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 山海经校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八
 
山海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①。

  ① 珂案:此经方位与海外东经方位恰相反。

  1、钜燕在东北陬①。

  ① 珂案:此下当接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以下十节文字,说见海内南经“匈奴”节注。

  2、国在流沙中者埻端①、玺□②,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③。

  ① 郭璞云:“埻音敦。”郝懿行云:“玉篇作□,国名。”
  ② 郭璞云:“□音唤,或作茧□。”郝懿行云:“□即暖字也。玉篇作玺(目奂)国。”
  ③ 郝懿行云:“海内东经之篇而说流沙内外之国,下又杂厕东南诸州及诸水,疑皆古经之错简。”珂案:郝说是也,此下三节俱当移在海内西经“流沙出锺山”节後,说见海内南经“匈奴”节注。

  3、国在流沙外者,大夏①、竖沙②、居繇③、月支之国④。

  ① 郭璞云:“大夏国城方二三百里,分为数十国,地和温(黄丕烈、周叔弢校温和,邵恩多校同——珂),宜五谷。”郝懿行云:“周书王会篇云:‘大夏兹白牛。’孔晁注云:‘大夏,西北戎。’伊尹四方令云:‘正北大夏。’史记大宛传云:‘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其俗土着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王长,往往城邑置小长。’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引魏略云:‘西王母西有修流沙,修流沙西有大夏国。’”
  ② 郝懿行云:“说文(十二)云:‘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宿沙盖国名,宿、竖声相近,疑即竖沙也。三国志注引魏略作坚沙国。”珂案:宿沙,炎帝臣,其煮海盐当在古齐地,与竖沙东西地望绝不相侔,郝说非也。
  ③ 郭璞云:“繇音遥。”珂案: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作属繇国。
  ④ 郭璞云:“月支国多好马、美果,有大尾羊如驴尾,即羬羊也。小月支、天竺国皆附庸云。”郝懿行云:“伊尹四方令云:‘正北月氏。’氏、支同。三国志注引魏略作月氐国。汉书西域传云:‘大月氐国治监氏城。’”珂案:清张澍辑凉州异物志云:“月氏国有羊,尾重十斤,割之供食,寻生如故。”又云:“有羊大尾,车推乃行,用累其身。”即郭璞注所谓“有大尾羊如驴尾”之羬羊也。

  4、西胡白玉山①在大夏东,苍梧②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③。

  ① 郝懿行云:“三国志注引魏略云:‘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西有西王母。’今案大山盖即昆仑也,白玉山、西王母皆国名。艺文类聚八十三卷引十洲记曰:‘周穆王时,西胡献玉杯,是百玉之精,明夜照夕。’云云。然则白玉山盖以出美玉得名也。”
  ② 郝懿行云:“此别一苍梧,非南海苍梧也。”
  ③ 郭璞云:“地理志昆仑山在临羌西,又有西王母祠也。”珂案:汉书地理志云:“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又云:“有弱水昆仑山祠。”是郭所本也。

  5、雷泽中有雷神①,龙身而人头,鼓其腹②。在吴西③。

  ① 珂案:大荒东经云:“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郭璞注:“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橛犹击也。”即此雷神也。
  ② 珂案: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此经云:“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淮南子墬形篇云:“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并与今本异也。
  ③ 郭璞云:“今城阳有尧冢灵台。雷泽在北也。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珂案:淮南子墬形篇高诱注云:“地理志(汉书)曰:‘禹贡雷泽在济阴城阳西北。城阳有尧冢。’”是郭注所本也。郭引河图,又见太平御览七八引诗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宓牺即伏羲也。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云:“此经当在‘始鸠在海中,辕厉南’下,编失其次。”又云:“雷泽当作震泽。说文(十一)雨部震,篆解云,籀文震如此。雷泽即震泽。汉志具区泽在会稽郡吴西,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震泽在吴西,可证。”此海外东经“在吴西”之雷泽,确当是震泽即太湖,以济阴城阳(今山东省莒县治)比附失之。

  6、都州在海中①。一曰郁州②。

  ① 毕沅云:“水经注(淮水)引此作郁山。刘昭注郡国志与经文同。”
  ② 郭璞云:“今在东海朐县界,世传此山自苍梧从南徙来,上皆有南方物也。郁音郁。”郝懿行云:“刘昭注郡国志引此注云:‘在苍梧徙来,上皆有南方树木。’与今本异。疑今本从南二字衍也。水经注(淮水)亦云:‘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

  7、琅邪台在渤海闲,琅邪之东①。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闲②。

  ① 郭璞云:“今琅邪在海边,有山□嶢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也。琅邪者,越王句践入霸中国之所都。”郝懿行云:“史记封禅书索隐及文选注谢朓和王着作八公山诗引此经并与今本同。越绝书(外传记地)云:‘句践徙琅邪,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今详此经,是地本有台,句践特更增筑之耳。故史记索隐云:是山形如台也。斯言得之。”珂案: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引经文亦同今本。并云:“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邪,故曰琅邪台。”
  ② 郝懿行云:“琅邪台在今沂州府(今山东省临沂县——珂),其东北有山,盖劳山也。劳山在海闲,一曰牢山。”

  8、韩鴈①在海中,都州南。

  ① 郝懿行云:“韩鴈盖三韩古国名。韩有三种,见魏志东夷传。”珂案:魏志东夷传云:“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9、始鸠①在海中,辕厉南②。

  ① 郭璞云:“国名。或曰:鸟名也。”珂案:当是国名。
  ② 毕沅云:“辕厉即韩鴈也;辕、韩音相近,鴈、厉字相似。”郝懿行云:“辕厉疑即韩鴈之讹也;辕、韩,鴈、厉并字形相近。”珂案:毕、郝之说是也,王念孙、孙星衍校同。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云,“雷泽中有雷神”节当在此节之後,说见该节注。

  10、会稽山在大楚南①。

  ① 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云:“楚当作越,传写讹误。越绝书记越地传云:‘禹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更名茅山曰会稽。’即本此经。”
  毕沅云:“右海内东经旧本合‘岷三江,首……’以下云云为篇,非,今附在後。”又云:“自‘岷三江,首……’以下疑水经也。”珂案:毕沅之说是也。“岷三江,首……”以下文字确与经文无关,今从毕说,附在经文之後,祗存郭注,其余他家注释俱从略,不更分节次;略有校改,亦不更记出处。

  11、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①,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成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浙江出三天子都②,在其蛮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③。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④。一曰天子鄣。
    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⑤,义乡西,入海,淮浦北⑥。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⑦。入洞庭下⑧。一曰东南西泽。
    汉水出鲋鱼之山⑨,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⑩。
    蒙水出汉阳西⑾,入江,聂阳西。温水出崆峒,崆峒山在临汾南⑿,入河,华阳北。
    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⒀。一曰缑氏⒁。
    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⒂。一曰淮在期思北⒃。
    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⒄,入渭⒅,戏北⒆。
    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⒇。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②①,入江州城下②②。
    沅水出象郡镡城西②③,东注江,入下隽西②④,合洞庭中②⑤。
    赣水出聂都东山②⑥,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②⑦。
    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
    肄②⑧水出临晋武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②⑨。
    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
    洛水出上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西③0。
    汾水出上窳北③①,而西南注河③②,入皮氏南③③。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③④。
    济水出共山南东丘③⑤,绝钜鹿泽③⑥,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③⑦。
    潦水出卫皋东③⑧,东南注渤海,入潦阳③⑨。
    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④0,入章武北④①。
    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④②。

  郭璞云:①今江出汶山郡升迁县岷山,东南经蜀郡犍为至江阳,东北经巴东建平宜都南郡江夏弋阳安丰至庐江南界,东北经淮南下邳至广陵郡入海。 
  ②按地理志浙江出新安黟县南蛮中,东入海,今钱塘浙江是也。黟即歙也。浙音折。
  ③余暨县属会稽,今为永兴县。
  ④彭泽今彭蠡也,在寻阳彭泽县。
  ⑤朝阳县今属新野。
  ⑥今淮水出义阳平氏县桐柏山,东北经汝南汝阴淮南谯国下邳至广陵(淮浦)县入海。
  ⑦环,绕也。今湘水出零陵营道县阳湖(朔)山,入江。
  ⑧洞庭,地穴也,在长沙巴陵。今吴县南太湖中有包山,下有洞庭,穴道潜行水底,云无所不通,号为地脉。
  ⑨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按水经,汉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经汉中魏兴至南乡,东经襄阳至江夏安陆县入江。别为沔水,又为沧浪之水。
  ⑩言有四蛇卫守山下。⑾汉阳县属朱提。
  ⑿今温水在京兆阴盘县,水常温也。临汾县属平阳。
  ⒀今颍水出河南阳城县乾山,东南经颍川汝阴至淮南下蔡,入淮。鄢今鄢陵县,属颍川。 
  ⒁县属河南;音钩。
  ⒂今汝水出南阳鲁阳县大盂(孟)山,东北至河南梁县,东南经襄城颍川汝南至汝阴□信县入淮。淮极,地名。
  ⒃期思县属弋阳。
  ⒄皆县名也。郅音桎。
  ⒅今泾水出安定朝县西笄头山,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陵县入渭。
  ⒆戏,地名,今新丰县也。
  ⒇鸟鼠同穴山今在陇西首阳县,渭水出其东,经南安天水略阳扶风始平京兆宏农华阴县入河。 
  ②①色微白浊,今在梓潼白水县,源从临洮之西西倾山来,经沓中,东流通阴平至汉寿县入潜。
  ②②江州县属巴郡。
  ②③象郡今日南也。镡城县今属武陵;音寻。
  ②④下隽县今属长沙;音昨兖反。
  ②⑤水经曰:“沅水出牂牁且兰县,又东北至镡城县,为沅水。又东过临沅县南,又东至长沙下隽县。”
  ②⑥今赣水出南康南野县西北;音感。
  ②⑦今泗水出鲁国卞县,西南至高平湖陆县,东南经沛国彭城下邳至临淮下相县入淮。
  ②⑧音如肄习之肄。
  ②⑨番禺县属南海,越之城下也。
  ③0书云:“道洛自熊耳。”按水经洛水今出上洛冢岭山,东北经宏农至河南巩县入河。成皋县亦属河南也。
  ③①音愈。
  ③②今汾水出太原晋阳故汾阳县,东南经晋阳,西南经河西平阳,至河东汾阴入河。
  ③③皮氏县属平阳。
  ③④怀县属河内,河内北有井陉山。
  ③⑤共与恭同。
  ③⑥绝,犹截度也;钜鹿,今在高平。
  ③⑦今济水自荥阳卷县,东经陈留至潜阴北,东北至高平,东北经济南至乐安博昌县入海,今碣石也。诸水所出,又与水经违错。以为凡山川或有同名而异实,或同实而异名,或一实而数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且历代久远,古今变易,语有楚夏,名号不同,未得详也。
  ③⑧出塞外卫皋山。玄菟高句骊县有潦山,小潦水所出。西河(南)注大潦,音辽。
  ③⑨潦阳县属潦东。
  ④0经河闲乐城,东北注渤海也。晋阳阳曲县皆属太原。
  ④①章武,郡名。
  ④②新城汴阴县亦有漳水。

  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勳臣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郝懿行云:“右海外、海内经八篇,大凡四千二百二十八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