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红学”新解:否定群雄解红楼 > 正文

第11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6)



  (13)此处接下去是“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几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可试随我一游否?”——不到艳魔诱人处,何知芳境能移魂?因作者在作品中塑造宝玉和“一干风流冤家”的目的是“造劫历世”,所以此处的茶、酒、歌、舞、曲对引导宝玉在艺术上就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故读者对书中一茶一饭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就像李希凡爱情论者所说,只会看到“宝玉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少爷,他像他所出身的那个贵族家庭的一切成员一样,是在‘花柳繁花之地,温柔富贵之乡’,过着剥削阶级的优裕的生活……他的精神面貌固然和贾琏、贾蓉等‘人形动物’,有着本质差别,但也还是渗透着那一阶级的贵族公子、富贵闲人的情调……作者的浓重的渲染,也就不能不带有消极的影响……至今仍有一部分……读者……却非常羡慕他的脂香粉气……的生活。”


  读《红楼梦》就是这样:情者见情,理者见理;淫者见淫,志者见志;哲者见哲,史者见史。


  四、真假之辨,古今之情


  太虚幻境对联(第五回)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解】


  1.对作品中的真、假问题,也是红学界久争不解的一个问题。以周汝昌为代表的自传说者,认为真就是指作者的家世、家事、作者的生活身世;假就是将书中反映作者家史的内容用假名、假姓而代之。


  2.李希凡认为“真”就是作品中“有着作者自己生活经历的概括”,“假”就是将这种“真实生活经历”进行艺术创作、艺术概括的过程。即将“真实生活经历”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他反对索隐、反对“自传”说,但不反对作品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实质上是自传说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3.我们认为:“假”就是李希凡所说的爱情、两性关系,宝玉的公子哥儿和钗黛以及作品中的珍、琏、蓉等人的贵族阶层形式,这些都是假。“真”,就是前面所说的宝玉代表的通灵玉以及和通灵玉、秦氏等有关的一些社会性质,这些都是真;凤姐“骷髅”的艺术是真,她的活人的艺术是假。从本质上说周汝昌、胡文彬和李希凡的观点书中都是真而没有假。李希凡把“真实生活”的“艺术概括”称为假,这种定义是错误的。“艺术概括”是比“生活”更高的“真”,如何说是“假”?


  4.“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用老庄哲学对“有”和“无”相互关系的一种阐述。老子认为“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有无相生,“无”为观察天地之奥妙;“有”为寻找万物之踪迹。“有”和“无”看似是两个东西,只不过是同源而名称不同而已。作者用在此是对《红楼梦》艺术方法的阐述。说到底,作者在艺术上的这种“有无”观念是来源于老庄哲学。


  在作品中宝玉所说“最后化成一股青烟,风一吹就散了”,就是表现作者对有无相生哲学思想的艺术形式。


  白石老人论画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聊斋》常以山石之变幻,鸟兽虫鱼,异类有情而写哲理。故读之,“不以目所见为有,不以无形为无;善以山石土木为雄师百万而击贼子之心,以达警世骇俗之果。”此类艺术,黄鹤虽有,谁能乘之?但艺术家却能借此而遨游天宇。这不是以假说真、以无说有吗?故此联看似通俗,却是反映了《红楼梦》的艺术本质和哲学思想基础。


  孽海情天对联(第五回)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解】


  此联点出“秦”“太虚境”的宗旨。“厚”:重、大、多、深。“高”:大、广、远。“堪叹古今情不尽”:此处之“情”字,爱情论和自传说者,将眼睛死盯在男女两性的关系上,就如果思维很狭隘,飞不出对个人生活小圈子的理解,使诗味索然无味,喊来喊去就是爱情二字。实则此处之“情”字,应作天地人间之道理和情理去解。“堪叹”:十分让人感慨之极。“古今情不尽”:此处向人们阐述的是人类从古至今的一种道理,它的悠远和深厚性难于让人尽数其然。因此处是对“秦太虚”的说明,所谓“太虚”就是宇宙、世界。“秦太虚”是宝玉的思想之源头,故此处的“古今之情”是指宝玉通过对秦氏精神世界的认识,从而达到对人类古今真理的认识并使人发出无限的感慨。



上一页 返回目录