诸菩萨艰难之事.五者处放逸处若
处世间可爱妙定若生天上令心调顺是诸菩萨艰难之事.六者常求遍作利衆生
事而於此事无力无能是诸菩萨艰难之事.七者愚钝谄诈刚强衆生若爲说法若
注:
[一]艰难见瑜伽卷四十八.
********************
复弃舍是诸菩萨艰难之事.八者常於生死见大过失爲利衆生而不应舍是诸菩
萨艰难之事.九者未证增上清净意乐多分失念命终是诸菩萨艰难之事.十者未
证增上清净意乐他来求索最极第一所珍爱事是诸菩萨艰难之事.十一者种种
意见种种乐欲衆生现前若教示若弃舍是诸菩萨艰难之事.十二者常行最极不
放逸行而不尽断一切烦恼是诸菩萨艰难之事.若诸菩萨遭遇如是艰难之事或
应观其轻重如其所应建立方便.或应简择补特伽罗.或应励力摄受随因缘转若
发正愿.或复制心令不纵逸.或应住心猛利观察不生厌倦而自安忍.或慈悲故心
生放舍.或应发起炽然精进.或复思惟善权方便.如是正对治善巧菩萨摩诃萨虽
遇如是诸艰难事正现在前而无怯怖自正能免。[一]复次有五种真实菩萨相由成就
此故入菩萨数.云何爲五.谓哀愍衆生.常说爱语.所作勇决.舒手惠施.能善剖析甚
深义节。哀愍者有二种性.一者乐欲二者正行.言乐欲者所谓菩萨於诸衆生起利
注:
[一]五相见瑜伽卷四十七.
********************
益意及安乐意.言正行者谓诸菩萨於衆生所如其欲乐随力随能以身语业而行
摄化.是名哀愍。爱语者欢喜慰喻宣布恩德.是名菩萨於诸衆生常说爱语。所作勇
决者谓威猛无怯成就胜力.是名菩萨所作勇决.舒手惠施者若诸菩萨行广大施
行无染施.是名菩萨舒手惠施。若诸菩萨善能发起四无碍解正方便智.是名菩萨
能善剖析甚深义节自体。复有五种殊特五种非殊特菩萨相.如前摄净义品中说。
又於功德事中依止大乘胜决择今当说.颂曰.
种姓.如来说. 多佛.与一乘. 五种及十种 六六种道理。
论曰种姓差别.大乘言教是如来说.於一时间多佛出世.及一乘性.如其次第五种
十种六种六种道理应知。
问云何[一]种姓差别五种道理。答.谓一切界差别可得故.无根有情不应理故.同类譬
喻不应理故.异类譬喻不应理故.唯现在世非般涅盘法不应理故。云何一切界差
注:
[一]种姓义见瑜伽卷六十七.
********************
别可得故.谓佛所说诸有情界有种种非一有情界.有下劣胜妙有情界.有声闻乘
等般涅盘种姓有情界.有不般涅盘种姓有情界。云何无根有情不应理故.谓不可
说由此道理亦应得有无根有情.何以故.以无根者如外地等非有情故。云何同类
譬喻不应理故.谓不应言如刹帝利非刹帝利等种类可转.及那落迦非那落迦等
趣性可转.如是般涅盘不般涅盘种性亦应可转.何以故.刹帝利等及那落迦等具
足一切种类界性及诸趣界性故.般涅盘不般涅盘二种种姓更互相违故.彼若无
有诸界姓者彼应毕竟不可回转.是故同类譬喻不应道理。云何异类譬喻不应理
故.谓不可说如於彼彼地方所或先有彼彼金银铜铁盐等物类种姓後便无有或
先无後有.如是般涅盘法种姓亦应先有後无先无後有.何以故.若有此理顺解脱
分应空无果.是故异类譬喻亦不应理。云何唯现在世非般涅盘法不应理故.谓不
应言於现在生虽非般涅盘法於余生中复可转爲般涅盘法.何以故.无般涅盘种
********************
姓法故.又若於此生先已积集顺解脱分善根何故不名般涅盘法.若於此生都未
积集顺解脱分善根云何後生能般涅盘.是故定有非般涅盘种姓有情。
问云何应知大乘言教是佛所说。答.由十种因故.一先不记别故.二今不可知故.三
多有所作故.四极重障故.五非寻伺境界故.若不先闻不能如是寻思计度是故若
言是余所说不应道理.六证大觉故.若未成佛能说佛教不应道理.七无第三乘过
失故.八此若无有应无一切智者成过失故.九缘此爲境如理思惟对治一切诸烦
恼故.十不应如言取彼意故。
问云何应知[一]於一时间有多如来出现於世。答.由六因故.一无量有情同於一时发
大觉愿现可得故.二无量有情同修方便菩提资粮现可得故.三更相障碍不应理
故.四菩提资粮同时圆满俱出世间应道理故.五次第出现不应理故.六毕竟不成
不应理故。
注:
[一]多佛义见瑜伽卷三十八.
********************
问何故如来宣说一乘。答.由六因故.一卽彼诸法约无差别相说故.二约无分别行
相说故.三衆生无我及法无我平等故.四解脱平等故谓差别求者有事虚妄分别
烦恼对治所缘法性不相违故.五善能变化住故.六行究竟故。
复次颂曰.
诸佛妙功能 彼果土清净 解脱与法身 等不思无上。
论曰.一切如来於一切所作事功能平等.又彼功能果佛国土清净解脱身及法身
一切诸佛皆平等皆不可思议皆无有上应知。
复次颂曰.
虽不用加行 先愿力所引 依无爲发起 所作无二相。
论曰.依止无爲法身虽无加行功用.由本愿力之所引故任运发起一切如来所作
佛事.譬如行者从灭定起。又此所起佛事当知是无尽相.非生死相亦非涅盘相。
********************
[一]云何素怛[口*览]藏.云何毗奈耶藏.云何摩怛履迦藏。颂曰.
宣说诸事法. 别解脱分别. 诸法相十一. 是经律本藏。
论曰.诸佛世尊唯依摄事显了诸法是名素怛[口*览]藏。问.何等名摄事。答.谓四事.九事.
二十九事。何等四事.谓闻事.归趣事.学事.菩提事。九种事者.一假立有情事.二彼所
受用事.三彼生起事.四彼生已住事.五彼染污清净事.六彼种种差别事.七能说者
事.八所说法事.九衆会事。二十九种事者.谓於遍摄九事经中依杂染品说有四事.
一摄诸行事.二卽於此中次第转事.三卽於此中立衆生想後转因事.四卽於此中
建立法想後转因事.又依清净品说有二十五事.一於所缘境安住事.二卽於此中
劬劳事.三心安住事.四现法乐住事.五出一切苦所缘方便事.六彼遍知事.此有三
种谓颠倒依处遍知故依有情想於外有情邪行依处遍知故内离增上慢依处遍
知故.七修依处事.八作证事.九修习事.十彼坚固事.十一彼行相事.十二彼所缘事.
注:
[一]三藏义见瑜伽卷七十八引解深密经文.
********************
十三观断未断善巧事.十四彼散乱事.十五彼不散乱事.十六不散乱依处事.十七
修习无倦方便不远离事.十八修习胜利事.十九彼坚固事.二十摄贤圣[一]品事.二十
一摄贤圣品所远离事.二十二真实通达事.二十三证涅盘事.二十四於善说法律
中所得世间正见超过一切外正见事.二十五不修习此退减事.此由於善说法律
中不修习故名爲退减不由邪见过失故。复次佛世尊爲诸声闻及诸菩萨说别解
脱及广分别别解脱相应法是名毗奈耶藏。此中由七种相略摄菩萨别解脱应知.
一者宣说受持轨则.二者宣说波罗闍已迦处事.三者宣说毁犯处事.四者宣说毁
犯体性.五者宣说无犯体性.六者宣说出所毁犯.七者宣说舍律仪事。复次佛世尊
以十一种相显了分别开示诸法是名摩怛履迦藏。云何名爲十一种相.一世俗谛
相.二胜义谛相.三菩提分法所缘相.四此行相.五此自体相.六得此果相.七此领受
显了相.八此障碍法相.九此随顺法相.十此过患相.十一此称赞相。世俗相者.当知
注:
[一]原刻作行.今依丽刻改.
********************
宣说补特伽罗.宣说遍计所执自性.宣说诸法作用业具等相。胜义相者.当知宣说
七种真如相。菩提分法所缘相者.当知宣说一切种所知事。此行相者当知宣说八
观察行.何等爲八.一观察谛行.二观察建立行.三观察过失行.四观察功德行.五观
察理趣行.六观察流转行.七观察道理行.八观察广略行。谛者谓真如.建立者谓若
建立补特伽罗若建立遍计所执自性若建立一向分别反问置记论若建立隐密
显了记论.过失者谓佛所说诸杂染法非一种种差别过失.功德者如佛所说诸清
净法非一种种差别胜利.理趣者有六种理趣如摄事品已说.流转者谓三世三有
爲相及与四缘。道理者谓四种道理.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
道理。若由诸因诸缘故诸行生起及随显说是名观待道理.若由诸因诸缘故诸法
若证得若成满若彼已生能起业用是名作用道理.若由诸因诸缘故所立所说所
标举义得成立得正解是名证成道理。此复略有二种.一清净.二不清净。清净者由
********************
五种相.不清净者由七种相。五种清净相者.一现量所得相.二依止现量所得相.三
引自类譬喻相.四成就相.五善清净言教相。此中一切行无常性一切行苦性一切
法无我性是诸世间现量所得如是等类是名现量所得相.若一切行刹那性後世
有性净不净业不失坏性此依麤无常现量所得依有情种种差别业现量所得及
依苦乐有情净不净业现量所得.由此现量所得故比类所不现见法是名依止现
量所得相.若於内外诸行中引一切世间共知共得生灭相引一切世间共知共得
生等苦相引一切世间共知共得不自在相及於外事中引一切世间共知共得兴
盛衰坏相如是等类是名引自类譬喻相.卽现量所得相及引自类譬喻相此二於
所成立一向决定故当知卽名成就相.若诸言教是一切智者所说如言涅盘寂静
如是等类是名善清净言教相。此中有五种相能表真实一切智者.何等爲五.一者
若有出现世间一切智者正实声名流布世界.二者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三者成就
********************
十力断诸有情所有疑网.四者自称具足四无所畏不爲一切他论难屈又能摧伏
一切外论.五者於其法律八支圣道及四沙门果等可得.如是出现故妙相故断疑
故立破故道果故由此五相表是真实一切智者。如是於证成道理中由现量故比
量故譬喻故成就故至教量故此由五相名爲清净。七种不清净相者.一余分同类
所得相.二余分异类所得相.三一切同类所得相.四一切异类所得相.五引异类譬
喻相.六不成就相.七不清净言教相.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所得相.
若相貌若自体若业若法若因若果等同异之相或随一分更互同异之相是名余
分同异类所得相.或决定更亘异相是名一切异类所得相.若幷譬喻有余分同类
所得相及有一切异类所得相由此相於所成立义不决定故说名不成就相.若幷
譬喻有余分异类所得相及有一切同类所得相由此相於所成立义不决定故亦
名不成就相.由不成就故名不清净道理观此观不清净故不应修习.不清净言教
********************
相者谓诸言教自性不清净应知。法尔道理者.谓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
安住无变是名法尔道理。略广者.谓先说一句法後後以无量句展转分别显了究
竟。此自体相者.所谓能取若行若缘菩提分法四念住等是名此自体相。得此果相
者.谓若世间出世间烦恼断果及所引发世间出世间功德是名得此果相。此领受
显了相者.谓由解脱智故卽领受此所得果相及广爲他显说其相是名此领受显
了相。此障碍法相者.谓若修菩提分法时能爲障碍染污之法是名此障碍法相。此
随顺法相者.谓卽於此菩提分法能爲随顺多所作法是名此随顺法相。此过患相
者.谓能障碍所有过失是名此过患相。此称赞相者.谓随顺法所有功德是名此称
赞相。随所有处诸佛世尊以如是等十一种相显了分别开示诸法.是名摩怛履迦。
复次颂曰.
诸相.与断灭. 无失坏方便. 彼二果.差别. 是诸经略义。
********************
论曰.当知诸经义略说有五种.一相二断灭三无失坏方便四彼二果五相等差别.
此五略说如善生经。佛告善生.族姓子有二种事俱爲美妙者是美妙相.断灭有二
种谓欲取断灭及依事取断灭者此言兼显二种无失坏方便.二种无失坏方便者
谓若落须发乃至趣於非家若尽诸漏乃至觉受我生已尽乃至广说.彼二果者谓
无失坏方便果寂静性.差别者谓五种寂静差别.一诸缠寂静二世间离欲寂静三
顺下分寂静四顺上分寂静五依事寂静。爲显此故於彼经中说伽他曰.诸苾刍美
妙寂静离欲漏离欲离系缚无执受涅盘任持最後身摧伏魔所使。
[一]复次颂曰
略说瑜伽道 缘所闻正法. 奢摩他.与观. 依影像.成就。
论曰.若略说瑜伽道.当知多闻所摄.正法爲境界.奢摩他毗鉢舍那爲自体.依止影
像及依止事成就。如薄伽梵说有五种法能摄一切瑜伽行者诸瑜伽地.谓持任明
注:
[一]五地见集谕卷六.疑是阿毗达磨经义.故今结归之也.
********************
镜及与转依.当知闻正法是持.所缘是任.止观是明.影像是镜.事成就是转依。
显扬圣教论卷第二十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