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批评于丹:塞外李悦作品系列 > 正文

第37节:批评于丹(塞外李悦作品系列)(37)



  接下去,于丹教授写道:

  自中路而上,两边的石刻碑文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大书,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励怦怦荡开我们的青涩年纪上正在长成的襟怀。

  这句话后半段明显修辞不通,而“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句又毫无来头,不知“古圣先贤”来自何处?是来自“石刻碑文”,还是路上还有“古圣先贤”的塑像?我听说那路上是没有塑像的,那 “端庄肃穆”又用来修饰何物?

  紧接在后,于丹教授写道:

  因为相信‘登山必自’,所以我们没有人用拐杖助力,一步步用青春躯体丈量过这条千古立志之路。

  这句话中的“丈量过”显然是“过去时”,说的是过去之事,而于丹教授这一整段文字用的是“现在时”叙述,相互矛盾而造成了修辞错误,若把 “丈量过”的“过”字去掉,才能修辞通顺。

  下一段于丹教授写道:

  下得山来,第二天休整,我心中却隐隐悬着一个不甘的愿望,想去看看传说中的后山。

  于丹教授在这里是把“不甘”当成“不甘心”来用,但她不知道“不甘心”如简化成“不甘”就成为“不自愿”“不情愿”了,因为“甘”这个字的字义是“自愿”和“乐意”的意思,“不甘落后”就是“不自愿落后”,于丹教授的“不甘的愿望”,就成了“不自愿或不情愿的愿望”,显然讲不通,显然不是于丹教授想表达的原意。可见修辞错了,意思就表达不清楚了。

  所以我十分重视于丹教授的修辞错误。

  读者朋友,我像老师修改作文一样批改着于丹教授的大作,感觉读于丹教授的文章是在读蹩脚的初中生作文。她所写的这种水准的文章很不适宜青少年阅读,因为青少年正是学习修辞句法之时,很容易跟上她犯修辞错误。

  因篇幅有限,我不愿用更多笔墨指出于丹教授的修辞错误,不再挑修辞错误了,她的修辞错误比比皆是,太多了。原谅她吧!她毕竟没像贾平凹、池莉和莫言等作家写过小说和散文,她没有经过文字的磨炼。

  (五) 于丹心得的危害性

  于丹教授《庄子》的第一个心得名曰“庄子何其人”(修辞错误),她是想介绍庄子的情况。但看过这一心得,我们发现于丹教授讲的不是庄子,而是另外一个什么人。

  于丹教授在这一章开篇中这样介绍庄子:

  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但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

  这说的怎么能是庄子呢?“上穷碧落下黄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着《长恨歌》中的一句诗,讲的是杨玉环死后,李隆基请一道士到天上和地下去寻找杨玉环。庄子何曾上天入地?庄子也从来没有“说尽天下英雄”,这都是于丹教授随意写的抒情散文。于丹教授大概看金庸、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太多了,受他们影响过深,动不动就引用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错把许多历史人物都当成“侠客”和“英雄”。于丹教授在书中讲李白时,还把李白说成英雄,不知李白有哪些英雄事迹?如果李白因写诗就成为英雄,那古往今来的诗人岂不是都成了英雄?于丹教授还在其书第17页上说:

  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做主的人。

  何为“为自己做主”?如何考察和衡量?于丹教授的“英雄”概念是非常含糊的,连科学解释的表达标志都没有。我除了用“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英雄观”来判定之外,我实在做不出别的判断。《庄子》中确实批判了儒家仁义的虚伪,嘲讽和鞭笞了统治者的昏庸与腐朽,但能够说是“说尽天下英雄”吗?

  于丹教授还在第一个心得中写道: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这显然歪曲了《庄子》这本书的价值,《庄子》怎么就不带经典意味呢?它怎么就是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庄子》这本书哪些段落和字句可以证明如于丹教授所说的呢?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与她的《论语》心得同出一辙,根本没有辩证的方法论,不通过论证和说理,没有任何逻辑衍化过程,脑袋一热,凭空信口就得出结论,这是研究经典最忌讳的,而这种忌讳贯穿在于教授写的这两本心得之中。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