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七修类稿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六 天地类

 

  天竺寺

  白乐天《题天竺寺》。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後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乃是题虔州城外天竺寺。今杭州府收入钱塘天竺寺。谬也。见《苏东坡诗集》第二卷中。

  三十六雨

  《春秋说题》曰。一岁三十六雨。天地之气宣。十日小雨。应天文也。十五日大雨。以斗运也。《京房易候则曰。十日一雨。岁凡三十六雨。以为时若之应。据《说题》计之。一年止得二十八雨。一月四雨。则又为四十八雨矣。或有差讹。不同其数也。姑俟知者请究。

  求雨求晴汉文

  嘉靖壬午。浙藩承大中丞苍梧吴公廷举之命。督予注释董仲舒《求雨》《求晴》二文。务欲解其事理所以然之故。一时脱稿。只以为董子真可谓惑於灾异也。後往往闻之宦客。以二文尝验之南海。验之湖湘。验之南直隶矣。因思亦尝劳心於此。检稿遂录于天地类。请正博雅。文难通处。因於原文。未暇改正。不赘。

  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 【以水能胜火。】 令民祷社。 【社在壬方。属水。故独祷社。出独断。又社乃土地之神。土生万物。故祭祷焉。出白虎通。】 家祀户。 【春为少阳。其气始出。祀户者取万物始出之义。出蔡邕独断。】 无伐名木。无斩山林。 【《月令》。禁止伐木。以春盛德在木。】 暴巫。 【《左传》曰。令人面向上。冀天哀之而雨。巫能接神。故暴之。《注》曰。男曰巫。女曰觋。而《檀弓》又曰。天久不雨。而望愚妇人。则训巫为妇人矣。《考索》又曰。使女巫舞旱。从阴也。似当作女人。】 聚蛇八。 【蛇乃龙属。又盘向壬。壬。北方属水。出《埤雅》。或谓蜥蜴。盖蜥蜴亦蛇类。求雨者也。八乃木之成数。春故也。出《月令》注。】 日於邑之东门之外。为四通之坛。方八尺。 【於东门外者。春主寅卯辰。其位居东。故月令迎春於东郊。出《五行志》。为四通之坛者。取便观云气也。方八尺者。亦木之数也。】 植苍缯八。 【苍。深青色。东方青色。缯者。帛也。汉祀用帛。故仲舒云然。八亦春数。】 其神共工。 【共工以水行。霸於羲、农之间。故祀之。非尧之时共工也。出《淮南子》。】 祭以生鱼八。玄酒。具清酒膊脯。 【鱼畜能兴云雨。出陶朱公《养鱼经》。八亦木数也。玄酒。颜达龙五齐三酒之辨曰。玄乃玄味之本。宜水也。清酒。好酒也。《周礼》曰。膊。脇也。又豚。肩也。脯。乾肉也。】 择巫之清洁辩言利辞者以祝。 【巫洁。冀神之降依其体也。故择清洁之者。利言辞者。善於祝也。】 斋三日。服苍衣。 【亦取东方之色。】 先再拜。乃跪陈。陈已。复再拜。乃起。祝曰。昊天。 【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出《五经通义》。又《诗》曰。倬彼昊天。宁不我矜。言昊天。则犹望之以明也。出《诗经》。】 生五谷以养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敬进清酒膊脯。再拜请雨。雨幸大澍。 【《说文》曰。时雨曰澍。又澍者。注也。】 奉牲。 【牛羊豕曰牲。出《礼书》。】 以甲乙日 【十干属木】 为苍龙。长八丈。 【龙致雨者也。青色。春尚木德也。】 居中央。为小龙七。 【合大龙为八数。】 各长四丈。 【四七二十八也。】 於东方。皆东向。 【亦取春东之义。】 其间相去八尺。取小童八人。 【凡八者。皆取木数也。小童。正长养者。春义。万物初生。故取之顺时也。】 皆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 【青。东方色。舞者。《周礼》有舞师掌教旱舞。旱暵则舞之。故曰舞雩。舞则达阳中之阴也。】 田啬夫亦斋三日。服青衣而立之。 【啬夫。田夫也。八蜡之神有先啬。司啬为农事也。故祷雨而用之。亦取无雨则农无从而力田。故立候於此。】 诸里社通之於闾外之沟。 【闾者。聚也。水聚族处。出《韵会》。今借为门闾之闾。乃里门也。通之於沟。取水得行。独止闾者。亦取水义耳。】 取五虾蟆错置社中池。 【虾蟆。水族。得水气之多者。故淫雨而生焉。又能变化之。故《淮南子》曰。老虾蟆能化鹑。《古今注》曰。雷震脱尾。本草一名苦龙。故洪驹父诗云。龙变或托体。所以用之。其数五者。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交午也。出《说文》。今旱而欲雨。正交午之义尔。】 方深八尺。 【亦木数也。】 深二尺。 【《说文》义地数也。祷雨从阴之义。】 置水虾蟆焉。具清酒膊脯。祝斋三日。服苍衣。拜跪陈祝如初。取三岁雄鸡。三岁豭猪。皆燔之於四通神宇。 【鸡於地支属酉。酉则金也。金能生水。故《埤雅》曰。鸡正方之物。又《说文》曰。知时畜也。豭猪性喜雨。故《诗》曰。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易》曰。坎为豕。皆水义也。三岁者久。能为鬼神所使。出《埤雅》。物久则灵矣。故用之。】 令民阖邑南门。置水其外。 【闭阳也。复置水焉。杀火也。】 开北门。 【纵阴也。即礼云达阴之义。】 具老豭猪一。置于里北门之外。市中亦置一豭猪。闻鼓声皆烧猪尾。取死人骨埋之。 【《说文》。豭牲。豕也。豕性属水。市中与北门皆用之。取其以类相感。一烧而声应。出於北门。则亦达阴之义也。鼓而後烧。齐约也。取人骨埋之。《月令》。春月掩骨埋胔。《吕氏春秋》注曰。顺木德而仁恩。祈雨而然。盖冀天之所感也。】 开山渊。积薪而燔之。 【渊。龙所居。开之而燔积薪。欲龙之行雨也。】 决通道桥之壅塞不行者。 【道。道路。桥。桥梁。壅塞不行者。快之欲通。利其水道。使之行也。】 决渎之。幸而得雨。以猪一。酒盐黍财足。以茅为席。毋断。 【《汉书》财字读与才同。财足者。取其仅足而已。茅。茅草也。以此礼天。即易曰藉以白茅。致洁也。毋断。存余质也。亦无断伐之义也。此言得雨谢礼如此。】

  夏求雨。令邑以水日。 【同前。】 家人祀灶。 【祀灶於夏。取火德生旺之义。出《山堂考索》。】 无举土功。 【《月令》无起土。土能克水。故禁之。】 更大浚井。 【导水泉也。】 暴釜於坛。臼杵於术。 【釜以炊。臼杵以春。皆有事於谷者也。术。邑中之道也。暴之者。见其久旱苗槁。示不复用。冀天哀之也。】 七日。 【夏属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七乃火之成数也。】 为四通之坛於邑南门之外。方七尺。 【亦火数也。】 赤缯七。 【赤。亦火也。】 其神蚩尤。 【蚩尤能召风伯雨师。故祭之。出《山海经》。】 祭之以赤雄鸡。 【赤。火色。七。火数。】 玄酒。具清酒膊脯。祝斋三日。 【已上同前。】 服赤衣。 【尚火也。】 拜跪陈祝如春。以丙丁日 【十干属火】 为大赤龙一。长七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六。 【并大龙为七数。】 各长三丈五尺。 【共三七之数也。】 於南方。皆南向。 【南。火方。属夏也。】 其间相去七尺。壮者七人。 【夏则万物长盛。故人用其壮也。】 皆斋三日。服赤衣而舞之。司空啬夫。亦斋三日。 【司空居四民。司地利者也。旱以为民。故用之也。】 服赤衣而立之。凿社而通之闾外之沟。取五虾蟆错置里社之中池。方七尺。 【已上凡七。俱火数也。】 深一尺。 【取天一生水之义也。】 酒膊祝斋。衣赤衣。拜跪陈祝如初。取三岁雄鸡、豭猪燔之。四通神宇。开阴闭阳如春。 【已上凡如春辞者。俱同春义解。】

  季夏。祷山陵以助之。 【山陵能兴云雨。】 令县邑一徙市 【风俗通曰。市。恃也。养赡老小。恃以不匮也。日徙之者。示民无生理。冀天哀之。故历代祈 有徙市禁屠。俱一义也。】 於南门之外。 【夏令。故南门也。】 五日。 【五。土数也。季夏属焉。】 男子无得入市。 【损阳而益阴也。出《董仲舒奏》。】 家人祀中溜。 【中溜。犹中屋也。出《尚书正义》。《月令》。中央属土。故祀中溜。中溜。土神也。出《陈澔集说》。】 无兴土功。 【解见前。】 聚巫市傍。为之结盖。为四通之坛於中央。 【属土故也。乃土位也。】 植黄缯五。 【黄。土色。五。土数。】 其神后稷。 【社神。】 祭之以母(食□)。 【母音模。礼八珍淳母。煎醢和黍。於上沃之以膏者。出《周礼》。《韵会》。(食□)音移。礼有(食□)食乃饴。米食也。出《周礼》、《玉篇》。】 玄酒。具清酒膊脯。各令为祝。斋三日。衣黄。 【从土色也。】 皆如春词。以戊己日 【十干属土】 为大黄龙一。长五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四。各二丈五尺。 【并大龙共五数也。杀於大龙之半。亦土数。】 於南方。皆南向。 【南是夏令。故南向也。】 其间相去五尺。丈夫五人。 【丈夫亦壮者也。故神农求雨书为壮者。】 斋三日。服黄衣而舞之。老者五人。亦斋三日。衣黄衣而立之。亦通社中於闾外之沟。取虾蟆池方五尺。深一尺。他皆如前。 【已上凡解俱同於前。】 神农求雨。第十九日戊己不雨。命为黄龙。又为大龙。壮者舞之。季立之。 【二字疑为夏字。】 又曰东方小僮舞之。南方壮者。 【壮者舞之也。】 西方沾。 【沾当作鳏。鳏舞之耳。】 北方 【下疑少缺一字。】 人舞之。 【或是老者二字。】

  已上既与原书不同。或誊写之误。不敢强解。

  秋暴巫。 【意原本欠一尫字。尫。有疾人也。事出《檀弓》。】 至九日。无举火事。 【九。金成数也。秋属金。火克金。故禁之。盖欲顺时之义。】 煎金器。 【取金能生水之义。】 家人祀门 【秋为闭藏。故祭门。出《文公语录》。】 为四通之坛於邑西门之外。 【秋位西方故也。】 方九尺。 【亦金数也。】 植白缯九。 【九亦金数。白。西方之色。於时为秋。故尚之。】 其神大昊。 【白精之君。金天氏也。故祀於秋。出《月令注》。】 祭之桐木鱼。 【大昊司秋。故祭之以桐木鱼。】 玄酒。具清酒膊脯。衣白衣。他如春。以庚辛日 【十干属金】 为大白龙一。长九丈。居中央。为小龙八。各长四丈五尺。於西方。皆西向。其间相去九尺。 【解如前义。】 鳏者九人。 【老而无妻曰鳏。秋则万物零落。用之九。亦金数也。】 皆斋三日。服白衣而舞之。司马亦斋三日。衣白衣而立之。 【仲秋治兵。司马。掌兵者也。故顺时用之。出《山堂考索》。】 虾蟆池方九尺。深一尺。 【已上解俱如前。】 他皆如前。

  各 【各作冬字。】【儛舞同。】 龙六日。 【冬属水。六乃水之成数也。故用之。】 祷於名山以助之。 【名山。灵者也。又山川出云故也。】 家人祀井。 【冬为水旺之候。故祭井。出《文公语录》。】 无壅水。为四通之坛於邑北门之外。 【时既为冬。方则位北。】 方六尺。植黑缯六。 【六。水数。黑。水也。】 其神玄冥。 【玄冥。水官之臣。少皡之子。乃水神。出《月令注》。】 祭之以黑狗子六。 【《古今注》曰。狗为羹献。是用於祭者也。礼亦云然。取其黑。因水之色也。《尔雅》曰。狗为庞狗。有致雨之义存焉。】 玄酒。具清酒膊脯。祝斋三日。衣黑衣。祝礼如春。以壬癸日 【十干属水】 为大黑龙一。长六丈。 【水之数也。】 居中央。为小龙五。各长三丈。 【如前义也。】 於北方。皆北向。 【顺时之义。】 其间相去六尺。 【亦水数也。】 老者六人。皆斋三日。衣黑衣而舞之。 【一岁之气将终。老者一生以将终。亦顺时之义。】 尉亦斋三日。衣黑衣而立之。 【祷雨为民。亲民莫如县。冬已岁周。而尉则县佐之末。至冬而用。取其义也。】 虾蟆池如春。 【已上同春。】 四时皆以水。 【必阙一日字也。】 为龙必取洁土。 【求雨必为龙。盖龙见辄有云雨之兴。缘其象类而为之。出桓谭新论。所谓土龙是也。】 为之结盖。 【盖覆於其上也。】 龙成而发之。 【发之。去之也。】 四时皆以庚子之日。 【天干庚属金。地支子属水。金能生水故也。】 令吏民夫妇皆偶处。 【阴阳和而後雨。取其和乐也。】 凡求雨之大体。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乐。 【闭阳纵阴之义。】 神书 【神农求雨书也】 又曰。开袖山 【袖当作神。】【原本无此神字方通】 渊。积薪。夜击鼓噪而燔之。为其旱也。 【《春秋繁露》曰。大旱雩祭而请雨。或请焉。或怒焉。何如也。曰。大旱。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压卑也。因其义。惟大祭拜请之而已。敢有加耶。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卑胜尊也。贱凌贵者为逆节。故鸣鼓而攻之。春秋不畏强御也。】

  止雨文

  雨大。多令县邑以土日 【克水故也】 塞水渎。 【渎。邑中沟也。荀子曰。入其史渎是也。塞之者。使水不能行。】 绝道。 【道。道路也。绝之使不得通畅也。】 盖井。 【井以出水为功。盖之。禁止也。】 禁妇人不得出入市。 【绝阴也。】 令县乡里皆扫社下。 【致洁也。】 县邑若亟。 【亟当作丞。】 令吏啬夫三人以上。祝一人。乡啬夫若吏三人以上。祝一人。里正父老三人以上。祝一人。 【祝一人。祝祷其一人也。】 皆斋三日。各衣时衣。 【春。青色。秋。白色。夏。赤色。冬。黑色。】 具豚一。 【曲礼曰。豚曰腯肥。以牛羊曰肥。豕曰腯。则豚乃兼二物也。】 黍。小米。盐。美酒。 【即清酒也。】 财足祭社。击鼓三日。 【《干宝》曰。击鼓于社。责羣阴也。】 而祝先再拜。乃跪陈。陈已。复再拜乃起。祝曰。诺。 【古者应时有节交曰诺。出《尔雅》。】 天生五谷以养人。今淫雨 【久雨也】 太多。五谷不和。敬进肥牲。 【牛羊曰肥。犬豕曰牲。】 清酒。以请社灵。幸为止雨。除民所苦。无使阴灭阳。 【《易》曰。水盛即火灭也。】 不顺于天。天之常意在於利人。人愿止雨。敢告于鼓。鼓而无歌。至罢而止。凡止雨之大体。女子欲其藏而匿。 【故禁之。】 丈夫欲其和而乐也。 【故舞之。】 开阳闭阴。阖闾水 【故盖井】 而开火。 【故击鼓通阳及下文所谓朱丝萦社是也。】 以朱丝萦社十周。衣朱衣赤帻。言罢。 【社。太阴也。朱。火色也。丝属离。以之萦社而至十周。人衣朱衣。冀阴而变阳。出《文献通考》《干宝论》。】 一以辛亥之日。 【《易》注。辛有自新之意。亥有微阳起接盛阴意。取其日者。欲闭塞水过而新火也。】 书到即起。 【即日行此礼也。】 县社令长。 【知县。】 若丞、 【县丞。】 尉、 【主簿。】 官长。 【从官也。】 各城邑 【阖境内外者也】 社、啬夫。里、 【里甲也。】【吏胥】 正、老人。 【粮里老也。】 皆出至於社下。餔而罢。 【申时食也。】 三日而止。未至三日。天大星亦止。 【星乃阳精。见则气宣晴矣。】

  东花园

  东花园即宋之富景园也。俗称东花园者。城之东耳。内有百花池。今园前民家之後。尚存大池。相传旧矣。孝宗尝奉太后幸此。予考《武林旧事》、《纪事》诸书皆同。而吴廷辅览胜诗。又以为宋姚妃居此。非也。今之姚园寺。乃其所居。盖相近。因一园字之讹。板儿巷名曰白花蛇散巷。乃百花池上巷也。亦讹传云尔。且考慈云寺旧名慈济。在富景园之北。观此。尤见大街处正是其园。而池端是民家所有者也。

  支干

  郑樵。大儒也。解支干之名。以为是皆假借。独巳亥有义耳。辰午又曰未详。愚以皆可为假借。既以甲本戈甲。乙本鱼肠。丙本鱼尾。丁本虿尾。戊本武。己本几。庚。鬲也。辛。被罪也。壬。怀妊也。癸。草实也。子。人子也。丑。手杻也。寅。髌也。卯。牖也。巳。蛇属也。未。木之滋也。申。持简。酉。卣也。戌与戊、戚同意。亥。豕属也。愚按其说既多不据说文矣。则辰乃日月星也。又为星名。午者牾也。又有交布之义。独不可为假借乎。巳亥既是蛇豕。属之虽正。借之於时。又不可为假借乎。恨不生当时。苟能问之。必当有说。若夫直解干支。诸家不同。《史记历律书》已缺戊己。而《说文》多言於方位。刘熙《释名》。又解戌为矜恤之类。《淮南鸿烈》解申为呻喑。似皆未当。意以生物随时。庶几明白。今则参考诸书。训释於左。甲者坼也。言万物剖莩甲而出也。《易》曰。百果草木皆甲坼。乙言万物初生。曲蘖而未伸也。丙言万物炳然着见。丁言万物壮实之形。故邦国图籍曰成丁。戊。茂也。言物之茂盛。故《汉志》曰。蘖茂於戊是也。己。纪也。言物有形可纪识也。庚。坚强貌。言物收歛而有实也。辛。言万物方盛而见制。故辛痛也。壬。妊也。阴阳之交。言物怀妊至子而萌也。癸者。冬时如土既平。万物可揆度也。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於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寅。髌 【音殡。膝端也。】 也。阳气欲出。阴尚强。而髌演於下。卯者。冒也。万物冒地而出。辰。伸也。物皆舒伸而出。巳。已也。阳气毕布已矣。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也。未。昧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申束以成。故《晋志》曰。万物之体皆成也。酉。就也。万物成熟。戌。灭也。万物灭尽。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长城襄邓

  秦皇筑长城。起自临洮。至於辽东。延袤万余里。暴师於外十余年而後成焉。至今赖之。後人未尝有感始皇者。唐宰相朱朴献建都之议曰。去已衰之衰。就未王之王。则襄邓形势。有四固之险。转输之便。宋李纲请都之。郑仲渔等增证其说。必有计之上也。後代不知。抑亦因其人而不取欤。呜呼。始皇致万世之利。而不知萃民怨於一身。朱朴知建国之地。而不知除强臣於当时。是皆有益於後世。论者当不以人而废言可也。

  锺山气色

  南京锺山。太祖陵寝在焉。云气山色。一日之间。青黄紫翠之不一。人以为气旺所致。又曰。如汉高帝隐芒砀。而上常有五色之云。予见沈约《锺山诗》云。发地多奇岭。于云非一状。则知晋时已如此也。

  湖水灌城

  宋状元陈亮云。杭西湖之水。足以灌城。非建都之地。谓湖地高於城中三尺故也。至今以为奇论。予则以为不然。湖环二十里有余。城环将四十里矣。况宋城南北比今尤长。计地之大小。虽有高下。是可灌乎。若以今日视之。湖与城中等矣。盖日久诸物为水火所毁者。不知其几矣。尘土日积。尤不可灌。明也。

  地震属阴

  《菽园杂志》载。地震极大时最多。然皆夜也。予年七十。吾杭地动凡三次。惟一次有声。亦皆夜时。岂非地乃属阴耶。

  列子论天

  列子曰。人终日在天中行止。注曰。自地以上皆天。予意此句似有碍也。人本在地上。但登高之极。方是天中。故《抱朴子》曰。自地以上四十里。则乘刚气而行。此说方通。

  钱氏杭城门名

  钱鏐时杭门十座。城自南秦望山。北抵夹城巷。东亘江干。西薄钱塘湖、霍山、范浦。凡七十里。曰朝天门。在吴山下。今镇海楼也。曰龙山门。在六和塔西。曰竹车门。在望仙桥东南。曰新门。在炭桥东。曰南土门。在荐桥门外。曰北土门。在旧菜市门外。曰盐桥门。在旧盐桥西。曰西关门。在雷峯塔下。曰北关门。在夹城巷。曰宝德门。在艮山门外无星桥。盖时城垣南北展而东西缩。故曰腰鼓城。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