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清稗类钞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着述类

 

  列圣钦定诸书目录

  列圣万几之暇,博览经史,爰命儒臣选择简编,亲为裁定,颁行儒官,以为士子模范。胪列其目於左。

  经部,则《易经通注》四卷,《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御纂周易述义》十卷,《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御纂诗义折中》二十卷,《钦定周官义疏》四十八卷,《钦定仪礼义疏》四十八卷,《钦定礼记义疏》八十二卷。《日讲礼记解义》二十卷,《日讲春秋解义》六十四卷,《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御纂春秋直解》十六卷,《御注孝经》一卷,《御纂孝经集注》一卷,《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御纂律吕正义》五卷,《御纂律吕正义後编》一百二十卷,《御定康熙字典》四十二卷,《钦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御定音韵阐微》十八卷,《钦定同文统韵》六卷,《钦定叶韵汇辑》五十八卷,《钦定音韵述微》一百有六卷。

  史部,则《钦定明史》三百六十卷,《御批通监辑览》一百二十卷,《御定通监纲目》三编四十卷,《开国方略》三十二卷,《御定三逆方略》,《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临清犯略》十六卷,《石峯堡纪略》,《台湾纪略》,《平定廓尔喀纪略》,《平苗纪略》,《平定三省教匪纪略》,《辛酉工赈纪略》,《太祖高皇帝圣训》四卷,《太宗文皇帝圣训》六卷,《世祖章皇帝圣训》六卷,《圣祖仁皇帝圣训》六十卷,《世宗宪皇帝圣训》三十六卷,《高宗纯皇帝圣训》三百卷,《上谕内阁》一百五十九卷,《朱批论旨》三百六十卷,《钦定明臣奏议》二十卷,《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钦定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六十卷,《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十二卷,《钦定月令辑要》二十四卷,《大清一统志》五百卷,《钦定热河志》八十卷,《钦定日下旧闻考》一百三十卷,《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五十二卷,《皇清职贡图》九卷,《钦定盛京通志》一百卷,《词林典故》八卷,《续词林典故》,《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新定大清会典》,《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新定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钦定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二卷,《钦定皇朝文献通考》二百六十二卷,《钦定续通志》一百四十四卷,《钦定皇朝通志》一百卷,《钦定皇朝通典》二百卷,《幸鲁盛典》四十卷,《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钦定大清通礼》四十卷,《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皇朝礼器图式》二十八卷,《国朝宫史》三十六卷,《续国朝宫史》□□卷,《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六卷,《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八旗通志》二集□□卷,《大清律例》四十七卷,《钦定天禄琳琅》十卷,《御制详监阐要》二十卷。

  子部,则《御撰资政要览》三卷,《後序》一卷,《圣谕广训》一卷,《庭训格言》一卷,《御制人臣儆心录》一卷,《御制日知荟要》一卷,《御定孝经衍义》一百卷,《御定内则衍义》十六卷,《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卷,《御定执法成宪》八卷,《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钦定医宗金监》九十卷,《御定历象考成》四十二卷,《御定历象考成》後编十卷,《御定仪象考成》三十二卷,《御制数理精蕴》五十三卷,《御定星历考源》六卷,《钦定协纪辨方》三十六卷,《钦定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秘殿珠林》二十四卷,《石渠宝笈》四十四卷,《续石渠宝笈》□□卷,《钱录》十六卷,《钦定西清古监》四十卷,《钦定西清砚谱》二十四卷,《御定古今图书集成》五千二百卷,《钦定渊监类函》四百五十卷,《御定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御定分类字锦》六十四卷,《御定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御定佩文韵府》四百四十二卷,《御定韵府拾遗》一百十二卷,《御注道德经》二卷。

  集部,则《圣祖仁皇帝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世宗宪皇帝文集》三十卷,《高宗纯皇帝乐善堂全集》三十卷,《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卷,余集二卷,《御制诗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四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二十卷,五集一百四十卷,余集□□卷,《仁宗睿皇帝味余书室集》□卷,《御制文初集》□□卷,《御制诗初集》□□卷,二集□□卷,《御定全唐文》五千卷,《御定古今渊监》六十四卷,《御定全唐诗》九百卷,《御定赋汇》一百四十卷,外集□□卷,补遗二十二卷,《御选四朝诗》二百九十二卷,《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百八十二卷,《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御定全金诗》七十四卷,《御选唐诗》三十二卷,《御选唐宋文醇》五十卷,《御选唐宋诗醇》四十七卷,《皇清文颖》一百二十四卷,《续皇清文颖》□□卷,《钦定四书文》四十一卷,《钦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御定词谱》四十卷,《御定曲谱》十三卷。

  牵缀姓氏於集中

  查夏重、姜西溟、唐东江、汤西崖、宫恕堂、史蕉饮在辇下为文酒之会,尝谓吾辈将来人各有集,传不传未可知,惟彼此牵缀姓氏於集中,百年以後,一人传而皆传矣。

  刘继庄劝万季野着书

  鄞县万季野与大兴刘继庄同在徐健庵邸中,万终夕危坐观书,或瞑目静坐,而刘好游,日必出,或兼旬不返,归而以其所历告之万,万亦以所读书证之,语毕复出。故都人求见此二人者,得见万为多,而刘以游故罕所接。时万与刘各以馆脯所入,佣写人钞史馆秘书,连甍接架。徐既去官,刘亦返吴,而万为明史馆所留。刘语之曰:「不如与我归,共成所欲着之书。」万诺之,然不果。刘返吴,不久而卒,其书星散。及万卒於京,书亦无存矣。刘,名献廷,籍顺天而家苏州。

  图书集成

  《图书集成》一书,相传独成於陈省斋之手。省斋,名梦雷。其实非省斋一人所成也。康熙壬寅十一月上谕,有「陈梦雷原系叛附耿精忠之人,皇考宽仁免戮,发往关东。朕东巡时,以其平日稍知学问,带回京师,交诚亲王处行走。累年以来,招摇无忌,不法甚多,京师断不可留。着将陈梦雷父子发遣边外,或有陈梦雷之门生,平日在外生事者,亦即指名陈奏。杨文有乃耿逆伪相,一时漏网,公然潜匿京师,着书立说。今虽已服冥刑,如有子弟在京者,亦即奏明驱遣,尔等毋得稍徇私隐蔽。陈梦雷处所存《古今图书集成》一书,皆皇考指示训诲钦定,费数十年圣心,故能贯穿古今,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此书工犹未竣,着九卿公举一二学问渊通之人,令其编辑竣事。原稿内有讹错未当者,即加润色增删」等语。据此,则《图书集成》之成帙,非省斋所能专其功,而省斋之跅弛亦可见矣。

  刘南村不好着书

  刘林青,字南村,雍正时之攸县明经也。好读书,於六经尤有心得;随日劄记,每积寸许,辄毁之,存者无几。尝言古人戒好着书,不特悔其少作也,每教学者,令无忘斯语。

  四库全书

  乾隆朝,御史王应彩、安徽学政朱筠先後疏请下诏求遗书,并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古书,请开局校阅,具言搜辑之道其备。时大学士刘文正公统勳独以为非为政之要,且四处搜访,徒滋骚扰,欲议寝之。而协揆于敏中独善其议,固争之,卒用应彩等说上之。癸巳,四库全书馆开,而私家着述一经疆臣辇送至京,廷臣检阅,指出一二近似谤讪之语,於是生者陷大辟,死者戮尸,虽妻子亦从而坐死矣。馆开十三年而书成,共存书三千四百六十种,计七万五千八百五十有四卷,除颁赏内外臣工外,余悉存於翰林院。及光绪庚子拳乱,院被焚,弘编钜册遂无片纸之留矣。凡所纂辑,得之《永乐大典》中者五百余部,合各省遗籍殆有万余种,皆世所不传者,次第刊布,别藏其副於翰林院,依全书目次四部,编排标签,以清秘堂办事翰林司其籍。翰林及大臣有欲观者,许其请阅,亦可携纸就钞,惟不能私携出院耳。

  四库全书提要

  献县纪文达公昀总纂《四库全书》,一切体例皆其手定,每进一书,仿刘向、曾巩例作提要以冠之简首,高宗辄览而善之。评隲精审,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上。自言一生精力,全萃此书,洵古今大着作也。时陆耳山副宪与文达同主其事,耳山博闻强记,资禀绝人,由中书入直军机,曾奉勅编《通监辑览》者也。

  张阮林以着作为己任

  张阮林,名聪咸,桐城人,文端公英之五世孙也。高祖为工部右侍郎廷瑑,祖为贵西兵备道曾敭,皆以甲科贵。父元位,亦以副贡官巴州州判。阮林幼颖悟,为祖父所锺爱。家故世族,又自矜贵,未冠能文,有才气,睥睨同辈。年十九,游於从祖菉园之门,见里人姚石甫观察莹,与语,大惊,悔其所作,尽焚之,曰:「世固有不朽之学,此不可羞耶?」由是博极羣书,遂以着作为己任。

  王船山有遗书

  衡阳王船山着书数百种,临殁时,嘱其子孙曰:「吾所着,非二百年後不能大行。」子孙守其遗训,不以示人。当乾隆癸巳开四库馆时,湖南巡抚某至其家求书,仅得经学书数种。至道光末,邓湘臯求船山遗书,船山之裔以为符二百年之说也,乃出稿付刊。船山,名夫之。

  曹叔彦着述满家

  吴县曹叔彦检讨元弼,盛岁成名,着述满家。然双目短视,咫尺不辨,吐属宏深,语成文采,於故书雅训,百不失一。

  张菊生辑涉园丛刻

  《涉园丛刻》者,海盐张菊生副大臣元济於宣统辛亥六月,以其先世着述已梓而板亡及家藏未刻者,活版印行,凡八种。曰《入告编》,其九世祖螺浮给谏惟赤之谏草也。其赋咏为《退思轩诗集》。曰《赋闲楼诗集》者,螺浮之子皜亭主政(月告)着,曰《賔谷诗选》者,螺浮之孙葭士郎中芳湄着.曰《扪腹斋诗钞》,《扪腹斋诗余》者,皆螺浮曾孙青在明经宗松着.曰《藕村词存》者,螺浮曾孙咏川上舍宗橚着.附以《涉园题咏》,则螺浮曾孙选巌上舍鹤徵所辑也.张氏食德承家,泽躬尔雅,各能以文采自襮,不坠名家疑闻.施及菊生,盖九世矣.其持梓者,曰《帯经堂诗话》,螺浮曾孙吟庐上舍宗枏着.曰《词林纪事》,咏川上舍着.曰《初白庵诗评》螺浮曾孙芷斋明经载华辑.曰《竺喦诗存》,则赐采着.凡四种.

  赵撝叔辑鹤斋丛书

  会稽赵撝叔大令之谦善刻画,文词雅饬,有《悲庵居士》文存。又尝辑刻《鹤斋丛书》。鹤斋者,具言之,则为仰视千七百几十几鹤斋。盖以鹤喻县令,我国都凡一千七百几十几县,其时赵候缺,尚未真除,故云然也。

  史臣文笔之详慎

  《明史》三百三十六卷,乾隆丙午七月二十五日书成,凡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一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目录四卷。康熙己未,用博学宏词诸臣为分纂,以叶方霭、张玉书等为总裁,继又以汤斌、徐乾学、王鸿绪、陈廷敬、张英为之。诸纂修官皆博学能文,论古有识。玉书总志,廷敬总本纪,鸿绪总列传。至甲午,鸿绪传稿成,表上之,而本纪、志、表尚未就,鸿绪又加以纂辑。雍正癸卯,始再表上。世宗乃命张廷玉为总裁,即就鸿绪本,令词臣再加订正。及书成,盖已六十年矣。古来修史,未有如是之从事慎而为日久者。所以编纂得当,详简合宜,行文尔雅,超出於辽、宋、元三史之上,而可以继欧阳之《五代》也。

  万季野手定明史稿

  有明以来,谈道统者扬己陵人,卒酿门户之祸。万季野目击其弊,着《儒林宗派》十六卷,凡汉後、唐前传经之儒,一一具列,除排挤之私以消朋党,持论独为平允。季野少不驯,其父闭之空室中,窃视插架庋有明史料数十册及经学诸书,尽读之。既出,其伯兄出经义试之,俄顷成千言。伯兄大惊,以告其父。其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之新衣履,送入塾。康熙己未,开局修《明史》,徐元文延之往,则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为请,许之。遂手定《明史稿》五百卷。时季野老矣,两目尽废,而胸罗全史,信口衍说,贯串成章。时钱亮工尚未达,为徐门下士,才思捷敏,昼则徵逐朋酒,夕则晋接津要,夜半始归静室中。季野踞高足床上坐,亮工就炕几前执笔,随问随答,如瓶泻水。亮工据纸疾书,笔不停辍,十行并下,略无罅漏。史稿之成,虽经数十人手,而季野、亮工实尸之。

  李天生改王鸿绪明史稿

  富平李因笃,字天生,性行忼爽,一秉秦中雄直之气.生平与李二曲交最密.天生宗朱子,二曲讲良知,各尊所闻,不为同异.康熙己未,以博学宏词及第,授检讨,与修《明史》,精熟明代事蹟,史馆无者.授职数月,乞归飬母.後王鸿绪史稿成,欲令正之.时老病在牀,令二人捧稿朗诵,呼曰改,即加窜易,半载而毕.鸿绪,华亭人,文恭公顼龄之次弟也,官至户部尚书,有《横云山人集》.

  史疑之审订

  历代称史学者,亦惟评隲旧闻,抨弹往迹,甫繙史略,即可成文,昔人所以有玩物丧志之讥,又有读史令人心粗之慨也。至於本朝诸儒,皆实事求是,有疑必审,有误必订,而非前人所可及。如钱大昕之《廿二史考异》,王鸣盛之《十七史商搉》,赵翼之《廿二史劄记》,张熷之《读史举正》,洪颐煊之《诸史考异》,皆通校全史者也。梁玉绳之《史记志疑》,钱大昭之《两汉书辨疑》,沈钦韩之《两汉书疏证》,梁章钜之《三国志旁证》,赵绍祖之《新旧唐书互证》,施国祁之《金史详校》,皆专考一史者也。披郤导窾,莫不精深确当,读史者宜奉为指南矣。

  王士禄拟改正史体

  新城王士禄,文简公士祯之兄弟行也。尝病二十一史冗驳乘舛,《三国志》并列为非,谓宜废陈氏而用谢承《季汉书》,仿《晋书》例,列魏、吴为世家,去宋、齐、梁、陈、魏、北齐、周七书,而用李延寿南北二史,其宋、辽、金用柯维骐《宋史新编》,合之十二史,既正史体,复省烦复。拟上书,不果。又谓坊本《子贡诗传》、《申公诗说》并伪书,李维正序行《津逮秘书》收之,皆误也。

  赵瓯北着廿二史劄记

  赵翼撰《廿二史劄记》之初,自言不能研究经学,惟历代史书事显而义浅,便於流览,於是取为日课。有所得,辄记於别纸,有稗乘脞说与正史歧误者,不敢遽记为得间之奇。修史时此等记载,无不蒐入,史局弃而不取,必有难以徵信之处,今反据以驳正史,不免为有识者所讥。钱大昕闻而赞之,谓为论古特识。翼,字瓯北,阳湖人。

  朱昭芑於史多撰述

  太仓朱昭芑茂才明镐,以不得志於有司,发愤攻古学。每读一书,辄手自勘雠,朱黄钩贯,上自年经月纬,政因事革,下至方言物考,音义章句,无不通以训故,参以稗家,攟摭补缀,穿窒疑,定纰缪,丝分缕析而後止。长身修伟,负意气,好持论,恢奇多闻,上下千百年若指诸掌,听者惊悚莫敢夺。於国事虽有论述,藏之箧,不示人。马迁、班、范三史考核未竟,魏、晋以降,贯穿详洽,所着之《书史异同》、《新旧异同》二书先成,其余日钞月撮,曰《史典》,曰《史几》,曰《史略》,曰《史风》,曰《史游》,曰《史嘉》,曰《史芸》,曰《史异》,曰《史最》,曰《史俳》,曰《史鉴》,曰《史粲》,曰《史纠》,凡十有三种。

  史阙之增补

  《史》、《汉》有表,而范书则无。班氏有《艺文志》,而范氏、陈氏、欧阳氏及辽、金、元三史皆缺。沈约《宋书》,纪、志、传三体悉仿旧史,独阙刑法、食货二志,亦乖史裁。三国、东晋、十六国疆域最为错杂,而无志以别之,皆读史者之所抱憾者也。自有钱大昭之《後汉书补表》及《补续汉书艺文志》,侯康之《补三国艺文志》,顾怀三之《补五代史艺文志》,倪灿之《补辽金元艺文志》,郝懿行之《补宋书刑法》、《食货》二志,洪亮吉之补三国、东晋、十六国各《疆域志》,阐幽决滞,抱坠拾遗,生於数千百年以下,追及数千百年以上之事,恍如掌上螺纹,洵非浅见寡闻者所能道矣。

  杭堇浦辑历代艺文志

  杭堇浦世骏曾辑历代《艺文志》,历数十载,成此钜观。其子贫甚,不能给朝夕,因以半部质於扬州马氏玉玲珑馆,半部质於杭州孙氏寿松堂。在孙氏者,转入徐印香舍人家,咸、同间,粤寇扰浙,遂不知流落何所。

  惠定宇有後汉书训纂

  惠定宇尝病於扬州,医言欲饵参。定宇贫窘,不可得。时歙人汪对琴比部棣亦侨居邗上,雅重定宇品学,慨然购上品紫团参持赠,值千金。定宇病起,举所撰《後汉书训纂》初稿及缮本尽以贻之。比部不欲攘美,什袭珍护,屡思梓行,而绌於力。以同里陈氏喜藏书,因付以缮本,而自留原稿。後桐乡冯氏所刻《後汉书补注》,即此本也。

  旧五代史

  世所流行之《旧五代史》,非薛居正纂辑之原书,盖乾隆壬寅七月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搜集而成者。据高宗御题,已云非薛史之旧,且复杂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通监考异》、《五代会要》、《契丹国志》、《北梦琐言》、《东都事略》、《五代春秋》、《九国志》、《十国春秋》及宋人说部诸书以附益之,其非薛史之旧可知矣。

  刘凤诰注五代史

  刘侍郎凤诰注《五代史》成,日呕黑血如墨,未几死。赵文恪公慎畛尝见其手写残稿於会稽顾氏,凡六册,十二卷,稿用墨笔,涂注用丹黄笔,书为端楷,点画皆遵《字典》。

  钱大昕着元史续编

  钱大昕幼聪敏,过目成诵,凡天文、地理、经史、小学、算法,学无不精,所着《经史答问》数卷,畅发郑、贾之奥。又习蒙古语,故考核金、元诸史及外藩诸地名,非他儒所及。成亲王言其在上斋时,质庄土尝获元代蒙古碑版,体制异今书,人皆不识,倩章嘉国师译汉文。会大昕过而见之,曰:「章嘉故博学,然其译为汉文,字句有误者。吾有收藏元时库库所译汉文,可取而证之。」归寓取原文,章嘉所误处毕见。乃着《元史续编》,采择精当。而小学诸书翻切极详,惟讲论字学,株守许氏《说文》,排斥别解,取择颇褊窄耳。大昕,字辛楣,嘉定人。

  马宛斯着绎史

  邹平马驌宛斯着《绎史》百六十卷,自开辟讫秦亡,事蹟略备。先着有《左传事纬》十二卷,顾亭林见而亟称之。时人号为「马三代」。

  章实斋为史学大宗

  才、学、识三长,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唐刘知几《史通》扬榷古今,褒贬传记,为千古不刊之书。後之继武者,当推会稽章学诚之《文史通义》。命名仿《史通》,而《史德》、《史释》诸篇,且为《史通》所未及。《方志》之学,仿《春秋》、《檮杌》而成书。《校雠》之篇,非扬雄、刘向、郑樵不能胜任。条分缕析,矩叠规重,多为前贤所未发,世所由推之为史学大宗也。学诚,字实斋。

  章实斋得史裁

  章实斋尝修《永清县志》,苏州叶廷琯谓其思精体大,深得史裁。如职官、选举有表,年经事纬,先後不紊。又有《士族表》,以澄流品而劝睦姻。舆地、水道有图,开方计里,形势了如。又有《建置图》,但详制度而略景物。至於《列女传》,尤极匠心为之,但有一节可书,片言为则,无不描摹謦欬,刻画仪容,欲忍饮冰茹蘖之贞,特改列名注略之陋。若夫阙访有传,防猥滥也,即以待参稽。前志有传,明渊源也,即以维废坠。其体裁皆足为後之修志家取法。各序因志例而推论史例,更有发前人所未发者。刘子玄《史通》一编,独擅千古,实斋可谓继声矣。王亮生言其所修《和州志》,体例较此又变而极精善,盖志家固有因地制宜之道,非可以一格拘也。

  张孟劬着史微

  钱塘张孟劬太守尔田竺於学,尝撰《史微》一书,盖为考镜六艺诸子学术流别而作也。古今言六艺诸子者夥矣,非便词巧说,破碎大道,即凭虚任臆,诋为异端。盖自汉武帝废黜百家,而先王官守之遗衰;自郑康成混合今古文,而孔子垂世立教之微言绝。暖暖姝姝,抱一先生之言以迄於今,虽以乾、嘉诸大儒考订校雠之勤,苦志尽情,头童齿豁,尚不识六艺诸子为何物,真庄生所谓「大惑终身不解」者也。孟劬与其友孙益葊孝廉德谦同谭道广平,即苦阮氏、王氏所汇刊之经解琐屑餖飣,无当宏恉,嗣得章实斋《通义》,服膺之,乃於周秦学术之流别,稍有所窥见。久之,读太史公书,读班孟坚书,无不迎刃而解,豁然贯通,一时之所创寤,殆若有天牖焉。爰悉取六艺诸子之存於世者理而董之,仿刘知几《史通》例,分为内外篇,都十万余言。内篇为古人洗冤,为来学袪惑,本经立义,比次之学为多。外篇发明天人之故,政教之原,越世高谈,论断之学为多。名曰《史微》者,以六艺皆古史,而诸子又史之流裔也。

  高宗御制十全记

  高宗自号十全老人,有《御制十全记》。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降廓尔喀为二。其内地之三藩叛乱,谓为么麽小丑,不屑数也。

  魏默深着圣武记

  邵阳魏默深源之着《圣武记》也,龚定庵手书楹帖赠之,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孙之駸辑二曲野录

  乾隆时禁毁之书,晚近稍稍出现。《二曲野录》八卷,仁和孙之駸所辑也。详载明洪武戊申至崇祯甲申之遗闻轶事,而於灾祥妖异之作,尤娓娓言之,故辞甚复杂。其以甲子编年,又若寄陶渊明之旨趣焉。惜无序跋,不克详其本末也。

  陈湖辑荆驼逸史

  今世所传《嘉定屠城》、《扬州十日》等记,皆见之於《荆驼逸史》。此书自《三朝野纪》至《平台纪略》,凡五十种,四十八册,编辑者称陈湖进士,盖当日书禁例严,故深自隐匿其名姓。其序中详述所由得之者,颇类怪诞。序云:「无梦园者,明宫詹陈文庄公之别墅也,其址在葑门东道桥之南。中有荷池数亩,饶有园亭之趣,竹石之佳,柳暗花明之胜,至足乐也。是时公尝与周忠介、文文肃、姚文毅日相倡和於其间。园故为陈氏世居,家多藏书,所刻书籍碑板多系以无梦园者,公故有《无梦园文集》行於世。闻诸故老传云,书板多藏於兹园之四飞阁上。迨入清朝,卉木废,湖石圮,颓垣零落,已成荒园矣,即书籍碑板亦散失不复存。壬癸之交,予寓居於园之水阁,敝庐数椽,足蔽风雨,昼耕夜诵,人事都绝。庭阴有枯松一株,虽枝干蜿蜒,而萧然无复生意,命人劚而去之。不数尺,下有石板,叩之铿然有声,启视之,得铜柜一具,不敢轻亵,疑其中有异物藏焉。再拜稽首而开之,无他,乃残书一束耳。字迹潦草,复多漫漶。读书之暇,挑镫细阅,俱系故国遗闻,约有数十种。不忍散弃,爰录而存之,用昭劝惩,以备正史所未逮,可与《天宝遗事》并垂不朽。裒帙既成,命之曰《荆驼逸史》,藏之巾箱,以俟世之鸿博君子采择,庶不负予之一片苦心尔。」

  王白田为紫阳功臣

  宝应王白田,名懋竑,编辑《朱子年谱》,去取精审,於年月先後尤齗齗,少壮精力专注一书,世称为紫阳功臣不诬也。白田性介澹,尝谓友人曰:「老屋三间,破书万卷,平生志愿於斯足焉。」

  旧钞贰臣传

  乾隆末,高宗勅廷臣撰录《贰臣传》,其书甚秘,凡二十卷,首录谕旨五道,卷一为甲乙表,卷二至卷二十为列传。表分六等,以遇难殉节者入甲编上,着有勳绩者入甲编中,着有劳绩者入甲编下,无功绩可纪者入乙编上,曾获罪者入乙编中,首降流贼後投诚者入乙编下,各传即视此以编次,盖旧钞国史馆定本,异於湖南坊刻者也。坊刻并作十二卷,漏载谕旨暨甲乙表,各传先後杂糅,无复甲乙次序。又如乙编上之马光远、左梦康、谢陞、金之俊、房可壮、王永吉、王铎、梁云构,乙编中之冯诠、谢启光,乙编下之衞周祚,龚鼎孳、刘昌、高尔俨、张端、孙可望,共十六人,乾隆壬子奉特旨削諡,此本分系各传末,而坊刻亦均遗之。

  王壬秋着湘军志

  湖南王壬秋检讨闓运着《湘军志》,叙湘军之缘起与琐事,虽表扬功绩,而劣迹曾不少讳,於曾文且有微词,皆直笔也。湘军将帅恶之,购其板,毁焉。乃羣属王定安别撰《湘军记》,则皆谀颂之矣。

  刘芗林欲作淮军志

  贵池刘芗林观察含芳尝谓淮军非始於李文忠,其官登莱青兵备道时,为人述淮军之原委,欲作淮志,未果而卒。

  世宗有朱批谕旨

  世宗勤於吏治,朱批谕旨,自雍正辛亥发刊至乾隆戊午蒇事者,虽有三百卷之多,然雍正十三年中,无日不自握丹毫,畴咨庶政,故朱批谕旨甚多,所发刊者不过十之三四。其余以事关军国大计,当时未便发刊,均藏保和殿东西两庑。

  国朝史事,以康、雍、乾三朝为中坚。而雍正时之振刷,尤为一代特色,故世宗手批,实为史材中最要之物也。

  朱东观编明崇祯诸臣奏疏

  朱东观编《明崇祯时诸臣奏疏》一卷,高宗以为忠於所事,不足为罪,惟令改去「虏」「胡」「鞑」等字。

  国初诸曹章奏

  光绪庚子,甘肃炖煌石室写经初见於世之时,法人伯希和取古代宝物。是室湮没於唐代,所藏皆唐以前物,学部令甘抚送京,遂由部设京师图书馆庋藏之,复购置书籍以益其不足,并奏请酌拨内府书籍,於是内府书稍稍传布,然多残缺重复之物。中有诸曹章奏钞本五册,皆系顺治甲申九月章奏也,而仅有吏、户、礼三曹。计礼曹章奏分上下两册,其上册首页署纂修官编修朱之锡、检讨李中白。户曹章奏一册,署纂修官编修陈爌、李昌垣。吏曹章奏上下两册,首不署名,知为吏曹者,亦就文义定之耳。

  何子贞着史汉地理合证

  道、咸间,道州何子贞绍基以书名着於世,然其生平学问,专肆力《史》、《汉》。罢官後,恒为各省大吏聘修通志,体例精严,撰述赡洽。诗宗昌黎、东坡,有苍莽横逸之气。所着有《史汉地理合证》、《东洲草堂诗文集》、《玄女室杂记》、《舂陵倦忆录》。

  宫史

  内廷奉诏编纂《宫史》一书,不授剞劂。其宫苑一门,备载宫中现行则例。首一门为圣训,有圣祖御旨。

  顾亭林有肇域志手藁

  顾亭林《肇域志》手藁,德清许周生藏。咸丰庚申浙乱後,为扬州黄古蟠所得,於同治丁卯为黠贾巾去。黄先世多藏书,任子田侍御曾假十余种至京师,有经周书昌、丁小雅勘定者,俱为黄之後人以贱价售之。

  顾祖禹着方舆纪要

  顾祖禹所着《读史方舆纪要》,博闻宏辨,囊括古今,宁都魏叔子禧称为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业。江夏刘湘煃者,尝校顾书十余年,爱其精博而微訾其纵横,着《读史方舆纪要订》若干卷。禧弟子梁份尝着《秦边纪略》,有书无图。湘煃得图以校份书,宛合,乃知为份旧本。然与祖禹书颇龃龉,湘煃因合订为《秦边纪略异同考》。份传禧学,不仕,为西边大帅上客,其书仅存。湘煃受业於梅文鼎,以诸生终。

  李尧栋言地理

  李中丞尧栋,乾、嘉间贤大吏也。任馆职时,雠校精核,为高宗所知。一日,代人撰《日下旧闻考》表文,高宗亟称善。尝为《云南山川地理图》二卷、《夷人图》二卷,图後各系以说。又尝剏修《四川通志》,详实不芜。又尝购书以惠湖南岳麓书院之弟子,又於江宁建长干桥,缮莫愁湖,而志以诗文,筑补梅亭於湖南节署,以志嗣美梁文定之名蹟。

  杨守敬治旧地理

  同、光以来,精目录版本之学者,有桐城萧穆、江阴缪荃孙。精金石考证之学者,有义州李葆恂。而宜都杨守敬则兼之,地理之学,尤为独擅。盖守敬治旧地理,早着《历代地理沿革图》、《隋书地理志考证》行世。晚成《禹贡本义》、《水经注要删》、《水经注图》、《晦明轩稿》。以为自来治《禹贡》者,若胡渭、徐文靖、程瑶田、焦循、成蓉镜、丁晏诸家,於黑水、三危、九江、三江之类,往往强为牵合,莫得要归。实则两黑水、两三危、两九江、四三江、三沮水、两洛水、两漳水等,皆异地同名,并不相涉,必沟而通之,致南北混淆,古今杂糅矣。至若碑帖及宋、元版古书,考订题跋,景摹上石付梓者,不可胜数。所成有《丛书举要》、《日本访书志》、《续补寰宇访碑录》、《寰宇贞石图》、《留真谱钱录》。守敬,字惺吾。

  朱竹垞编日下旧闻

  《日下旧闻》为朱竹垞所编,而于敏中综其成。乾隆癸巳,高宗令福隆安、英廉、蒋赐棨、刘纯炜等逐一确核,凡方隅不符,记载失实,及承袭譌舛,遗漏未登者,悉行分类胪载,并载入《四库全书》,以垂久远。

  吴为相修桂阳州志

  吴为相,桂阳州人,少有颖才,性简略。顺治庚子举於乡,不乐仕进。会试不第,归隐。州牧董之辅甚重之,属修州志,诸纂次尽付之。时诸生集者百数,议论尽出为相下。已而诸生皆散去,为相一人属稿,日数十纸,五月书成,人咸叹为莫及。

  白下志

  有以《白下志》就正於袁子才者,袁置案头,尘壒积矣。作者索之数四,即完璧归之。其人即梓以问世,而颇怪袁之惜墨如金也。袁曰:「此志命名,已不足寓目矣。」或问其故,袁曰:「白下者,江宁之别名也。《白下志》为江宁府志乎,抑江宁县志、上元县志乎?抑志白下山水乎,抑志白下人物乎?作文必先有题,既无题,安有文,是不必观也。」其人闻之,匿其板不复问世。

  徐星伯着新疆赋新疆识略

  大兴徐星伯继朱竹君学士筠、文正公珪、翁覃谿阁学方纲而起,招徕後进,天性敦挚似竹君,胸次宽博较覃谿为胜,四方宿学之士客京师者,以是皆归之。官湖南学政,为武陵赵文恪公慎畛劾罢,戍伊犂,且籍其家。其得罪之原因,盖随棚厨夫卖茶点与诸生敛钱,事涉徐之封翁,赵摭以入奏。然不经此,星伯之《新疆赋》及《新疆识略》不成。天山南北路冰涯雪窖,皆天畀之以着书材也。赐环後,仍官中书,门下往来者有乌程沈垚、平定张穆、泰兴陈潮、甘泉杨亮、阳湖董佑诚,皆谈地学之友也。

  林利着太平天国外纪

  《太平天国外纪》着者名林利,为英国海军官员,仕於粤寇伪忠王李秀成部下,曾为之组织忠义军,以对抗戈登之长胜军。

  李秀成着天国监略实录

  粤寇李秀成死後,其子徵祥尚幼,钱塘某富室收养之。当出险时,一切金玉宝物俱不取,惟怀秀成手着《天国监略实录》一册而出。

  董韫卿着述等身

  甘泉董酝卿司农恂,自幼至老,手不释卷,汗牛充栋,着述等身,舆地一科,尤为精阐。所着有《江北运程记》、《楚漕江程记》,为生平心力所注,尤稗国计。

  徐延旭辑越南纪略

  徐延旭之抚广西也,擢自湖北襄郧荆道,不二年,迁擢之速,震耀一时。盖徐尝辑《越南纪略》一书,张文襄公於奏保人才时,并以进呈,朝廷奖之。然其书体例杂糅,於越南地势、民风、政教、禁令,率皆摭拾大略,於今昔沿革损益利害,均未之考。惟中、越边界各隘,历粤抵滇,计有千八百里,详载无遗,尚足备览,然《广西通志》固有之矣。徐自言守太平时,款结贡使,出关抵一人家,因雨留数日,得钞册,纪载越事,携归,并采案牍,汇为是书,不意缘此致福也。

  周燕生谙朝鲜掌故

  海门周燕生家禄随吴武壮公长庆驻师朝鲜。燕生居朝鲜久,熟谙朝鲜掌故,着《朝鲜世表》、《朝鲜载记》、《朝鲜乐府》三种,皆精核。

  曾文正辑五百家姓

  《百家姓》一书,为宋初人着,故首赵姓,尊其时之皇系也。然有韵无文,识者病之。国初费九烟重编之,成文矣而不传。湘乡曾文正公乃又作《五百家姓》,凡单姓、双姓共五百家,而字则二千余,盖每句首冠以姓,其下即引一先贤事实以注之。

  徐锡辑熙朝新语

  《熙朝新语》残本,题曰古歙余金德水辑。及考《周庄镇志》,云前辈传闻,谓是镇人徐锡所作,藏名为余金者,以当日法网綦严,故不敢直书其名也。书凡十六卷。嘉庆戊寅,翁子敬付之梓而序之,以为得之武昌市肆中,且称其多采前人着述,无一臆撰讹传之语,又旁蒐轶事,发潜阐幽,凡登临耳目所经,巷议街谈所及,自国初至嘉庆二百年中,有关於政事、文章、人心、风俗者,靡不具载。

  汤海秋着浮邱子

  道光朝,士无不知湖南有汤海秋者。海秋二十成进士,三十补御史,意气蹈厉,勇言事。未踰月,三上章,最後以言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事,在已奉旨处分後,罢御史回原官户部。时英人扰海疆,求通市,海秋愤不得言事,犹条上尚书转奏,策夷务善後三十事。嗣西人求改关市约,有其摺中不可许者数条,人以是服其精。浮湛部曹不得志,退而着《浮邱子》一书,大抵言军国利病、吏治要最、人事情伪、开设形势、寻摄要眇,凡九十篇,四十余万言。每遇人,辄曰:「能过我一读《浮邱子》乎?」卒年仅四十余。海秋,名鹏,湖南益阳人。

  叶调笙着吹网录

  叶调笙着《吹网录》成,或谓之曰:「子既以儒家着书,而以释家之语名之,毋乃见讥於识者欤?」调笙曰:「是诚然。然宋儒讲学之书,已袭取唐时释子语录之名,下此则小说家有宋人《铁围山丛谈》,近世如纪文达之《如是我闻》,彭甘亭之《忏摩录》,亦皆以释家语命名,拙着亦窃援其例耳。」调笙,名廷琯,咸丰时之苏州人。

  求阙斋日记

  湘乡曾氏藏有《求阙斋日记》真蹟,装以册页,得数十巨册,皆文正所手书。宣统纪元。携至上海,将赴石印。中颇有讥刺朝政、抑阳人物处,或见之喜曰:「此信史也。」意欲摘录,以卷帙浩繁而罢。及印本出,重览一过,则讥刺朝政、抑扬人物之处皆删除净尽矣。

  小说之盛行

  好小说家言者,首推纪文达公昀诙谐善谈,今所传《滦阳消夏录》、《续录桐阴杂记》、《如是我闻》、《姑妄听之》是也。袁枚尝作《子不语》,然不及其雅饬。蒲松龄之《聊斋志异》,尤为卓绝,其叙事简古,人比之司马迁《史记》。余如金人瑞之《西域风俗记》,汤传楹之《闲余笔话》,余怀之《板桥杂记》,吴翊凤之《秋灯丛录》,均能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至章回小记,自达海以满字譒译《三国演义》以教旗人,而忠毅公额勒登保直视同古兵法,破川楚教匪,为一朝名将,此亦可见小说之有裨实用矣。若吕抚之《二十四史通俗衍义》,蔡奡之《东周列国志》,胡为而之《东汉演义》,褚人获之改正《隋唐演义》,虽较之《三国演义》文质殊体,雅俗异态,而贞百虑於一致,驱万途於同归,亦能使纷烦众理,无倒置之乖,殽杂羣言,无棼丝之乱,譬如葑菲,节取焉可也。言情之作,则莫如曹寅之《红楼梦》,讥世之书,则莫如吴敬梓之《儒林外史》。曹以婉转缠绵胜,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有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故不发之致;吴以精刻廉悍胜,穷形尽相,惟妙惟肖,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所谓各造其极也。至善评小说者,则推金人瑞,笔端有刺,舌底澜翻,亦爽快,亦敏妙,锺惺、李卓吾之徒望尘莫及矣。文章游戏,缪艮所作,近代则之,厥风大畅,东方谲谏,淳于滑稽,其於世道人心盖亦有功不少矣。

  水浒传西厢记

  吴县金圣叹,名人瑞,原为张采,字若采,文倜傥不羣。少补长洲博士弟子员,後以岁试文怪诞黜革。及科试,顶金人瑞名就试,即拔第一,补郡庠生。圣叹於施耐庵《水浒传》、王实甫《西厢记》皆有批本。顺治丁亥戊子之交,方从事杜诗,详加评点,未卒业而被难,士林惜之。

  聊斋志异

  淄川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康熙辛卯岁贡,以文章风节着一时。弱冠应童子试,受知於学使施愚山侍讲闰章,文名籍甚。顾以不得志於有司,乃决然舍去,一肆力於古文辞,悲愤感慨,自成一家言。

  留仙研精训典,究心古学,老宿名流时加刮目,因亦私心自喜,不敢妄自菲薄.又因目撃国初乱离时事,官玩民偷,风漓俗靡,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书,以抒孤愤而谂识者,则词章,经济,志节皆与之俱传矣.每当授徒乡间,长昼多暇,独舒蒲席於大树下,左茗右烟,手握葵扇,偃蹇终日.遇行客渔樵,必遮邀烟茗,谈虐间作,虽第鄙亵之语,市井荒伧之言,亦倾听无倦容.人以其易亲,故乐近之.初尝效东坡强人妄言,其後不必用强,甚为构空造作奇闻以来取悦者矣.晚归篝灯,组织所闻,或合数人之话为一事,或合数事之曲折为一传,但冀首尾完具,以悦观听.其文非一朝所猝办,其事亦非一日所网罗,历二十年,稿三数易,始得此高不盈寸之着作.其行文驱遣成语,运用典籍,全化襞袭痕迹,殊得唐人小说三昧.留仙之孙立德序《聊斋》云十六卷,与今之传本合.或云尚有余卷,当日其家以所传多明亡逸事,惧触文网,为删之矣.

  或曰,《聊斋志异》初成,就正於王文简,文简欲市其稿,留仙不与,因加评隲隙而还之,并书後一绝云:「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聊斋志异》之不为《四库全书》说部所收者,盖以《罗刹海市》一则,含有讥讽满人、非剌时政之意,如云女子效男儿装,乃言旗俗,遂与美不见容丑乃愈贵诸事,同遭摈斥也。

  客舍偶闻

  淮南彭孙贻《客舍偶闻》一帙,顺德李芍农侍郎文田注之,所记康熙初年满人互相挤轧之状,历历如绘。其自叙曰:「客长安,见贵游接席,必屏人趣膝良久,人不闻,须臾广坐寒暄而已。徵以道上所闻,唯唯谢弗知。廷有大事,卿寺台省集禁门,其中自有主者,羣公画尺一而退,咸诺诺。议更寘大吏,冢宰不得闻,有所调发,司马不知,羣公优游无事,日置酒从容。诸小臣相聚博奕,连晨夕,或达旦,失朝会,始以病告,当事亦不问,以是闻见甚希。然时时游於酒人豪士间,抵掌谈世事,无所讳,突梯者又姑妄言之,足以新人听。虽多耳食,徵其实,亦十得五六,更益以所见,随笔记之。」

  野叟曝言

  《野叟曝言》为康熙时江阴缪某所撰。缪有才学,颇自负,而终身不得志,晚乃为此书以抒愤。书成,适圣祖南巡,缪乃缮写一部,装潢精美,外加以袱,将於迎銮时进呈,冀博宸赏。其女亦通文墨,且明慧晓世事,知此书进呈,必酿祸。又度其父性坚执,不可劝止,乃与父之徒某议,乘夜用白纸装钉一部,其精美与原书无殊,即置袱中而匿原书於他处。次日,缪将迎驾,姑启袱出书,重加什袭,则见书犹是,而已无一字矣。缪大哭,以为是殆为造物所忌,故一夕之间书遽羽化也。女乃徐劝之曰:「既为造物所忌,似不进呈亦佳,免召杀身之祸。」缪无如何,始罢进呈之意,由是郁郁而死。死後,女乃将其书重加润饰,凡秽亵之语,删除略尽,始付刊,即世间流传之本也。缪湛深理学,又长於兵、诗、医、算,乃以素臣自居,而以理学归之母氏,以兵、诗、医、算分之四妾,举所心得,宣泄无遗。书凡一百五十四回,其中讲道学,辟邪说,叙侠义,纪武力,描春态,纵谐谑,述神怪,无一不臻绝顶。昔人评高则诚之《琵琶记》,谓用力太猛,是书亦然。书托言明弘治年事,按之正史,事实间有相合,而时代不能两符也。

  纪文达谓古今着述大备

  纪文达为人作序、记、碑、表之属,随即弃掷,未尝存稿。或以为言,纪曰:「吾自校理秘书,纵观古今着述,知作者固已大备,後之人竭其心思才力,要不出古人之范围,其自谓过之者,皆不自量之甚者也。」

  阅微草堂笔记

  纪文达学究天人,胸罗万象,所谓无书不窥,无技不绝。加以天性旷达,不靳靳然赖雕虫小技见称後世,其精义微言,皆隐见於《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滦阳续录误收金人诗为近人诗

  叶调笙所着《吹网录》云:纪文达公昀《滦阳续录》,载其座师介野园宗伯乾隆丁丑年所作恩荣宴诗曰:「鹦鹉新班宴御园,摧颓老鹤也乘轩。龙津桥上黄金榜,四见门生作状元。」文达自言「鹦鹉新班」不知出典,当时拟以询野园,而因循忘之。郭频伽《灵芬馆诗话》则谓元遗山《探花词》五首,中有句云《殿前鹦鹉唤新班」,野园殆即本於是欤?然去一「唤」字,於理未协。【此以唤字属鹦鹉,故谓去之未协。】余尝阅《中州集》第八卷,则见此诗乃知为金吏部尚书张大节所作,题为《同新进士吕子成辈宴集状元楼》。所异者,「御园」为「杏园」,「摧颓」为「不妨」,「四见」为「三见」,「作状元」为「是状元」耳。野园殆见此诗事颇类己,偶书之而略改数字,见者遂误谓以为野园所作也。至「鹦鹉新班」,当是金源故事,尚须博考。频伽亦以此诗为野园作,故谓遗山句是其所本。若就金人而言,据《中州集》小传,张大节於明昌初已请老,计在遗山之前数十年,应是遗山诗本之张句,「唤」字之可去与否,亦难以臆定也.

  着书自述身世

  小说家多好以自身所经过之历史为着述之资料,如《儒林外史》中之杜少卿,即着者吴敬梓徵君之自寓也。《儿女英雄传》着者文铁仙,曾简驻藏大臣,以事不果往,故书中安龙媒将有乌里雅苏台之役而卒不成行,殆亦以泚笔之时感触身世,因而自为描写耳。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全椒吴敬梓所着也。吴,字敏轩,一字文木,乾隆时人,尝以博学宏词荐,不赴。袭祖业甚富,而素不习治生,性复豪,遇贫即施,与文士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休,未数年,产尽。醉中辄诵樊川「人生直合扬州死」之句,後竟如所言。

  是书将雍、乾时代之怪现状,描写尽致。盖此时代之名士,最高者亦至於诗辞文字、笺注考订而止。汪容甫於当时最负盛名,而《儒林外史》中之匡超人,或谓即指容甫。世传其有出妻之事,与小说所载微异,然即此,亦足见人言啧啧之有自来矣。容甫初娶孙氏,工吟咏,尝有句云:「人意好如秋後叶,回相见一回疏。」最为容甫所不怿。一日晨出,忽潜回房,时孙方梳头,容甫出不意,自其後抱之。孙骇问曰:「是何人,敢尔相戏?」容甫遽怒曰:「岂尚有他人敢如此乎?」即以此为罪,出之,自是遂为时论所薄。後拟刘孝标《自序》,乃有「蹀躞东西,终成沟水」之语。文士出妻,固亦常事,如容甫者,则太不近人情矣。

  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所载皆纳兰太傅明珠家之琐事。妙玉,姜宸英也。宝钗为某太史。太史尝遣其妻侍太傅,冬日辄取朝珠置胸际,恐冰项也。或谓红楼梦为全书标目,寄托遥深。容若词云:「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贾探春为高士奇,与妙玉之为宸英同一命义。容若,名成德,後改性德,太傅子也。

  或曰,是书所指,皆雍、乾以前事,宁国、荣国者,即赫赫有名之六王、七王第也。二王於开国有大功,赐第宏敞,本相联属。金陵十二钗,悉二王南下用兵时所得吴越佳丽,列之宠姬者也。作是书者,乃江南一士子,为二王上宾,才气纵横,不可一世。二王倚之如左右手,时出其爱姬使执经问难,从学文字,以才投才,如磁引石,久之遂不能自持也。事机不密,终为二王侦悉,遂斥士子,不予深究。士子落拓京师,穷无聊赖,乃成是书以志感。京师後城之西北,有大观园旧址,树石池水犹隐约可辨也。

  或曰,是书实国初文人抱民族之痛,无可发泄,遂以极哀艳极繁华之笔为之,欲导满人奢侈而覆其国祚者。其说诚非无稽,试读第一回之诗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其言何等凄楚痛绝,则知其中有绝大原因,非游戏笔墨之自道身世者可比也。

  或曰,《红楼梦》可谓之政治小说,於其叙元妃归省也,则曰「当初既把我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於其叙元妃之疾也,则曰「反不如寻常贫贱人家,娘儿兄妹们常在一块儿」,绝不及皇家一语,而隐然有一专制君主之威在其言外,使人读之而自喻,此其关系於政治上者也。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於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於乡,友言:「乱离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於吾室,君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钞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钞之者各注姓名於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急携之归,而不敢示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於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於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不寐录

  武进东南境太湖中,有山曰马迹,古夫椒也,山水清幽,素为名儒硕彦之渊薮。乾隆时,有孝廉许亦鲁字省舆者,例得截取知县,而雅不愿,翩然归隐,历主各书院讲席,崇实黜华,力矫时弊,以造就真才。所着《领云全集》,诗古文十六卷,已风行海内。又有《不寐录》小说二十四卷,记载社会之现象,上自宫禁,下至闾阎,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而於明季轶事,搜录尤详,因犯禁忌,故藏之名山,迄未付梓。後某於许姓书簏中得稿本,几为鼠蚀虫伤,乃遂锓版公之於世。

  品花宝监

  《品花宝监》出於道光中叶,着者挟贵人书,以稿本谒江浙大吏,所至获金无算。其书中人,有见之者,华公子为崇华岩,父名玉某,两任户部银库郎中,积资百余万,有园林在京师平则门外。公子死,贫无以殓。或曰,华为成亲王。徐子云者为锡某,有六枝指,园在南下洼,名怡园。田春航为毕秋帆,侯石翁为袁子才,史南湘为蒋苕生,屈道翁为张船山,孙亮功为穆扬阿,即慈安后之父,嗣徽、嗣元即其二子四山、五山也。魏聘才为常州朱宣初,即江浙时文八名家中朱雪塍之父也。萧静宜为江慎修,梅学士为铁保,奚十一为孙尔准之子,尔准时官粤督。潘其观为京师内城内兴隆靴肆主人苏姓也。高品为陈森书,即着书之人也。伶人袁宝珠则仍其姓名,云南甘太史为之自尽者也。苏蕙兰为李桂官,其余诸伶亦皆原姓名。宏济寺即兴胜寺。金粟即桂竹荪,曾权常州守,遭吏议。余如王恂、颜仲清,亦皆隐指当时之名人也。

  花月痕

  《花月痕》书中姓名,皆实有人在,韩荷生乃左宗棠,李谡如乃郭松林,梅小岑乃李鸿章,包起乃鲍超,刘梧仙乃李元度。元度字次青,一生伊郁,百感苍茫,其境遇实大同而小异。

  李伯元着小说

  武进李宝嘉,字伯元,自号南亭亭长,创《游戏报》,为我国报界辟一别裁,踵起而效颦者无虑十数家,均望尘不及也。继又别为一格,创《繁华报》。光绪辛丑,朝廷开特科,徵经济之士,曾慕陶侍郎广汉以李荐。会台谏中有忌之者,遂列弹章。李笑曰:「是真能知我者矣。」自是肆力於小说,而以谲谏当路、启人智慧为宗旨,撰为《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中国现在记》及《文明小史》、《活地狱》等书。每一稿脱,辄纸贵洛阳,坊贾且以他人所撰小说假其名以出版,则其见重於社会可知矣。光绪丙十三月卒,时年仅四十也。

  孽海花

  近人所着小说,以东亚病夫《孽海花》为最着。全书以名妓赛金花为主。金花初名彩云,不仅为近世名妓,其一生历史,即求之於古籍中,以一勾阑女关系国家存亡,除陈圆圆外,殆不多见也。是书网罗同、光以来三十年之遗闻轶事,可为近世之历史小说。其间描写名士气习,如禹鼎铸奸,如温犀照渚,尤为淋漓尽致。出版以後,重印至六七次,已达二万部左右,在我国新小说中,可谓销行最多者矣。其中人物,皆影射同、光时人姓名,如金雯青即洪文卿,龚和甫即翁同龢,潘八瀛即潘伯寅,黎石农即李芍农,李纯克治民即李蒓客慈铭,庄小燕即张樵野,庄仑樵佑培即张佩纶幼樵,陆菶如仁祥即陆凤石润庠,钱塘卿端敏即汪柳门鸣銮,何珏斋太真即吴清卿大澂,唐常肃即康长素,王子度恭即黄公度,过肇延即顾辑庭,吕辛芳即李经芳,匡次芳即汪芝房,谢山芝即谢绥之,许镜澂即许景澄,云仁甫即容纯甫,贝效亭即费幼亭,李台霞即李丹崖,潘胜芝曾奇即潘曾琦,徐忠华即徐仲虎,庄寿香芝栋即张香涛之洞,马美叔即马眉叔,吕顺斋即藜蒓斋,薛淑云即薛叔耘,李任叔即李壬叔,米筱亭即费屺怀,姜剑云即江建霞,王忆莪仙屺即王益吾先谦,祝宝廷溥即宝竹坡,黄叔兰礼方即黄潄兰体芳,黄仲涛即黄仲弢,袁尚秋即袁爽秋,缪寄坪即廖季平,连沅荇仙即联元,成伯怡即盛伯羲,段扈桥即端午桥,闻韵高即文芸阁,荀子佩即沈子培,汪莲孙即王廉生,冯景亭即冯桂芳也。其後半部为他人所续,则毫无精采矣。

  灵魂学

  康熙朝,掌钦天监事西人南怀仁上所着《灵魂学》一书,其言以灵魂为性,一切知识记忆不在於心,而在头脑之内,圣祖阅之大怒,斥其语为不经,尤刺谬,立命焚之。

  三字经补

  《三字经》一书,所包甚广,其中各科学无不完备,惟历史所叙国初诸语为曲笔。或仿近行历史教科书改订补缉之例,为作《三字经补》,此段文字直接原文「至李闯,神器焚」之下,而原文清太祖四句则删之。

  日报月报旬报星期报之始

  报章,通称为新闻纸,或排日出版,所以报告社会及政治上之事项者。赵升《朝野类要》:「朝报每日门下後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则宋时已有此称也。

  日报所载事项,由各地访事员日记其所见闻而报之,常者报以书,要者报以电,得之外国者,则展转而译述之。於是中外要事无不归类排比,详细分列,可一目了然矣。报纸所载事项极多,一时不能得其要旨,故有主笔着为社论,以明大势之所趋,或於一事一人着有时评,俾利害分明,阅者无待於稽考。不出一室而能周知世界者,实以此也。月报、旬报、星期报体例亦略同。

  京师报房、宫门抄、谕摺汇存,谓之京报,军机密件仍多缺略。林文忠公则徐抚粤时,会同江督饬江海关道译英国蓝皮书,送之总署及通商大臣、各督抚,藉以略通洋情,然人民多不得见,曰《西国近事汇编》,月出一册。此我国报章之最古者,是为月报之始。

  《申报》创行於同治时,是为日报之始。盖英人美查、耶松二人相友善,来华贸易,美查创办《申报》,延山阴何桂笙、上海黄梦畹主笔政,特所载猥琐,每逢乡试年,必载解元艺,与外报之能开通智识、昌明学术者,相去霄壤。时天南遯叟王紫荃布衣韬颇有时名,间撰时务论说,弁之报首,销数遂以渐推广,获利亦不赀。耶松设一船厂,开创之始,连年折阅。美查遂以《申报》所获,补助耶松船厂,得以维持永久,而申报馆因之大受影响矣。光绪中叶改组,添招商股,由吴县席裕福经理之。旋由江海关道蔡乃煌出资收买,後又展转售与沪人。是报为吾国首创者,至於今,沪市卖报人於所卖各报,必大声呼曰「卖申报」,是「申报」二字,在沪已成为新闻纸之普通名词。继《申报》而起者,在南洋叻埠曰《叻报》,在上海曰《字林沪报》。癸巳冬,电报沪局总办上虞经莲珊太守元善,纠股设一报馆,曰《新闻报》,往往用二等官电传递紧要新闻,消息较灵捷。甲午之役,痛诋当局失计,直言不讳,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沪商以其销数之多,广告云集,至今商家广告仍以《新闻报》为最也。

  若夫预闻政事之报,当以《时务日报》为首。是报为光绪戊戌汪康年、梁启超所经营者,旋改为《中外日报》,始终有官费补助,所谓半官报者是也。

  《中外日报》纪载中外大事,评论时事得失,凡政治、学术、风俗、人心之应匡正、应辅翼者,无不据理直陈,颇为士大夫所重视。是年,居上海之法人有强夺四明公所之案,甬人起而抗拒,始则指导之,继则节制之,一於报纸发表其意见。以是甬人虽全体一致与法人相抗,而始终无暴动之事,法人亦曲意让步焉。庚子拳乱之役,中外骚然,康年着论力斥拳匪之酿患,政府之误国,然仍推本於人民信拳之心理,排外之缘由,以见其咎不尽在吾国。西人转相译述,复证以闻见,於是公论始稍出。辛丑议和之时,俄人不允将在东三省之兵撤退,中外皆知其不利於吾国,然无肯起而争者。康年乃纠集同志,开会演说,力陈俄人之无理,东三省之俄兵不可不撤,外人永久驻兵之不可开其端,激昂慷慨,闻者动容。既已腾电中外,苦口相争,复於报纸中畅陈其义。西报转载之,深叹吾国之尚有人也。戊申,《中外日报》以论江苏政局之腐败,大触江督端忠敏公方之忌,而江海关道蔡乃煌复迎合端意,没收之。

  至於反对政府鼓吹革命者,前惟《苏报》,後惟《民呼》、《民吁》二报矣。宣统辛亥秋,则各报一律排满,而《民立报》声价尤高,贩卖居奇,较原价昂至十倍。

  戊戌。《广仁报》剏於桂林,七日一册,名虽不着,然溯星期报之始,实首屈一指焉。

  光绪丙申,康年设《时务报》於上海,是为旬报之始。其意以为甲午中日之战大败於日本,非变法不足以图存,非将教育、政治一切大经大法改弦更张,不足以言变法,乃纠集赀本,设报馆於上海。时启超方居京师,因招之至,令主编辑事,而以筹款事自任,间亦时有所撰述也。某月,康年着《中国自强策三篇》,冠之报端,力言我国宜复民权,重公理,宜尚创作而贱安闲,尚改变而贱守常,以能开利源为能,以能创新学为优,民性必求其宣达,士气必求其振奋,昔之不使民与国事者,今必与之共治,昔之使民安於愚弱者,今必使之极其明强,是为宗旨所在。其办法则以立议院举议员为首。彼时变法之说虽渐兴,然不敢昌言民权,康年大声疾呼不稍讳,朋辈动色相戒,或贻书箴之,不顾也。後复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论》,以解内外之惑。其言曰:「民无权,则不知国为民所共有,而与上相暌。民有权,则民知以国为事,而与上相亲。盖人所以相亲者,事相谋,情相接,志相通也。若夫君隆然若天人,民薾然如草芥,民以为天下四海皆君之物,我辈但为君之奴仆而已,平日政事举措,漠不相闻,一旦变故起,相率委而去之,但知咎君之不能保护己,而不知纤毫尽心力於君。惟与民共治之国,民之与君,声气相接,亲爱之心,油然自生。故西国之民,见君则免冠为礼,每饮酒,必为君祝福,国有大事,则羣起而谋其故。盖必与民共乐,民然後乐其乐,与民共忧,民然後忧其忧,必然之理也。」

  清议报

  光绪戊戌之变,康有为、梁启超既出走,乃设《清议报》於日本之横滨,诋毁孝钦后党不遗余力。是时唐才常亦设《亚东时报》於上海,以翼《清议》。庚子,唐死,梁之同志复剏办《新民丛报》,以言论自效。当是时,京朝士夫及草野志士咸思变法图强,喜得《新民丛报》之为指导也,故其销数乃达十万以上。盖我国自有报纸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出洋留学生刊行杂志

  光绪戊戌以後,内地革命思潮既已流转各地,而东瀛留学界更为狂热,乃各集乡人刊行杂志。於是湖北有《湖北学生界》,浙江有《浙江潮》,湖南有《湖南》以及《游学译编》、《民报》之类,殆皆以鼓吹革命为宗旨。政府知势之难遏也,思以利禄羁縻之,乃廷试留日毕业学生曹汝霖、金邦平等十余人,分别赏以翰林、进士出身,而留学界革命之热潮乃愈炽矣。

  刍言报

  宣统庚戌十月,汪康年设立《刍言报》於京师,不以登载时事为职志,而以匡救政府、警醒社会、纠正舆论为主要。月出六纸,编辑、核对、发行皆一人任之。时患膈疾已久,或劝其不必为是以自苦,辄笑谢之曰:「吾即以是为疗疾之药耳。」辛亥,以病卒於京,时年五十一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