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批评于丹(塞外李悦作品系列)(40)
请看,最快乐的人已经找到,而且还是“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和谐社会已经建成!如果还有人不幸福那是因为你的“心里”有毛病,“幸福不幸福都在你的心里”,你们自己心里有了问题与社会何干?社会已经和谐!网上有人说于丹教授是“和谐社会的训导师”,此言过矣!已经和谐了的社会原本用不着有人去训导,于丹教授的两本书其实也是没多大用的,唯一的用处就是给于丹教授挣得金钱与名气,给出版社创造利润,给电视台增加收视率,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只是为了获利而推出的文化快餐。
我批评于丹教授的书,是因为她没有说出当今社会的真实现状,在用谎言误导观众和读者!
于丹教授的第三个心得是“感悟与超越”。于丹在这一心得的开篇处写道: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于丹教授的意思是:有了淡泊的心态,就有了超越名利的条件。超越了名利就能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
逍遥游的境界到底是什么?
于丹教授并没有讲。境界不清楚,如何感悟呢?她虽然讲了“淡泊为大”,以许由为例说明“连天下都辞让出去,就是一种博大的境界和情怀”。她虽然讲了“空灵之境”,以为“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让我们眼睛敏锐起来,我们就会看到在不经意处,有很多至极的道理”。她讲了“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还讲了“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终于可以开阔灵动起来”。而以上这些并没有帮助于丹教授感悟出庄子逍遥游的境界。于丹教授只好笔锋一转,写道:
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种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悟。这种感悟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
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这一句话两面俱到,几乎等于没说。接下去于丹教授又讲到道法自然;讲到“智慧”与“慈悲”;讲到“真正的、至及的道理,既需要我们有辽阔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们有眼前脚踏实地的实践。”
然而,我还是不明白我们到底要去感悟什么?
于丹教授这个心得太含糊不清了!
也许于丹教授自己也觉得这样对不住读者,于是终于在这个心得结尾处写道:
当我们徐徐合上一页,感到悠然心会的时候,庄子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因为他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到最后我们才有了翅膀,我们飞向何处呢?
于丹教授没有告诉我们。
于丹教授说不清逍遥游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当然也就说不清楚如何超越。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怎么能有到达目的地的途径呢?所以于丹教授阐述这一心得时,全篇都是混乱的,若说她“不知所云”也不为过。我不明白这样“普及传统文化”,读者何以看得明白?
前面我说过,逍遥游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而这一点是于丹教授避而不谈的。庄子的目的就是精神自由。庄子以安命无为为起点,以超越现实为途径,最终达到了精神自由的目的地。庄子的安命与逍遥是对立统一的。安命是顺应现实世界的必然,就是庄子在《应帝王》中所说:“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逍遥是为了超越现实世界,就是庄子在《天下篇》中所说:“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脱,芒乎昧乎,未之尽者。”是说顺应自然变化而解脱物的束缚,并没有把道理讲完,其根源虽不离道的本根,但那道理变化渺茫昏冥,很难穷尽旨趣。
庄子的超名利,超好恶,超是非,超死生,都是为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精神自由。精神自由是庄子的理想,逍遥游论就是自由论。
于丹教授的第四个心得是“认识你自己”。她写道:
只有真正清醒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