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读:论语正解 > 正文

第58节:第一节 为人以忠,待人以信(3)



  行事以诚信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第一》)这是曾子自述他修身养性的话,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些,那么他在修身养性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了。其中一条是说和朋友相处,有没有做到忠信诚恳。诚信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知道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遵守呢?

  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的一种真挚情感,以及对自己言行承诺负责的品质,是内在情感与外在行动交织在一起的。要拥有这种品性就要知道,即使我们有时候只是在心里对友人萌生某种情感,并且在心里许下承诺,这时我们也要努力兑现。可能这种情感和承诺别人并不知情,但你应该知道自己在这时候更要讲究诚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诚信不仅仅限于说话算话,更重要的是要铭记在内心,并且要表现在行动上。

  我国古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十分注重诚信品质。比如季札挂剑赠徐君的故事。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寿梦的小儿子。吴王有四个儿子,其中的小儿子季札最聪明,他为人仁义忠厚,行事以礼且讲诚信,大家都非常推崇他。吴王对季札也很器重,希望将来把王位传给他。

  当季札听说父王打算把王位传给自己后,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兴奋。他认为这样有违礼数,王位应该传给长子,否则不合乎孝悌之礼,因此他坚决不肯接受。季札于是对吴王解释说:"父王,您还是把王位传给大哥吧。大哥品德优良,才能过人,您把王位传给大哥名正言顺。您与其把王位传给我,不如让我为吴国四处拜访邻国,广结盟国不是也能对吴国做很多好事吗?"吴王听到儿子这样知礼明事,不但维持兄弟间的和睦,还能够为国家着想,不禁拍拍他的肩膀说:"嗯,你真的是我的好儿子啊。这样吧,我现在就赐予你一把代表吴国的宝剑,让你代表吴国出访。"

  季札于是带着宝剑,遵从父王的命令,出使各诸侯国。他首先来到了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季札和徐国国君很谈得来,于是很快就成了情投意合的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各国的政治、军事等问题,认为只有推行爱民的思想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有一天,当季札与徐王一如既往地促膝长谈时,季札忽然发现徐王有点分神,他的视线总是有意无意地落在自己佩戴的宝剑上,眼中流露出欣赏、爱慕的意思。季札看在眼里,并默默地记在心上。后来,季札要离开徐国继续拜访其他国家,徐王为他设宴送行。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还有优美动听的音乐,季札为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陶醉。当酒喝到尽兴的时候,季札起身,抽出佩剑,一边唱歌一边舞剑,以助酒兴,也表示对徐王盛情款待的感谢。

  季札的这把剑可不是一般的剑,它的剑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着蛟龙戏珠的图案,镶嵌着上等的宝石,在灯光照耀下显得尤其漂亮。这剑的剑锋犀利,是用上好的钢制成的,看起来寒光闪闪,令人不寒而栗,挥舞起来更是银光万道,威力无穷。吴王禁不住连声叫好。季札更加确认徐王喜欢这把宝剑,于是在心里便打算把这宝剑送给徐王。但这把剑是他作为吴国使节的一个信物,他到各诸侯国去必须带着它,才能被各诸侯国接待。现在出访诸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不能将宝剑送给徐王。季札心想只能在任务完成时再亲自将宝剑送给徐王。

  徐王虽然不知道季札有心要把宝剑送给他,但作为一个君王他向外国使节、朋友讨一把剑作纪念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徐王与季札一样也是一个君子,所以他只是在心里想着,并没有把这种想法说出来,怕给季札的出访带来麻烦。季札也知道徐王是个正人君子,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临别之时,徐王又送给季札很多礼物以作纪念,季札被徐王的热情深深打动,心想"宝剑佩英雄",这把宝剑佩戴在徐王的身上定能更添几分尊贵、几分正气。他在心底默念着:"等我出使各国归来,一定要把这宝剑送给徐王。"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