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孟子与百姓生活:思想的意义和启迪价值 > 正文

第40节:稳健:“中道而立”(3)



  一个人,若既不能“获于上”,又不能“信于友”,连“悦亲”也未做到,那他会如何呢?

  因此,只有诚信待人,人才会诚信待你。“思诚”为别人,更为自己。

  自己与别人及社会组织之间的诚信关系,既是互动的,必然也是共生的,共生原则,是诚信的又一大原则。

  互动,必然互相依赖,才能共生共存,一方离不了另一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方的利益既是另一方的利益,一方的损失也既是另一方的损失,一方的声誉和品牌也既是另一方的声誉和品牌。

  只有诚信,才能共生,才能发展。

  日常生活中,随处随时,可见这样的例子。比如上学,谁都希望上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学校。但若碰上了一个只收高额学费的“三无”(无固定校址,无正式教师,无正规办学批文)学校,会如何呢?上学者的学上不了,这样办的“名牌学校”肯定只能关门了。双方不能共生,自然难以共存。

  互助互惠,才能共生共存。

  企业更是如此。

  有一位自以为“自己的脑袋比别人的灵”的老板,以无诚信为“能干”,他对外不讲诚信,对自己公司的员工也不兑现承诺。终于,当他颓然坐在法庭的被告席上时,才感到了不守诚信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在那种地方,在那个时候,才意识到需要“思诚”,可惜,已经迟了!原来,这位老板的公司之所以在面临倒闭时还能支撑三年之久,就在于他有了一位能干的“副总”。当那位自带一个大项目前来的资深职业经理人被委以“副总”,全力拓展业务时,这位老板的承诺是完成三千万元业务量,兑现百分之五的提成和一套价值百万元的住房作为奖金。结果,三年之后,那位“副总”完成的业务量超过了五千万元,而这位老板只兑现三千万元业务量的提成,超额的两千万元不给提成,以“为公司做贡献”而敷衍搪塞,至于价值百万元的住房根本不给兑现。无奈,那位“副总”把这位老板告上了法庭。由于有合同为凭,白纸黑字,无法抵赖,这位老板败诉了。他虽然被迫兑现了当时的承诺,但诚信彻底丧失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愿与其合作了。不能互动互惠,也就难以共生了。如今,那位老板早已不再是老板了,是无诚信毁了他和他的公司。

  有诚信,则能互助,可共生;无诚信,则无异于自毁。

  诚信三原则源于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

  诚信既然如此重要,那该如何做到诚信呢?

  诚信的两面性

  孟子他老人家依然从他一贯的性善论观点出发,强调自律为善,诚信待人。“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离娄章句上)只要自己至诚待人,别人就会被感动,之所以出现别人不被感动的情况,就在于自己不够真诚。

  这无疑是对的。对于讲诚信的人,诚信待人是其本性的体现。“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尽心章句下)依固有的道德准则做事,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说真话,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品行端正,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就像孟子的得意门生乐正子那样,是一个诚信的人。孟子在回答一个姓浩生、名不害的人提问乐正子的品行时,称赞他是一个诚信的大好人。并进一步说,乐正子是介于好与信中间的人。他能做到这样,已经是难得可贵了。

  但现实中,并不都是乐正子这样讲诚信的人。

  对于诚信的人讲诚信是不错的,但对于不讲诚信的人讲诚信,会如何呢?

  晋商,是明清时第一大商帮,之所以能雄霸商场五百年,就在于以诚信为本,善于经营。晋商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日期——标期。即以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运送货物到东口(张家口)和西口(归绥)之间往返所需的时间。由于货物都是通过镖局(亦称为标局)押运的,故而称为标期。标期是货款结算的日子,是银子说话的日子。一个商家的诚信如何,在标期都会表现出来。所以,标期是用银子兑现诚信。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