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存心养性:塑造道德人格(2)
由口味相同,推及心理相同,再推及道义天理相同,孟子的推及层层深入。
同样,实行仁,也是这样。“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句上)由爱自己的亲人,推及爱所有的人,由爱所有的人,推及爱护万物。由内到外,由人到物,仁爱越推及越广博。
爱自己的亲人,能做到者多,推及爱所有的人,那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章句上)由敬奉自己的老人,推及敬奉所有人的老人;由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及爱护所有的孩子,能做到吗?
仁爱如此推及,怨仇也如此推及。“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尽心章句下)若杀别人的父亲,别人也杀你的父亲;若杀别人的兄长,别人也杀你的兄长。虽然自己的父兄,不是自己亲手所杀,但也和自己亲手所杀差不多。因为自己的父兄之所以被人所杀,是由于自己先杀了别人的父兄,由人推己,由己推人,不等于是自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兄吗?
所以,“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滕文公章句下)自己已经扭曲、变态了,如何能使别人正直呢?“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尽心章句下)自己不施行仁道,在自己的妻子儿女那里都不能进行;管理别人不仁道,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指挥不动,更不用说指挥别人了。孟子的见解极为深刻。
由人推己,由己推人,正人必先正己。
做人处事,“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章句上)时时反省自己,只要自己是真诚的、实在的,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只要自身正,天地万物就无不正。
因此,正别人,先要正自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章句下)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敬别人,就等于敬自己。
但如果别人一时不接受你的爱和敬,该怎么办呢?是放弃、逃避呢?还是怨恨、报复呢?
孟子的做法是:“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章句上)别人拒不接受你的仁爱,别人拒不服从你的管理,别人拒不以礼待你,原因何在?“反求诸己”!责任在你自身,你应该反省,自己的仁爱是否真诚,自己的智慧是否太低,自己的礼仪是否恭敬,由别人对你的态度,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进而改正,积极主动地与人为善。这样,自己身正,始终掌握着做人处事的主动权,别人还会那样对待你吗?
无疑,这种由己推人,由人推己,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思维和原则,人人若能遵守和实行,那人与人之间,还会有失信吗?还会有争斗吗?还会有不平吗?
圣贤教授换位思考法
做人处事,要由己推人,由人推己,这是孔孟圣人一贯谆谆教诲的思维方法和原则,对于常人,究竟能否做到呢?
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换位思考法。即凡做人处事既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更要转换角色,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来确定自己的言行。自己以为好的,别人会不会也以为好;自己要求别人要做到的,自己是否已做到了?
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自己却通宵达旦地打麻将,不务正业,孩子自然不会听他的了;
有的老板,要求员工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自己却整夜喝酒、跳舞,大白天昏睡不醒。员工该怎样尊敬他呢?
有的人,要求朋友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鼎力帮助,自己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躲避在一边,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如果自己变成了朋友,还会出手帮助呢?
有的当权者,只要求下属无私奉献,自己却追求享乐,贪污腐化,他们还会得到支持和拥护吗?
正人先正己。“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