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孟子与百姓生活:思想的意义和启迪价值 > 正文

第42节:稳健:“中道而立”(5)



  所以,优胜者受到赞美和崇敬,因为他没有舞弊,不只竞技水平高,诚信度也高;失败者同样也能赢得掌声,观众鼓励他在竞技上加油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他的诚信。

  否则,若出现了冒名顶替,服用兴奋剂,或收买裁判,黑金金牌,那比赛就丧失了诚信,也就没有了公正,因而失去了意义。

  无疑,体育比赛规则是一种理想而现实的诚信机制。建立了这样相对完善的机制,既可以有效地杜绝弄虚作假的舞弊行为,又能够保障比赛正常进行,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创造新的纪录,提高整体竞技水平。同时,由于机制的完善,那些想作弊,以身试法者,也望而却步,害怕受到严厉的惩罚。

  公正重要,公开同样重要。

  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众目睽睽面前,人人都是监督者,想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要提倡阳光执法,阳光从政,阳光做人。

  诚信若能像阳光一样普照,那虚假、失信还能躲藏到哪个角落?!

  不为而后为

  人生在世,所要做的事很多,但不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

  如何取舍?

  孟子他老人家早就这样教导我们:“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离娄章句下)对所要做的事,要有所选择。先要懂得什么不能做,然后才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为”是为了“有为”。

  那么,究竟什么不可以做呢?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离娄章句下),不合乎礼治的事,不是正义的事,都不能做!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大人”。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义呢?

  “存其心,养其性”(尽心章句上),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增强选择和判断能力。

  首先要明白世间“不为”之事,然后才能做“有为”之事。

  有人戏称人生要守住“三关”,才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何谓“三关”?

  一为“口关”。人皆有口,皆想好味,吃香的,喝辣的,仍嫌不够。还要在四处都要吃得开。口欲之大,“贪官一席宴,百姓半年粮”尚属不上档次,可“吃坏了党风吃坏了胃”,那就不仅仅不是个人的品德问题了。

  二为“手关”。手之所拿,大有讲究。属于自己的,手可拿;不属于自己的,手不可以拿。这是儿童时,妈妈和幼儿园老师谆谆教导每个人的话,但总有那么一些手,总想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似乎全然不知这是应该“不为”的。他们公开能拿的,公开拿;公开不能拿的,就暗中偷;暗中偷不了的,就不择手段地去骗,去抢。把一双双贪婪的手,伸向别人,伸向国家,不严把“手关”,行吗?

  一个人若把不住自己的“手关”,那他非栽在自己的手中不可!

  除过“口关”和“手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那就是“裆关!”

  “乱搞”与“乱吃”“乱拿”一样,足以使一个人败德坏名,不可不严防死守。

  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和杰出,一旦裆部出了问题,那他的人生就脏污了,要想清白就难了。在这方面,古今中外,不乏惨痛的教训。古有“去势”“闭户”“割阴”以及“沉潭”之类的刑罚处治,今有克林顿“拉链门事件”的风波,大凡人生失败和毁灭者,几乎都未守住“裆关”。时下,不时浮出水面的贪官,身后几乎都藏着同样贪婪无耻的“二奶”,他们的“裆关”早已“全面开放”了。

  “三关”不守,人生也就完了;“三关”牢固,有所“不为”,然后尽可以“有为”。

  “三无”原则

  孟子曾经提出过着名的“三无”原则。什么是“三无原则”呢?“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章句下)“取”与“无取”的选择原则以是否伤害廉洁为准;“与”与“无与”的选择孟子,不仅提出了“三无”原则,而且还身体力行,把说的变成了做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