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5)
(4)在作品中宝玉最敬重的人物是北静王,后面我们将分析:北静王就是曹子建,投井而死的金钏被比成“洛妃”。金钏在身段和形影上又和宝钗暗中相联袂。
(5)作者姓曹,大有以曹寓曹之心。作者的同辈人敦诚在《寄怀曹雪芹》诗中曾写道:“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少陵”指杜甫。他曾赞美曹霸的《九马图》,借此抒发对国事兴衰的感慨之情。曹霸说自己是魏武帝的子孙,今天已削籍沦为清寒的平民百姓,以勤奋作画,不知年事已高,却把富贵看作过眼烟云。孰诚借此,说曹雪芹莫非又是曹霸的子孙不成?作者的目的是把雪芹和曹操联系在一起,把雪芹的思想和历史中的法家人物联系在一起。雪芹祖父对历史上的曹操就十分尊重,在自己家里自编自演的小戏中,把曹操的脸谱扮成素脸,不像外面舞台上画成白脸奸臣的形象。所以作者的效颦之作,在文章结构和意境上就起到了形影相彰的作用。
(6)《警幻仙姑赋》是作者对作品中所赞扬思想的一种人格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赋中,作者表为赋人,实为赋事。以拟人法,阐述所追求的思想境界,美之艳艳,翩翩动人;影绰绰而意无穷,情芳香而迷人。作者从这种思想境界的各个角度,用拟人的方法加以赞美她的质、形、神、精、素、法、静、动、色等。得此法者,对所赞美的东西,用之则可如随手摘星揽月,任意铺张,却意深幽而无穷!
(7)“靥笑、云髻、榴齿、纤腰”等,皆以人而赋事。得其术,对所赞美的思想任意铺张下去,使人遐思无穷。我在《续红楼》中,写马玉兰的乳房像阿尔卑斯山的雪峰,有人问:“何不说如富士山更好?”我说:“法国是民主自由的发源地也!俗之山丘何能比之?”其艺术方法就来源于此,不解者必以肉味解之。
(8)“凤翥龙翔”:龙飞凤舞之态。“翥”:鸟飞也。《楚辞?远游》:“鸾鸟轩翥而翔飞。”——以此表示倡导的思想活泼、深幽、有生气。孔子说老子的精神和思想,犹如龙也!与此同义!
(9)“远惭西子,近愧王嫱”——使西施和王嫱这样的美人都感到逊色而不及。形容人间任何有形之美,都无法与此处所赞颂的真理相媲美。
(10)“瑶池”:神仙西王母住的地方。《红楼梦》中其他章回可以从简解,唯独第五回不可不详解。
在宝玉步入“秦”“太虚幻境”时,引出一个警幻仙姑,宝玉问:“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里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作者借此,目的是使读者深思,携带读者在艺术上得顾恺之渐入佳境之法。
(11)仙姑曰:“她居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遗香洞”等。喻作者苦苦思考的那个精神世界,有许多难言的愁苦、遗恨,但却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福地洞天之所。
(12)仙姑又曰:“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日与尔相逢,亦非偶然。”——这是对作品宗旨和写作目的的阐述。所谓对作品一字不能改,一字不能漏 ;在作品中没有无用的闲话,作者处处设机隐意,其意义就在于此。
所谓“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指如贾瑞一类儒者的子子孙孙之类人物,整天胡吃梦睡,白日做梦,眼中是醋,对此类人物进行引导、救治,医治他们的“邪思妄动”之症——这就是《红楼梦》的“风月宝鉴”的一方面性质。
所谓“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指宝玉一类人物在追求真理时的痴迷之态。
所谓“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访察机会,布散相思”:如我们在解释塑造宝玉的目的时作者曾写道:“一干风流冤家又将造劫历世,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知道前面的“造劫历世”,才深知此处的“风流冤孽”和“访察机会,布散相思”的厉害,有了前因,此处的“布散相思”就成了布散造反、布散造劫的政治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