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读:论语正解 > 正文

第4节:第一节 何为仁(3)



  今天,我们在求职面试的时候,"恭"尤为重要。因为面试最主要的就是第一印象,在与你接触的几分钟里,可能看不出来你是否真正胜任这份工作,但是完全可以察觉到你是不是一个具有恭敬态度的人。做事先做人,做人始于恭。如果一个人连这种基本的态度都没有,就算他现在能做好这份工作又如何呢?他在为人上就很失败,又能成得了什么大事呢?"恭"所体现的是我们生活上的一些细节问题,然而我们并不能忽视这些细节问题。这些细节没做好,可能会成为我们人生或事业的绊脚石。

  第二是宽。简单说就是有同情心,能体谅人。孔子认为,为人宽容,能得到众人的爱戴;为政宽容,能使有才干的人各尽其力。如果没有宽宏的气度,不论是为人还是为政,都会受到影响。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推己及人;从小的方面说,不苛责于人,能理解别人合乎情理的缺点,不记小过,胸襟宽阔。

  《易经》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要我们为人要有宽大容物的气度。高山是汇集沙石泥土而成的,海洋是容纳江水河流而成的。同样,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也需要集众人之力、众人之智才行。单枪匹马,只会让自己遍体鳞伤。人,如果有宽大的气度,众人就愿意与之交往。这样,才能做到广结良朋。《汉书·班固传》中记载,班固为人宽容,不以才高压人,深得大家喜爱。一个领导要能做到这点,又何患其手下不能为之所用呢?《吕氏春秋·爱士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秦穆公不知怎么回事丢了一匹拉车的马。当他找到马时,马已经被人煮了,正在吃呢。秦穆公并没有大怒,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吃骏马肉而没有酒喝是不好的。"于是给每个吃马肉的人一大碗酒。一年之后,秦、晋大战于韩原,秦穆公被刺枪射中,战马也被晋军抓住,眼看就要成为俘虏了。这时那些曾经吃了马肉的人都冲了出来,竭尽全力与晋军作殊死搏斗,终于大败晋军并俘获了晋惠公。为什么秦穆公能在这样的生死关头转危为安呢?全凭的是他宽大容人的德行。

  "宽"在一些人看来好像是损失了自己的利益或尊严来换回一些所谓的和谐,其实不然。李嘉诚创业初期,在他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那人临时取消合同。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马素深感这位宽容的年轻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李嘉诚的产品。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向李嘉诚。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出悟吃亏是福的道理。如果李嘉诚没有那种宽容的气度,也许能赢得当前的利益,却输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那么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第三是信。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承诺,说到做到,肯负起责任。孔子认为,"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人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被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古人认为"谨而信"、"敬事而信"是为人处事中最基本的。孟子把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五个原则,"信"就是其中之一。为人熟知的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在变法初期为自己树立了诚信的形象。

  当时,商鞅费尽心机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从而不按照新的法令去行事,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拿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不一会儿,南门就招来了一堆围观者,大家纷纷议论着,都对此表示怀疑。人们都认为这样一根木头谁都能拿得动,哪用得着十两黄金,一定是左庶长开玩笑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可就是没有人敢去扛木头。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所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了五十两。没想到赏金越来越高,大家都觉得不近情理,仍没有敢主动去扛的人。正在大家议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当他把木头扛到北门时,商鞅立即派人赏给了那人五十两黄金,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开了,一下子轰动了全国,百姓都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可含糊啊。"有了这个信用的基础,商鞅的变法政令才得以推行,可见人无信不立。在中国历史上,这可算是一个关于守信的千古佳话,一直传为美谈,并成为启发和激励人们重诺守信的经典事例。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