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批评于丹(塞外李悦作品系列)(22)
这次策划,获利的是出版社和于丹教授。对了,于教授除了获巨额稿酬,还获了大名呢!名气不亚于余秋雨、易中天、刘心武等经常上央视的文化名人。
于丹教授一定捂着嘴偷乐呢,心想:这是一次多么成功的创意策划呀!
受害的当然是大众读者了。
于丹教授只从《论语》中取了一点儿微不足道的边缘思想,不能代表《论语》的主要思想。而她取的这一点儿有关“内心修养”的思想也是对孔子“内圣”与“外王”思想的割裂。孔子的最主要核心思想是仁爱思想,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孔子重理性、道德、人生的人本主义思想,曾对古今中外启蒙思想家的反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有孔子在教育、政治、哲学、伦理、经济等方面的论述中,都阐述了一些客观真理。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是人类在农业文明时代最为成熟和发达的思想体系,然而于丹教授对此却没有一点儿心得和感想。
我在前面说过,于丹教授所理解的“士”是孔子“突破”前的旧概念,新的“士”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像于丹教授所说的那样退回内心去进行修养,而是“道”的承担者。他们自身的价值就在于像顾炎武所说的那样“明道救世”。他们深知自己所坚守的“道”代表了超越性的精神世界,还代表了积极入世、干预社会、安顿百姓、为民族谋福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代表社会的良知。
请这些“士”们退回内心去进行修养,就是让社会的良知沉默、泯灭。
良知让知识分子们成为扞卫文化价值的群体,他们争取的不是政治权力,而是社会的合理与公正。
于丹教授可能也受到“退回内心”的旧“士”的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从来在这本书中没有谈到过“合理”与“公正”这两个字眼。她反而对“抱怨社会不公”颇有微词,她写道: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按照于丹教授的引导,我们大众读者不但对不公正不能抱怨,反而要反躬自省。
于教授还写道:
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
于是于教授劝大众读者不要不平衡,不要有怨言,而应该“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她埋怨我们“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我们大众读者就连看外界太多都不行!
并不是因为出现“乍富的阶层”使我们大众“越来越不满”。我们的不满是因为看到有许多人的“乍富”来得不公正,他们不是靠辛勤的劳动正当获利。莫非对于丑恶现象也不能抱怨吗?也不能反对吗?也要听之任之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 缩回自己的内心,听任不公正的现象恣意流行,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该沦落成什么样子!
由于于丹教授的头脑里从来没有“合理”与“公正”的概念,所以即使对分配不合理的质疑也是于丹教授不想听到的。她写道:
我们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是什么呢?往往是抱怨。抱怨儿女顾不上自己,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了,现在你们都去忙了,连回家来看看都没有时间;抱怨社会分配不合理,说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一个月才拿几十元钱,你们看我孙女,现在一去外企就挣三四千元钱,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
社会分配不合理是存在的,而今我们的民主与法制的不断改善与健全,就是为了争取调节的正义和分配的正义。
然而于丹教授对待分配不合理的态度是:
如果老是在说这些东西,那么原来的所得就变成生命的一种隐痛,一种负累。这时就需要朋友的开导,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这样也就远离了烦恼。
“小妮子”于丹让大众读者舍弃!舍弃“抱怨不合理”的权利,舍弃争得分配正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