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读:论语正解 > 正文

第37节:第一节 进步源于好学(1)



  第三章学以致道

  第一节进步源于好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第十七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三十章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第八章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第七章

  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肆",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官府制造器物的地方;另一解释说,肆是市场中陈列器物之所。不论哪种解释,我们都会发现肆是百工学习制作器物的地方,百工在这里面观察、学习、制作、揣摩,最后学成一门技艺。子夏以"百工居肆"比喻人的学习,学习知识就像百工学习制作器物,不通过学习不可能掌握,更不用说理解知识的内涵和融会贯通了。整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百工长期居住在肆中,日积月累地学习观察才可以制作出他的器物,而人们通过学习才能学到知识,理解道的内涵。

  所以说,要想有一番成就,有所得,就必须学习。我国的古人读书考取功名,便可以说是一种学以致道的实例。古人说"十年寒窗苦读",便是这"学"的忠实反映。真正杰出的贤者,大都勤学不辍,甚至终其一生都在为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懈努力。宋代的两个名相--王安石、司马光就是这样的典范。

  七岁的时候,司马光便开始跟老师研习《左氏春秋》。这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言简意赅,微言大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他手不释卷,刻苦研读,以至于常常忘记口渴了要喝水,肚子饿了也不知道。这使得他的家人对他心疼不已,却又不忍责备他。这种从小好学的精神至今都令人称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