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批评于丹:塞外李悦作品系列 > 正文

第6节:批评于丹(塞外李悦作品系列)(6)



  在散文里,李悦追求将思与诗、情与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境界。他的好散文大都充满诗意和理趣。例如,在《寂寞》里,他一开始就这样写道:“寂寞是午后静谧的树林,没有一丝风,就连那野花的花粉都不再战栗;寂寞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没有一点儿动静,就连路灯都疲倦地垂下苍白的脸颊;寂寞是蜷伏在草丛中的长蛇,没有一丝声息,就连原本警觉的目光都不再闪动;寂寞是遗忘在书里的一朵小花,没有一分艳丽,就连原有的香气都已经弥散;寂寞是高远山峰上的积雪,没有一毫污垢,就连身旁的云朵都保持着深邃的洁净……”在李悦看来,“寂寞”不是一种消极的体验,而是让心灵变得丰盈的必要条件:“寂寞不是对尘世的逃遁,而是精神最适合的栖居。寂寞,就是排除了喧嚣与浮华,摈弃了卑微与平庸,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和,以便尊重和挖掘体内的精神力量,以便享受沉静与静穆之美,从而通向身体之外,尘世之外,历史之外,超越时间与空间。” 在《雪》里,李悦怀着感激的心情,追忆雪与自己的缘分,表达自己对雪的赞美之情:“雪,具有隐喻性,雪是纯洁的象征。至于雨,很难说它是忧郁的还是欢快的。雪更有灵性,所以鲁迅说它是雨的精灵,雨有世俗气,而雪有着形而上的哲理品格。雨和雪一样有平等意识,所谓普降甘霖。但是雪却是博爱的,将贫富贵贱尽容纳在屡?喟椎幕潮е?而雨却将那差异暴露得更加明显。雨是寒冷的,是阳季中的阴,雪是温暖的,是阴季中的阳。苦难中怕听雨声,而每逢落雪,就迷迷糊糊想起亲人和一些温馨的往事,抚慰着痛苦的心,并生出坚韧的希望。”就这样,李悦把散文变成了海德格尔笔下的诗意的“林间小路”,把我们引领到了一个被哲学之光照亮的世界。

  李悦爱雪,并因此把自己的书房名之为“听雪楼”,爱雪的人,不仅具有爱清洁的倾向,而且内心镇定而坚强,具有勇于而且能够承受痛苦、磨难和打击的精神力量。海德格尔说:“严冬的深夜里,暴风雪在小屋外肆虐,白雪覆盖了一切,还有什么时刻比此时此刻此景更适合哲学思考呢?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追问必然会变得更加单纯而富有实质性。那种把思想诉诸语言的努力,则像高耸的杉树对抗猛烈的风暴一样。” 对抗猛烈风暴的杉树,一个象征知识分子精神的典型形象。正是这个意象,让我们眺望北方,让我们看见了肆虐的风暴,看见了迎着风暴站立的李悦。

  愿北国的雪抚慰他的心,愿他精神的杉树更加颀秀、傲岸!

  2007年3月25日 北京

  注:李建军,文学博士,着名评论家,冯牧文学奖获得者。

  《论语》可以乱讲吗

  ——批评于丹

  这是一个没有文化大师的时代,但却是一个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他们大都是一夜成名。

  不知什么时候就火了个余秋雨,不知什么时候又火了个易中天,紧接其后还火了于丹。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她还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作为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她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于丹教授在《北京晚报》上说自己四岁就学《论语》,“从二十一岁读先秦文学硕士开始,几乎泡在中华版的书堆里长大”——她指的中华版的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书。

  于丹教授的火,并不是因为她有那么多头衔并读过那么多的书。而是因为这位“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还同时是“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这样她能够有机会在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讲读《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依靠强大的央视传媒,在国内一举成名。随后中华书局出版了她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尽管我认为这个书名有修辞毛病,但第一版第一次就印刷了60万册。而盗版书的数量就不得而知了。我居住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是在2006年12月初先出现盗版书,随后书店才有正版书进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